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直链玉米淀粉对卵巢切除大鼠体内胆固醇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雄;张焕容;杨发龙

    目的: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对因雌性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成年雌鼠随机分为6组,5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OVX),分别喂食不添加(对照)和添加10%、20%、30%、40%HACS的饲料,另1组进行卵巢伪切除手术,喂食不添加HACS的对照饲料.实验喂养4w后解剖,测定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肝脏胆固醇羟化酶(CYP7)活性以及小肠、盲肠中胆汁酸总量和粪中胆汁酸排泄量等指标.结果:OVX组大鼠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伪切除组大鼠.与对照饲料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和30%HACS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添加30%和40%HACS能显著降低去势大鼠血清胆固醇;添加30%和40% HACS显著增加了小肠中胆汁酸含量和粪中胆汁酸排泄量;各组间CYP7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CS对因雌性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降低效果,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肠道中胆汁酸总量和粪中胆汁酸的排泄量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营养学报,2007,29(5):453-457 ]

  • 胆汁酸代谢及相关核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肖梦宇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为胆汁的重要组分.其对于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胆汁酸的代谢涉及合成、摄取、转运、加工、排泄和肠肝循环等一系列过程;该过程的协调、有序进行是保证体内胆汁酸正常代谢和机体稳态的重要基础;胆汁酸代谢过程中有关核受体调节的研究,对于指导胆汁酸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胆汁酸 核受体 进展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易娟;张志强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确立该指标在诊断不同乙肝病毒(HBV)免疫标志物表型中的意义.第1种表型:HBsAg(+)、HBeAg(+)、抗-HBc(+)(1,3,5),第2种表型:HBsAg(+)、抗-HBe(+)、抗-HBc(+)(1,4,5),第3种表型:HBsAg(+),抗-HBc(+)(1,5).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临床肝炎患者进行血清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分析.结果 411例3种表型肝炎患者TBA检出率分别36.5%,23.7%,27.3%.当ALT活力不高或正常时,肝炎患者的TBA检出率为20%.结论 TB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LT、AST、TBIL、DBIL的阳性检出率,TBA测定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 水飞蓟素胶囊对胆石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柳亮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胶囊对胆石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术前3天及术后2周服用水飞蓟素胶囊(140 mg/次,2次/d),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不加中药.观察术后疗效、一般情况、胆汁中总胆固醇、胆汁酸及血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疗效及术后一般情况均较好,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含量较治疗前下降、胆汁酸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比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若在此基础上联用水飞蓟素胶囊,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提高胆汁酸含量,并可改善术后炎症反应.

  • 胡芦巴多糖及低聚糖调血脂活性研究

    作者:陈挚;雷亚亚;黑晶;胡进;王文苹;隋宏

    目的 考察胡芦巴多糖及其酶解产物低聚糖的调血脂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测定胡芦巴多糖、低聚糖与胆固醇胶束结合的活性;高脂饮食制备高血脂大鼠模型,造模动物分别喂饲拌有胡芦巴多糖或低聚糖(质量分数2.5%)的高脂饲料,给药8周后收集各组大鼠粪便1周,给药9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中血脂各项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检测血清中抗氧化活性相关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粪便中胆固醇及胆汁酸(TBA)的排泄量.结果 胡芦巴多糖及低聚糖体外均表现出一定的胆固醇胶束结合活性;胡芦巴多糖及低聚糖均可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胡芦巴多糖及低聚糖对高血脂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有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高血脂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促进TBA排泄.结论 胡芦巴多糖及低聚糖均具有明确的调血脂活性,其机制与抗氧化和调节胆固醇-TBA动态平衡有关,调血脂活性酶解产物低聚糖作用较优.

  • 基于调控法尼醇X受体的中药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的研究进展

    作者:艾国;颜耀东;黄正明

    肝内胆汁瘀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熊脱氧胆酸和奥贝胆酸是目前FDA批准的仅有的2个用于治疗胆汁瘀积的药物.法尼醇X受体(FXR)是胆汁酸合成和转运的关键调节因子,其高表达对于维持胆汁酸的内环境稳态、降低胆汁酸对肝脏的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针对主要发病机制的同时,兼顾次要发病机制,相互协同,在治疗肝内胆汁瘀积方面疗效显著.多种中药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被证明能够通过激活FXR靶点而发挥保肝利胆作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对胆汁酸的体内代谢过程和FXR在肝内胆汁瘀积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概述,总结了基于调控FXR的中药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 HPLC法定量分析熊胆中胆酸类化合物

    作者:朱丽玢;洪筱坤

    国外常采用离子抑制色谱法[1,2]和离子对色谱法[3,4]分别测定结合型胆酸和游离型胆酸来实现胆酸类化合物的分离,该方法无法一次性测定含胆酸类物质中胆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洗脱方式上,因为胆酸类化合物的UV检测波长很低(205nm),而洗脱剂又是在该波长下有一定吸收的乙腈、甲醇等溶剂,因而均采用等梯度洗脱,这样就无法一次性分离极性相差较大的结合型和游离型胆汁酸.本实验建立了分离胆酸类化合物的双泵双比例反相离子抑制高效液相色谱法,效果良好.

  • 胆汁酸代谢与2型糖尿病

    作者:牛尚梅;韩卓笑;马慧娟

    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异常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胆汁酸是一种代谢调节器,它通过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途径发挥信号分子的作用.在受体依赖性途径中,介导胆汁酸信号转导的重要信号分子是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及膜受体G蛋白耦联胆汁酸受体5(TGR5).胆汁酸的信号通路紊乱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因此,对胆汁酸代谢的调节,尤其是对其信号通路的调节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方法.

  • 10 肝细胞核因子-1α是胆汁酸与血浆胆固醇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ADA 2001年会,32-OR)

    作者: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3(MODY3)是由单一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缺陷造成的.HNF-1α-/-小鼠表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侏儒症、肾Fancoci综合征、肝功能紊乱及高胆固醇血症.为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的分子机制,纽约的研究者对缺乏HNF-1α表达小鼠的肝脏进行了研究.HNF-1α-/-小鼠的肝脏基底外侧膜胆汁酸转运体Ntcp、Oatp1与Oatp2的表达明显降低,导致肝门胆汁酸摄入减少及血浆胆汁酸浓度升高.在肠道与肾脏,HNF-1α-/-小鼠回肠胆汁酸转运体(ASBT)不表达,导致粪便与尿胆汁酸排泄增加.同时,HNF-1α也转录调节farnesoid X受体-1(FX-R1),导致小杂二聚体伴侣 SHP-1表达降低并抑制CYP7A1(经典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另外,HNF-1α-/-小鼠缺乏肝细胞胆汁酸储存蛋白,血浆中增加的胆汁酸主要储存于HDL颗粒.因此,HNF-1α不仅是胰岛素分泌的重要调节因子,也是胆汁酸与HDL-胆固醇代谢中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 (ADA基金研究项目)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调节糖脂代谢的机制

    作者:夏心怡;张洪梅

    肠道菌群通过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禁食诱导脂肪细胞因子活性、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改变肠道通透性等方式调节人体糖、脂代谢.脂多糖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有成分,通过慢性炎性反应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肥胖.除肠道菌群本身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糖、脂代谢.短链脂肪酸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GPR)43及GPR41调节糖、脂代谢,胆汁酸主要通过法尼酯X受体、G蛋白耦联胆汁酸受体1,而维生素B12的调节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 胆色素结石模型胆汁中UCB、TBA、Ca2+的动态实验研究

    作者:张西波;崔乃强;李东华

    目的:在不影响动物胆汁酸池大小的情况下,在同一个体长期动态观察胆汁成分变化;研究胆色素钙结石形成的某些机制.方法:手术建立胆汁动态研究动物模型,待胆汁动态研究家兔模型稳定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胆道不全梗阻组、细菌感染组、内毒素组、胆道不全梗阻伴细菌感染组、胆道不全梗阻加内毒素组6组,动态观察各组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钙离子(calcium ion,Ca2+)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胆汁中UCB、TBA、Ca2+无统计学意义改变(P>0.05),胆道不全梗阻伴细菌感染组、胆道不全梗阻加内毒素组胆汁中UCB、TBA、Ca2+变化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的胆色素结石动物模型稳定可靠;胆道梗阻和感染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元辰;崔乃强

    胆汁酸、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生理、病理上紧密联系.二者功能正常与否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肠道菌群的功能、相互作用及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 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与代谢

    作者:苗彬;赵二鹏;崔乃强;李忠廉

    目的:研究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观察肝脏分泌机制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的成分变化及亲水一疏水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结石患者的结合鹅脱氧胆酸和结合胆酸的比例均较非结石组明显降低(P<0.05),而结合脱氧胆酸的比例明显上升(P<0.01).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胆汁酸极性指数值均较非结石患者显著上升.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处于病理状态,胆汁中结合鹅脱氧胆酸和结合CA比例下降而结合脱氧胆酸比例上升很可能为肝脏分泌胆汁机制受损所致,而胆汁中亲水一疏水平衡被打破是肝脏分泌机制紊乱的一个重要表现.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雷玲;李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其发病部位在母体,而主要危害胎儿.ICP发病机制可以从母体和胎儿两个层面来研究,这两个层面有内在联系也有各自病理生理特点,在这两个层面中,分别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母体方面,在一定遗传背景下,雌激素作用通路的异常反应,是研究的主要方向;胎儿方面,胎盘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应成为研究ICP对胎儿危害机制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 093洋蓟叶提取物对大鼠的利胆活性和促脂质与胆汁酸排泄的作用

    作者:

  • 亲水性胆汁酸防治胆固醇结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波;胡海

    胆汁酸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和成分的改变与胆固醇结石形成具有密切关系.亲水性胆汁酸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其具有溶解胆汁中胆固醇并调节胆固醇饱和度的重要作用,减少成核异常及保护并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的作用.对亲水性胆汁酸对防治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健康长寿离不开胆固醇

    作者:高兰兴

    胆固醇属脂类营养物质,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两个途径,即自身合成和膳食中摄人.自身合成的占80%,称内原性胆固醇;膳食摄人的胆固醇占20%,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称外原性胆固醇.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可合成1~1.5克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次是小肠,肾上腺和脑中含量虽然很高,但合成量甚微.成人每天可从肠道吸收到600~1 000毫克胆固醇,当然摄入量多时,吸收量也增加,但每天多可吸收2克,肠道吸收的胆固醇一半是来自胆汁酸的内原性胆固醇.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单瑞;杨培根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汁酸(BA)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82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NYHAⅡ级(CHFⅡ级组)47例,Ⅲ级(CHFⅢ级组)35例,另选取无心衰症状,且超声心动图及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未见异常的同期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比色法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BA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组间IL-6、TNF-α、BA、pro-BNP、LVEDD、LV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组IL-6、TNF-α、BA、proBNP、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而LVEF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均P<0.05).BA与IL-6、TNF-α、pro-BNP、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BA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相关,对于评估CHF患者心功能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何种胆石症适合手术治疗

    作者:吴浩荣

    胆汁中97%是水,其他成分主要有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无机盐(钙)等.胆固醇不溶于水而只溶于胆汁,如果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高或其他成分不足,这时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如果胆色素在肝内未与葡萄醛酸结合,或由于胆道细菌感染时,细菌破坏了这种结合胆红素,胆色素与钙就会形成胆色素结石(泥砂样结石).混合性结石由胆色素、胆固醇、钙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其所含成分的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混合性结石约60%发生在胆囊内,4 0%在胆管内.

  • 胆汁酸和醛缩酶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邵国庆;王景萍;杨占军;马红霞;吕晓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危害大,就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时机.近几年,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中晚期PLC的首选方法之一[1],对肝癌晚期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采取本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安全的姑息性方法,它能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和醛缩酶(aldolase,ALD)是反映肝脏损伤的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TBA和ALD检测对PLC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从而为临床评价治疗PLC疗效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现报告如下.

601 条记录 8/31 页 « 12...567891011...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