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

    作者:朱子芊;邱双浩;岳娟;刘素素;顾丽哲;张红敏;李志杰;王丽娅

    目的 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8周龄雄性SPF级C57B L/6小鼠80只,制作腐皮镰孢菌性角膜炎模型,其中40只用于角膜真菌活性的检测,40只用于疗效观察,均以左眼为实验眼.角膜真菌活性的检测中将4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不接种菌丝)、模型对照组、去上皮组(造模后刮除角膜上皮)和交联治疗组(去上皮联合交联治疗),各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3d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术眼角膜炎症进行评分,并行角膜组织的载菌量计数.交联疗效观察实验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接种菌丝)、模型对照组、去上皮组和交联治疗组(去上皮联合交联治疗).4个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连续7d行裂隙灯显微镜下术眼角膜炎症评分及眼前节数码照相.造模后14d,裂隙灯显微镜下对术眼角膜炎症单项评分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炎症细胞计数.结果 造模后交联治疗组小鼠角膜载菌量低,各组角膜载菌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P=0.00),交联治疗组角膜载菌量平板计数与角膜炎症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43).交联治疗组各时间点小鼠的角膜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个组间和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4.44,P=0.00;F时间=17.49,P=0.00).造模后14d,去上皮组和交联治疗组小鼠角膜病灶面积和溃疡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角膜水肿,部分角膜基质溶解坏死,去上皮组于造模后角膜炎症表现较轻.交联治疗组小鼠角膜炎症反应轻微,造模后7d角膜炎症接近痊愈.假手术组角膜基质内细胞很少;模型对照组基质增厚,基质内炎症细胞增多,可以确认的中性粒细胞占基质所有细胞总数的73.65%;去上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9.33%;交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1.29%.结论 CXL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角膜真菌活性,减轻真菌诱导的角膜炎症反应.

  • 爱尔眼库角膜供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龙文秀;杨丽红;徐婕;何圣玉;李绍伟;王丛香;王科华;冉茹秋;唐建

    目的 对长沙爱尔眼库和成都康桥爱尔眼库共640例角膜供体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角膜供体的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沙爱尔眼库和成都康桥爱尔眼库角膜捐献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胶体金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结果 640例角膜捐献者中有83例传统病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12.97%.其中,60例角膜供体HBsAg阳性(占9.38%),3例角膜供体HCV抗体阳性(占0.47%),11例角膜供体TP抗体阳性(占1.72%),2例角膜供体HIV抗体阳性(占0.31%),3例角膜供体HBsAg和HCV抗体同时阳性,2例HCV抗体和TP抗体同时阳性,1例角膜供体HBsAg和HIV抗体同时阳性,1例角膜供体HBsAg和TP抗体同时阳性.结论 血液传染病检测结果阳性比例较高,对角膜受体以及眼库工作者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角膜供体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

  • AMPK-SIRT1通路介导的热量限制对成年单眼剥夺弱视小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作用

    作者:涂艳琼;罗瑜琳;刘政海;吴小影

    目的 探讨热量限制对成年单眼剥夺(MD)弱视小鼠视皮层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及对弱视治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MD+自由进食组(n=18)和MD+热量限制组(n=18).选取MD+自由进食组和MD+热量限制组小鼠建立MD弱视模型,分别以自由进食和热量限制的方式进行饲养.检测各组小鼠视敏度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皮层中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第1周开始,MD+热量限制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的百分比明显低于MD+自由进食组.与MD+自由进食组比较,MD+热量限制组小鼠视敏度明显恢复,F-VEP示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D+自由进食组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热量限制组视皮层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窄于MD+自由进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自由进食组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和MD+热量限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D+热量限制组和MD+自由进食组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03、0.94±0.02和0.74±0.02,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11、0.95±0.14和0.58±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P=0.00;F=23.91,P=0.00),其中MD+热量限制组较MD+自由进食组小鼠视皮层中p-AMPKα及SIRT1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热量限制能重塑成年MD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重新激活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改善其视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有关.

  • 感光神经节细胞的活体形态特点:异于视杆、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

    作者:胡彩平;许文俊;金学民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活体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形态特点,其在弯曲视网膜组织内与视杆、视锥细胞的位置关系,及其光感受器光反应信号特点.方法 研究263个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体ipRGCs,经用膜片钳记录技术复染,通过数码录像记录每个细胞从神经纤维层到内核层形态,分析其细胞体和树突在视网膜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的分布特点,及与弯曲的视网膜几何结构的匹配.对ipRGCs与视杆、视锥细胞光感受器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重建分析,推测ipRGCs系统的视功能. 结果 ipRGCs树突依视网膜曲度在内丛状层呈严格的3个亚层分布,亚层之间无感光树突面存在.每一亚层被稀疏的ipRGCs树突网络全覆盖成感光曲面,但对于每个ipRGCs,其树突在这些特定视网膜内丛状亚层曲面呈随机分布.所有ipRGCs树突形成的全视网膜感光三曲面与视杆、视锥细胞呈正交排列.ipRGCs树突形成的感光曲面与内丛状层的ON/OFF功能分层不一致,黑视色素及内在钙钠动作电位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在单个M1、M2、M3细胞呈随机性.M4、M5细胞形态和功能与传统神经节细胞交叉. 结论 ipRGCs树突形成的多层全视网膜感光曲面与视杆、视锥细胞在弯曲的视网膜三维空间呈正交排列,单个ipRGCs形态、黑视色素及内在钙钠动作电位离子通道表达水平的随机性都提示其具有与视杆、视锥细胞不同的光感受器特点.

  • 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远视的一年随访研究

    作者:张晶;翟长斌;郑燕;刘倩;王玥;松秀梅;张秋露;胡雅斌;周跃华

    目的 评估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远视的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9例53眼远视患者行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并随访1年.术前远视度数为+3.75~+10D,平均(+6.84±2.95)D.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佳矫正远视力(BCDVA)和屈光度的矫治情况,并采用角膜地形图、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反应仪等观察手术后角膜形态及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UDVA、U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SE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UDVA、UNVA、等效球镜度(SE)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术后1年14眼(占26.4%)BCDVA提高1行,12眼(占22.6%)BCDVA提高2行.仅2例患者3眼(占5.66%)术后由于出现排斥反应而BCDVA下降,更换角膜基质透镜后,所有眼均未见BCDVA下降.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较术前明显增高,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SAI)也明显增大,中央角膜厚度(CCT)明显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角膜OCT检查可见角膜基质植片在位、透明,术后1年角膜植片分界线仍然清晰可见.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3,P=0.216;F=1.744,P=0.128).结论 全飞秒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远视术后1年安全、有效,预测性好,为远视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选择.

  •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对眼球外转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海鹰;张荻

    目的 研究单眼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对眼球外转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87例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并初次行斜视矫正术并且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患者资料.非手术眼的测量值作为对照组(61眼).将113眼术眼分为4个组:(1)外直肌后退(LR)组(27眼):单条外直肌后徙7 ~8 mm;(2)小量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组,简称小量R-R组(24眼):外直肌后徙5 ~~6 mm,内直肌缩短4~5 mm;(3)中量R-R组(29眼):外直肌后徙7~8 mm,内直肌缩短5~6 mm;(4)大量R-R组(33眼)组:外直肌后徙8~10 mm,内直肌缩短7~8 mm.三棱镜交替遮盖测量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码照片记录手术后的眼球外转位置,计算手术后的眼球运动幅度,弓形视野计测量手术前后的外转单眼注视野.结果 87例患者术后6个月,71例为正位,手术成功率为81.61%,手术失败为16例,失败率为18.39%,其中过矫5例,占5.56%,欠矫11例,占12.64%.数码照相显示,对照组、LR组、小量R-R组、中量R-R组和大量R-R组病例术前平均外转幅度分别为(11.86±1.11)、(12.04±0.68)、(11.58±1.06)、(11.86±0.93)和(12.22±0.60)mm,术后平均外转幅度分别为(11.81±1.03)、(11.81±0.70)、(10.78±1.05)、(10.54±1.07)和(9.90±0.82)mm,术前各组外转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P=0.12),术后各组外转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4,P=0.00),组间比较对照组和LR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其余各手术组术后外转幅度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弓形视野计测得对照组、LR组、小量R-R组、中量R-R组和大量R-R组术前平均单眼外转注视野分别为(50.82±3.30)°、(51.48±2.39)°、(50.13±3.51)°、(51.06±2.90)°和(52.09±2.61)°,术后各组单眼外转注视野分别为(50.52±3.51)°、(50.11±2.36)°、(46.38±3.67)°、(44.00±3.00)°和(41.84±2.46)°,术前各组单眼外转注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P=0.14),术后各组单眼外转注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75,P=0.00),组间比较对照组和LR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其余各手术组术后单眼外转注视野都减少. 结论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对眼球外转功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应避免因单眼手术量过大引起术后产生侧方注视的非共同性,从而影响双眼单视功能.

  • 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

    作者:张耀花;王雁;窦瑞;危平辉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角膜高阶像差(HOA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1-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263例263眼的病例资料,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对患者的角膜形变参数,包括第1次压平时间(A1T)、第1次压平长度(A1L)、第1次压平速度(A1V)、第2次压平时间(A2T)、第2次压平长度(A2L)、第2次压平速度(A2V)、产生大压陷的时间(HCT)、大压陷时的变形幅度(HCDA)、大压陷时的峰距(HCPD)、大压陷时的反向曲率半径(HCR)和非接触式眼压(IOPnct)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6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垂直彗差、水平彗差、y向三叶草像差、x向三叶草像差、初级球差、总均方根(总RMS)、HOAs均方根(HOAs RMS)等HOAs.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近视眼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角膜HOAs间存在相关性;A1L与角膜前表面的初级球差、HOAs RMS,后表面的总RMS、HOAs RMS以及全角膜的HOAsRMS间均呈负相关(均P<0.05);HCR与角膜前表面、全角膜总RMS均呈负相关(均P<0.05).A2V与多种像差均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角膜前表面像差和全角膜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弱,角膜后表面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强. 结论 近视眼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角膜HOAs间存在相关性,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主要与角膜后表面像差相关联,其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早期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患的早期诊断.

  • 质量分数0.1%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FS-LASIK术后干眼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郑晓红;赵少贞

    目的 研究质量分数0.1%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干眼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FS-LASIK术前无干眼、术后1周出现干眼的患者60例60眼,其中轻度干眼患者和重度干眼患者各30例30眼,均取右眼进行分析,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给予0.1%或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点药前和点药后15、30、60、120、180 min)、1个月和3个月使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方法进行评估.比较分析FS-LASIK术后3个月内干眼患者局部应用0.1%和0.3%玻璃酸钠滴跟液后泪膜光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眼部不适症状(OSDI评分)、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 avg)、角膜荧光素染色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 轻度干眼患者不同时间0.3%玻璃酸钠组较0.1%玻璃酸钠组更能改善OSDI评分(F组别=10.913,P=0.003)和角膜染色(P=0.027).与术前相比,轻度干眼患者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和点药后多个时间点基础客观散射指数(PSI)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干眼患者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总OSI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60),0.1%玻璃酸钠组点药后总OSI明显下降,点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总OSI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17);0.3%玻璃酸钠组点药后15、30、60、120 min总OSI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总OS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46、0.667).轻度干眼患者NIBUT avg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90,P=0.022),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NIBUT avg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点药后NIBUT avg稍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后60、120、180 min NIBUT avg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仍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0.3%玻璃酸钠较0.1%玻璃酸钠更能显著改善FS-LASIK术后轻度干眼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和角膜染色,0.3%玻璃酸钠会引起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短期波动.

  • 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治老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买志彬;何国利;唐秀侠;江红玲;郜文欣;汪洋;马恩普

    目的 研究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MV-CL)前后远、近视力及立体视的改变,明确MV-CL对老视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接受老视治疗的患者47例68眼,所有患者一眼配戴远视用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其中21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配戴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并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2周测量远近视力及立体视.比较MV-CL前后患者视力和立体视的变化,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结果 MV-CL后,有42例(占89%)患者双眼裸眼远、近视力达0.8/0.33 (J4)或更好,戴镜前仅3例(占6%)达到此视力.Titmus立体图检查及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检查均显示,近距离立体视觉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0、0.56,均P>0.05);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显示,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6、0.11,均P>0.05),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2周远融合范围有所减小、远立体视觉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2、0.16,均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结果显示,与MV-CL前比较,MV-CL后远立体视锐度中心凹立体视人数减少,MV-CL后黄斑立体视人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P>0.05).结论 MV-CL能明显提高近视力,有效缓解老视症状,可以引起部分患者立体视锐度的减退,但均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其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减少.

  •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及像差特征分析

    作者:景清荷;唐雅婷;钱东瑾;卢奕;蒋永祥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PCA)及像差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9-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90例282眼,按眼轴长度(AL)分为高度近视组(AL≥26 mm)139眼和对照组(AL为20 ~ 25 mm)143眼.使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参数,包括平均角膜屈光力、中央角膜厚度、散光、像差等,并用IOL Master测量AL. 结果 高度近视组PCA值约为0.3 D(0~0.9 D),其中92.8%的散光值≤0.5D,以逆规散光(ATR)为主,占87.1%.高度近视组PC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7).高度近视组PCA值与角膜前表面散光(ACA)、角膜前表面像差、角膜前表面低阶像差、角膜后表面像差、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角膜后表面低阶像差均呈正相关(r=0.235,P=0.005;r=0.217,P=0.010;r=0.229,P=0.007;r=0.395,P=0.000;r=0.243,P=0.004;r=0.384,P=0.000).以ACA估计总角膜散光(TCA),在前表面为顺规散光(WTR)时对65.67%的患眼高估(0.27±0.18)D,ATR时对88.10%的患眼低估(0.41±0.30)D,斜轴散光(Obl)时对63.33%的患眼低估(0.22±0.10)D.以角膜前表面像差值估计角膜总像差时,会对87.05%的患眼高估(0.275±0.176) μm,ACA类型对其无影响. 结论 高度近视眼中92.8%的PCA≤0.5D,以ATR为主.白内障术前选择人工晶状体(IOL)时,应该将PCA和像差值纳入考虑范围.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手术设计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危平辉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目前还处在不断探索的发展阶段.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然而术后临床效果不尽相同,个体差异较大.如何通过设定个性化的手术参数以实现更好的视觉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需要在临床上不断地进行摸索,并给予优化和必要的调整.本文就SMILE中手术设计,如脉冲能量、扫描模式、角膜帽、手术切口、光学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予以综述.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邹雪香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快速的、非侵入性的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先应用于视网膜疾病,仅在数秒内获得视网膜血管影像.与传统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相比,OCTA具有分辨率更高、扫描速度更快、量化血流等优点,不仅能够更精确地定性分析眼部血管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能够无创性定量测量眼部血管及血流灌注,同时还能对病变深度进行评估.随着抗新生血管药物逐渐在眼前节的应用,客观评估角膜及虹膜中的新生血管对临床指导用药并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OCTA的特点和OCTA在角膜及虹膜疾病等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快速对比敏感度函数在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魏嘉

    对比敏感度函数(CSF)是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对空间视觉进行基础描述的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方法,为视功能的评估奠定了基础,在基础和临床工作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长的检测时间使其缺乏对视功能评估的简便性和广泛性.快速对比敏感度函数(qCSF)是一种新的快速测量CSF的自适应心理物理学程序,它极大地提高了CSF的检测效率.在正常视功能群体、弱视患者以及近视患者等视功能低下患者群体中,qCSF检测结果的高敏感度、高精密度和高重测信度均已得到证实.大样本水平研究也证实qCSF提高了CSF检测效率并降低了花费.目前,qCSF已实现在iPad设备上的应用,运用此程序的临床医疗设备也已在美国、德国的一些临床机构中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就qCSF在视功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重视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评估

    作者:兰长骏;廖萱

    随着白内障检查手段的更新、人工晶状体(IOL)设计和工艺的改进以及手术设备和技巧的完善,白内障手术逐渐从复明性手术发展为屈光性手术,视觉质量的评估与优化日益受到关注.临床上,除了视力的范畴延伸至全程、连续、不同照度和对比度下视力外,对比敏感度函数(CSF)、调制传递函数(MTF)、点扩散函数(PSF)、波前像差和散射指数等各项指标也被使用,以期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质量作出全面评估,指导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功能性IOL的应用.临床医师在白内障的诊疗过程中应重视视觉质量的评价方法,正确解读评价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为个性化手术的设计和视觉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

  • 眼成像技术的发展对促进眼屈光研究至关重要

    作者:吕帆;沈梅晓

    近年来,众多的眼屈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探究眼屈光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大量眼成像技术及分析系统孕育而生,并被应用于眼屈光问题,如近视、老视等的机制探究以及全眼的生物参数测量等方面.伴随着实验室研究的进展,眼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在眼科各领域中广泛应用.眼成像技术的发展对促进眼屈光研究至关重要,其发展应以“在体无损、客观精准”为基本需求,向着“实时动态、智能化分析”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视觉认知反馈系统监控技术”的调控效应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