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快速ELISA法诊断血吸虫病的应用研究

    作者:华万全;余传信;殷旭仁;钱春艳

    目的 对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血吸虫病诊断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将抗原、待测血清、HRP-SPA共置进行反应,替代常规ELISA法的分步反应.通过比较不同稀释度HRP-SPA的检测效果,确定其佳工作浓度.观察待测血清和HRP-SPA不同混合反应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优化快速ELISA法的检测条件.用快速ELISA法、常规ELISA法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平行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及健康人血清,观察快速ELISA法的血吸虫病诊断实用价值.结果 HRP-SPA的佳工作浓度为1∶2000,待测血清和HRP-SPA佳混合反应条件是37℃同步反应60 min.快速ELISA法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3.8%,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4.0%,检测健康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1.5%,与常规ELISA法和DDIA检测结果相似.结论快速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

  • 氯硝柳胺水样保存条件的研究

    作者:邢云天;李幼子;李洪军;曲国力;汪伟;魏剑英;梁幼生;戴建荣

    目的 探讨氯硝柳胺水样保存方法,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检测水样中氯硝柳胺含量.方法 在实验室模拟现场环境,用鱼塘水配制浓度分别为0.50、1.00 mg/L和2.00 mg/L的氯硝柳胺溶液,避光条件下分别在25、4、-40℃和-40C(反复冻融)保存,或(和)将水样加入0.2%乙酸和2倍体积的乙腈后,过活化后的固相萃取柱、淋洗并吹干,室温下保存,16d后洗脱、吹干、复溶,HPLC法测定氯硝柳胺含量.结果 氯硝柳胺水样在避光下室温(25℃)和冷藏(4℃)保存条件下含量降低;避光冷冻(-40C)含量无变化,但反复冻融后含量降低.固相萃取法保存样品16 d未见含量降低.SPE-HPLC测定方法回收率在98.12%~100.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5%.结论 氯硝柳胺水样保存条件为避光冷冻且不能反复冻融;固相萃取法不需避光冷冻,可简单而有效地对氯硝柳胺水样进行纯化、富集及保存.

  • 细粒棘球绦虫Eg1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抗原免疫检测的初步评价

    作者:王永顺;韩秀敏;王虎

    目的 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Eg18基因,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已知Eg18基因序列,利用RT-PCR方法从青海绵羊肝棘球蚴原头节提取的总RNA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I21 (DE),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步评价其与棘球绦虫及其他蠕虫感染血清的反应性.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GenBank中的Eg18和Em18完全相同.重组蛋白与多种蠕虫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G4均有交叉反应,但检测IsG4时,与其他蠕虫的交叉反应显著降低.结论 Eg18/Em18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共同抗原,其特异性IgG4是泡型棘球蚴病较特异的诊断标志物.

  • 构建检测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的多重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作者:侯敏;杜学利;季旻珺;吴海玮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微小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的微粒子免疫检测法(MIA).方法 以纯化的重组蛋白CP23、SA35和SA40为检测抗原,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内参,偶联微粒子,并进行蛋白偶联效率验证.比较单一MIA法和多重MIA法的一致性,以及多重MIA法检测的板内和板间差异.结果 纯化蛋白和BSA成功偶联到相应的微粒子上,建立了多重MIA法检测血清隐孢子虫抗体的佳检测条件,且证实多重检测并不降低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多重MIA法可以快速检测隐孢子虫感染后人体产生的多种特异性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成为人群大规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之一.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和非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作者:熊江琴;熊萍香;宁安;徐丽萍;胡美英;杨德平;朱静;艾有生;邹节新;周宪民;熊小亮;杨敏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与非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探讨血吸虫病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疫区志愿者按是否患血吸虫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及多部位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53例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均有不同程度胃黏膜改变,病理检查发现胃黏膜下有血吸虫卵者7例,发生率为2.77%;异形增生、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者共33例,发生率为13.04%;胃癌1例.检查非血吸虫病患者200例,发现异型增生、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者15例,检出率为7.50%;胃癌1例.两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发生率与程度高于非血吸虫病患者,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则无明显相关.

  •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Ⅴ长江水域血吸虫毛蚴感染性的监测

    作者:戴建荣;李洪军;孙乐平;邢云天;汪伟;李幼子;高扬;张联恒;高原;洪青标;梁幼生

    目的 建立长江水体血吸虫毛蚴监测方法,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情况,为追踪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灭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长江江苏段选择45个监测点,采用浮瓶-尼龙袋哨螺测定法,每个点投放500只阴性钉螺,于2009年5-9月每月投放1次,每次投放28 h,钉螺收回后置于25℃恒温箱内饲养.首次回收2个月后每月采用群体逸蚴法检测1次钉螺感染性,在末次投放3个月后,采用压碎法解剖全部钉螺,观察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调查出现感染螺环境的人畜活动情况.建立江苏省长江水域哨螺监测数据库,绘制哨螺阳性点地理分布图,计算江水中钉螺单位时间被血吸虫毛蚴感染的阳性率.结果 45个点5个月共投放哨螺44 717只,回收43 477只,回收率为97.23%;钉螺逸蚴81 410只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钉螺13 033只,发现5只感染血吸虫,钉螺感染率为0.038%,水体中钉螺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率为4.11/100万.在45个监测点中检出阳性点5个,阳性点出现率为11.11%;其中哨螺阳性点分布在长江南岸3个、北岸1个、江心洲1个,其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1.43%、5.56%和7.69%,南岸哨螺阳性点出现率是北岸的3.8倍.5个阳性点中有3个为渔船民集散地.结论 江苏省长江南岸水域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程度高于北岸,渔船民集散地是重要的污染地之一.浮瓶-尼龙螺袋哨螺测定法是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的有效方法.

  • 日本血吸虫信号传导蛋白14-3-3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作者:殷旭仁;余传信;谢曙英;钱春艳;宋丽君;王玠;张伟;许永良

    目的 制备可溶性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传导蛋白14-3-3( rSj14-3-3),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制备Sj14-3-3基因cDNA片段,将此cDNA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3的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基因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j14-3-3/pGEX-4T-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转化子细菌采用异丙基-3-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以观察重组GST-Sj14-3-3表达情况.GST-rSj14-3-3经凝血酶消化后,经过Glutathione Sepharose-4B胶亲和层析制备纯化的rSj14-3-3.rSj14-3-3免疫家兔制备免疫兔血清,经免疫印迹试验分析rSj14-3-3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结果 日本血吸虫江苏株Sj14-3-3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开放阅读框的DNA序列与基因库中的登录序列同源性为99.08%.构建的含Sj 14-3-3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能表达分子量约为55 kDa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rSj14-3-3.rSj14-3-3能诱导家兔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识别重组和天然的14-3-3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可溶性rSj14-3-3,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反应性.

  • 山区流动人口流动规律及血吸虫感染调查

    作者:曹淳力;陈琳;万学祥;刘青;蔡新平;鲍子平;钟波;郭家钢

    目的 了解山区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血防知识知晓及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历史重流行村外出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 共调查外出流动人员844名,其血吸虫感染率为2.49%,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3.94%.人群流入地以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主,既往接受血吸虫病查治比例较低,返乡时间多在每年春节前后.结论 流动人口作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其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Ⅰ传播阻断县达标前后疫情变化分析

    作者:林丹丹;吴晓华;朱蓉;汪奇志;吕尚标;杨国静;韩阳清;肖瑛;张奕;陈文;熊孟涛;林睿;许静;张利娟;徐俊芳;张世清;汪天平;闻礼永;周晓农

    目的 分析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传阻)前后的疫情变化规律,为今后修订传阻标准以及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全国9个省17个血吸虫病传阻县,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记录各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截止2008年或2009年)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分析、比较达标前后不同流行类型和地区的各疫情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达传阻后,各类型疫区人群感染率均降至低水平,少部分湖沼型和山丘型疫区分别在传阻后4年和9年有小幅上升,但均<1%.湖沼型和水网型疫区活螺密度较高、变化较大,山丘型则较低并在传阻前后4年间降至低;湖沼型疫区感染性钉螺时有发现,水网型和山丘型疫区则分别在达传阻后6年和10年发现有感染性钉螺复现.17个调查县从传控至传阻所历时间平均为17年.疫情非回升县达传阻前无感染性钉螺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71 +1.10)年,其中湖沼型疫区为(3.80±1.43)年.结论 达传阻后人群感染水平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疫情回升主要表现在螺情回升.感染性钉螺可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包括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成效以及流行与传播危险程度的综合指标,持续而有效地控制感染性钉螺,是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传阻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条件下,可将连续5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作为传阻标准之一.

  •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效果

    作者:黄勇;张世清;何家昶;操治国;汪天平;高风华;张功华;吕大兵

    目的 评价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 以环境为单元,现场调查湖沼型地区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现状.2009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各环境单元钉螺分布情况,建立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及钉螺分布数据库,分析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 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4.9%,未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267,P<0.01);林农模式的活螺框出现率低于其他模式.造林滩地和未造林滩地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552只/0.1 m2和0.989只/0.1 m2,造林滩地比未造林滩地低44.2%;抚育组和未抚育组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4只/0.1 m2和0.653只/0.1 m2,抚育组的钉螺密度比未抚育组低45.8%.长期造林环境的钉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均为低.结论 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具有较好的控制钉螺效果,长期造林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抑螺效应.

  •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空间分析

    作者:高风华;张世清;汪天平;虞贝贝;何家昶;张功华;汪昊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 9.3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人群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IDW模拟出安徽省人群血检阳性率与感染率的分布图,显示全省人群感染较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上中游段疫区相连成片,下游段疫区呈块状分布.对比模拟疫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实际疫情分布,人群血检阳性率IDW图要优于人群感染率IDW图.结论应用IDW制作的插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分布情况;以人群血检阳性率作为疫情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目前安徽省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

  • 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湖北省水网地区生存繁殖及期望寿命研究

    作者:黄重峰;邹节新;李枢强;周宪民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垸内水网地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和期望生存时间.方法 采用笼养法,将采自四川省丹棱县的湖北钉螺滇川亚种、湖北省江陵县实验区内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进行雌雄鉴定分离,分别以雌雄比1∶1配对后,放养在江陵县实验区的螺笼内,分别于3、6个月和9个月后,定期观察其生存和繁殖情况.将采集的滇川亚种钉螺采用室内瓷盘饲养法饲养,采用动物生存寿命表法计算滇川亚种钉螺在脱离原孳生环境后的期望生存时间.结果 滇川亚种钉螺在同种及混合现场放养状态下,经过3个月和6个月后,存活率>75%,至9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存活率.两个亚种钉螺3个月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个月=38.641,P<0.05),同一亚种雌螺与不同亚种雄螺放养后,雌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f=13.255,P<0.05;x2cg=4.882,P<0.05);9个月后各组均可查获数量不等的子代钉螺.室内实验推算滇川亚种钉螺和指名亚种钉螺的期望生存时间分别为35.84 d和41.16 d.结论 滇川亚种钉螺离开原孳生环境后有足够的存活时间完成远距离被动迁移;迁入水网地区后能够继续生存繁殖,并能产生子代.

  • 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

    作者:吕山;张仪;刘和香;胡铃;柳伟;刘琴;李石柱;胡薇;Jürg Utzinger;周晓农

    目的 通过遗传标记分析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特点,为研究其侵入途径和扩散模式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CO Ⅰ基因扩增引物对中国大陆60个采集点的581个福寿螺标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利用DnaSP 5.10.01进行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析,并通过Network 4.2.0.1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综合GenBank上可利用的福寿螺单倍型和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进行进化关系分析,了解中国大陆福寿螺的进化地位.结果 共获得556条有效序列,分属25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频率较高,占整个样本的96.0%.进化分析表明我国存在Pomcea canaliculata和P.insularum2个种.P.insularum单倍型与国外报告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复杂,可能有多种来源和扩散模式.

  • 南京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不同妊娠结局研究

    作者:夏薇;张小俊;陈锡慰

    目的 探讨孕妇怀孕不同时期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随访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南京地区6 849名孕妇外周血弓形虫IgG抗体和IgM抗体以及1 032名新生儿脐血弓形虫IgM抗体,并观察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共筛查孕妇6 849例,抗体阳性438例,阳性率为6.4%.其中弓形虫lgM抗体阳性87例,占19.9%;IgG抗体阳性351例,占80.1%.筛查新生儿1 032名,其中正常新生儿组脐血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0.6%,畸形儿组脐血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2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动物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在外就餐、喜欢吃烧烤和火锅、喜欢生食肉类、菜板生熟不分等)是导致弓形虫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孕妇不同的妊娠结局,弓形虫lgM抗体检测可能有助于筛选畸形儿.

  • 贵池区外出务工人群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防治时点

    作者:陈更新;何宗贵;韩世民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疫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特点,为制定和优化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贵池区不同类型的6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于2000 - 2009年对外出务工人员等开展问卷调查和感染情况检查,分析这类人群的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治时点.结果 2000 - 2009年,6个试点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当地总人口数的22.43% ~ 38.47%,务工地点在血吸虫病重度、轻度和非流行区的构成比分别为29.78%~ 36.72%、35.07% ~43.85%和22.02% ~29.40%;血吸虫感染率从5.29%降为2.63%,感染率水平和下降幅度与未外出居民基本一致.有83%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在春节期间返乡,但有36.10% ~54.13%的人会在非春节期间返乡,其中有50%以上的人会因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结论 应加强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外出务工人群的管理和防治力度,春节期间是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的佳时点.

  • 亮氨酸氨肽酶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抗体应答特征

    作者:张霞;高雅楠;侯敏;陈琳;季旻珺;吴观陵

    目的 以亮氨酸氨肽酶(LAP)作为检测抗原,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后不同时期动物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日本血吸虫LAP(SjLAP)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利用His镍柱纯化目的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及猪血清中LAP诱导抗体产生的变化特征.结果 重组蛋白SjLAP可与anti-His单克隆抗体反应,并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血清所识别.获得高浓度重组蛋白SjLAP,以该蛋白为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发现感染后4周猪血清和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且随着虫卵大量出现,抗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SjLAP在感染早期的高表达可能对日本血吸虫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010年高邮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人群HBsAg携带率调查

    作者:黄亚民;高金彬;匡瑞祥;贺泳;朱玉芳

    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高邮市毛港村500名居民同时进行血吸虫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结果表明血吸虫既往感染者HBsAg携带率与无病史者无明显差异,但部分人群携带率较高,应引起关注.

  • 2005-2009年宣城市螺情分析

    作者:俞龙清;王亚林;胡媛

    2005-2009年宣城市螺情分析显示,宣城市钉螺面积、阳性螺面积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均能查出钉螺复现.应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控措施,以压缩钉螺和感染性螺面积.

  • 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

    作者:王建祥

    1994-2009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表明,该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无新感染病人和病畜,无感染性钉螺,但螺情回升较重,提示仍要加强监测工作.

  • 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的弓形虫血清学调查

    作者:仝德胜;杨静;许国新;沈国强

    选择肾功能不全的透析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弓形虫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共检测透析患者205例,弓形虫IgG阳性率为27.3%;对照组360人,IgG阳性率为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患者中有输血史者阳性率为31.2%,无输血史者阳性率为1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弓形虫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 746例血吸虫病患者血糖水平分析

    作者:侯安明;吴国华;张桂林

    对3年来收治人院的746例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检查发现,单纯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率与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血吸虫病患者和血糖水平升高率与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江阴市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作者:怀根娣;周菊静

    2008年江阴市共有晚期血吸虫病人66例,其中死亡18例,现存48例病人均为巨脾型.

  •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安全饮水及无害化厕所使用现状

    作者:林长坡;曾缓;王震;王宏;唐晓君;唐文革;罗飞;汪洋

    选取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1 38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无害化厕所使用和安全用水情况不容乐观,存在感染血吸虫的潜在危险.

  • 南涧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

    作者:左继茂;吴军生;杨猛贤;李典;焦点;连富;杨清权

    2004 - 2008年南涧县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4.39%和83.29%,且均降至1%以下,2005年以后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钉螺面积下降了70.01%,2007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南涧县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 2000-2010年溧阳市有螺环境分析

    作者:黄立中

    2000-2010年溧阳市有螺环境呈无规律点状分布,并新发现有螺环境.提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应从多方面考虑,以保证查灭螺工作质量.

  • 2005-2009年扬中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作者:吴荣凤;肖敏;张庆东;李春兰;洪青标;杨国静

    2005 - 2009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扬中市石城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扬中市监测点螺情、病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钉螺依然存在,江滩综合治理、传染源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 2009年嘉兴市血吸虫病监测

    作者:王金荣;马骏;俞文美;李雪琴

    2009年在嘉兴市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在2个县和嘉兴机场发现钉螺面积17 390 m2;钉螺高密度64只/0.1 m2,解剖钉螺2 36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查到1例来自湖南省岳阳市外来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未发现本地感染者.嘉兴市仍存在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威胁.

  • 水网地区模拟输入性钉螺生存繁殖情况初步观察

    作者:田建国;降文江;黎桂福;彭丽霞;项晓萍

    目的 观察水网地区外来输入性钉螺的生存繁殖情况.方法 2008-05-22 - 2009 -08 -07,在上海市青浦区历史有螺环境构建试验现场,将采自青浦区、金山区和松江区的12份土壤样品置于试验现场,将标记的活力较好的阴性成螺(雌雄各半)投放于土表,观察钉螺在土表活动情况,统计钉螺生存、繁殖情况,并记录实验期间的气温.结果 实验期间高气温39℃,低-3℃,平均20℃.钉螺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在土表活动显著减少.2009年3月在土表有91只(15.2%)老螺活动,6月有73只(12.2%);4月和6月,分别在土表发现活动的新螺26只和59只,平均新螺密度分别为2.17只/m2(26/12)和4.92只/m2 (59/12).结论 外来输入性钉螺可在水网地区生存繁殖,应进一步加强该类地区外来输入性钉螺的监测.

  • 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黄少玉;邓卓晖;张启明;林荣幸;张贤昌;霍丽婵;王金龙;阮彩文

    目的 分析2004 - 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今后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和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全省2004 - 2009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 - 2009年全省共查螺927.45 hm2,未查获活螺.复查历史病人2 679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2 345人,血清抗体阳性者287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8 766人,抗体阳性者417人,查获慢性血吸虫病人52例,其中虫卵阳性者6例.各地报告诊断病例281例,其中急性感染4例,(2004年1例,2005年3例),均属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9 064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效果

    作者:田利光;程国金;汪峰峰;郭俭;蔡玉春;汪天平;陈家旭;周晓农

    目的 了解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横断面调查中发现的钩虫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观察两组钩虫感染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调查47例钩虫感染者,实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转阴率分别为95.65%和95.8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70%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疗效与阿苯达唑相仿.

  • 人工消化法检验旋毛虫效果及其对肌幼虫的影响

    作者:王国英;都景芳;顿国庆;孙伟力;王金喜

    目的 观察人工消化法检验旋毛虫的效果及对肌幼虫活性、感染性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感染100条肌幼虫后30 d剖杀,分别应用3组消化法检验,即:消化2h组(磁力搅拌法)、消化12h组、消化20h组,每组取肉样10份,每份含300个囊包,消化后分别计数每份肉样的幼虫数;同时对幼虫活性进行观察.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消化组(消化2、12、20 h组),共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鼠感染100个囊包;消化组:将3组方法收集的幼虫分别感染小鼠,每鼠经口感染100条幼虫.感染后30 d剖杀,取膈肌压片镜检,并用磁力搅拌法收集幼虫、计数.结果 消化2、12、20 h组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8.47%、76.73%、68.63%,死亡率分别为0.59%、4.60%、7.43%.3组收集的幼虫分别感染小鼠,30 d后剖杀,与对照组相比,消化2、12、20h组的减虫率分别为60.56%、61.94%、73.07%.结论 磁力搅拌法(消化2h)在幼虫检出率、幼虫活性、幼虫感染性等方面均优于消化12、20 h实验组,为进行旋毛虫检验和动物实验,优先选择的方法.

  •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何家昶;王家生;卢金友;李婷婷;高风华;周平;朱传明;何龙珠;虞贝贝;张世清

    目的 了解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8-2009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面积、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及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长江流域钉螺面积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在1999、2004年和2006年出现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在1998年和2004.年出现2个高峰期.江心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总体上均高于江边滩,江心滩活螺密度在2003年出现高峰期,感染性钉螺密度在2003 - 2004年、1999年和2006年出现高峰期;江边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于1998年出现高峰期.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加强钉螺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传染源控制.

  • 江苏省消除淋巴丝虫病历程

    作者:徐祥珍;金小林;曹汉钧;钱益新;沈明学;江文才;孙凤华

    目的 回顾江苏省消除淋巴丝虫病进程,以总结经验.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和总结,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江苏省丝虫病流行状况、防治和监测情况.结果 江苏省75个县(市)中有71个流行丝虫病,班氏丝虫病流行于全省大部分地区,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分布于苏南部分地区.1971年前,某些地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曾高达20.15%,通过大规模防治后,1988年全部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1%以下,1989年降为0.016%,2001年全省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 江苏省消除丝虫病的历程为其他地区控制淋巴丝虫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关软件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冯军;吴晓华;李石柱;周晓农

    本文就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的分析软件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空间统计分析及相关软件在传染病研究中应用的认识,为传染病研究及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 华支睾吸虫天然蛋白的纯化及其在免疫诊断中应用

    作者:江文才

    已从华支睾吸虫抗原中纯化获得多种纯化抗原,其中部分纯化抗原已初步应用于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本文就华支睾吸虫纯化抗原的纯化方法、免疫诊断效果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吡喹酮引起急性肾损伤1例

    作者:柴志武;徐乾成

    本文报道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致急性肾损伤1例.

  • 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作者:毛远华;李东;宁安;邱凌;熊继杰

    目的 开发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Access 2003数据库,利用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采用Setup Factory 8.0打包发布.结果 系统具有输入、输出、查询、统计和分析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数据的功能.系统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维护成本低,数据查询和调用方便.结论成功开发了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 “十二五”期间我国血吸虫病科学研究重点和方向

    作者:汪天平;操治国;林丹丹;周晓农

    本文分析了我国血吸虫病科学研究进展,阐述了当前我国血防工作对科学研究的需求,并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网络精选(Ⅳ)

    作者:汪伟;梁幼生

    本文从Medline上摘选了发表于2010年7月-2010年12月的有关中国血吸虫病及血吸虫学研究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日本血吸虫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以及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疫苗、分子生物学和抗血吸虫药物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