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的药效学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钟延强;鲁莹;付强;吴伟;吴诚;高申;王新华

    目的通过布比卡因PLGA微球家兔蛛网膜下腔给药的药效学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考查布比卡因聚乳酸聚羟乙酸嵌段共聚物(poly lactide-glycolide,PLGA)微球的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对象,以注射剂为对照组,以后肢反应综合评分法评价其麻醉效果.以用药部位病理切片分析评价微球的安全性.结果实验表明,微球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不同麻醉阶段的麻醉时间T1、T2、T3以及麻醉有效总时间T和综合评分S值均显著大于注射剂对照组(P<0.01).结论微球组与注射剂组相比,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长,微球组与注射剂组蛛网膜下腔给药3、7、14天均未发现刺激性反应说明微球组在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较好的安全性.

  • 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的初步研究与评价

    作者:戎堃;刘彬丽;李木子;许凉凉;伊辛;蔡程科

    目的: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 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 胶原/纤维蛋白胶/载BSA微球复合支架的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

    作者:陈红丽;吕洁丽;南文滨;刘瑞;张慧;郭伟云;刘玲蓉;张其清;井长勤

    为改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内部营养供应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载BSA微球复合支架(ScFM)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其BSA释放行为.本研究中采用戊二醛交联并冷冻干燥制备多孔胶原海绵支架,纤维蛋白与载BSA的PLGA微球混合后加入凝血酶,注入胶原膜中制备复合支架,研究支架形态学、孔隙率、机械强度等理化性质;通过BCA试剂盒法测定支架内部不同部位BSA含量及释放行为,圆二色谱法检测BSA的二级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制备的胶原支架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平均(130±45)μm;相对于胶原/纤维蛋白胶/BSA支架(SCFB),在体外释放48 h时累积释放率为75.20%±2.74%,随后BSA即不再显著增加;而支架SCFM中的BSA释放时间延长,持续释放144h,测定其累积释放量为72.36%±3.48%;测定支架SCFM代表性的3个部位的BSA含量均匀,在释放96h内均高于支架外BSA含量,且圆二色谱结果表明BSA二级结构未见异常.支架SCFM可长时间维持支架内部BSA含量,且持续均匀释放,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度他雄胺PLGA微球的加速释放度试验研究

    作者:王恺源;高永良

    生物可降解注射微球是近三十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它能够显著延长给药间隔,大大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同时维持低有效浓度,减少给药次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已被FDA正式批准为药用辅料.但缓释微球释放周期较长,给处方筛选和日常质量控制带来较多困难.因此,建立体外加速释放度试验方法,从而快速地评价微球的释药性质,缩短处方工艺优化的周期,有助于制剂工作者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处方分析.

  • 超声联合PLGA载药微球抗真菌的效果观察

    作者:董宇;杨敏;谢霜;杜永洪

    目的 比较低频低强度超声(LFLIU)联合载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抗真菌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分别制备不载药、载绿色荧光葡聚糖、载药物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检测3种PLGA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大小与Zata电位以及载药率、包封率等.选择载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根据不同实验条件,评价8组实验组中PLGA载药两性霉素B微球联合LFLIU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杀菌效果.结果 (1)光镜下见3组PLGA微球的大小均匀、呈球形,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检测3组粒径在(314.0±33.99) nm~(723.8±47.13) nm之间且Zata电位均带负电荷.(2)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葡聚糖成功载入PLGA微球.(3)分光光度计检测并计算,载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高,分别为87.1%、5.71%.(4) LFLIU辐照载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悬液后24 h,细菌存活率为(9.53±1.25)%,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结论 成功制备了载两性霉素B的PLGA微球,且物理学特性良好,联合LFLIU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效果显著.

  • 超声脂质微泡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复合体在小鼠肝脏的定位释放

    作者:容跃;冉海涛;王志刚;宫玉萍;刘利;王星

    目的 探讨新型超声微泡[荧光标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与超声脂质微泡共价结合复合体]在一定声强的超声定位辐照下,PLGA纳米微球在小鼠体内肝脏组织的定位释放情况.方法 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超声脂质微泡,双乳化法制备荧光标记的PLGA纳米微球,碳二亚胺法制备新型超声微泡.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PLGA纳米微球组(NP组)、超声脂质微泡混合PLGA组(MB+ NP组)、新型超声微泡组(MB-NP组),均用一定声强的超声经体表定点辐照小鼠肝脏.以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小鼠肝组织中PLGA纳米微球的分布.以DFY微泡测量软件对肝组织中荧光标记的PLGA纳米微球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MB-NP组中的超声微泡周围布满数量不等的纳米微球,呈花环状,且PLGA纳米微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1),MB+ NP组的数量高于NP组(P<0.05).结论 新型超声微泡能够明显提高靶组织区内的PLGA纳米微球浓度,从而使PLGA携带的药物更多释放于靶组织中.

  • 一种基于体内释药行为的胸腺五肽微球体外加速释放方法

    作者:谢向阳;杨阳;张慧;李志平;李迎;杨臻博;蔡兴诗;梅兴国

    目的建立一种与体内释药数据相关的体外加速释药评价方法,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残留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情况,绘制体内累积释药曲线;对体外加速释放的重要条件进行筛选,包括释放介质种类、乙醇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加热温度,进行体内外释放相关性拟合,大程度模拟体内释放,并采用终优化的条件验证另两种处方。结果终优化的体外释放条件为:20%(V/V)乙醇中含0.06%(W/V)Tween 80作为释放介质,程序升温(0~1 h 40°C,1~6 h 45°C,6~30 h 50°C)的方法用于介质加热,(8、13和28)×1033种相对分子质量PLGA制备的微球体外加速曲线与体内释药曲线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783、0.9886和0.9780。结论释放介质中加入乙醇并采取程序升温的办法,能大程度模拟体内释药,可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

  • 包埋PLGA微球壳聚糖支架的构建及其对蛋白释放的调节

    作者:韩钢;陈海靓;孙晓译;高建青;梁文权

    目的制备能缓慢释放蛋白类药物的细胞生长支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支架,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和吸水率.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和支架的形态,考察药物在各种支架上的体外释放.结果壳聚糖支架为多孔结构,当预冻温度为-70℃时,支架的孔隙率和吸水率分别为78.6%±1.5%和85.1%±6.2%.PLGA微球能够较均匀地覆在壳聚糖支架上.单用壳聚糖支架,BSA在24 h累积释放达90%以上,制成PLGA微球后,再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则药物释放明显缓慢,168 h的累积释放量为33.5%.通过改变壳聚糖的用量和PLGA材料的型号,可以调控药物在复合支架上的释放.结论包埋PLGA微球的壳聚糖支架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

  • 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

    作者: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王清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及可降解性,可用于修复骨缺损,但单一的磷酸钙骨水泥脆性大,不具有骨诱导活性,生物活性差.目的: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分析其理化特性.方法:提取兔骨基质明胶,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对应制作的骨水泥分别设为空白组、5%组、10%组)、骨基质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考察3种复合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抗溃散性、孔隙率及降解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3种复合骨水泥浸提液共培养,14 d内检测细胞增殖率.将3种复合骨水泥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腰椎椎体骨缺损内,12周后采用Micro-CT分析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0.05),孔隙率增大(P<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0.05),可注射性变差,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与5%组比较,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0.05),孔隙率增大(P<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0.05),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②与空白组复合骨水泥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0.05);③3种骨水泥材料植入12周后的Micro-CT显示,骨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5%组、10%组兔骨缺损部位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空白组(P<0.05);④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PLGA微球与骨基质明胶、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的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降解性能、可操作性、细胞相容性及骨诱导活性.

  • 担载b-FGF的PLGA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李丽云;蔡婷;何小燕;何子瑜;吴飞

    目的:研究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外形特征、孔径、孔隙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构建具有缓释功能、高孔隙率的担载细胞因子的新型复合明胶支架.方法:本文利用冷冻相分离法和S/O/W法先将b-FGF水溶液包裹于PLGA微球中,然后埋置于明胶溶液中制备为多孔复合明胶支架.分别对微球的形态和复合明胶支架的基本形态、孔径、孔隙率进行表征,通过Elisa法测定b-FGF在复合明胶支架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成形态良好的三维复合明胶支架,其孔隙率为82.90%± 1.45%,孔径范围为150~300 μm,复合明胶支架中b-FGF在体外缓慢释放20余天.结论:担载蛋白微球复合明胶支架不仅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还能有效缓释细胞因子,为细胞和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提供了可能.

  • 左旋多巴甲酯缓释微球的研究

    作者:任甜甜;郑瑞媛;胡振华;蔡云鹏;陈晓静;朱涵蕾;袁伟恩

    目的:由于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痛,其药物浓度波动刺激易引起异动症,本实验旨在制备突释小,药物释放浓度稳定的左旋多巴甲酯微球制剂.方法:将左旋多巴甲酯用复乳法包裹于PLGA微球内,采用C18反相色谱研究药物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通过调节药物浓度和不同高分子组合筛选出突释小,包封率高且缓慢释放的处方.结论:左旋多巴甲酯包裹于PLGA能实现理想的缓释效果,降低药物浓度波动,为后期药效学实验提供基础.

  • PLGA微球复合明胶组织工程支架缓释蛋白药物的研究

    作者:刘一浓;秦明杰;卢映蓉;牟颖;张忠恒;吴飞

    目的:研究PLGA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对蛋白药物的释放影响.方法:将模型蛋白BSA通过复乳法制备成缓释PLGA微球,然后将微球埋置于明胶支架中,形成担载蛋白的PLGA微球复合明胶组织工程支架.考察复合支架体外蛋白释放行为,并用Micro BCA法定量测定释放的BSA量,采用β-半乳糖苷酶催化ONPG的方法检测制备前后蛋白的活性,并与不合PLGA微球直接担载蛋白的支架做对照.结果:PLGA微球复合支架蛋白的包封率能达到73.2%,其中第一天释放20%,对蛋白活性的保持达到70%以上.结论: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可以改善一般组织工程支架蛋白药物的突释,提高蛋白药物在制剂,贮存,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 包裹于PLGA微球中用于蛋白控释的多糖纳米颗粒

    作者:赵昊;任甜甜;陈唯娟;洪晓芸;袁伟恩

    目的:研究包裹在PLGA微球中的多糖纳米颗粒在保护蛋白稳定性和改善药物体外释放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将模型药物BSA用低温诱导相分离方法担载于多糖纳米颗粒之中,后将其用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包裹于PLGA微球内.应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红外色谱(FTIR)表征蛋白的稳定性,而且也研究了样品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保护蛋白的稳定性,保持蛋白结构在制备过程中不会改变,而且改善了体外释放行为,减少了突释.结论:多糖纳米颗粒结合PLGA微球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蛋白控释的途径.

  • 不同混合溶剂对丹参酮ⅡA-PLGA微球的影响

    作者:周苗苗;张霞;李治芳;王文苹

    目的 考察不同混合溶剂(二氯甲烷-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乙腈)对丹参酮ⅡA-PLGA微球的影响.方法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后,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度、药物分布参数,分析微球性能与溶剂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所得微球平均载药量约10%,包封率约90%,粒径约40μm.不同混合溶剂中微球体外释放行为、药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显著.结论 混合溶剂对丹参酮ⅡA-PLGA微球性能和药物分布有较大影响.

  • 局部麻醉用缓释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作者:钟延强;周永刚;张国庆;傅强;王彬;龚纯贵;鲁莹;高申

    目的:制备盐酸布比卡因聚乳酸聚羟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微球,并对其皮下给药和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体内药动学、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微球制备采用乳化溶媒挥发法,用反相HPLC法测定其体内血药浓度,分别以针刺疼痛反应和后肢反应综合评分法评价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的麻醉效果,以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作为对照.结果:微球的包封率为86.78%,载药量为28.92%,微球平均粒径为85.32 μm.相同剂量微球组皮下给药和蛛网膜下腔给药后血药浓度均产生2个峰浓度,两峰浓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微球组不同给药的平均滞留时间(MR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微球组皮下给药大麻醉圈直径(4.3 cm)显著小于注射剂对照组(8.3 cm,P<0.01),而微球组局麻持续时间(72 h)较对照组(4 h)明显延长(P<0.01).微球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不同麻醉阶段的麻醉时间t1(460 min)、t2(307.5 min)、t 3(242.5min)以及麻醉有效总时间t(1 010 min)和综合评分S(1 860)值均显著大于注射剂对照组的t1(45 min)、t2(83.8 min)、t3(53min)以及t(181.8 min)和S(328)值(P<0.01).结论: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能显著延长皮下给药和蛛网膜下腔给药的体内驻留时间和局部麻醉时间,降低大血药浓度,提高用药安全性.

  • 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单剂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唐小牛;周萍萍;高锡银;汪学龙

    目的 检测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疫苗免疫小鼠的血清学指标动态变化.方法利用已构建的表达质粒pET28a(+)-SjGST在E.coli BL21内表达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蛋白质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 75/25)为包裹材料,制备rSjGST可生物降解微球.按一定剂量,将其单针皮下注射免疫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分别于免疫后6、9、12、15、18、21周眼眶采血,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L-2及IFN-γ的动态水平,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在6、9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弗氏完全佐剂(FCA)组、铝佐剂组均在免疫后9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而微球组在21周时仍呈上升趋势(P<0.01);微球组、FCA组及铝佐剂组IL-2、IFN-γ水平在6、9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0.01),但微球组在12~21周时仍呈上升趋势(P<0.01),FCA组、铝佐剂组则在12周后逐渐下降.微球组分别与FCA组和铝佐剂组间比较,微球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在12周后、IL-2在18周后及IFN-γ在15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免疫小鼠,具有明显长效和高效作用.

  • 复乳法制备蛋白质药物PLGA微球的影响因素

    作者:华苏;许向阳;周建平

    PLGA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制备微球常用的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复乳法是制备蛋白质药物PLGA微球常用的方法.综述复乳法制备蛋白质药物PLGA微球过程中,处方、工艺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包封率和释放特性以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 bFGF-PLGA缓释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作者:武继民;汪鹏飞;李志宏;袁晓燕

    目的 以bFGF为缓释药物、PLGA为药物裁体制备bFGF-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检测微球物理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W_1/O/W_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作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ELISA法测试微球中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微球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微球表面圆滑均匀,平均粒径(0.75±0.08)μm,栽药量[(59.9±1.9)×10~(-3)]%,包封率为(79.9±2.8)%;在为期45 d的体外释放试验中,bFGF累积释放率达到80%.结论 bFGF-PLGA微球能够稳定地在较长时间释放药物bFGF,验证了PLGA微球作为bFGF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

    关键词: bFGF PLGA微球 缓释
  • 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影响

    作者:李乾兵;王国平;颜辉;周书林;陈文魁

    目的探讨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治疗对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方法粉尘螨(抗原)致敏C57-BL/6小鼠,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检测小鼠BALF中弹性蛋白酶、粉尘螨特异性IgG、粉尘螨特异性IgE的变化,并对支气管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小鼠气道中产生大量炎性渗出液.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BALF中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降低,与粉尘螨(抗原)致敏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亦有降低,气道中渗出液明显减少,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可以调节肺局部免疫应答,减轻粉尘螨(抗原)致敏所致肺部变应性炎症.

  • 粉尘螨(浸液)抗原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作者:颜辉;陈玲;陈文魁

    目的制备粉尘螨微球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制得粉尘螨抗原浸液,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75/25)为包裹材料,用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粉尘螨微球,光镜下测定直径、分布及跨距.用抽提法检测粉尘螨微球体外缓释速率,通过灌服过荧光微球(在粉尘螨抗原浸液中加入罗丹明B)不同时间的小鼠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组织切片来测定其在小鼠体内的缓释作用.结果粉尘螨微球的直径为(7.6±1.4) μm,跨距为0.54,符合正态分布,载药量为7.4%.体外释药呈双相特征,0~2天呈快速释放,4~32天为慢速释放相.小鼠灌服微球后,第1、15天都能在小鼠PP内找到微球.结论此方法制备的粉尘螨微球达到缓释制剂的要求,可以用于对致敏小鼠的脱敏研究.

    关键词: 粉尘螨 PLGA微球 制备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