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鸡白凤丸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作者:王鑫国;王超玉;白霞;牛丽颖;严玉平;曹刚

    目的:观察乌鸡白凤丸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结果:乌鸡白凤丸2g/kg、6g/kg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抗疲劳能力,增加骨小梁宽度及骨小梁面积,X片显示股骨皮质厚度增厚、骨密度及扫描灰度值增加、骨Ca含量增加。结论:乌鸡白凤丸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体外培养条件下SCF与RA对昆明小鼠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茜;余荣娇;张凯;洪燕;刘向国

    目的 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与维甲酸(RA)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采用一步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将RA浓度(1 g/L、2 g/L和4 g/L)和SCF浓度(20 n g/ml、30 ng/ml和40 ng/ml)全面组合,分成9组,每组重复三次.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kit配体;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固定RA因素,SCF低、中、高三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563±0.023,0.724±0.016和0.852±0.021,三组之间比较,相互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SCF因素,RA低、中和高三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626±0.026,0.770±0.019和0.743±0.023,中、高剂量组吸光度值高于低剂量组(P<0.01),中高剂量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SCF和RA均具有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SCF与RA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两者浓度之间佳组合为SCF高剂量与RA中剂量组.

  • 维甲酸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样干细胞分化

    作者:杨慧娟;黄桂琴;李琴;王廷华

    目的 探讨维甲酸(RA)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样干细胞定向分化.方法 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存在的条件下,将体外培养的ESC悬浮培养4天,形成拟胚体(EB),再经RA诱导4天后进行细胞冰冻切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生殖特异性基因Oct-4和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的表达百分率.结果 经诱导的ESC呈现Oct-4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7.34%,而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6.52%.结论 体外培养的小鼠ESC经RA诱导后有部分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样干细胞.

  • 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维甲酸致神经管缺陷的基因群

    作者:丁震宇;纪华;魏星;于攀;李红丽;李泽桂;杨忠;蔡文琴

  • 丹参骨宝对维甲酸模型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许碧莲;崔燎;陈文双;魏天佑;吴铁

    探讨丹参骨宝对维甲酸模型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的影响.4月龄未交配的SPF级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CON)组、维甲酸模型(RA)组、丹参骨宝高剂量(DSH)组、丹参骨宝中剂量(DSM)组、丹参骨宝低剂量(DSL)组.CON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其它4组上午先用维甲酸70 mg·kg~(-1)·d~(-1)造模,然后同时下午给予不同药物预防,RA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DSH组、DSM组和DSL组分别给予含丹参素10、5和2.5 mg·kg~(-1)·d~(-1)的丹参骨宝.大鼠每次均按5 ml·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 d.所有大鼠在处死前的第13、14 d和第3、4 d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30 mg·kg~(-1)和钙黄绿素5 mg· kg~(-1)进行荧光标记.大鼠于实验结束时处死取材,取右侧股骨进行骨物理指标、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发现与CON组相比,RA组大鼠股骨物理指标(横断面的外径、湿重和干重)降低(P<0.05),股骨中点和远心端的骨密度均下降(P<0.05),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大载荷、弹性载荷、断裂应变、刚性系数、弯曲能量)均下降(P<0.05).与RA组比较,DSH组和DSM组大鼠的股骨远心端的骨密度均增加(P<0.05),但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表明,维甲酸致大鼠股骨物理指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丹参骨宝可对抗维甲酸致大鼠股骨骨密度的降低,但对物理指标和生物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 介导RA538与反义c-myc腺病毒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作者:陈洁平;林晨;徐采朴;张雪艳;付明;吴旻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基因RA538及反义c-myc对人胃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DNA梯度降解试验、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分析、裸鼠致瘤性、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等方法,对RA538、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理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 RA538及反义c-myc重组体腺病毒(Ad-RA538及Ad-Asc-myc)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6.3%和44.1%.DNA梯度降解试验、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显示Ad-RA538及Ad-Asc-myc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它们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c-myc、bcl-2、cyclinD1基因表达,并刺激bax基因表达,对p53、p16、Tgase、ras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经Ad-RA538及Ad-Asc-myc处理的SGC7901细胞致瘤性消失.Ad-RA538及Ad-Asc-myc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能有效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7%和68.9%.结论 Ad-RA538、Ad-Asc-myc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是c-myc、bcl-2、bax、cyclinD1等一系列基因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p53、p16、Tgase及ras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关系.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主鸿鹄;刘艳荣;黄晓军

    维甲酸和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的成功,成为分子靶向性治疗的典范.本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粘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张晓晖;宋善俊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粘附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粘附分子有显著影响,粘附分子介导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骨髓基质及基质细胞粘附,并介导APL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紧密粘附及移行;细胞粘附分子已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逆转的作用机制

    作者:程韵枫;邓承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珊;王椿;蔡琦;高彦荣;颜式可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id,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诱导和巩固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7例初治APL患者予ATRA和ATO联合ATC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ATRA、ATO交替序贯巩固治疗,用巢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三次阴性者进入ATRA维持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CR 16例(94.7%),中位巩固治疗时间12月(8~13月).16例CR患者的中位血液学持续性完全缓解(CCR)时间58.1月(95%CI:48.6~67.8),中位分子生物学CCR时间为53.8月(95%CI:42.8~64.7).17例患者的三年总生存(OS)率(94.1±5.7)%,五年OS率(78.4±15.1)%.达到CR的16例患者中,三年无病生存(DFS)率(93.8±6.1)%,五年DFS率(71.4±14.6)%.结论 ATRA及ATO联合ATC治疗初发APL患者CR率高,CCR时间长,住院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小.定期监测融合基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提高疗效.

  • 白细胞单采对维甲酸所致高白细胞症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志效;张玉翠;黄海燕;郝云良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对维甲酸所致高白细胞症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服用全反式维甲酸(TARA)所致高白细胞症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白细胞,并比较已进行和未行白细胞单采患者的白细胞数和症状缓解率.结果 15名患者中单采1次的5名患者,WBC采集前为(97±28)×109/L,采集后(93±21)×109/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采≥2次的10名患者,WBC单采前为(124± 34)×109/L,明显高于单采后的(75±38)×109/L(P<0.05).15名患者单采前外周血的Plt、Hb分别为(45±18)×109/L、(98±16)g/L,单采后分别为(43±17)×109/L、(91±17)g/L,差别无显著性(P>0.05).单采后,13名发热者中,9人停止发热,5名呼吸急促者均症状改善.15名单采者同时加用剂量减少的DA方案(DNR、Ara-c),完全缓解者(CR)14名,无一名发生不良反应;仅用剂量减少的DA方案(DNR、Ara-c)而未行单采的13名患者中5人死亡;两组的CR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单采对治疗维甲酸所致高白细胞症有效而且安全.

  • ATRA抑制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褚现明;董果雄

    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对离体培养及在体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

  • 尿多酸肽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郑伟;马林;陈凛;李荣;蒋彦永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剂尿多酸肽(CDA-Ⅱ)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CDA-Ⅱ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进行体外培养,同时以维甲酸为阳性对照,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CDA-Ⅱ可减缓两株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使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布出现S期比例减少,G0/G1期增加.结论 CDA-Ⅱ可抑制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两株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为CDA-Ⅱ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 维甲酸调控IGF-2基因对软骨细胞促凋亡的作用

    作者:郭磊;赵玉岩;张世亮;刘魁;高晓宇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内IGF-2的表达规律. 方法 1月龄雄性中国白兔1只,体重约500 g.取兔双膝关节股骨髁软骨,采用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白兔软骨细胞.取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终浓度为1×10-6 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25μL(实验组),作用24 h;对照组加入25μL DMEM液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分泌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RT-PCR半定量分析软骨细胞中IGF-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印迹杂交鉴定软骨细胞中IGF-2蛋白质表达. 结果 实验组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为21%±2%,较对照组(5%±1%)增加了5倍;RT-PCR检测实验组IGF-2 mRNA的表达为0.2±0.1,较对照组(0.8±0.2)降低75%;Western blot印迹杂交分析发现,实验组软骨细胞IGF-2的表达为0.3±0.1,较对照组(0.7±0.2)降低了57%;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甲酸可能通过抑制软骨细胞靶基因IGF-2的表达,负性调节软骨细胞分泌和增殖功能,促进软骨细胞凋亡.

  • 维甲酸逆转人宫颈癌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海燕;陈惠祯;刘少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逆转入宫颈癌Hela/MMc耐药株对MMc的耐药作用。方法:观察ATRA作用下Hela/MMC细胞的增殖,采用MTT法观察ATRA对Hela/MM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mdr I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ATRA能提高MMC对Hela/MMC细胞的杀伤作用,上调细胞mdr l mRNA的表达。结论:ATRA能逆转Hela/MMc对MMc的耐药性,但这种作用与mdfl基因表达无关。

  • 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联合抗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东方;黄炜;黄济群;廖兆全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处理PGCL3细胞,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12.58μmol/L 和145.3μmol/L;5.0μmol/L维甲酸、25μmol/L和50μmol/L甘草次酸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和 P<0.001),且有剂量依赖性.5.0μmol/L维甲酸和25μmol/L 甘草次酸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呈协同作用.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浓度的甘草次酸和10μmol/L维甲酸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上述各浓度甘草次酸对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1).结论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两药有协同抗侵袭作用,维甲酸和甘草次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阻断,而是对侵袭的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 益气活血养阴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疗效观察

    作者:王炳胜;张秀丽;张海;吕国士;左红;李永申;彭东长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16.7%~50.3%,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促、胸闷、气急、活动后加重.其危害较大,治疗困难,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对其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甲酸、氟伐他汀、阿米汀、氨溴索、茶素等.中药防治RLI的研究报道不多.

  • 胚胎发育期TGF-β超家族成员与腭裂发生的关系

    作者:轩东英;张建波;金岩

    从细胞生物学水平研究腭裂形成中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助于阐述胯裂形成机理,并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TGF-β超家族在胯裂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视黄酸诱导腭裂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宝辉;黄洪章

    视黄酸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生理水平时它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致畸原,视黄酸又可以诱导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和过量的视黄酸可以诱导腭裂畸形形成,而目前其诱导腭裂的分子发病机制仍不确切,本文从动物实验、配体-受体-基因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就视黄酸诱导腭裂畸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作者:陈沐;刘学;余东升;王成;王伟财;黄洪章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d(GD15)和17?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m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1093 条记录 48/55 页 « 12...45464748495051...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