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提高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临床能力和培训质量的探讨

    作者:赵春燕;郑志红

    研究从临床轮转中科室培训形式、临床轮转角色、培训模块等不同角度对第一届北京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学员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全科特色的专科-全科联合教学查房,更注重临床基础的学习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更需求社区常用的临床技能集中培训.提示作为全科教育管理者应该整合培训模式,建议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采用具有全科特色的多层次教学形式.

  • 院内分层次模拟情景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及效果研究

    作者:周景霞;程瑞年;张艳利;王海珠;张敏

    目的 探讨院内分层次模拟情景心肺复苏(CRP)培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水平不同,将医院全体职工分为三个层次: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医技科室医护人员、行政及后勤人员;以"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对其制定不同要求、不同情景模式的分层次理论及技能培训,比较经传统模式与分层次模拟情景模式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采用院内分层次模拟情景CPR培训模式,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显著升高(P<0.01),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和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显著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分层次模拟情景CPR培训可有效提升院内各层次人员综合技能,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为各级医院CPR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 中美危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倩;贺连香;彭华;吴德芳;马丽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越来越重要,为适应危急重症医学的发展,促进危急重症护理专业化,需要培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坚定的职业信仰的危急重症专科护理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素质危急重症专科护士,已成为社会及危急重症护理学界积极推崇和探索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关于危急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尚无统一模式,故将中美危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我国危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现综述如下.

  • 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晓丹;吴晓英;张静华;孔祥燕;詹燕春;孟春英

    目的 构建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某三甲医院1233名护士,通过建立健全在职护士职业素养管理组织架构,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内容,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和途径,落实在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结果 培训前护理职业素养总平均分为(91.78±3.82)分,培训后总平均分为(94.53±4.33)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6,P=0.006);培训前患者的满意度为90.57%,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7.42%,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6,P=0.006).培训前医生的满意度为90.57%,培训后医生的满意度为94.88%,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P<0.01).结论 护士职业素养培训模式的构建强化了护士的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完善了职业素养的评价,对在职护士职业素养的培训有指导性意义.

  • 系统型培训模式在军队泌尿外科护理示范基地的应用

    作者:乔够梅;张晓莉;汉瑞娟;陆皓;张华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护理专科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运用系统型培训模式对15名在泌尿外科护理示范基地进修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培训,培训前后采用专科理论笔试、技能考试和读书报告会、教学查房及个案护理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5名学员培训后专科理论及技能、临床决策能力明显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培训效果显著.结论 运用系统型培训模式是提高示范基地管理工作与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对于保障军队泌尿外科护理示范基地的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突发事件护理应急救治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作者:丁振华;张蕻;陈英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培训的有效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集体讲座、模拟演练、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结果 2006年全院护理人员应急程序培训率达95.6%,程序知晓率达95.4%,与上年相比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程序执行合格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突发事件护理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弥补了临床护理人员应急技能不平衡的缺陷,提高了护理人员应急救治能力.

  • 观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后对护理临床技能培训的思考

    作者:林娜;胡雪慧;张美霞;程蕊

    通过观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根据个人体会总结此次大赛特点,对护理临床技能培训进行了深思,提出了几点关于护理临床技能培训的构想,希望能够进一步引发院校对护理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而融入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创新。

  • 眼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讨

    作者:杨玉琼;冉莉君;罗兴莉;郝廷静;宋碧英;张燕;戚欢;曾登芬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使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级学科进一步细化,且护士毕业后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常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尤其是专科护理教育,眼科专科护士培训急需具有特色化、标准化的培训模式,使眼科护士能胜任岗位、满足临床需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于2013年获批成立“重庆市眼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4年9月举办第1期重庆市眼科专科护士培训班,面向全市招收学员,招收学员36名,培训3个月后36名学员顺利结业。现将培训方式及体会报道如下。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评价社区护士糖尿病培训模式的效果

    作者:龙连园;刘薇群;杨阳;葛津津

    目的 探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评价社区护士糖尿病培训的效果. 方法 以参加糖尿病培训的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用社区护士知识咨询自我中心网络和整体网络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调查,用SPSS 18. 0及UCINET 6. 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讨该培训模式的效果. 结果 培训前后自我中心网比较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个体网规模均数从2. 35 提高至3. 65,知识咨询的关系强度从3. 236 3 升至3. 38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整体网比较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知识交流的联系更加紧密,培训后的整体网络密度和中心性明显提高,密度从0. 006提高至0. 077,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分别从0. 807,0. 008升至9. 624, 3. 341. 结论 通过培训可扩大社区护士知识咨询范围,增强护士知识交流的联系程度,提升护士获取和控制知识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知识流动的效率和覆盖面,该培训模式可作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参考依据.

  • 护理专业小组培训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作者:张玉莲;王丹;李婷

    目的:介绍护理专业小组培训模式及效果,为我国护士专业化培训的途径、方法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帕累托二八法则原理,以多纳比蒂安的结构-过程-结果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护士专业小组培训模型,落实护理专业小组的培训计划,应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组建了15个护理专业小组,形成了747名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占护士总数35.1%);构建了护士专业化培训模型,进行系统化理论和技能培训;评价结果显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果层均有效.结论:护理专业小组模式是护理人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模式,为医院护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对国内低年资护士院内在职培训模式的思考

    作者:谢美莲;郑一宁;刘登贤;孙燕

    低年资护士被界定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1].《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中显示:全国注册护士中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数量占24.3%.由此可见,低年资护士已经成为护理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及安全[3].研究表明: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工作中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护理学科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符合各医疗机构和社会需求的护士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在职护理教育培训效果是直接影响低年资护士能否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以及能否有效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管理者更加关注新型、有效培训模式的探索及研究,以适应时代需求和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

  • 按需分层培训模式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胜梅;张桂萍;向欣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的培训模式。方法:将我院按需分层培训模式前的2013年及按需分层培训后的2014年的护士分别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统一培训模式,实验组采用按需分层培训模式,即第一层级:重点针对每位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的按需培训,第二层级:针对压疮小组成员对压疮治疗方法的按需培训,第三层级:造口治疗师及伤口治疗师对难愈性及疑难压疮治疗方法以及压疮新进展的按需培训。对压疮的预防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效果、难免压疮的发生率及院外带入Ⅲ期、Ⅳ期、不可分期压疮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需分层培训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培训效果;难免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压疮治愈率大幅度提高。结论:按需分层次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压疮预防与治疗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高危压疮患者的发生率,减轻了压疮患者痛苦,提高了压疮管理水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建立及效果评价

    作者:朱凌燕;张莹;朱亚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延续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依据我院COPD护理经验和本地区延续护理的实际情况,设计COPD延续护理培训课程.对144名来自16家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实施为期12个月的循环往复培训.结果:培训后144名学员全部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成绩由(60.43±12.12)分上升到(94.31±3.28)分,操作成绩由(67.42±5.85)分上升到(89.42±4.63)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员反馈自身COPD延续护理技能得到提高,建议推广此培训模式.结论:利用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护理资源,联合社区延伸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各级护士COPD的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同时以培训为载体有助于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渠道.

  • 城乡社区护士岗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春美;吴黎明;吴晓璐;肖红双;王敬华;白桂春

    目的:调查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唐山市4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34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市区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构成以及培训需求的差异。结果:市区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开展适合不同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项目,建立分区域、分层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培训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建立及效果评价

    作者:朱凌燕;张莹;朱亚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延续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依据我院COPD护理经验和本地区延续护理的实际情况,设计COPD延续护理培训课程.对144名来自16家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实施为期12个月的循环往复培训.结果:培训后144名学员全部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成绩由(60.43±12.12)分上升到(94.31±3.28)分,操作成绩由(67.42±5.85)分上升到(89.42±4.63)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员反馈自身COPD延续护理技能得到提高,建议推广此培训模式.结论:利用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护理资源,联合社区延伸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各级护士COPD的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同时以培训为载体有助于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渠道.

  • 城乡社区护士岗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春美;吴黎明;吴晓璐;肖红双;王敬华;白桂春

    目的:调查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唐山市4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34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市区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构成以及培训需求的差异。结果:市区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开展适合不同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项目,建立分区域、分层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培训方法。

  • 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模式的改进与效果分析

    作者:陈璐;徐亚楠;陈湘玉

    目的:改进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构建重症监护室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采取该模式对20名护士实施培训,对改进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ICU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由(85.65±3.79)分提高到(95.20±2.14)分,操作考核成绩由(89.60±2.80)分提高到(96.80±1.85)分,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0%上升到培训后的100%。结论:实施能级进阶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作者:张海燕

    新毕业护士需要经过2~3年的临床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自信心的、能满足临床工作基本需要的护士[1],因此低年资护士一般是指护士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1~3年的护士[1-6].他们刚刚结束学生生活进入医院,开始适应在医院的管理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照顾患者,在此期间,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例如专业实践能力不全面,需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有的还需要离开原来生活或学习的地方,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结识新的朋友,开始在经济上独立等[4-6].因此,在就业之初,他们不仅需要工作技能培训,也需要社会适应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 我国骨科护士灾害救援核心能力研究进展

    作者:闫秀杰;聂晓静;郭苗;严向芳;杨玉凤

    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明确骨科护士灾害救援核心能力、完善相关救援体系对于提升灾害救援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国内护理灾害救援的现状、骨科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骨科护士灾害救援核心能力、骨科灾害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教育、骨科护士救援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建设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实施骨科护理救援、推进专科护理救援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 武警部队营区卫生士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贺智;何敬和;孟庆勇;宋立新

    在军队院校教育中开展士官教育,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及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进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卫生士官已成为部队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们直接面向部队基层,保障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其综合业务素质的高低、专业潜能发挥是否充分、岗位配置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着基层卫生工作质量和部队战斗力[1,2] .在武警部队新的士官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卫生士官在武警部队编制员额中的比例迅速增大,已成为武警部队兵员结构的主体.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确立,军事工作强度和复杂程度增加等因素的涌现,部队营区的卫生需求出现了多元的倾向.笔者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开展的经验,分析了部队营区的社区性质,以积极探索营区医生的特点,培养适应部队需要的新型基层医生是当前部队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过硬的军政素质,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实践技能,对巩固与提高武警部队基层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和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3] .

357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