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化镉对C6胶质细胞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玉媛;王允;高金霞;申玲

    目的 观察氯化镉对C6细胞的毒性作用表现.方法 体外培养C6细胞,以0.1、0.27、0.7、1.8和5.0 μmol/L剂量染毒,利用MTT法评价氯化镉对C6细胞(未分化及分化)的增殖抑制作用,LIVE/DEAD检测细胞存活情况,hoechst33342染色后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细胞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氯化镉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同时分化C6细胞比未分化C6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敏感,与对照组相比,1.8和5μmoL/L剂量组死细胞构成比显著增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考马斯染色发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间突起变短.结论 镉可抑制C6增殖,且分化期C6细胞更加敏感,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可诱导发生凋亡,影响细胞间突起的生长.

  • 贞芪酪蛋白肽抑制C6细胞生长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晓娟;张延英

    目的:探讨贞芪酪蛋白肽(LACP)在体外抑制胶质C6细胞生长并诱导其调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ACP处理C6细胞,通过MTT法检测LACP对C6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ACP作用后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结果:LACP能抑制C6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同时LACP能影响C6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使细胞阻滞于G1期;LACP可以诱导C6细胞发生调亡的改变.结论:LACP明显抑制C6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

  • 高表达HSP70大鼠C6细胞瘤苗体外抗瘤时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林元相;康德智;苏东辉;何理盛;连葆强;余良宏;林章雅;徐如祥

    目的观察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0(HSP70)C6细胞瘤苗激活的SD大鼠脾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瘤机制.方法采用经诱导高表达HSP70的灭活C6细胞作瘤苗,体外刺激大鼠脾细胞进行肿瘤杀伤试验.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杀伤瘤细胞的变化.结果(1)经瘤苗刺激的大鼠脾细胞对C6细胞的杀伤率较直接用灭活C6细胞刺激的脾细胞或未受任何刺激的新鲜脾细胞显著增高.(2)行肿瘤杀伤试验时FCM检测到亚二倍体峰,电镜发现靶细胞受攻击后出现染色质浓聚于核膜边缘,呈境界分明的块状或月形、半月形小体,或整个细胞核固缩成块状物,电子密度高,核膜、胞膜完整,或可见到凋亡小体,部分见髓鞘形成.有些效应细胞坏死.结论介导靶细胞凋亡可能是高表达HSP70的C6细胞瘤苗主动免疫抗瘤效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 X线不同剂量照射诱发C6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马晓东;张纪;周定标;王所亭

    为研究体外X线不同剂量照射C6细胞可否诱发其凋亡,应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以15、20、30及40GyX线分别照射体外C6细胞,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 15、20及30Gy组在照射后 2h便出现明显的DNA降解(“梯形结构”) ,其中15Gy组持续到8h , 20、30Gy组持续到24h.但对照及40Gy组无明显“梯形结构”出现,后者DNA小片段条带明显,表明该组细胞坏死明显.提示X线不同剂量照射体外C6细胞可诱使其早期产生凋亡,但若剂量增大(如40Gy)则可致其坏死.

  • C6细胞表达的人Angiostatin Kringle(1-3)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高大宽;章翔;吴景文;屈延;荆俊杰;梁景文;李树合

    为研究人Angiostatin Kringle(1-3) [AK(1-3)]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利用脂质体法将带有大鼠血清白蛋白分泌信号的人AK(1-3)基因导入大鼠C6胶质瘤细胞,并用G418筛选获得目的细胞株.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及AK(1-3)蛋白表达情况,并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目的细胞株表达的AK(1-3)蛋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结果表明,成功转染人AK(1-3)基因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可稳定表达AK(1-3)蛋白,且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作用,为进一步进行体内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作者:

    关键词:
  • 壁虎醇提物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葛文静;王建刚;靳颖;李瑞芳;段冷昕;刘玲

    目的 研究壁虎醇提物( GEE)对胶质瘤 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设置空白组、对照组(0.01 mg·mL-1 5-氟尿嘧啶)和实验组(0.1, 0.15, 0.2, 0.3, 0.4 mg·mL-1 GEE). 噻唑蓝(MTT)法检测GEE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GEE作用于C6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C6细胞的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C6细胞核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的表达.结果 GEE作用于C6细胞48 h后, MTT结果显示GEE可抑制C6细胞的增殖,5个剂量实验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9.9%, 28.7%, 63.1%, 75.4%, 76.3%,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GEE可诱导caspase-9、AIF蛋白表达增加. 结论 GEE可抑制C6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增加caspase-9、AIF蛋白表达而引起凋亡.

  • 人参皂苷Rg1对缺糖缺氧所致C6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胡金凤;宁娜;薛薇;苑玉和;张均田;陈乃宏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Rg1)对缺糖缺氧所致C6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Rg1对缺糖缺氧所致胶质细胞C6的存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Rg1对胶质C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Rg1对凋亡相关蛋白p38 MAPK磷酸化激活、P53、Caspase 3表达的影响,以及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Rg1通过抑制了缺糖缺氧所致C6细胞的凋亡而增加细胞的存活率,且抑制了p38 MAPK的磷酸化激活,抑制凋亡促进蛋白P53、Caspase 3的表达,并促进BDNF的表达.结论:Rg1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损伤而促进脑缺血中神经元的修复.

  • H-1细小病毒感染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付瑞;李晓波;王淑菁;王吉;卫礼;岳秉飞;贺争鸣

    目的 探讨H-1细小病毒感染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感染C6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H-1细小病毒,同时取相同时间点的正常C6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同时检测TNFα、IL-6、TGF-β1和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C6细胞中TNF-α、TGF-β1和IL-17A的浓度随培养时间增长而提高,IL-6浓度无明显变化;H-1细小病毒感染的C6细胞中TNF-α、TGF-β1和IL-17A浓度无明显变化,而IL-6浓度随感染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结论 H-1细小病毒感染导致C6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

    作者:熊静;李志伟;韩剑虹;殷梅;李馨蕊;朱榆红

    目的 proBDNF和成熟BDNF分别通过p75NTR受体和TrkB受体介导相反的生物学作用.微环境变化时,proBD-NF-p75信号通路和成熟BDNF-TrkB通路不平衡可能对细胞生长和增殖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C6细胞表达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的变化,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含不同浓度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的C6细胞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表达.分别用特异性的pro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proBDNF,用p75NTR-ECD-Fc阻断p75NTR,用MTT法和Brdu法分别测定内源性proBDNF及其受体p75 NTR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proBDNF和p75NTR在无血清培养的C6细胞中共表达明显上调,加入proBDNF抗体(10μg/ml)处理细胞后,C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明显增加.p75 NTR的作用取决于其在不同环境下结合的配体.结论 proBDNF-p75NTR通路起到平衡成熟BDNF-TrkB通路的作用,一定环境下,二者平衡打破,可能对细胞生长或增殖产生不同影响.

  •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建立及X刀治疗的护理

    作者:郭敏;关丽明;戚喜勋

    目的 总结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协助医生对20只大鼠制作脑胶质瘤模型及给予X刀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对策.结果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成功率80%,X刀治疗成功率100%,治疗后的存活率为86%.结论 熟悉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技术,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提示熟练的护理配合在动物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条件下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特点

    作者:姬西团;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蒋晓帆;宋少军;宋蕾;梁景文

    目的:以Hs683、3T3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探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对SHG44、C6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①来源于怀孕子宫肌瘤切除术或流产的10~14周胚胎(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西安交大二院妇产科、北方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Hs683成纤维细胞系由田晓峰博士馈赠,SHG44胶质瘤细胞系、C6胶质瘤细胞系、3T3成纤维细胞系均为本研究所冻藏.②将原代培养8 d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悬液离心、收集备用,终神经球浓度达8×104 L-1.③将预先消毒的盖玻片(24 mm×24 mm)放置于培养皿内,将SHG44胶质瘤细胞系、C6胶质瘤细胞系、Hs683成纤维细胞系、3T3成纤维细胞系的4组细胞复苏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当各组细胞爬片上的细胞贴壁达75%~85%时,取出盖玻片,与上述制备的人胚神经球悬浮液共同培养.④将预先制备好的SHG44胶质瘤细胞、C6胶质瘤细胞、Hs683成纤维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各10张)从培养瓶取出,置于新的培养皿,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在含体积分数为0.01~0.0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共培养72 h,观察并统计各细胞系每张爬片的克隆球数.上述4种细胞爬片周边3 mm以外相同面积、无胶质瘤/成纤维细胞区域作为其各自空白对照.⑤分别将神经干细胞克隆球+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克隆球+SHG44胶质瘤细胞+Hs683成纤维细胞同法共培养72 h,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在SHG44、Hs683、C6、3T3细胞爬片上的分布情况.结果:①人胚神经干细胞对SHG44、C6胶质瘤细胞的趋向作用:SHG44/C6胶质瘤细胞+人胚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共培养72 h后,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克隆球体积均有所增大,且数量均明显高于外周无胶质瘤细胞的空白对照区(P均<0.05).②人胚神经干细胞对Hs683、3T3成纤维细胞的趋向作用:Hs683/3T3成纤维细胞+人胚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共培养72 h后,成纤维细胞爬片上的神经克隆球数量与周围无成纤维细胞区基本相似(P均>0.05).③人胚神经干细胞+SHG44/C6胶质瘤细胞+Hs683/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下的体外趋向作用:SHG44胶质瘤细胞+Hs683成纤维细胞+人胚神经干细胞共培养72 h后,SHG44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球数量明显多于Hs683成纤维细胞爬片(P<0.05).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人胚神经干细胞共培养72 h后,C6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球数量明显多于3T3成纤维细胞爬片(P<0.05).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神经球出现向胶质瘤细胞周围集聚的趋势,提示胶质瘤细胞可能分泌某种对神经干细胞有一定作用的活性因子.

  • C6细胞中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者:高宜录;李传友;林社裕;沈剑虹;刘梅

    目的:许多体内实验表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特性,该特性使神经干细胞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潜在的基因携带者.实验拟观察大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并初步分离C6细胞中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蛋白.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5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C6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使用时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清洁级的新生1周内的SD大鼠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从新生5~7 d SD大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纯化神经干细胞.从SD新生红皮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室培养系统共培养36 h,比较C6细胞和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自然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分离C6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差异蛋白,观察各蛋白凝胶条带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体外培养C6细胞能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迁移细胞数目与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将C6细胞中差异蛋白条带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与对应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条带相比,可观察到与相对分子质量约67 000蛋白胶条共培养的神经细胞球在接近蛋白胶条的一侧细胞向胶条迁移生长.结论:C6细胞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其总蛋白在自然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实验中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的蛋白组分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活性.

  • 亚甲蓝对体外培养C6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莉;郝玉荣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对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Caspase3 mRNA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MB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为MB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0.1μg/ml MB处理0、6、12、24小时的C6细胞;以0μg/ml、0.05μg/ml、0.1μg/ml、0.15μg/ml MB处理24小时的C6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6细胞的凋亡率;通过RT-PCR进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经流式细胞术检测,0.1μg/ml MB作用24小时后细胞大部分集中在G0/G1期,出现典型的凋亡峰.以同一浓度(0.1μg/ml)MB处理不同时间的C6细胞;以不同浓度MB处理同一时间(24小时)的C6细胞,经RT-PCR证实Caspase-3 mRNA随MB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高而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MB对C6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此过程中伴有Caspase-3的升高,且Caspase-3的升高与MB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浓度的增高相一致.提示MB可能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且MB的抗胶质瘤作用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黄芪多糖抑制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聪;韩业超;洪敏;马南南;周文龙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抑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胶质瘤细胞株C6,MTT法观察黄芪多糖作用后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印迹和半定量RT-PCR了解STAT3基因在不同水平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作用胶质瘤细胞株后肿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肿瘤细胞凋亡比例升高.黄芪多糖对C6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与黄芪多糖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可使细胞内STAT3表达下降,同时mRNA水平也有所下降.结论 黄芪多糖可以降低STAT3的表达,进而抑制大鼠C6细胞的生长、 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 黄芪多糖 C6细胞 STAT3
  • 慢病毒介导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模型中迁移分布的研究

    作者:庞恒元;李万超;靳旭亮;郑永日;王建交

    目的:如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胶质瘤基因治疗中好的药物载体?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C6胶质瘤模型脑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内的迁徙与定位.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获取纯化的BMSCs.慢病毒介导EGFP转染BMSCs,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阳性转染率.利用立体定向仪将培养好的C6细胞注入大鼠脑内,建立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将标记EGFP的BMSCs利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模型鼠脑内;移植后第1,7天处死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肿瘤内的迁移分布.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以EGFP标记的BMSCs在模型鼠脑内主动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 载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对C6细胞的毒性研究

    作者:王公钊;刘君星;辛华;王振玉;刘春辉;乔峰;王琳

    目的:研究载DOX(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NPS)对C6细胞(大鼠胶质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NPS-DOX和Tf-NPS-DOX,用MTT法检测NPS-DOX和Tf-NPS-DOX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以NPS、Tf-NPS、DOX作为对照组.结果:24h时,药物浓度为0.1μg/mL时,Tf-DOX-NPS的作用比较明显,存活率为78.90%,而NPS-DOX组为93.77%,DOX组为95.54%;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及时间的延长,48h NPS-DOX体现了更好的杀伤作用,4μg/mL作用48h时存活率仅为19.34%,而DOX的存活率为34.98%,Tf-DOX-NPS存活率为26.36%.结论:载DOX(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比单纯抗癌药对C6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强.

  • Tpc1808对H2O2诱导的C6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顾芸;刘炎;丁斐;刘梅

    目的:研究Tpc1808对H2O2诱导的C6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基因转染、MTT、LDH、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等技术,以星形胶质瘤C6细胞为研究对象,以H2O2作为氧化应激刺激物,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结果:当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作用于C6细胞24h后,MTT减小,LDH增加,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转染Tpc1808基因的细胞受到保护,grp75表达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Tpc1808基因可以保护H2O2引起的C6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grp75表达实现的.

  • 外源性IL-18基因对C6胶质瘤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常文;闫蕴力;马卫东;高庆华;王彦玲;周娜静

    目的:本研究拟从分子水平探讨IL-18基因转染对C6胶质瘤细胞周期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6/IL-18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抑制率,用RT-PCR、Western blot分析C6/IL-18细胞PCNA、cyclin D1、cyclin B1、p2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6/LXSN细胞及亲代C6细胞相比,C6/IL-18细胞周期有所改变,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PI)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C6/IL-18细胞的PCNA、cyclin D1、cyclin 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21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结论:外源性IL-18基因表达可降低C6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PCNA,cyclin D1,cyclin B1表达,上调p21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土槿皮乙酸对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振军;孙冬弢;袁媛

    目的 研究土槿皮乙酸(PAB)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0.1、0.2、0.4、0.8、1.6、8.0、16.0 μg/mL)PAB对C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0(对照组)、0.15、0.3、0 6μg/mL PAB处理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6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3-β(LC3)和凋亡剪切产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的表达.结果 MTT法测定结果显示,PAB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C6细胞的生长,PAB处理12、24、36、72 h后,PAB对C6细胞的半数致死剂量( IC50)分别为1.23、1.05、0.30、0.09 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15、0.30、0.60 μg/mL PAB作用C6细胞36 h后细胞出现凋亡,并且随着PAB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4.89±0.92)%、(31.38±0.36)%和(62.84±2.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AB处理后的C6细胞内Survivin表达下降,LC3和Cleaved-PARP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着PAB浓度的升高,细胞内Survivin、LC3、Cleaved-PARP的表达变化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AB可抑制大鼠胺质瘤G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下调Survivin的表达,上调LC3和Cleaved-PARP的表达为PAB可能的作用机制.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