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的价值研究

    作者:高润涛;苏莎

    目的探讨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增强CT诊断腮腺MPT的价值.方法对2013-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285例患者中的22例MP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2例腮腺MPT中,沃辛瘤17例,占77.3%(17/22).腮腺MPT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83.3%,高于B超检查的检出率(52.6%).单侧多发的腮腺肿物,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B超的2倍.结论沃辛瘤是常见的腮腺MPT,完善增强CT检查有助于术前发现腮腺MPT,从而帮助确定手术方案.

  • 腮腺少见肿瘤增强CT表现特征临床研究

    作者:唐芳

    目的 分析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例腮腺少见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患者增强CT扫描影像分析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病变密度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果 基底细胞癌:5例患者肿瘤均位于腮腺浅叶,且边缘清晰,病变组织中呈囊性病变,增强CT扫描表现出不均匀中度-明显增强趋势,肿块组织边缘或内部均有结节状强化影存在,3例患者伴淋巴结增大的特征;肌细胞上皮瘤:3例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多伴随小囊变,仅1例患者病灶中出现小点状钙化影,实性组织增强CT扫描表现出中度-明显增强,多伴动脉期强化结节及肿瘤边缘显著强化等特征;脉管瘤:主要结构为软组织肿瘤,肿瘤体积较大,密度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可在腮腺表面观察到静脉石突出,增强CT扫描后呈现轻度-明显增强;淋巴上皮囊肿:囊肿中存在粘稠囊液,呈高密度表现;腮腺脂肪瘤:主要为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无增强表现,病变组织内部可观察到纤维分隔的现象;软骨肉瘤:主要以囊性肿瘤为主,且伴随边缘钙化、骨化成分的肿块.结论 少见腮腺肿瘤具有一定的增强CT影像学特征,且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增强CT在诊断腮腺少见肿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肾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扫描在肾功能测量中效力

    作者:杨征宇;杨光;袁小东

    目的 探讨肾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扫描测量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解放军309医院接受过超声检查或CT平扫的52例肾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FR),常规肾增强CT测量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肾的体积与CT强化值的乘积(VE),分析各CT期相VE与Gates-GFR的相关性.结果 肾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体积与强化值乘积( A-VE、V-VE和P-VE)均与Gates-GFR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93、0.848和0.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增强CT三期扫描均可用于评估肾功能,实质期结果更为准确.

  • 不典型肝癌CT增强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李胜开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典型肝癌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48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ECT组(增强CT组)和CEUS组(超声造影组),对比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及增强百分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组患者的病灶经过CEUS和CECT检查除了显示病灶内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95.83(46/48)、37.5%(18/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检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典型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在增强模式表现无显著差异,二者可以相互配合来提高临床确诊率,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 用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

    作者:殷秀富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从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作为此组研究的对象,均依次接受增强CT、MRI进行扫描诊断,后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比这两种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结果:(1)110例肝癌患者的MRI检出率是96.36%,显著高于增强CT的80.0%,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MRI对混合型、胆管细胞型以及肝细胞型肝癌的检出率依次是100%、93.33%、95.0%,明显高于增强CT的77.5%、76.67%、85.0%,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脏增强CT相比较,采取MRI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 肝癌 增强CT MRI 准确率
  • 增强 CT 检查对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周秀琼

    目的:研究增强 CT 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到该院进行增强 CT 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 A、B 两组,每组50例患者,A 组增强 CT 检查专项心理护理,B 组实施一般性护理。对两组全部病人在接受对比剂注射之后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A 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 B 组,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检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云江

    目的:探讨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常规CT和增强CT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案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准确率为54.76%,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83.33%,增强CT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定位准确,诊断高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辉;张宇哲;陈静;郝建华;陈蕾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患者的病例资料,67例患者术前分别行增强 CT、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残留者63例(94.03%),术后单纯局部复发/残留结节17例(26.98%);单纯淋巴结转移31例(49.2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3.8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患侧56例(88.89%),对侧 7例(11.11%);超声联合增强 CT 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增强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手段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进行诊断具有灵敏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 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在增强PET-CT中的应用

    作者:朱研佳;徐文贵;房娜;宋秀宇;戴东;王健;门晓媛;张莹

    目的 提高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并避免可能的过度衰减.方法 30例肿瘤检查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受检者均先利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在体表作标记,再注射18F-FDG 259-444 MBq.依体表定位点定位行全身PET-CT检查,再根据体表定位点重新定位行局部多期增强CT扫描.用常规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所得PET图像分别与常规CT和增强CT图像进行影像融合.比较增强前后的对位情况及衰减校正情况.将增强前后PET-CT对位情况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结果 <60岁组13例患者中,11例无体位变化,2例患者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 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2例,一般1例.≥60岁组17例患者中,3例体位无变化,14例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 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3例,一般3例,较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过度衰减校正现象.结论 增强CT尤其是多期强化用于PET-CT显像可以明显提高PET-CT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基本可以保证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特别是对老年身体耐受性差,检查过程中易发生移位的患者,意义更大.并可避免血管内较高的造影剂浓度引起的PET伪影,为增强PET-CT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寒冰;沈钧康;王澂;马麒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在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84例,包括常规超声、CEUS、常规CT和CECT检查,共发现病灶86个,对所有患者每项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CEUS和CECT检查所呈现出的病灶特征,主要包括增强模式、均匀度、增强程度、假包膜征,CECT中表现出的脂肪密度.根据CEUS和CECT所表现出的病灶特征分析疾病类型,并根据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的效果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的CEUS声像图特征与CECT声像图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CECT和两项联合,3种方法做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其中两项联合的AUC值大,与两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和CECT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CECT两种影像学图像所表现出的病灶特征侧重不同,两项检测联合运用较单一检测能更准确检测肾肿瘤的扩散程度,增强模式,有效提高肾肿瘤得诊断效能.

  • DWI-MR与增强CT在老年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组织中的显影效果

    作者:窦平;张莉;吴月明;张望;冉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与增强CT在老年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组织中的显影效果.方法 收集53例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WI-MR与增强CT下肺癌及肺不张组织影像学特点.结果 增强CT、T1WI、T2WI、DWI、T2WI+DWI下分别有23例、11例、28例、42例、48例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组织可鉴别,T2WI+DWI鉴别能力高,其次为DWI,高于增强CT鉴别能力,T2WI+DWI鉴别能力高于DWI(P<0.05);DWI图像信号强度比(SIR)及噪声比(CNR)均高于T2WI图像(P<0.05);DWI图像下肺癌组织(ADC)值低于肺不张组织,信号强度高于肺不张组织(P<0.05).结论 DWI-MR对老年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两种组织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增强CT,可通过图像边界、信号强度及ADC值等对两种组织进行鉴别,DWI-MR联合T2WI可进一步提高老年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组织的鉴别能力.

  • 超声造影在门脉癌栓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学;刘军杰;赵盛发;李想;周婷;彭洋;李航

    目的:通过与增强 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门脉癌栓(PVTT)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PVTT患者,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PVTT的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分型准确率。结果:PVTT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88.4%(38/43)癌栓的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81.4%(35/43)癌栓的门脉相表现为低增强,所有癌栓的延迟相均表现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门脉癌栓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7%(42/43);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5.3%(41/43),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3.0%(40/43);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 PVTT的血流灌注特征并显示癌栓的实际浸润范围,超声造影和增强 CT在 PVTT的定性诊断和临床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PVTT治疗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 非钙化性肺癌结节的动态CT增强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马守成

    目的 针对非钙化性的肺癌结节探讨运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所收治运用病理诊断出原发周围型肺癌患者63例,其中包括鳞癌1 9例,腺癌33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1 2例),腺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及鳞腺癌各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63例患者均进行了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同时与23例同时行动态CT增强的肺结核球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增强CT肺结核球和肺钙化性肺癌结节的数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增强后CT显示钙化性肺结核球所有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癌结节增强后的CT各个数值和增强前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良、恶性肺结节进行同层的动态CT增强扫描,作用较明显的是针对肺结核瘤和非钙化性肺癌的诊断和鉴别,同时可显著增强准确率的是对肺癌性结节的定性.

  • 肾脏错构瘤的SonoVue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比分析

    作者:王海龙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诊断为可疑肾错构瘤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诊断对比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错构瘤超声造影经CT对比并与病理对照,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率。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在肾脏错构瘤的定性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先

    本文就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r tomography,CE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CEUS与CECT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原理类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ECT对肝内病灶的显示不受位置限制,不受气体影响,可同时显示整个肝脏的造影变化,较为客观、全面.CEUS在肝癌病灶动脉期血供显示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CT等密度病灶或低血供病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建议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上,应结合CEUS与增强CT的优缺点,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波

    目的:探讨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03 ~ 2015-12收治的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42例,参比组患者应用常规CT诊断;研究组患者应用增强CT诊断.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参比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对于微小种植灶面积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效果好,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18F-FDG PET-CT和增强CT用于胰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陈国宝

    目的:研究并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和增强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增强CT扫描,以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18F-FDG PET-CT、增强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18F-FDG PET-CT、增强CT对胰腺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系数也高于增强CT.18F-FDG PET-CT、增强CT对胰腺癌Ⅰ期、Ⅱ期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胰腺癌Ⅲ期、Ⅳ期诊断时,18F-FDG PET-C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中,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准确性优于单纯增强CT扫描,临床上应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 动态增强CT扫描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张厚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CT影像学资料,分析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影像学特点,分析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49例小肝癌共计55个病灶,病灶直径0.7~3.0 cm,平均(1.9±0.6)cm,病灶分布在左半肝43.6%,右半肝56.4%,CT平扫期检出率为89.1%.动脉期检出率为90.9%,门脉期检出率为94.5%,静脉期检出率为92.7%,动态增强扫描整体检出率为100%,高于平扫CT(P<0.05).增强CT扫描小肝癌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散型,其他特征包括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静脉期消散型,门脉期增强、静脉期消散型.增强CT对小肝癌定性诊断率为92.7%.结论:增强CT扫描小肝癌具有特征性的三期动态影像特征,能够为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肾癌囊性变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丛;黄备建;李翠仙;陆清;严丽霞;王文平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 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肝肿瘤介入后的疗效评估

    作者:范晓芳;孙卫健;冯佩珍;王雪芳;刘铁军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肝肿瘤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简称介入)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原发性肝癌和3例肝转移癌介入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技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显示肿瘤数目较彩超增多,直径较彩超增大,动脉期快速树枝状增强相同,超声造影动脉期环状增强9例,增强CT动脉期环状增强7例,余基本一致,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肿瘤内血流的检测是评估疗效的手段,超声造影和增强CT都能敏感地显示肝肿瘤介入后的血供特征,超声造影具有实时性、无创性、无放射性,对肝肿瘤介入后的疗效评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65 条记录 8/19 页 « 12...567891011...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