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比较

    作者:项晓俊

    目的 分析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 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 2012年3 月接受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肾恶性肿瘤患者32 例,对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 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肾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回声不均、无回声或无增强区、假包膜、血管丰富或血流抱球型)显示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造影、增强CT 诊断肾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造影与增强CT 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造影增强了肾恶性肿瘤内组织的显示率,超声造影及增强CT 诊断肾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值得临床推广.

  •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增强CT与MRI复查效果的对比评价

    作者:刘书宇;柴方圆;霍福英;胡春欢

    目的 探讨增强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6例,对患者进行术后1、3和6个月增强CT和MRI检测.以术后6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 为标准,评价增强CT和MRI在TACE术后1、3和6个月诊断阳性率、阴性率以及准确率.结果与增强CT比较,MRI对患者原始病灶术后1个月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原始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准确率较高.与增强CT比较,MRI对患者TACE术后复发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患者术后3个月新增病灶检测准确率高(P<0.05),两者在术后6个月新增病灶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后复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对于增强CT不确定结节应进行MRI复查.

  • 颈外静脉留置在肿瘤患者行增强CT中的应用

    作者:陈乐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行增强CT时注射造影剂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两组患者在行CT检查前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进行成功率、外渗等方面比较.结果 在肿瘤患者行增强C T前在病房预先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在推注造影剂时无一例外渗.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操作简单、安全,保证了肿瘤病人行增强CT时注射造影剂的安全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增强CT联合脱落细胞检测在甘肃会宁地区宫颈癌预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雪峰;王治民;徐爱兰

    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脱落细胞检测在甘肃会宁地区宫颈癌预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59例宫颈疾病的女性患者,均经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测及增强CT扫描检查,分析两种检测异常者病理诊断结果及宫颈病变情况,统计两种检测方法对宫颈癌诊断的检出率.结果 259例会宁籍女性宫颈疾病患者,经脱落细胞检查显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161例(62. 16% )和结果异常者98例(37. 84% );对于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的98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检查检出宫颈癌35例(检出率13. 51% ),癌前病变63例(检出率24. 32% );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的98例患者行宫颈活检,共检出宫颈癌39例(检出率15. 06% ),癌前病变50例(检出率19. 31% ).脱落细胞检测联合增强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异常率、癌前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脱落细胞检测联合增强CT扫描可快速明确患者疾病,与临床病理检查检出率相当,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和预后.

  • 学龄前期儿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增强CT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斌

    目的 探讨学龄前期儿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增强CT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11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56例患儿,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在增强CT检查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检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儿图像扫描质量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学龄前期患儿增强CT扫描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减少患儿痛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满意的扫描图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增强CT在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乾文;汤善宏;曾建梅;童立冬;顾明;曾维政

    目的:探讨增强CT在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s,APFs)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瘘封堵术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肝动脉造影确诊为肝细胞癌合并APF的61例患者术前增强CT资料,判定CT对患者APF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瘘封堵术对患者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央型、周围型瘘分别占75.4% (46/61)、24.6%(15/61).术前增强CT报告诊断率为29.5%(18/61),漏诊率为70.5%(43/61);造影确诊为APF后再次阅片,诊断率为81.9%(50/61),分型与造影诊断一致,漏诊率仅为18.1%(11/61).行瘘封堵术后患者上消化道曲张静脉及腹水均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增强CT对APF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通过血管介入对瘘封堵可显著降低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

  • 增强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先权;钟永富;谭德明

    目的:探讨增强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X线平片检查,实验组采取CT增强扫描.对比2组肠梗阻存在与否、肠梗阻部位及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诊断肠梗阻存在与否的诊断符合率为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肠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6.30%(26/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1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85.16%(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9%(1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在诊断肠梗阻部位、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胆囊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李洁;吴荣秀;俞天智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在胆囊占位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胆囊占位病变临床资料,对比分析CEUS和CE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在总共68例病理资料中,31例为良性胆囊占位病变,37例为恶性病变(胆囊癌).对于良性占位病变,CEUS和CECT在增强早期均以高增强为主,分别为90.3%和83.9%;增强晚期则多为低增强,分别为93.5%和87.1%.对于胆囊癌恶性病变,CEUS和CECT在增强早期以高增强为主,分别为94.6%和89.2%;增强晚期均为低增强.在良性与恶性胆囊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CEUS的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峰值强度和平均渡越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良性占位病变中,CEUS和CECT显示不均匀增强者分别为41.9%和48.4%;而对于胆囊癌,不均匀增强者分别为94.6%和91.9%,胆囊壁不完整者分别为89.2%和91.9%,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US和CECT的病变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和89.7%,敏感性为93.5%和90.3%,特异性为89.2%和83.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EUS和CECT对胆囊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相当,但CEUS较CECT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比较

    作者:张采华;王光霞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6例胆囊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胆囊壁及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不同时相的增强特征。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66例中胆囊息肉21例、腺瘤1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9例、胆囊癌26例,超声造影准确率分别为88%、86%、95%和91%,增强CT准确率分别为83%、79%、95%和91%,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和74%(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比增强CT更有优势。

  • 急性多器官动脉栓塞1例报告

    作者:崔志刚;柴友龙;刘庚;孔棣

    患者男,46岁。突发左侧腹痛伴左拇趾发凉、麻木1d。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压痛,以上腹部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叩鼓音,左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左拇趾颜色苍白,皮肤温度降低,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及右侧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侧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第2 d腹部增强CT显示脾、左肾多发低密度灶(图1~3),考虑动脉栓塞;腹主动脉L3水平管壁欠光滑,局部新月形充盈缺损,考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附壁血栓。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左下肢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多器官急性动脉(脾动脉、肾动脉、左下肢动脉)栓塞。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Bid。拜阿司匹林100 mg,Qd。前列地尔20μg静脉输液,Qd。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血酸碱平衡。入院后第7d腹痛及下肢乏力、发凉、麻木感开始减轻,第10 d上述症状完全缓解。病程中间断发热,高体温38.5℃,给予对症治疗可缓解。14 d后停止输液,患者拒绝复查增强CT,遂好转出院。嘱出院后继续口服拜阿司匹林,定期复查。

  • 非小细胞肺癌的CT增强值与p53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单秀红;郑金旭;王绪;彭卫斌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中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及突变型p5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4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CT扫描和因子、p53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因子用来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果:5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γ=0.631 3;p53阳性组的平均MVD、平均CT增强值显著高于p53阴性组,P=0.007、P=0.0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有关,也与p53表达有关.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一致性评价*

    作者:高军喜;王颖鑫;杨磊;姚兰辉

    目的: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结果: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3,P=0.447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9,Sk=0.120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春香;姚欣;李秀英;徐勇;杨庆;叶兆祥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EUS和CECT对≤4 cm肾肿瘤判断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方式,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将4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漏诊1例肾癌病例,5例不确诊;CECT将5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同样漏诊1例肾癌病例,14例不确诊.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71.43%、88.89%、93.10%、71.43%,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64.29%、77.78%、90.38%、45.00%.CEUS和CECT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比较:58例肾恶性肿瘤中19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1例表现为快进慢出,3例表现为同进同出,5例表现为慢进慢出;14例肾良性肿瘤中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4例表现为同进同出,6例表现为慢进慢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对肿瘤内微血管形态进行描述且具有特殊的增强方式,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减少了诊断的不确定性,与CECT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判断比较,超声造影优于增强CT,为我们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 增强CT、MRI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悦;朱晓琳;刘辰;张雪君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对于肝癌早期诊断、术前准确分期、血流灌注的评价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各种成像技术的增强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上常规应用方法包括增强CT、增强MRI、增强超声等,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钆剂在增强CT与X线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贺鸣凤;王云华

    碘禁忌证限制了增强CT扫描与X线血管成像在一些病人的使用.钆剂作为一种可能的替代物逐渐用于碘禁忌病人的主动脉、肺动脉、肝动脉、颈动脉和颅内血管成像等方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扩宽了影像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范围.钆剂作为对碘剂过敏病人或其他不宜应用碘剂进行增强CT或血管成像病人的碘剂替代品,对其原理、技术要求、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多模态成像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与不同类型鉴别诊断

    作者:张岱;忻晓洁;张晟;穆洁;王莹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对小肾肿瘤的诊断效能,以及超声造影模式下对不同类型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差异.方法 95例小肾肿瘤中小肾癌组79例,良性肿瘤组1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其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在超声造影模式下利用Q-Lab软件对2组肿物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造影参数有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对样本量较多的几类病理类型的小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超声造影模式下小肾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37%、93.67%、56.25%、91.36%、64.29%及0.750;增强CT分别为88.42%、93.67%、62.50%、92.50%、66.67%及0.775;联合检测为95.79%、98.73%、81.25%、96.30%、92.86%及0.869.3种方法敏感度均较高,但特异度均一般.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诊断方法.超声造影下小肾癌的AT、TTP均早于小肾良性肿瘤,而PI高于小肾良性肿瘤(P<0.05).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造影的增强方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类型间在造影的增强方式上差异不大.超声造影模式下可观测出"假包膜";"囊性区"的检出率较常规超声大幅提高.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可提高对小肾肿瘤诊断的准确性;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增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斌;张洪;李月川

    目的:探讨增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增强CT和平扫CT在标本获取的满意率、病理阳性率、并发症、平均活检次数和更换穿刺点者所占比例的差异。结果(1)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的平均活检次数及更换穿刺点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1.05 vs 3.75±1.34,8.52%vs 18.54%,均P<0.01)。(2)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弹簧针取材满意率及病理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13%vs 73.60%,76.62%vs 63.36%,P<0.01)。(3)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1%vs 27.53%,7.76%vs 14.04%,P<0.05)。结论增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取材满意率高,更容易获得病理阳性结果,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作者:代娇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86例老年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05月17日至2018年06月20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仅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各43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 CEUS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龚瑞;韩蕾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2014-01-2015-12收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观察组)和增强CT(对照组)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1%和85.6%,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达峰时间较晚,消退时间较早,P<0.01.超声造影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癌患者以短线型和树枝型血管形态较为多见,而良性病变者以点状型树枝形态较为多见,良、恶性病灶间比较,P< 0.05或P<0.01.结论 超声造影观察周围血管情况及形态特征信息更加丰富,与增强CT相比,更有助于判定是否有癌变发生.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作者:孙德滨;侯显菊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4-06-2015-06 150例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对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89.3%,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82.0%,超声造影虽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病灶比较,胆囊癌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较晚,而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病灶,P<0.01;血管形态树枝型和短线型在恶性病变中较常见,而良性病变则多表现为点状型,良、恶性病灶间血管形态比较,P< 0.05或P<0.01.结论 超声造影是常规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重要补充,可为疾病的进一步诊断提供准确的评估,有助于鉴别胆囊癌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

365 条记录 6/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