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西他赛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内置管灌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峻;杨牡丹;徐舟

    胃癌是目前人类发病率、病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1].晚期胃癌腹腔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和致死原因之一,腹腔转移后,随之并发难以控制的腹腔积液,使患者出现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液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年研究显示,应用腹腔化疗可以控制腹腔积液,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011年5月,我科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内置管灌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19例,现报告如下.

  •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诗育

    目的 研究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试验组采用增强CT检查.观察不同检查结果 下的转移部位及检出率,记录不同检查结果下的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部转移、网膜种植转移,试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检出率较高,能够协助医师对病灶及转移情况进行观察.

  •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峰

    目的: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过程中分别应用CT与增强CT,对比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4月—2017年7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2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CT扫描,而在观察组中应用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小种植面积、种植深度以及宽度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CT,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为临床治疗也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依据.

  •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菲

    目的:探讨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应用,对比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C T扫描检查,研究组性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通过检测后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0.32%(28/31)明显优于对照组74.19%(23/31),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病灶小种植面积与种植灶深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常规C T检查,增强C 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应用更加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卵巢肝样癌一例

    作者:谭小军

    患者女,44岁.2001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不适感,5个月后下腹部疼痛加剧伴停经,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盆腔多发性肿物,考虑来源于卵巢并腹腔转移".于2001年6月14日转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好,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排黑便,无阴道流血,体重减轻约6 kg.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胀,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叩诊鼓音,肠鸣音3~5次/分,有移动性浊音;腹腔肿块触及不满意.B超检查:

  • 超声诊断腹膜后神经纤维肉瘤1例

    作者:李学明

    患者,男,58岁.因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年余来诊,伴畏寒、发热.在他院行抗炎、补液等治疗无缓解.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8.0cm×6.0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右髂窝处可触及一 7.0cm×4.0cm大小类似包块.右腹股沟区可触及二枚肿大淋巴结.超声所见:左肾于腹主动脉间可触及一8.5cm×5.5cm大小中强回声肿块,其内回声不均匀,甚至可见无回声暗区,肿块边界尚清,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不随呼吸作相对运动,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分界不清,腹主动脉旁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右髂窝处可见一个6.5cm×4.0cm大小类似肿块,髂血管受压移位.超声诊断:左上腹及右髂窝混合回声包块,考虑神经纤维肉瘤并腹腔转移.

  • 卵巢癌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荣海;于成勇;李振光;张道强

    卵巢癌是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中具致死性的癌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育率的降低,卵巢癌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仅2009年就有21550例新发的卵巢癌病例和14600例死亡病例,是美国第五位常见的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疾病[1]。75%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临床晚期,而此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由于缺少精确的早期预警症状,在疾病Ⅰ期明确诊断的病例仅占25%[2]。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均处疾病晚期,失去治疗和生存机会。而早期确诊病例其5年生存率则高达85%~90%。与其他实体瘤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途径不同,卵巢癌系经腹腔转移,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为了改善卵巢癌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疾病早期检测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对卵巢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肿瘤标记物、超声或联合检测。

  • TNP-470对结肠癌裸鼠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范应方;黄宗海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裸鼠荷人结肠癌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NP-470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将LOVO细胞注入Balb/c裸鼠腹腔,建立结肠癌腹水瘤模型.30只裸鼠随机分成TNP-470组(30mg/kg,sc,qod)和对照组(给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结果:TNP-470可抑制LOVO细胞的体外生长,IC50为2.14×102μg@L-1.两组裸鼠体质量分别为24.5±3.2g,29.5±2.1g;腹围分别为7.0±1.1cm,10.3±1.5cm;腹腔肿瘤结节数分别为40.3±12.3个,92.1±20.6个;腹腔大结节直径分别为3.3±0.7mm,7.3±2.3mm.统计分析表明:在鼠重、腹围、腹腔转移结节数、腹腔大结节直径等方面,TNP-470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P<0.001,P=0.004).在累积生存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d和40 d,两组裸鼠生存时间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TNP-470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腹水形成和腹腔播散结节生长,提高荷瘤裸鼠的生存率.

  • 原发性胃腺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桂敏

    胃腺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组织学特殊类型胃癌,是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常伴有腹痛、上腹不适、返酸、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病质,晚期常伴有肝脏、腹腔转移等。原发性腺鳞癌在临床上很少见,少于胃癌病例总数的0.5%。截止目前,国内外报道胃腺鳞癌约100余例,国内有关报道多为个例报告[2-3]。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胃腺鳞癌在临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腺鳞癌预后较差,可能与其兼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现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 急诊与延期肝切除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腹腔转移的影响

    作者:杨先模;闫挺;任翱;耿波;李泽朝;罗诗樵

    目的 评价急诊与延期肝切除治疗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细胞癌(iHCC)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手术时机对肝癌术后腹腔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HCC破裂出血且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院后24小时内手术者归为急诊组,1周后手术者归为延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 急诊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多于延期组(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比0%,P >0.05).急诊组与延期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5个月和14.2个月.急诊组术后半年、1年、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82.4%和3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54.7%和27.3%,1年生存率及半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延期组(均P<0.05).延期组术后腹腔转移率高于急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1%比29.4%,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 cm及AFP> 10 000 μg/L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发生腹腔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肝切除术后患者短期预后优于延期组.延期肝切除不增加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率.肿瘤直径≥10 cm和AFP> 10 000μg/L是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

  • 颅内星形细胞瘤腹腔转移1例

    作者:郑飞;蔡军;金岚;张忠涛

    颅内肿瘤颅外转移非常少见,多与开颅手术有关.现报道我科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年腹腔转移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外院于2009年11月18日行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病理活检示星形细胞瘤,术后行放疗25次.

  • 胃癌术后皮下粟粒样播散转移一例

    作者:刘合代;王效勤;孙利国

    患者男,59岁.确诊为胃贲门癌放弃治疗2年后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纳差、黑便、消瘦1个月入院.查体:消耗体质.上腹正中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粪便潜血阳性.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肺、肝、淋巴结及腹腔转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癌灶位于贲门小弯侧后壁约3.5 cm×4.0 cm,穿透浆膜但无局部浸润.小弯侧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1.0 cm,其余部位及脏器无转移.行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端端吻合、幽门成形术.病理报告:贲门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润全肌层,穿透浆膜,上下切端未见癌.

  • 乳腺癌术后腹腔转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一例

    作者:毕绪斌

    患者女性,70岁,因"右下腹疼痛5 d,加重1 d"住院,患者既往十三年前在外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查体:右侧乳腺缺如,胸部纵行手术瘢痕.腹部未扪及包块,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部彩超探及右下腹直径4 cm低回声包块,两侧卵巢未见异常.

  • 肝癌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腹腔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殷涛;刘明明;金若天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腹腔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肝癌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n=28)和二期手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肝癌复发或腹腔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组,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二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手术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组(78.5%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腹腔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水平(RR=2.05)、肿瘤直径(RR=2.46)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短期预后优于行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二期肝切除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腹腔转移率.AFP水平和肿瘤直径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腹腔热灌注疗法对上皮性卵巢癌腹腔转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孙庆娥;黄晓燕;刘海宁

    目的 探究腹腔热灌注疗法对上皮性卵巢癌腹腔转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上皮性卵巢癌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紫杉醇+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82例和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常规静脉化疗)82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腹腔积液缓解率、生活质量(QLQ)评分及随访3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125水平、HE4水平、WBC计数、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125、HE4水平分别为(63.38±7.39)U/ml、(53.31±5.93)p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53±8.51)U/ml、(56.04±5.28)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计数为(4.13±1.0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1.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听力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缓解率、QL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常规静脉化疗比较,腹腔热灌注疗法可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腹腔积液缓解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康来特注射液加伽玛刀治疗贲门癌术后复发并腹腔转移一例

    作者:韦光胜;杨新华;马建华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贲门癌术后1年,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于1998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1年前接受贲门癌切除术,原发灶长约5 cm,术后病理为贲门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食管旁及胃左淋巴结未见转移(0/9),两端切线未查见癌,术后未行放化疗.近1个月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钡透示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局部粘膜粗糙,横径约0.5 cm.

  • 区域性热疗合并热化疗治疗腹腔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岳山;李鼎九;肖美英;陈培端

    目的:介绍一种区域性加温联合多途径给药化疗治疗腹腔转移瘤的方法及其毒副作用.方法:用UHR-915 MHz微波热疗机对11例腹腔转移瘤病人进行12次腹部加温,并对直肠、食管、和鼓膜进行测温,加温前给予度冷丁、氯丙嗪和东莨菪碱肌注,给予腹腔灌注48℃~50℃的DDP溶液1 250 ml,并根据肿瘤部位,部分患者给予介入化疗,加温的同时和加温后给予足量静脉化疗.结果:经测温显示各部位温度于加温后达40℃以上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24~84)min(鼓膜7次)、81(24~93)min(食管7次)、42(9~72)min(直肠10次);达41℃中位时间是72(39~96)min(鼓膜4次)、72(42~102)min(食管5次)、72(9~102)min(直肠7次);40℃以上持续时间分别是鼓膜57(36~96)min,食管39(27~96)min,直肠66(48~111)min;各部位高温度分别是40.4(39.4~41.3)℃、40.4(39.5~42)℃、41.5(39.2~43)℃.毒副反应:少量~中等量出汗,心率增快,心电图改变为S-T段低平或轻度下移,可以自行恢复.4例病人加温局部充血,2例出现水泡,1例皮下脂肪硬结,3例治疗结束后6 h出现恶心、呕吐,11例白细胞下降1~2级,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上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UHR-915 MHz微波热疗机区域性加温联合腹腔热灌注可较快提高体温.区域性加温联合多途径化疗治疗腹腔转移瘤毒副反应可以接受,值得进一步试用.

  • 腹腔免疫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作者:项明;万亮;王天翔;朱上林

    中、晚期消化系肿瘤,尤其是术后复发,腹腔转移、肝转移等失去再次手术指征的患者,目前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我们自1991年5月-1996年5月对86例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进行腹腔免疫化疗,临床观察如下.

  • 肱动脉置管药物灌注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智玲玲;刘威

    目的 观察肱动脉置管区域性药物灌注治疗胃癌腹腔转移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6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均行左侧肱动脉置管,动脉灌注区域性化疗,同时对照组常规化疗.结果 治疗组实体肿瘤缩小,近期有效率58.6%,较对照组36.8%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宝玲;冯辛格

    目的 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或者活检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6例,分为CT组和增强CT组,每组各43例,两组分别进行CT诊断和增强CT诊断,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CT组诊断准确率为74.4%,增强CT组诊断准确率为95.3%,增强C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组诊断结果中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长度以及种植灶宽度均小于CT组.结论 增强CT检查方法对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微小种植转移灶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可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

121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