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宋成;万才云;鲍忠剑;成金泉;黄菊;黄丽施;曾勇

    目的 探讨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Day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行Day 3 IVF ET后剩余姐妹胚胎继续培养囊胚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根据囊胚形成率将A组分为3个亚组(Group 1:囊胚形成率<25%;Group 2:25%≤囊胚形成率<50%;Group 3:囊胚形成率≥50%),比较3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分析Day 3移植胚胎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培养形成囊胚个数的相关性.结果 有囊胚形成组(A组)1 109例,无囊胚形成组(B组)474例.两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58.3%)和胚胎种植率(38.1%)均显著高于B组(46.4%、30.2%)(P<0.01),两组流产率(11.9%vs.11.4%)相似(P>0.05).Group 3胚胎种植率高,流产率低;Group 1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低,流产率高,三组间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Day 3植入胚胎临床妊娠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个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种植率与囊胚形成个数相关性不显著(r=0.489,P>0.05).结论 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是预测Day 3 IVF-ET临床结局的有效因子.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三胎妊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作者:孙丽君;杨恒;秦伟;刘景;于晓娜;孙革青;胡继君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后三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危害,为临床预防多胎妊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的36例三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平均年龄(29.61±4.74)岁,≤37岁的患者占97.2%.(2)7例双卵三胎患者,年龄均≤35岁,其中6例为第一次胚胎移植,移植2枚胚胎;1例为重复周期移植,移植3枚胚胎.29例3卵三胎患者,均移植3枚胚胎.28例年龄≤37岁,22例为重复周期移植,6例为第一周期移植;仅1例3卵三胎患者,年龄为40岁,第一周期移植.(3)29例三胎患者孕早期因多胎妊娠行减胎术,无流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4)已分娩的26例患者,6例为单胎,17例为双胎,3例为三胎.3例双胎孕中期早破水,发生死产.多胎妊娠早产率高达53%.三胎分娩新生儿平均体重(2 175±278)g,明显低于双胎及单胎妊娠.结论 (1)IVF中,若患者年轻,年龄≤35岁,虽移植2枚胚胎,但仍有发生双卵三胎的较高风险,故以选择单胚胎移植为好.(2)患者较年轻,年龄≤37岁,移植3枚胚胎时,发生三卵三胎的风险较大,以两枚胚胎移植为好.(3)三胎妊娠早期行选择性减胎术可降低三胎分娩的发生,且是相对安全可靠的.(4)三胎妊娠易导致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应采取措施,杜绝三胎分娩的发生.

  • 高纯HMG和普通HMG与rFSH联用的IVF-ET妊娠结局比较

    作者:王涛;刘珊;史霖;师娟子;安瑞芳;张艳芳;马嫣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高纯度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P-HMG)和普通HMG分别与rFSH联用进行超促排卵的妊娠结局.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00例不育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后进行IVF-ET治疗.高纯HMG组(150例)使用高纯HMG与rFSH;普通HMG组(150例)使用普通HMG与rFSH.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后的临床指标:正常受精率、优胚数、囊胚形成率、种植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 结果 高纯HMG组HCG日的FSH值[(12.25±3.83) U/L]、Gn用量(1 737.34±464.41) U]和Gn刺激天数[(9.51±1.36)d]均显著低于普通HMG组[分别为(14.36±4.83) U/L、(1 881.53±495.36)U和(9.85±1.59)d](P均<0.05).高纯HMG组的囊胚形成率(66.41%)、种植率(56.21%)、生化妊娠率(78.89%)及临床妊娠率(70.00%)均显著高于普通HMG组(分别为60.66%、41.94%、63.21%、58.49%)(P均<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胚数、移植胚胎数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IVF周期中应用高纯HMG促排卵可以降低Gn用量、减少Gn用药天数,且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回顾

    作者:林跃;陈毅作;黄学锋;林金菊;孟绿荷;赵军招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行长方案IVF-ET共132个周期,其中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 U/L的患者76个周期(A组),基础FSH 10~15 U/L的56个周期(B组),同期基础FSH≤10 U/L的单纯性输卵管性因素行长方案体IVF-ET共72个周期(C组),比较3组治疗结局. 结果 获卵数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水平,C组显著高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Gn)量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E2、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胚率、Gn天数、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基础FSH≤10 U/L患者与FSH值相当的输卵管因素患者行IVF的妊娠结局相似,但获卵数较少且Gn用量较高.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同降调节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结局的研究

    作者:张群芳;陈国勇;刘芸;宋岩峰

    目的 探讨短方案、长方案以及超长方案降调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165例EMs患者IVF新鲜移植周期,按降调节方案分为:A组(短方案)、B组(长方案)、C组(超长方案),比较3种降调节方案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基础睾酮(T)显著升高(P<0.01),促性腺激素(Gn)时间明显延长(P<0.05);C组Gn用量、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因E2过高取消移植率,与A、B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获卵率较于A组和C组有增高趋势[(77.53±18.83)% vs.(71.72±17.30)%、(68.50±19.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A组临床妊娠率、优胚率和种植率有升高趋势,分别为[47.36%(9/19)vs.44.05%(37/84)vs.41.18%(7/17)]、[(75.47±33.34)% vs.(72.63±35.37)%vs.(72.62±30.81)%]和[33.33%(12/36))vs.29.81%(48/161)vs.28.13%(9/32)],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方案、长方案和超长方案降调节都是IVF-ET治疗EMs不孕患者的有效手段.长方案组获卵率有增高趋势.超长方案Gn时间增加,但临床妊娠率、优胚率和种植率相比短方案和长方案有升高趋势.

  • IVF-ET后输卵管间质部合并宫内活胎妊娠诊治结局: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姗;陈蓉;王瑾晖;刘俊涛;田秦杰;孙爱军;邓成艳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的多部位妊娠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熟悉和掌握及时诊断、处理异位妊娠并积极保留宫内妊娠的理念和方法是有益的.本文通过报道2例分别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或根部切断的患者,经IVF-ET后发生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合并宫内妊娠的临床转归及文献复习,证实此类患者经早期、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围产结局.即使孕期行宫角肌层修补的病例也多能维持至足月,对于辅助生育技术获得的珍贵妊娠意义尤其重大.

  • 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朱杰;姜宏;何瑞冰;汪存利;殷慧群;李洋

    目的 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 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 结论 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 卵巢正常反应人群拮抗剂方案中月经周期长短对卵泡发育同步化的影响

    作者:高玥;王雅琴;徐望明;杨菁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的长短在采用拮抗剂方案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对卵泡发育同步化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36例采取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且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长短分为短周期组(≤28 d,101例)和长周期组(≥29 d,135例),分析患者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日、Gn启动后第4天、第7天及HCG日卵泡平均直径的变异系数(CV)、IVF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 结果 与短周期组比较,长周期组患者平均年龄、BMI、Gn天数、HCG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Gn启动日及Gn刺激第4天卵泡平均直径CV、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长周期组的窦卵泡个数(AFC)[(14.98±4.24) vs.(11.72±4.29)]及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水平[(4.39±2.28)U/L vs.(3.60±1.51)U/L]、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10.06±2.19)vs.(9.98±2.04)]、获卵数[(11.81±4.32)vs.(9.65±4.33)]均明显高于短周期组(P<0.05),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6.38±1.24)U/L vs.(6.81±1.53)U/L]、Gn刺激第7天卵泡平均直径CV[(0.122±0.045) vs.(0.143±0.055)]、HCG日卵泡平均直径CV[(0.208±0.037)vs.(0.218±0.041)]、Gn总量[(24.88±7.46)U vs.(29.14±9.56)U]、HCG日孕酮水平[(3.78±2.61)nmol/L vs.(4.45±2.23)nmol/L]均显著低于短周期组(P<0.05). 结论 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月经周期较长者促排后卵泡发育同步性可能更好、获卵数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艳梅;王乃辉;岳丰;马晓玲;张莉莉;张学红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和经阴道穿刺抽吸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IVF-ET助孕治疗的9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助孕前处理不同分组:52例曾在外院接受囊肿剔除术的患者为囊肿剔除组,46例促排卵前行经阴道行囊肿穿刺抽吸术的患者为穿刺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的55例患者为参照组.比较不同手术组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以及与本中心一般IVF患者的临床结局差异. 结果 穿刺组窦卵泡数显著低于参照组[(10.41±4.69) vs. (13.68±7.78)个](P<0.05).囊肿剔除组和穿刺组的HCG日E2水平[分别为(15 746.24±7 821.86)、(16 704.57±7 860.99) pmol/L]显著低于参照组[(21 082.45±10 316.09) pmol/L](P<0.05).囊肿剔除组和穿刺组的获卵数[分别为(11.37±5.98)、(10.84±6.01)个]显著低于参照组[(14.05±7.27)个](P<0.05),但3组间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穿刺组的临床妊娠率(39.13%)呈低于囊肿剔除组(53.85%)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的IVF-ET临床结局与本中心一般IVF妊娠结局相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剔除术和穿刺术各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IVF-ET前使用脱氢表雄酮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估

    作者:董娟;徐望明;董兰;解美婷;陈明明

    目的 系统性评价脱氢表雄酮(DHEA)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CBMDISC、MEDLINE、Elsevier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服用DHEA与不服用DH EA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对DOR患者妊娠结局作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共同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5篇R CT,共532名患者.Mete分析结果显示:DOR患者在进入IVF周期前口服DHEA与不服用或者服用安慰剂相比,临床妊娠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RR=1.32,95%CI(0.91,1.90),P=0.14];Gn总用量口服DH EA组明显少于对照组MD=-528.58,95%CI(-992.59,-64.56),P=0.03],获卵数[MD=1.27.95%CI(0.26,2.29),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周期取消率、HCG 日E2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OR患者进入IVF周期前口服一定剂量的DHEA较不服用或者服用安慰剂者周期获卵数增加,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较少,临床妊娠率未增加,并且周期取消率也未降低.提示:DOR患者联合应用DHEA不能改善其IVF的妊娠结局,但同时考虑到各组研究人群之间存在差异、样本量少以及在DHEA给予时间上也存在差异,所以DHEA能否提高IVF的妊娠结局,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设计科学严谨的前瞻性RCT证实.

  • 输卵管切除术对IVF-ET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张莹莹;杨洁;肖国宏;夏承来;余波澜

    目的 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对后续欲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82例(共815个周期)的资料,根据行控制性促排卵方案(COH)治疗前是否进行过输卵管切除手术将患者分为3组:双侧切除组(双侧输卵管因积水行手术切除)、单侧切除组(单侧输卵管切除,对侧输卵管阻塞)、双侧阻塞组(双侧输卵管均因积水阻塞,无手术史).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 结果 双侧阻塞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显著高于双侧切除组[(4.72±2.76)vs.(3.72±2.25) ng/ml],基础窦卵泡数(AFC)[(16.74±8.57)个]显著高于单侧切除组和双侧切除组[分别为(15.26±5.00)和(13.30±3.76)个];双侧阻塞组和单侧切除组的可利用胚胎率(分别为74.67%和75.41%)、优质胚胎率(分别为29.63%和31.61%)显著高于双侧切除组(可利用胚胎率67.00%,优质胚胎率25.21%);双侧阻塞组和单侧切除组的流产率(分别为4.07%和2.67%)显著低于双侧切除组(10.39%)(P均<0.05). 结论 输卵管切除术可能会降低卵巢功能及胚胎质量,增加流产率.因此,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在行IVF-ET治疗前,应尽量不行输卵管切除术,可考虑保守性手术或先取卵后手术治疗,以减少对卵巢功能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 低评分胚胎的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

    作者:黄柳静;许常龙;李春苑;丘映

    目的 探讨IVF/ICSI-ET中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的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 方法 将受精后第3天的低评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比较不同卵裂球数的D3低评分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分析所获得的可移植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临床结局. 结果 1.低评分胚胎可移植囊胚形成率30.85%;2.其中6-9细胞的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共解冻所形成的可移植囊胚362枚,存活314枚,囊胚复苏率86.74%;共解冻225个周期,移植206个周期,囊胚移植后胚胎着床率为27.07%,生化妊娠率41.26%,临床妊娠率36.41%,流产率为24.0%,活产率26.70%.低评分胚胎组的胚胎着床率(27.07% vs.44.44%)、生化妊娠率(41.26%vs.66.67%)、临床妊娠率(36.41% vs.61.90%)、活产率(26.70 vs.47.62%)均低于优质胚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卵裂期低评分胚胎仍有可能获得妊娠及活产儿.将卵裂期低评分胚胎用于囊胚培养,可提高胚胎利用率.对于无优胚移植或者移植优胚仍未受孕的患者,可选择移植来源于低评分胚胎的囊胚.

  • 口服避孕药对卵巢功能正常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龚梦;明蕾;张露;李春燕;项燕

    目的 系统评价口服避孕药(OC)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育患者IVF-ET治疗周期妊娠结局中的作用.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Biomed Central、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的原始论著,收集在IVF-ET治疗周期前,使用OC和不使用OC对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同时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3名独立研究者对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和信息提取,并通过RevMan5.2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个RCT文献,共计1 620例患者,其中1例退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卵巢功能正常不育患者在IVF-ET前使用OC预处理会使临床妊娠率降低[RR=0.70,95%CI(0.55,0.88),P=0.002],继续妊娠率亦降低[RR=0.70,95%CI(0.54,0.92),P=0.01],但是两组间获卵数[WMD=0.53,95%CI(-1.20,2.26),P=0.55]、可移植胚胎数[WMD=-0.14,95%CI(-0.40,0.11),P=0.27]、优胚数[WMD=0.37,95%CI(-0.36,1.11),P=0.32]、种植率[RR=0.98,95%CI(0.79,1.21),P=0.83]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不育患者,使用OC预处理并不显著改善其IVF-ET的妊娠结局,甚至可能会降低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

  • 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IVF周期临床结局探讨

    作者:刘兰兰;蔡嘉力;李萍;任建枝;沙爱国

    目的 探讨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是否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且于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3 030个周期,根据移植周期中是否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分为A组(发育阻滞组,移植日至少有1枚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及B组(正常对照组,移植日没有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 结果 A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低于B组患者,窦卵泡数多于B组患者,获卵数与成熟卵数均多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1);但A组患者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同时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周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较差的胚胎质量与临床结局.

  • 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梅;巴林林;刘冬娥;赵梓彤

    目的 研究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第一周期用常规改良短方案促排卵失败,第二周期采用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的结果. 结果 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周期共获得1 61枚MⅡ卵母细胞,改良短方案周期共获得11 4枚卵母细胞,两组平均获MⅡ卵母细胞数[(4.4±2.8)vs.(3.1±1.9),P<0.05],MⅡ卵母细胞平均受精数[(3.51±0.35)vs.(2.11±1.56),P<0.05],平均优质胚胎数[(1.65±0.28)vs.(0.81±0.19),P<0.05]中,联合组均显著高于改良短方案组.在联合卵泡期和黄体期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期促排卵共获得65枚MⅡ卵母细胞,黄体期促排卵共获得96枚MⅡ卵母细胞,黄体期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卵泡期[(2.6±1.9)vs.(1.8±1.5),P<0.05];而受精率[(83.1%)vs.(79.2%),P>0.05]和平均优质胚胎率[(51.9%)vs.(53.9%),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卵泡期联合黄体期方案促排卵方案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成熟卵和优质胚胎,这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周晶;李博;陈书强;肖西峰;黄剑磊;孙惠君;董杰;王晓红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对双胎妊娠母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受孕方式分为两组:IVF-ET组(89例)和自然妊娠组(56例)。比较两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IVF-ET组孕产妇平均年龄(30.45±4.40)岁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的(28.63±5.12)岁,IVF-ET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25.8%)、新生儿极早产(28~31+6周)发生率(10.1%)、极低出生体重(<1500 g)发生率(10.1%)及转新生儿科比例(55.1%)均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分别为12.5%、3.6%、3.6%和34.8%)(P均<0.05)。结论 IVF-ET助孕的双胎妊娠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相对较高,建议临床上应加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及产前、产时监护。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分析

    作者:李脉;周黎明;孙亦婷;赵雅云;夏爱丽;屈煜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降调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VF-ET的患者.在选定长方案为分析对象中,1 822例输卵管因素患者,239例EMs,包括219例Ⅰ~Ⅱ期,20例Ⅲ~Ⅳ期,分析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的差异.另外,进一步分析Ⅲ~Ⅳ期组中不同降调节方案的IVF-ET结局,其中包括38个长方案周期,119个超长方案周期,29个短方案及拮抗剂方案. 结果 Ⅲ~Ⅳ期EMs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比Ⅰ~Ⅱ期及输卵管组均高,而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但三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期EMs组中,行短方案及拮抗剂方案组的Gn总量显著低于长方案及超长方案组,且获卵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三组的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长方案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较其他两组有升高趋势. 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的EMs患者行IVF-ET可获得和输卵管因素患者相同的成功率;超长方案对于Ⅲ~Ⅳ期EMs的胚胎质量无明显改善,但有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的趋势.

  • 评价HCG日血清雌二醇值与直径大于14 mm卵泡数比值及与体外受精治疗结局的关系

    作者:赵萌;杨菁;吴庚香;余楠;徐梅

    目的 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值与B超下直径>14 mm的卵泡数比值及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治疗的不育患者487例,根据HCG注射日E2值/直径>14 mm卵泡数比值分为3组:比值<917.5为A组,比值917.5~1 284.5为B组,比值>1 284.5为C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 结果 B组获卵数、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C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三组中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CG日E2值与B超下直径>14 mm的卵泡数比值对预测IVF终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多精受精的发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李明昭;施文浩;李伟;师娟子

    目的 探讨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新鲜周期IVF-ET治疗的患者,其中长方案IVF-ET组1 388例,短方案IVF-ET组311例,供精IVF-ET组276例.根据多精受精率不同,供精IVF ET周期分为3组,正常受精组:多精受精率为0;低频多精受精组:0<多精受精率≤20%;高频多精受精组:多精受精率>20%.比较各组的女方年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2PN)、正常受精优胚率、正常受精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结果 供精IVF组和IVF长方案组的女方年龄显著低于IVF短方案组(P<0.05),平均获卵数和多精受精发生率显著高于IVF短方案组(P<0.05).正常受精组(64.79%)和低频多精受精组的正常受精率(62.46%)显著高于高频多精受精组(43.93%)(P<0.05);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高频多精受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优胚率、可用胚胎率及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供精IVF-ET过程中,高频多精受精的发生会显著影响正常受精率,可能会降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 单纯超重与肥胖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临床结局

    作者:邹琴燕;李建芬;杨慎敏;李红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344个周期,年龄≤38岁,均采用短效长方案.根据BMI分为两组,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1 021个新鲜周期;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323个新鲜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以评估BMI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内分泌、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的平均年龄[(30.44±3.70)vs.(29.60±3.56)Y]、不孕年限[(4.26±2.87) vs.(3.82±2.68)Y]及Gn刺激总量[(2 223±882)vs.(1 900±850) U]均高于正常体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胚冷冻率低于正常体重组[49.84%(161/323) vs.58.86% (601/1 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排卵正常的肥胖患者IVF促排卵时Gn用量明显增加,临床妊娠率并不受影响.

1874 条记录 5/94 页 « 12345678...939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