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定位两种方法的比较

    作者:俞渭生;楼静芝;周其富;单立新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麻醉术中已广泛使用,管端正确定位一方面是为获得满意的肺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单肺通气(OLV)时的有效肺泡通气面积,防止缺氧[1].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DLT定位是有效的方法,可使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2].本研究通过肺部听诊法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监测法进行DLT定位,然后分别用FOB进行定位来评估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双腔支气管插管低氧血症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本林

    我院从2000年以来胸外科手术中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术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发生低氧血症12例,经及时发现处理纠正,现报道如下.

  • Univent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陈洁;王平;钟泰迪

    与肺、食管、胸主动脉、胸椎等器管疾病有关的开胸手术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胸腔镜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术中放疗麻醉时的应用

    作者:连燕虹;方军;江蓉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特殊类型癌症的更多了解,术中放疗(IORT)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院1996年12月~2001年12月对36例食管癌行IORT,现就其麻醉和术中监测特点报道如下.

  • 胸腔镜手术分别使用支气管封堵器及导管进行辅助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王瑞玲

    目的 通过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比,研究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由于肺大疱破裂导致的反复性发作的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肺大疱进行切除.将患者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导管组,分别使用单腔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手术视野的评分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不适感.结果 单腔封堵器手术视野的优良率(95.56%)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77.78),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前,两组的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的MAP和HR均升高,但封堵器组扔低于双腔导管组,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pO2在不同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前两组的PAW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均升高,但封堵器组低于双腔导管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封堵器组有1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咽痛等不适症状,不适感发生率为24.44%,双腔导管组有19例,不适感发生率为42.22%,两组比较χ2=5.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中能够实现较好的手术视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患者术后的不适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大容量全肺灌洗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防治

    作者:赵维珊;黄怡真

    大容量全肺灌洗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矽(尘)肺的方法.在该治疗方法实施关键技术--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全凭静脉/或静吸复合全麻的应用过程中,低氧血症屡有发生;尤以重症矽(尘)肺、过度肥胖、手术前测定肺功能显著减退,并存慢性呼吸道疾患,甚至已有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以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钢;张宇翔;丁浩;杨志强

    目的 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12例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 11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平均插管时间163.2±15.4 s,一次插管成功91例(81.3%);108例患者术中肺萎陷满意,术野显露良好,4例患者经患侧负压吸引后方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HR、SBP、DBP、MAP、pH、PaO2、PaC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的HR、SBP、DBP和MAP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P<0.05),PaCO2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而pH、Pa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没有因麻醉原因而中断手术,术中无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无患者因呼吸衰竭再次插管,术后并发症有声音嘶哑32例(28.6%),咽喉痛45例(40.2%).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 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30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施车英;裴桂琴;张文萍;王英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麻醉诱导插管、手术体位、手术中注意事项、拔管及换管、运送患者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均插管成功,其中2例因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给予双肺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其余麻醉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麻醉过程各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闵新康;王立奎;胡健

    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B)组和直接喉镜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插管时间、定位完成时间、插管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值及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的病例数.FB组与直接喉镜组比较,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HR、MAP波动小(P<0.05),单肺通气时SpO2平均值高(P<0.05)、定位完成时间较短,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导管位置次数少(P<0.05).

  • 超声检查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定东;王绍林;张晶晶;刘小彬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检查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定位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共纳入需单肺通气的ASAⅠ~Ⅱ级胸科手术成年患者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36 ~ 79岁,平均(62±10)岁.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临床组,每组各40例.临床组通过呼吸音和气道压定位,将左侧或右侧单肺通气时仅通气侧有呼吸音且气道压<40 cmH2O评估为导管位置合适.超声组通过超声检查患者双侧胸膜及膈肌的相对运动及气道压定位,将左侧或右侧单肺通气时仅通气侧有胸膜和膈肌运动且气道压<40 cmH2O评估为导管位置合适.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判断导管准确位置.结果:通过纤维支气管镜验证,临床组和超声组LDLT定位合适例数分别为24例(60.0%)和33例(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判断LDLT位置的特异度为6.25%,准确率为62.5%,阳性预测值为61.5%,而超声组特异度为28.6%,准确率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6.8%,两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肺运动联合气道压监测的方法能提高LDLT定位合适的成功率,其判断LDLT位置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在纤维支气管镜不具备或不合适的情况下,是LDLT捅管定位的另一较好选择.

  • 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宗志军;李元海;王义桥

    目的 观察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右侧双腔管(DLTs)插管定位中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的46例患者,均为适合右侧DLTs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与II组,每23例.I组的右侧DLTs定位采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II组患者以听诊法定位.收集DLTs插管定位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过程的视频,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DLTs的位置情况、气管插管时间以及FOB检查和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结果 I、II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03.22±18.34)s和(99.39±16.31)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FOB检查与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为(38.04±5.36)s,而II组为(60.65±9.25)s,两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所有23例患者DLTs位置为理想位置,无错位和严重错位,而II组理想位置仅有11例,虽然也无严重错位,但有12例错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定位右侧DLTs具有快速、定位准确等优点,显著提高右侧DLTs盲探插管定位的成功率.

  • 38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麻醉体会

    作者:俞学锋;胡四毛;陆小龙;王盘如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方法 对3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 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8例,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是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准确,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避免低氧血症,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 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夏晓琼;夏书江;张庆梅;赵兵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talion,OLV)是胸外科肺和食管中上段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通常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s endobronchial tube,DLT),因其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我院自2006年3月以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阻塞器(arndt-endobronchial blocker set,AEBS)行单肺通气,现报告如下.

  • 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马开喜;王绍林;张鹏;刘小彬

    单肺通气麻醉是麻醉学领域里一个比较特殊的麻醉方法.为了让一侧全肺萎陷,给外科手术一个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更要保证充足的通气和供氧.单肺通气技术常用有两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研究表明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应用各有利弊[1].现将双腔支气管和支气管阻塞管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非通气侧流量—容量环监测评定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王一雄;谢文钦;周建英;江长城

    目的 探讨通过非通气侧流量-容量环(F-V环)监测,评定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开胸术的成人患者25例,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左侧DLT,七氟醚+芬太尼+异丙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导管管端位置,将观测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管端位置过深;第2阶段,管端位置正确;第3阶段,管道位置过浅.每个阶段左侧单肺通气10 min,观察右侧非通气侧F-V环变化,记录非通气侧潮气量、流速.结果 与第2阶段比较,第1阶段非通气侧F-V环变小,潮气量下降、流速降低(P<0.05),第3阶段非通气侧F-V环变大,上下不对称且不闭合,潮气量增大、流速增加(P<0.05).结论 开胸前,行右侧非通气侧F-V环监测,当F-V环变小,潮气量变小,应怀疑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过深移位;当F-V环变大、上下不对称且不闭合,潮气量增大、流速增加,应怀疑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过浅移位.

  • 电视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93例麻醉体会

    作者:陈健;戴双波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电视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均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左肺单肺通气.结果 手术顺利,无麻醉及手术死亡,无复张性肺水肿及肺不张.结论 二尖瓣病变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行二尖瓣置换术,麻醉管理要点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心脏复跳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手术期间的呼吸和循环监测.

  • 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援;廖婧华

    目的:比较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单腔气管导管组)和Ⅱ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持续吹入二氧化碳实施人工气胸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双腔支气管插管实现单肺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术野暴露程度、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及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 h(T2)、单肺通气结束时(T3)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气道压(Paw )、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插管时间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2组的术野暴露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间点Ⅰ组患者的PET CO2和CVP明显高于Ⅱ组(P<0.05);在T1时间点2组患者的PET CO2和CV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各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SpO2、Paw、HR和MA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安全地应用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但单腔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容易、耗时短、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少等优势,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可推广应用。

  • 吸痰管通畅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谈海军;邹志民;王馨靓;周东江

    目的 探讨吸痰管通畅法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64例ASAⅠ-Ⅱ择期胸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都相同,在确定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时,观察组采用吸痰管通畅法,对照组采用听诊法.术中观察开胸侧肺的塌陷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观察组31例开胸后患侧肺能完全塌陷,肺隔离成功率(就位准确率)96.9%,对照组24例开胸后患侧肺能完全塌陷,肺隔离成功率75.0%,观察组就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患者的SpO2均能维持在96%~99%.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通过吸痰管通畅法能更有效地进行定位,而患者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毛振北;王晓英;黄泽宗;钟声宏;方向明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科手术中实行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8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DLT气管插管,并配合纤支镜行DLT定位,术中行单肺通气.根据监测,及时调整DLT的位置,保证健侧肺通气顺畅.结果:106例患者成功置入DLT,8例术中有移位,经纤支镜及时调整.结论:正确的运用DLT插管,不断的提高DLT插管技术和术中管理水平.可为开胸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及时的完成.

  • 肺隔离技术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进展

    作者:王玉;赵为禄

    胸外科麻醉常需要实施肺隔离技术.目前肺隔离器械主要有3种[1]:单腔支气管导管(sing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LT)、支气管阻塞导管(bronchial blocker,BB),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插双腔支气管导管仍是目前常用、有效的方法,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其位置不当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C-3].

221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