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槲皮素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李韶静;廖应芬;杜青

    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但因水溶性小、生物利用度低、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槲皮素的这些缺点,在临床上更好地发挥疗效,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给药系统在研究开发中,其中纳米载药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载药系统包括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混悬剂及纳米乳等,具有减小粒径、增大表面积、增加药物透膜能力、改善药物的体内循环和分布、提高药物靶向性等优点.该文将近几年国内外对槲皮素纳米载药系统在增加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稳定性、延缓药物释放、增加皮肤渗透性、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提高治疗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槲皮素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剂型中应用的探讨

    作者:张晨;凌昌全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载药控释系统是运用纳米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为当今医药研究的前沿课题.运用纳米技术,对中药进行必要的改造,将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明姬;金光明;高钟镐

    肿瘤的免疫治疗系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或抗体,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来治疗肿瘤的生物疗法。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较低的毒性和较高的特异性,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1-2]。随着对肿瘤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肿瘤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又一大新型治疗方式。为进一步加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并研究了一系列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制剂。纳米载药系统由于具有可生物降解、靶向性,以及制剂形式多样化等优点,在肿瘤免疫疗法中取得了广泛发展。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免疫疗法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祥良;杨亚江;刘明星;梅之南;陈华兵;郭国宁;徐辉碧

    该文综述了该课题组近3年来关于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微乳和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药理及毒理等.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系统可维持较好的药效,降低其毒性.

  • 基于TPGS的纳米递药系统在逆转P-糖蛋白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

    作者:苏日娜;刘腾飞;朱秀梅;周建平;姚静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严重影响了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过度表达则是引发肿瘤MDR的主要原因之一,P-gp抑制剂的应用可以达到逆转肿瘤MDR的效果,是一种增强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安全无毒,抑制P-gp效果出色,其在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对P-gp及其抑制剂研究、TPGS及其抑制P-gp机制研究和TPGS在纳米载药系统中逆转肿瘤MDR应用进行综述.

  • 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研究

    作者:陈亚军;杨祥良;徐辉碧

    目的综述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状况.方法依据公开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文献,对有关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结果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显示出一定的控缓释作用.结论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艳芳;王瑀彤;赵晶;王长远;李磊

    理想的肿瘤治疗制剂能特异性地靶向于肿瘤细胞,起到安全有效的药物传递作用.核酸适配体非同寻常的分子识别能力使得其成为具前景的生物靶向分子.笔者从结合方式、载体种类等方面,以有代表性的核酸适配体与靶向制剂结合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近5年来核酸适配体用于靶向肿瘤制剂构建的新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以纳米颗粒为载体转染基因的发展概况

    作者:赵鹏;王东凯;李海刚

    目的综述以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发展概况.方法依据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的文献,对有关以纳米颗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结果纳米颗粒转运系统能够保护被转运的基因,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并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显示出一定的缓控释作用.结论纳米颗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非病毒靶向纳米药物运载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展佳愔;宋祥福

    靶向药物(TNDDS)的研究始于1970s,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靶向载药系统就是能使药物靶向到达的一种新型药物运载系统,具有定向蓄积、控释给药和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增加药物在特定部位的渗透性和滞留时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进而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核心是药物载体,目前药物载体分为病毒性及非病毒性二大类,以非病毒性载体为主,多采用脂质体、脂微球、纳米胶束、碳纳米管、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等为载体.

  • 载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对C6细胞的毒性研究

    作者:王公钊;刘君星;辛华;王振玉;刘春辉;乔峰;王琳

    目的:研究载DOX(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NPS)对C6细胞(大鼠胶质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NPS-DOX和Tf-NPS-DOX,用MTT法检测NPS-DOX和Tf-NPS-DOX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以NPS、Tf-NPS、DOX作为对照组.结果:24h时,药物浓度为0.1μg/mL时,Tf-DOX-NPS的作用比较明显,存活率为78.90%,而NPS-DOX组为93.77%,DOX组为95.54%;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及时间的延长,48h NPS-DOX体现了更好的杀伤作用,4μg/mL作用48h时存活率仅为19.34%,而DOX的存活率为34.98%,Tf-DOX-NPS存活率为26.36%.结论:载DOX(阿霉素)的γ-PGA-co-PLA-DPPE纳米载药系统比单纯抗癌药对C6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强.

  • 纳米载药系统逆转肿瘤及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自强;张玮;李玉平;王晓宇

    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中的重要难题,多药耐药的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纳米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性、载药种类多样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对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递药载体的重要研究方向.对肿瘤抑制的不同机制进行讨论,并对纳米载药系统逆转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共递送抗癌药多柔比星和基因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芳;张娜

    共递送抗癌药多柔比星和基因治疗肿瘤可以产生协同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性以及克服多柔比星引起的多药耐药性.共递送抗癌药和基因的纳米载体近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正在研究的共递送纳米载药体系包括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等.共递送抗癌药和基因能够弥补抗癌药和基因单独治疗肿瘤的不足,有望进一步研究应用于临床.

  • 内源性外泌体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婷;薛晓梅;何斌

    外泌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天然纳米微囊泡,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作为人体内源性载体,外泌体负载药物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渗透性好、靶向性高等优点.在过去几年中,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已成功负载小分子化学药物、核酸、蛋白质等.此外,这一新型载体也有望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提供有力支持.该文就外泌体作为治疗心肌缺血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纳米载药系统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薛晓梅;曹惠敏;尤纱纱;何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可增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纳米载药系统可通过直接心脏注射和静脉注射2种方式进入体内,在体内通过“被动靶向”或“主动靶向”作用将治疗药物输送至缺血心肌部位,增加药物在缺血部位的富集,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该文对近年来应用于心肌缺血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作一综述.

  • 壳聚糖基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益栋;沈志森;王幸媛;竺亚斌

    纳米尺寸的药物体系因其独特的微粒结构使其在应用和药效发挥上比传统药物具有明显优势,如在体液中更好的溶解性、更佳的药物选择性以及对人体低副作用等.壳聚糖作为优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不仅在自然界中储备丰富、易于获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粘附性和可吸收性,更重要的是壳聚糖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和氨基等功能基团,有利于按需要进行化学改性,也因此由壳聚糖为载体的纳米载药系统获得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将对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基材的纳米药物系统的制备和性能、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作一综述.

  • 肿瘤微环境敏感型纳米载药系统

    作者:于小越;张娜

    文章将肿瘤微环境敏感型纳米载药系统(Tumor microenviromnent sensitive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TMS-NDDS)分为pH值敏感型、酶敏感型、还原敏感型、温度敏感型、复合敏感型5种类型进行了综述.TMS-NDDS基于肿瘤微环境低pH值、多种酶和谷胱甘肽高表达以及肿瘤组织对高热更为敏感等特点设计,使其在正常生理组织和血液循环中稳定存在,到达肿瘤组织后通过化学键断裂或结构解聚两种方式响应性释放药物.TMS-NDDS具有提高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效果,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的优势,显示出良好的运送肿瘤化疗药物能力,具有极大发展前景.

  • 肿瘤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作者:何勤;刘亚圆

    近年来将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靶向递药的研究层出不穷.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具有较低的pH环境、大量新生血管生成、不规则的血流灌注、局部缺氧等特异性的微环境,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纳米载药系统设计能够实现肿瘤部位的高效递药及深层穿透,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针对现有的肿瘤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以阐述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传递中的研究进展.

  • 纳米载药系统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策略

    作者:宋柯;潘昊;韩嘉艺;陈立江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不仅提供了一个肿瘤细胞浸润的场所,还促进肿瘤与其进行酶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交换,帮助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同时改变宿主的微环境,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纳米给药技术发展迅速,给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途径,但肿瘤血管异常、间质压力高等微环境因素限制了纳米给药系统的传递效果,纳米粒表面化学也正从传统的合成聚合物发展到更多的生物激发策略.本文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及不同类型纳米载药系统靶向策略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了改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方法与思考.

  • MEG3shRNA质粒的纳米载药系统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沈俊逸;刘春丽;赵智明;王东轶;徐子涵;壮雨雯;蔡辉

    目的 探讨MEG3短发夹RNA(shRNA)质粒的纳米载药系统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A)组、对照质粒(B)组、MEG3(C)组和纳米(D)组,每组15只.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利用MEG3 shRNA质粒制备纳米载药系统.A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BS 1ml,B组尾静脉注射对照质粒200μg,C组尾静脉注射MEG3 shRNA质粒200 μg,D组尾静脉注射纳米载药系统(含有MEG3 shRNA 200 μg),每天1次,连续注射10 d.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微血管数量,检测MEG3、HES1和DLL4表达情况.结果 A组没有脑梗死出现.D组脑梗死体积小于B组和C组[(98.3±25.7) mm3 vs.(235.4±38.2)mm3和(215.5±29.5) mm3](P<0.05).A组微血管数量丰富,B组和C组微血管数量减少,D组微血管数量较C组增加(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脑组织MEG3表达升高(P<0.05),D组脑组织 MEG3表达较B组和C组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HES1和DLL4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D组HES1和DLL4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B组和C组升高(P<0.05).结论 MEG3 shRNA质粒的纳米载药系统能够穿透血脑屏障,降低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组织血管新生,可能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纳米载药系统在静脉注射药物中的应用

    作者:王蓉;原永芳

    纳米药物栽体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纳米药物具有靶向输送、缓释药物、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纳米栽药系统,并以其在静脉注射药物中的不同应用为线索,对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