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T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闫斌;徐殿新;韩丽红;于跃利

    目的 研究m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了解其表达水平与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经手术根治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vision法检测mTOR在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对应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标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TOR在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0.0%,与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三种超声征象及其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耿艳;樊宽鲁;陆启勇;景海波;王建华;鲁一兵

    目的:探讨三种超声征象及其联合应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72枚PTC及18例28枚甲状腺良性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BTN)的超声征象,包括纵横比≥1、边缘不规则和微钙化,计算三种超声征象及其联合应用诊断PT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纵横比≥1、边缘不规则和微钙化在PTC与BTN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常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程红;戚庭月;孙红光;李念芬;张文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特征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 T 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3例P T C患者,共36例结节,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此36例结节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然后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常规超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所有结节内部均存在微钙化,无淋巴结转移组58.82%(10/17)例结节内存在微钙化,两组间结节内微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存在的位置、结节的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性、结节的血流信号、结节形态、结节包膜、结节边界、结节声晕及结节纵横比等常规超声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 T C结节内微钙化对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帮助,可指导临床术前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

  • 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戴咏玲;李北宁;努尔曼·麦麦提祖农

    目的:通过检测E-钙黏蛋白在原位PTC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中的表达差异,确认E-钙黏蛋白是否参与PTC的淋巴结转移过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21例原位PTC和1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E-钙黏蛋白在原位PTC中的比例分别是弱阳性(+)~(++)29%(6/21),强阳性(+++)~(++++)71%(15/21),而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中弱阳性0(0/17),强阳性100%(17/17).E-钙黏蛋白在原位PTC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与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无关.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

    作者:曹永明;毛小菁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60%左右.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往往由于甲状腺其它疾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时发现,现将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作一综述.

  • 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杰;周策勋;陈兴德;和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细胞学核的特征.结果: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诊断出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砂砾体的出现率低为10.94%(7/64);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结论: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刘畅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本处随诊复查的接受过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选入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误诊率进行比较,对比病灶组织与正常腺体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以及始增时间.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为91.67,误诊率为8.33%,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病灶组织峰值强度明显较正常腺体低,P<0.05;病灶组织的达峰时间及始增时间与正常腺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可以对病灶区域异常的情况及时发现,将疾病的漏诊率降低.

  • 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高丹;徐青雨;刘鹤;缪颜嵘

    目的:将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法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析诊断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予以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分析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诊断结果.结果: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准确合计数值(96.15%)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100.00%)相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数值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呈现一定应用价值.

  • 倪青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经验

    作者:倪炎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临床病情复杂,倪青教授认为,要抓住疾病本虚标实的本质,本虚为脾肾阳虚,标实为热毒、肝气郁结化火等,在临床中常见患者同时出现阴虚、阳虚2种状态.治疗中,偏阴虚者选择全瓜蒌、金银花、忍冬藤、玄参等,偏阳虚者则用浙贝母、连翘、猫爪草等化痰散结.倪青教授善用软坚散结药物,如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等,同时对于阴虚患者,运用大量清热解毒、理气解郁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郁金、香附等.

  • CK19、Galectin-3、BRA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王龙龙;郭晓光

    甲状腺乳头状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分化较好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5%~65%,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多见,男女的比例为1:(2~4).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较低,5年生存率为73%~93%;10年生存率为60%~83%;有的病程可长达35年[1-3].

  • 甲状腺有关疾病诊断体会

    作者:李树斌

    在临床病理活检中,甲状腺疾病很常见,特别是近年甲状腺肿瘤发病率上升较快,首先要区分良恶性,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十年生存率高,甲状腺未分化癌为恶性肿瘤之一,作出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应该混淆,实际上作中往往因为两者都是良性病变,对其鉴别诊断不够重视,但术后的复发、恶变率不同,特别是腺瘤性甲状腺肿较易癌变,故有必要把两者区分开来,现将多年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 地榆皂苷Ⅰ诱导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芸;王柯;朱雪;潘懿;贾冰

    目的 研究地榆皂苷Ⅰ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地榆皂苷Ⅰ对BCPAP细胞增殖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Caspase活性.结果 地榆皂苷Ⅰ对BCPAP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为28.99 μmol/L.地榆皂苷Ⅰ可显著诱导BCPAP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地榆皂苷Ⅰ可提高Bax/Bcl-2比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内的释放,提高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结论 地榆皂苷Ⅰ通过激活线粒体通路导致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

  • 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欣欣;张明宇;周杨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2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影像学指标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χ2=1.917,P>0.05,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7.9%,准确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99.4%,阴性预测值为49.5%.淋巴结转移组纵横比<2、内部回声不均匀率、边界不规则率、钙化率、有血流信号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有利于术前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成像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许慧;冯纪涛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成像特点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2日-2017年7月20日期间本院接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和肿瘤体积、CT成像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之间比较左叶[(35.50±48.76)cm3、(64.38±178.75)cm3)]和右叶腺体体积[(37.31±41.27)cm3、(58.66±150.27)cm3]、结节体积[(51.03±136.84)cm3、(22.83±39.88)cm3]存在较大差异(P<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结节形态、边界、与腺体关系、晕圈、钙化、内部特点、分界等成像特点存在较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结节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多处于腺体被膜外、病灶内呈低密度阴影、伴有晕圈和钙化、呈不均匀的乳头状强化;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且呈弥漫性肿大、多发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无包膜,伴有出血和钙化情况.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中采用CT扫描能够有效进行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信息以供术前诊断和临床进行参考,便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高.

  • Annexin-Ⅱ及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曹龄之;杨凡慧;温琥玲;谢建平;李素平

    目的 观察Annexin-Ⅱ及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nnexin-Ⅱ及VEGF-C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Annexin-Ⅱ及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Annexin-Ⅱ及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nexin-Ⅱ及VEGF-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 个案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Castleman病一例报道

    作者:焦小玲;李尧梅;周朋;季志文;李加宁

    Castleman病由Castleman于1956年首次报道.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增生性疾病,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3种.但因其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及误诊.当恶性肿瘤合并Castleman病时极易误诊为癌转移,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方案不合理及造成患者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负担.Castleman病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甲状腺癌合并Castleman病尚未见报道.现将徐州市矿山医院2017年3月收治的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Castleman病病例报道如下.

  • 临床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规律的分析

    作者:李涛;傅丽兰;刘子文

    目的 探讨临床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cN0 P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cN0PTC预防性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Medline等数据库,纳入行甲状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cN0 PTC病例.以Stata10.2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4 154例cN0 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57%,侧方淋巴结转移率40%,各颈部淋巴结分区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Ⅵ区(57%)、Ⅲ区(42%)、Ⅳ区(21%)、Ⅱ区(10%)、Ⅴ区(6%)、Ⅶ区(2%)、Ⅰ区(2%).结论 预防性淋巴结清扫,需同时清扫Ⅵ区、Ⅲ区和Ⅳ区.

  • ER和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璐;孙永亮;陈实平;董红燕;刘跃武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以及ER、PR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的表达.分析受体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和PR的表达率分别为52.17%和46.38%,结节性甲状腺肿没有ER和PR表达,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以及MACIS评分无关,但是PR与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以及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ER与患者年龄成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PR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的表达反映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减少.

  • CD26/DPPⅣ、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年春;郭晓蕙;袁振芳;高燕明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Ⅳ(CD26/DPPⅣ)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68例乳头状癌及36例腺瘤组织中CD26/DPPⅣ及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CD26/DPPⅣ及galectin-3在甲状腺腺瘤中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在大多数乳头状癌中高水平表达;诊断乳头状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CD26/DPPⅣ分别为86.8%、97.2%及90.4%,galectin-3分别为97.1%、91.7%及95.2%.乳头状癌中CD26/DPPⅣ及gMecfin-3的表达,腺内型与腺外型、无淋巴结转移者与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低危者与高危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D26/DPPⅣ与galectin-3是较有希望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志物,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辅助常规的病理检查进行乳头状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判断可能无明显价值.

  • 17β-雌二醇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Hsp27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莫小梅;朱平;刘智敏;李梨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Hsp27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10-8 mol/L的17β-雌二醇(E2)处理不同时间BCPA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sp27蛋白的表达;分别用E2、PPT和DPN处理BCPA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sp27蛋白的表达;设计合成ERα siRNA、ERβ siRNA并转染BCPA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α、ERβ和Hsp27蛋白的表达;CHIP检测ERα、ERβ对Hsp27基因启动子的影响.结果 用10-8 mol/L的E2处理不同时间BCPAP细胞,随着E2处理时间增加,E2对BCPAP细胞中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在24 h达到峰值(P <0.05);E2作用转染ERα siRNA的BCPAP细胞24 h,与E2处理组相比,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0.05);E2作用转染ERβ siRNA的BCPAP细胞24 h,与E2处理组相比,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0.05);ChIP结果显示ERα能够与Hsp27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结论 E2可以通过ERα促进BCPAP细胞中Hsp27蛋白水平的增高.

1529 条记录 2/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