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的整合照护的应用

    作者:王国蓉;黄敏;杨青;郭岭

    目的 探讨整合照护的构建与临床应用.方法 建立“肿瘤放化疗、静脉输液、伤口-造口-失禁、疼痛-姑息、肿瘤康复与健康咨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专业小组,由护理专业小组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合作的整合照护服务.比较开展整合照护前(2009年)后(2012年)患者照护效果和医院护理专业学科发展情况.结果 开展整合照护后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扬护士人数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提高(P<0.01);专科护理岗位数、获专科护理培训人数、专科照护患者例数、专科护士培训人数、继续教育项目及科研课题立项数和申报数均有所提高(P<0.01或P<0.05).结论 以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的整合照护不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专业-整体的护理服务,也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加强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护理专业化服务能力.

  • 护理专业小组在急救流程医护配合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田钰;陈志桥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小组指导在急救流程医护配合培训中的作用,探讨护理专业小组对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急救中心34名护士进行急救流程培训,采取护理专业小组和医师指导配合的培训方法,比较培训前后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了解培训效果.结果 34名护士全部完成培训,无护理专业小组指导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0.38 ±4.34)分,指导后为(87.03 ±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P<0.01).操作考核成绩,无护理专业小组指导为(79.12 ±4.50)分,指导后为(90.38 ±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8,P<0.01).100%的接受培训的护士认为培训增强了急救应变能力,97.1%的护士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94.1%的护士认为培训能提高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理解能力.结论 护理专业小组指导进行急救流程医护配合培训的方法优于传统培训方法,更加高效,值得推广.

  • 护理专业小组培训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作者:张玉莲;王丹;李婷

    目的:介绍护理专业小组培训模式及效果,为我国护士专业化培训的途径、方法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帕累托二八法则原理,以多纳比蒂安的结构-过程-结果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护士专业小组培训模型,落实护理专业小组的培训计划,应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组建了15个护理专业小组,形成了747名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占护士总数35.1%);构建了护士专业化培训模型,进行系统化理论和技能培训;评价结果显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果层均有效.结论:护理专业小组模式是护理人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模式,为医院护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成立护理专业小组在提升护理安全及促进护理专科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张振清;申小梅;和宝兰;丁敬艳

    [目的]通过成立护理专业小组,有效提升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方法]针对我院3类不良事件的高发情况,成立3个护理专业小组,明确小组职责,确立小组运行方式,为小组工作和发展搭建平台.[结果]运行1年,3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专业小组发展趋势良好.[结论]成立护理专业小组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实现护理安全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形成了我院独具专业特色的护理安全文化.

  • 护理专业小组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金环;许娟;刘君芹;李燕玲;李锐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小组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00名护理专业小组成员,业绩一般者50人,业绩优秀者50人,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Delphi法建立护理专业小组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确立了由知识共享态度、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共享渠道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护理专业小组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模型.[结论]指标的构架模型可信度较高,对于推动护理专业小组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 护理专业小组干预对雷珠单抗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范雷明;吕彩玲;康彦霞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小组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专业小组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 CLVQOL)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视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LVQOL评分为(81.72±14.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护理专业小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视力等指标,并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 设立急诊科护理专业小组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方映玲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急诊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设立药物、急救、静脉输液3个护理专业小组,确定工作职责和目标,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各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均有所作为,获得了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促进了急诊护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

  • 护理专业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曹仙霞;曹坤宜;康丽云;刘月平;邓清娴

    为推动护理工作向专科化发展,我院护理部于2009年开始成立了伤口/造口、静脉输液等13个护理专业小组。专业小组在临床护理、技术革新、科研、护理管理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协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安全,把我院护理向科学化、专业化推进,形成独具专业特色的护理模式。

  • 急诊科设立护理专业小组的作用

    作者:秦红;胡彤

    目的 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设立循环、呼吸、创伤、中毒、神经急症、静脉治疗、外文学习、健康教育8个护理专业小组,学习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 2年的小组活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均有所作为,获得了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促进了护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的改善,同时密切了医护关系.

  • 护理专业小组模式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研究

    作者:张玉莲;王丹;惠蓉;李婷;马运苗;吴红娟

    目的 对护理专业小组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全院护士核心能力.方法 将原7个护理专业小组共428人,扩充至15个小组共747人;构建临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对小组成员开展理论、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对小组成员适时调整.实施2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开设了伤口造口、糖尿病、骨科、儿科、管道、腹膜透析专科护理门诊,年门诊量达2 437~3 545例次;护士离职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均P<0.01);护士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会任职人数增加.结论 扩展护理专业小组并进行规范化培训,以骨干带动整体,促进了全院护士核心能力、职业成就感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 急诊护理专业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根群

    目的:通过成立急诊护理专业小组促进急诊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急诊专科护理质量。方法设立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救技能、重症监护、护理安全、药品仪器6个护理专业小组,明确小组职责,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各小组积极开展活动有所作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

  • 护理专业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效果

    作者:钟润芳

    目的 探讨专业活动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15个护理专业活动小组制订计划、评价标准,坚持每月深入各临床科室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培训.结果 促进了护理质量改进,在质量管理的多环节指标明显的提高.结论 成立护理专业小组,深化质量评价的内涵,促进了科室之间的沟通和改进,锻炼了护士的个人能力,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运作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 护理专业小组对护士专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陈红;张晓艳;史晓颐;王馨翊;夏沪露

    护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使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护士敢于承担专业责任的自主精神,解决临床护理难题,有效地提升了护理安全和质量,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同时,使其能很好地朝着所定的方向探索护理专业问题,从而推动护理专业化的发展,使护士成为护理专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