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鄱阳湖区世界银行贷款后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林丹丹;胡飞;刘跃民;陈红根

    鄱阳湖沿湖11个县(市、区)为我国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这类疫区水位呈季节性变化,有螺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和流行因素复杂,人、畜同为传染源,血吸虫病疫情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为江西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防)难点和重点.

  • 鄱阳湖区地理环境与血吸虫病传播

    作者:林丹丹;张绍基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沿湖11个县(市、区)为我国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由于这类疫区水位呈季节性变化,有螺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和流行因素复杂,人、畜同为传染源,故血吸虫病疫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为阐明地理环境对血吸虫病之传播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此开展了系列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及论点综述于后.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全民化疗后居民依从性的研究

    作者:郭家钢;张矩;胡广汉;杭春琴;张晶;吕尚标;邱凌;谢华;熊玉龙;郑江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总政策是: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感染率≥15%)实行全民化疗,其化疗覆盖率要求达到95%.为了解项目执行以来,居民的化疗依从性和实际服药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659名居民1992~1997每年的化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对象中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化疗覆盖率以及实际服药情况进行比较.

  • 鄱阳湖区流动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戚京城;胡广汉;彭国华;万保平;胡位陈;张智妹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鄱阳湖区流动渔、船民进行了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流动渔、船民1841人,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1466人,阳性544人,Kato-Katz法粪检IHA阳性者498人,粪检阳性102人,鄱阳湖区流动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为7.60%,显著高于当地一般人群感染率(1.24%)(χ~2=20.987,P<0.01).

  •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费用-效果/效益分析

    作者:林丹丹;曾小军;陈红根;洪献林;陶波;李宜锋;熊继杰;周晓农

    目的 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费用-效果和费用-效益,为调整和完善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江西省进贤县选择实施新策略的爱国村和新和村为干预组,以采取常规血吸虫病控制措施的星子县西庙村和渚溪村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并辅以人群查治、健康教育措施(以下简称新策略);对照组实施人、畜查治,健康教育和易感地带灭螺等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资料,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常规血吸虫病防治费用、综合治理费用及各项措施的单位费用/效益.对两组进行费用效果和效益的比较分析,并进行效益预测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干预组平均每100人、每100头牛、每100只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总费用分别为480.01元、6 851.24元和683.63元,分别为对照组的2.70、4.37和20.25倍.虽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效益费用比(BCR)均小于1,但干预组(0.94)远大于对照组(0.08);敏感性分析显示,干预组BCR在接近1的区域变动,而对照组在0.5以下变动.干预组的总BCR在第4年可达1.13,实现成本回收.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更佳的防治效果和远期效益,可产生血防、社会(生态)和经济等三重效益,并具持效作用.

  • 南昌市鄱阳湖区慢性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 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彭国华;胡主花;华伟;钱科;李小刚;张智姝;陈志刚;冯小武

    目的 了解南昌市鄱阳湖区慢性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鄱阳湖区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区523名慢性血吸虫病人(慢血)血防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对不同县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的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区慢血人群的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5.76%、82.80%、81.73%,91.37%、93.32%、76.48%和88.25%、67.56%、49.40%.3县区慢血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1~301.378,P均<0.05).结论 南昌市鄱阳湖区慢血人群血防态度、行为正确率不高,应加大干预力度,以提高慢血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永修县推广区实施效果

    作者: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林丹丹

    目的 评估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在永修县推广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永修县吴城镇为推广区观察点,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该区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的防治效果.结果 2010年吴城镇有粪检血吸虫阳性病人17人、推算病人数2 331人,耕牛血吸虫感染率4.5%,感染性钉螺面积10.00 hm2.2011年推广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2012年起淘汰了全部耕牛和羊,2013年和2014年未再查到粪检阳性病人,2014年未再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永修县推广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人免疫状态研究Ⅱ血吸虫病人细胞免疫特征分析

    作者:袁敏;谢曙英;周小娟;胡飞;刘跃民;曾小军;李召军;李宜峰;高祖禄;李剑瑛;陈红根;林丹丹

    目的 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人细胞免疫特征.方法 以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粪检阳性病人为研究对象,并以连续3年粪检阴性人群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以可溶性血吸虫成虫抗原(S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粪检阳性人群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为(5.99±1.60)%,高于粪检阴性人群的(5.0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1,P<0.01).粪检阳性人群治疗1年后,IFN-γ水平显著提高,SEA刺激下,治疗前、后平均水平分别为121.97、2 564.03 pg/ml; SWA刺激下,治疗前、后平均水平分别为102.89、646.26 pg/ml.IL-10水平显著降低,SEA刺激下,治疗前、后平均水平分别为294.75、122.43 pg/ml; SWA刺激下,治疗前、后平均水平分别为110.10、31.85 pg/ml.结论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诱导CD4+CD25+Treg细胞增多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下调的原因之一.

  • 鄱阳湖区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时空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

    作者:胡飞;刘跃民;李召军;袁敏

    目的 探讨并解析未来气候变化后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特征.方法 选取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8县实测气温、降水量、螺情调查数据以及防治等资料,选取日降雨量、月平均温度-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基础温度、潜在蒸散率等因子,构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分析鄱阳湖区各区域内血吸虫病传播指数的变化.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指数分布趋势图,预测血吸虫病传播;利用泰尔系数分析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空间格局的分布区域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及其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影响.结果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在湖区各县域内空间变化也较大.结论 鄱阳湖区适宜钉螺、血吸虫的生境已向北移动,存在血吸虫病疫情传播向北偏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影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的蔓延.

  • 鄱阳湖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中期效果评价

    作者:曾小军;陈红根;洪献林;胡卓辉;姜唯声;胡神助;范云龙;葛军

    目的 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推广应用的中期效果.方法 在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连续6年定期监测4个沿湖村人群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2年后,黄家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为0,并连续5年保持为0;丰富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7.24%,后连续3年为0;繁荣、曹门村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2.33%和82.53%,后3年均维持在<1%,且分别连续2年和1年为0.试点区2块草洲感染性钉螺点数从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前的10处逐年下降到0,其中黄家牛洲和勾连洲分别于1年和3年后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点数均下降为0,以后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加强对周边地区牛的管理和草洲资源开发利用,是巩固与扩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中远期效果的主要手段.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和非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作者:熊江琴;熊萍香;宁安;徐丽萍;胡美英;杨德平;朱静;艾有生;邹节新;周宪民;熊小亮;杨敏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与非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探讨血吸虫病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疫区志愿者按是否患血吸虫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及多部位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53例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胃镜下均有不同程度胃黏膜改变,病理检查发现胃黏膜下有血吸虫卵者7例,发生率为2.77%;异形增生、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者共33例,发生率为13.04%;胃癌1例.检查非血吸虫病患者200例,发现异型增生、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者15例,检出率为7.50%;胃癌1例.两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发生率与程度高于非血吸虫病患者,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则无明显相关.

  •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转归评估

    作者:刘跃民;林丹丹;胡飞;陶波;姜铁林;王金明;李剑瑛

    目的 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超声显像(B超)在评估血吸虫病病情及其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和2007年先后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同一血吸虫病重疫区村对常住居民同时采用病原学方法和B超进行检查.结果 1995年与2007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6.29%和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肝、脾肿大率分别为8.82%和20.33%、8.54%和21.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内径异常率分别为32.47%和6.50%,肝实质异常率分别为34.85%和5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居民肝实质Ⅰ级的发展具有双向性,2007年检查结果表明,1995年肝实质Ⅰ级者中有29.90%恢复正常,34.02%发展为Ⅱ级以上.B超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居民职业、血吸虫感染与否有关.结论 B超可用于诊断疫区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和病理损伤,但其反映早期病变的敏感指标或评估病情状况的综合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郝阳;王立英;周晓农;陈红根;黄希宝;梁幼生;张世清;钟波;周艺彪;孙乐平;冯赟;朱蓉;张利娟;余晴;辜小南;林丹丹

    目的 分析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鄱阳湖区新建、南昌、都昌、星子、余干和鄱阳等6县2005~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国家级监测点资料及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及与传染源控制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5~2008年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但钉螺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感染螺环境出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感染螺环境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螺面积均与当年及上一年的当地牛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后者相关系数高于前者;牛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当地敞放的牛仍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造成钉螺感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陈红根;曾小军;熊继杰;姜唯声;洪献林;胡神助;郭家钢

    目的 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 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 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 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感染与人群行为学空间分布研究

    作者:胡飞;林丹丹;刘影;刘跃民;黄兴华;高波;李子圣;李剑瑛;高祖禄

    目的 利用地面和空间数据分析血吸虫感染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鄱阳湖区重疫区村进行居民血吸虫感染状况及行为学调查,利用GPS采集相关的空间数据,通过ArcGIS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08%,其中渔(船)民高,为41.18%,农民和学生的血吸虫感染率>10%;居民居住的地理位置与血吸虫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湖区血吸虫病高危人群为离沿湖居住较近的居民,其是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鄱阳湖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姜唯声;曾小军;陈红根;衣方誉;谢曙英;陈吉吉;袁玉坤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进贤县4个村土壤中土源性线虫卵污染情况及其与人群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在4个村131户农户的庭院、客厅、厕所、菜园4处采集土壤,土壤寄生虫卵检查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人群土源性线虫检查采用Kato-Katz法.结果 4个村共调查1210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26.26%、65.26%、1.74%.土壤样本共检查131户,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检出率分别为58.02%、77.86%、3.82%.相关分析表明,4个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土样中土源性线虫卵检出率非常显著正相关(γ=0.995, P<0.01),其中人群蛔虫感染率与土样蛔虫卵检出率显著正相关(γ=0.954, P<0.05),人群鞭虫感染率与土样鞭虫卵检出率非常显著正相关(γ=0.991, P<0.01).131户农户的菜园、厕所、庭院、客厅的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48.86%、47.53%、45.04%、34.35%,鞭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6.40%、74.23%、54.20%、45.04%.蛔虫卵、鞭虫卵的每克土壤虫卵数均以菜园和厕所较高.土样中还查到其他寄生虫卵和成虫.结论 鄱阳湖区进贤县的4个村土壤中土源性线虫卵检出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非常显著相关.

  • 健康教育新模式预防鄱阳湖区工程人员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作者:吴国胜;洪献林;胡卓辉;许胜文;付国兰;胡神助;胡明文;范云龙;李小刚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预防鄱阳湖工程建设人员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探索预防感染血吸虫的新模式.方法 以鄱阳湖区德昌高速公路的施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防护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对干预前后上述2组的血防知识知晓率、接触疫水率和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后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是7.96%和96.39%,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了91.74%;接触疫水率分别为100%和1.77%,干预后显著下降;有防护行为率从0提高到100%;干预后实验组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例.上述指标对照组均无变化.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防护技能培训”模式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来工程施工人员感染血吸虫.

  • 鄱阳湖疫区施工人员血吸虫病综合干预措施效果

    作者:杨平一;李立武;李志坚;万国保;熊国庆;曾华;陈志刚

    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实施3年后,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德昌高速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6.56%,接触疫水时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人数显著增加,未发生血吸虫感染.提示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建设工程施工人员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结合环境净化和行政管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血吸虫感染.

  • 有螺草洲封洲禁牧不围垦种控制钉螺效果

    作者:洪献林;王鑫英

    在>16m高程的草洲进行不围垦种,采用单纯种植和施用“荣宝”后种植芝麻2种模式,设立不垦种作为对照,1年后观察螺情变化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垦种1年后单纯垦种组活螺密度下降97.86%,垦种加荣宝组下降100%,对照组下降47.62%.每667 m2产量单纯垦种组15.5 kg,垦种加荣宝组19.5 kg,后者增产25.81%;每667 m2纯收入单纯垦种组56.5元,垦种加荣宝组-36.0元.提示有螺草洲实施不围垦种芝麻具有较好的控螺效果和经济效益.

  • 鄱阳湖区都昌县棠荫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张孔德;曹志勇;段忠柏;李峰;赵祖念;王小红;王溪云

    2000-2007年都昌县棠荫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表明,2003-2007年各年居民感染率均在10%左右.2000、2002年及2007年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2%、0.45%和0.38%,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16、0.004只/0.1 m~2和0.004只/0.1m~2.建议加强查灭螺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