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醋酸试验和碘试验在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钱翠凤;徐爱娣

    目前,随着液基细胞学和HPV- DNA检测技术的推广,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细胞学的缺陷促使各国和地区寻求更经济有效的方案,本研究采用肉眼醋酸试验(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碘试验(visual inspection with Logu's iodine,VILI)和巴氏涂片,探讨肉眼观察在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于鹃鹏;王一荃;童华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位居第二[1].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 妊娠合并宫颈癌前病变

    作者:邓洪梅;梁旭东;魏丽惠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 分为CIN1、CIN2、CIN3.随着宫颈筛查的广泛开展,妊娠期间宫颈病变也成为热点问题.一、妊娠合并宫颈病变发病率目前随着宫颈癌筛查规范化,对孕妇也常规进行了宫颈筛查.文献报道孕妇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率有所上升,约0.93%~5%[1-2],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吴霞等[3]报道了对1 951名妊娠期妇女、3 752名妇科门诊患者及5 069名常规筛查患者细胞学(TCT)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病变妊娠期与非妊娠期无明显差异.

  • 何为宫颈癌筛查的适宜方法

    作者:魏丽惠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主要因素.由于从HPV感染到发生子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生.近年来,宫颈癌的防治得到全球的重视,世界各地都在开展子宫颈筛查.尽管如此,在每年发现的子宫颈癌中仍有50%的患者从未做过妇科检查,10%的患者5年内未做过筛查[1],因此对宫颈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我国在政府的支持下,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引起国际的关注[2].

  • 子宫颈病变筛查及处理指南(草案)

    作者:魏丽惠;李克敏;耿力;吴瑞芳;赵昀;赵健;崔淑慧;乌兰娜;赵超;屠铮

    <子宫颈细胞学筛查处理指南>(草案)参考了中国癌症基金会提出的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并结合北京大学各临床医院的临床状况,提出了该指南.

  • 子宫颈锥切术对子宫颈管长度及早产的影响

    作者:陈璐;温弘;钱越;贺晶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于CIN的管理及积极干预是阻断子宫颈浸润癌发生的重要环节。2013年,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1],对CIN的处理方式重新进行了规范,推荐CIN的保守性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后者包括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及其他方式的子宫颈锥切术[如冷刀锥切(CKC)、激光锥切(CLC)]等。随着CIN初次治疗时间的提前和CIN治疗后再生育人群的增加,CIN手术本身对患者生育能力及随后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几项荟萃分析认为,既往子宫颈锥切术史与早产风险增加相关[2-3],而美国、中国发布的早产相关的指南中已明确妊娠中期子宫颈管长度对早产的预测作用[4-5]。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子宫颈锥切术史、妊娠中期子宫颈管长度与早产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治疗后妊娠的孕期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子宫颈癌前病变组织DNA倍体分析与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检测

    作者:李晓红;董卫红;黄在菊;张惠芳;王泽华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而来,大部分CIN可自然消退,只有一小部分发展为浸润癌.宫颈癌筛查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 但其对宫颈病变预测的相对特异性较低,单靠细胞学检查不能区分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病变,因而需要检测其他标志物,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和DNA倍体等来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1].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DNA倍体状态和HPV亚型感染情况,探讨HPV亚型、DNA异倍体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郎景和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严重的情况是宫颈癌.在妇女癌瘤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工作的不完善,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并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近年,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可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 子宫颈癌筛查中肉眼观察法的应用

    作者:章文华;李淑敏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宫颈癌筛查已卓见成效,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然而,宫颈癌发病仍居发展中国家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及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倾向,值得庆幸的是,宫颈癌的预防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步入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等全方位预防的新时代.

  • 子宫颈癌筛查中传统子宫颈涂片、单层细胞学及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

  • 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兵;张小庄;罗喜平;毛玲芝;张佳立;李艺;谢龙旭;李玉辉

    目的 探讨对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液基细胞学(LBC)和传统巴氏涂片(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为建立适宜农村地区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潮州地区5个乡镇招募的3723例35~59岁符合筛查条件的农村常住妇女为研究对象(子宫颈完整存在).对其同时采用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其中HPV呈阳性者进行HPV分型.对宫颈细胞学改变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HPV呈阳性的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及随访,评价不同筛查法的筛查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723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受试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2%,常见HPV亚型为HPV-52,-16,-58,-33及-68;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检出率分别为1.05%(39/3723),0.40%(15/3723)和0.54%(20/3723).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CINⅡ为标准,则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4%(34/36)与46.6%(27/58),97.2%(35/36)与25.9%(15/58)及52.9%(9/17)与38.0%(19/50).3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C与CPS对宫颈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44.9%(35/78)与22.5%(9/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2).结论 在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发现,高危型HPV检测法相对于LBC,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成本许可条件下具有一定推广价值;而LBC相对于CPS,具有更高灵敏度、PPV和更好的制片效果.

  • 宫颈癌筛查8463例结果分析

    作者:伍军平;罗新;吴小花

    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中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官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463例女性个体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8463例受试者的宫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检出率为3.06%(259/8463),≥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检出率为0.67%(57/8463).1380例接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受试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32.17%(444/1380),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率为27.32%(377/1380),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moma virus,LR-HPV)为4.86%(67/1380);HPv-16,-58,-52,-53和-33型等5种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3.16%(125/377),21.22%(80/377),20.16%(76/377),10.61%(40/377)和9.55%(36/377).760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的受试者中,阴道镜检查异常检出率为42.50%(323/760).371例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者,结果正常为10.24%(38/371);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化生为34.77%(129/371);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为21.02%(78/371),CINII为13.48%(50/371),CINm为14.82%(55/371),宫颈癌为5.66 oA(21/371).其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4.20%(164/371).其中,高度上皮瘤变(≥CIN Ⅱ)检出率为31.54%(117/371).结论 按照"三阶梯"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应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

  • 2013年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协会宫颈癌筛查新指南解读和启示

    作者:马丁;李双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第3大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50万例新发病例,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且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1-2]。中国每年有超过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约占全世界的1/3[3],宫颈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生殖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ASCCP),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ASCP)在累积了9年,共计140万妇女参与的北加利福尼亚 Kaiser 医疗保健项目(Kaiser Permanente Northern California Medical Care Plan,KPNC )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数据的基础上[4-6],由47位专家,代表24个国际卫生专业组织、联邦机构和国际组织,于2012年9月在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会议上更新了宫颈癌筛查联合指南并达成一致意见,由 ASCCP 牵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进行了关于宫颈癌的共识性指南修订,并于2013年3月在线公布新宫颈癌筛查管理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佳的实践方法。我国是宫颈癌高发大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一致达到新指南的水平。在中国,提高宫颈癌筛查水平、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一直是妇产科临床面临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存在着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等不足和过度诊疗种种现象,更需要中国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践指南”。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ASCCP新指南对宫颈癌的规范筛查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的探讨

    作者:郄明蓉;张竹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及地区,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于近年超过宫颈癌跃居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2]。从全球来看,2008年该病的发病例数约为287100例,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2位[3]。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其中20%患者在绝经前发病,5%为小于40岁的育龄期女性[4]。子宫内膜癌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由于该症状在子宫内膜癌早期便可出现,因此72%子宫内膜癌患者就诊时尚属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Ⅰ期,其1,5及10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可达92.0%,81.8%与79.5%。目前对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后,进行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再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酌情进行盆、腹腔淋巴结清扫。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从1989年FIGO推荐至今从未更改过,但随着该病年轻化趋势及近年对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关注度的提高,使得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手术过程中子宫及双附件切除,使很大一部分尚未绝经的该病患者丧失生殖内分泌功能,造成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因此,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探讨并尝试对未绝经的该病患者采取保留卵巢功能治疗,以及对年轻未生育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取得较大成功。笔者拟就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旨在对该类特殊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规范化的治疗策略。

  • TruScreen系统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佩;王金声;康媛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TS)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检查者,分为TS检测组和TCT检测组,每组184例,TS检测组行TS检测,TCT检测组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为诊断标准,比较TS与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TS检测组与TCT检测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3.2%、100%,特异度分别为76.0%、75.0%,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4.7%、55.7%。结论 TS检测与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相似的检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高危型HPV阳性细胞学阴性维吾尔族妇女的分流管理

    作者:隋霜;玛依努尔·尼牙孜;王琳;焦桢;陆萍;朱开春

    目的 统计≥30岁维吾尔族妇女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vus,HPV)感染和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型别HPV感染发生高度宫颈病变(≥CIN2)的风险,为规范化管理未发生宫颈病变和HPV阳性的妇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01-01-2014-02-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不同型别HPV感染且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的维吾尔族妇女199例,根据不同HPV型别进行分组,常规全部行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病检结果分析各个型别宫颈高度病变的患病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型别HPV妇女发生高度宫颈病变的风险.结果 199例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但HPV分型检测15种高危型HPV阳性的维吾尔族妇女中感染位居前5位的为HPV16、58、52、53和31型.其中高度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18.59%(37/199),HPV阳性的各个型别中诊断≥CIN2级病变有HPV 16、58、52、31和18型,HPV16型阳性患者发生≥CIN2级病变的患病率为38.48%(20/58),HPV58型阳性的患病率为30.23%(13/43),HPV52型的患病率为5.90%(2/34),HPV31型阳性的患病率为3.70%(1/27),HPV18型阳性的患病率为11.11%(1/9).HPV16型感染发生≥CIN2级的危险是无HPV16型感染者的3.839倍,95%CI为1.829~8.060,P<0.001;HPV58型感染发生≥CIN2级的危险是无HPV58型感染者的2.365倍,95%CI为1.476~7.669,P=0.004.结论 对于≥30岁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但高危型HPV阳性者尤其是HPV16和58型阳性者,发生宫颈高度病变的风险较高,应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做活检.

  •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效果评价

    作者:姜明月;冯瑞梅;王林;李婷媛;张爱爱;崔剑锋;潘秦镜;张询;刘美丽;高峰;陈汶;乔友林

    目的 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联合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入组的2883例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行液基细胞学和14种高危型HPV(HR-HPV)检测,HPV分型检测应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技术.于2017年对HPV或细胞学任一异常者进行随访,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临床研究终点,计算不同型别HR-HPV的阳性率,以细胞学联合HR-HPV检测为筛查手段计算联合筛查不同转诊模式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转诊率和漏诊例数.结果 14种HR-HPV的检出率为18.87%(544/2883),检出率高的型别为HPV16(4.06%),其次为HPV52(3.61%)、HPV51(2.50%)、HPV58(1.98%)和HPV18(1.56%).以HPV16、58、33、39、52、18、31、35、51、59、68、66、56、45的顺序依次累积计算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随着型别增加,灵敏度升高,特异度降低,当HPV16、58、33、39、52、18、31纳入分析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大值(0.913,95%CI为0.882~0.944).与传统以细胞学为主的筛查方法(8.99%)比较,联合筛查可降低漏诊例数,其中细胞学正常的女性应用HPV16、18进行分流、细胞学低度病变的女性应用HPV58、33、39、52、31等型别进行分流、细胞学高度病变的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的方法在降低漏诊例数的同时,不会提高阴道镜转诊率(8.71%,P=0.525),其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3.2%,漏诊5例.结论 在联合筛查中,细胞学正常的女性应用HPV16、18进行分流,细胞学低度病变的女性应用HPV58、33、39、52、31等型别进行分流、细胞学高度病变的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可达到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风险分层在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初筛阳性人群分流中的应用

    作者:刘植华;林威;王月云;吴波;袁世新;姚吉龙;赵晓山;陈斌;乔友林;赵方辉;陈汶;胡尚英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其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差异.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6月15日,在深圳市选取1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0~59岁2717例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分析HPV基因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终点,计算不同HPV基因亚型组合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717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率为15.9%(432/2717).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分别为HPV52(22.9%,99/432)、HPV16(12.7%,55/432)、HPV53(10.0%,43/432)、HPV51(8.6%,37/432)和HPV58(8.1%,35/432).HPV33/16阳性预测CIN2+的灵敏度(57.1%)高于HPV16/18阳性(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3/16和HPV16/18阳性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以上(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ASC-US+)预测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3.5%和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地区感染HPV的女性罹患子宫颈高级别CIN的风险因HPV基因亚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风险排名前5位的基因亚型分别为HPV33、HPV16、HPV58、HPV56和HPV68.在HPV基因亚型检测技术普遍应用的前提下,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分型可考虑作为发达地区城市人群HPV阳性者的分流策略.

  • 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瑞;廖光东;陈汶;乔友林;江宇

    目的 探讨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p16/Ki-67双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7月至11月间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980名35~64岁妇女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p16/Ki-67在HPV16/18组和其他HR-HPV组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PV阴性组,OR值分别为10.64(95%CI为5.66~20.02)、5.40(95%CI为3.62~8.04).p16/Ki-67阳性率随着TCT和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在CIN2组、CIN3组中均高于正常组(P<0.05).p16/Ki-67双染诊断CIN2+和CIN3+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9.3%和94.1%,特异度分别为69.3%和66.8%.TCT诊断CIN2+和CIN3+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0.7%和64.7%,特异度分别为49.3%和49.1%. 结论 与TCT比较,p16/Ki-67双染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p16/Ki-67联合HPV检测可作为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 北京和贵州5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郭桂芝;赵昀

    目的 分析北京和贵州地区≥50岁女性宫颈癌的筛查结果,比较不同地区老年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效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宫颈病变门诊进行检查的≥50岁女性受检者的宫颈癌筛查资料,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2个地区细胞学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检测对≥50岁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效力.结果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阴道镜门诊检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患者中,≥50岁女性分别占44.1%(82/186)和57.0%(98/172).北京组和贵州组CIN2+患者中,因有临床症状而就诊者分别占39.0%(32/82)和31.6%(31/98).北京组和贵州组宫颈癌患者中,从未进行过筛查者分别为50.0%(19/38)和73.2%(30/41).在北京组和贵州组CIN2+患者中,宫颈细胞学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者分别占5.4%(4/74)和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宫颈细胞学为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分别占10.2%(13/127)和24.6%(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宫颈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分别占14.9%(11/74)和37.5%(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宫颈细胞学为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分别占41.7%(5/12)和71.4(2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宫颈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分别占78.9%(15/19)和86.4%(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对有HPV检测结果的病例进行分析,北京组、贵州组高危型HPV检测对CIN2+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5.2%(40/42)和73.6%(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在北京还是贵州地区,≥50岁女性CIN2+的发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北京和贵州地区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对于CIN2+的检出存在差异.

589 条记录 5/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