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作者:许翔;叶真;陈晓宇;曾锦树;陈树强;刘晖;甘玲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现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IG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IG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共收治21例女性慢性IGM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8.75±9.28)岁,就诊时发现肿块5d至3年,肿块生长速度快慢不一.发病期间4例轻度疼痛,1例红肿.全部病例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 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

    作者:曾少武;朱瞻琳

    目的 分析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6例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依沙吖啶纱布填塞、定期换药引流,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终6例患者均治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个月至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的治疗策略尚存争议,对于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引流,围术期辅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是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8例分析

    作者:郑述建;肖颖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容易误诊误治.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4年8月年共收治本病8例,术前均误诊为"乳腺癌",后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资料,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恒;张宏伟;丁松涛;高雅军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 GM)的临床特征,为 GM 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确诊为 GM 伴脓肿形成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哺乳史、用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等)、临床表现、乳腺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平均年龄(30.9±4.1)岁,病程2 d ~12个月,88.6%(39/44)的患者有哺乳史。患者均因乳房肿块伴红肿、疼痛就诊,且均为单侧乳房病变,23例(52.3%)患者患侧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18.2%)患者伴皮肤破溃,8例(18.2%)患者伴乳头溢液。乳腺超声检查示不规则混合回声或低回声,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加压其内可见液体流动。细菌培养阴性32例(72.7%),阳性12例(27.3%),其中9例为棒状杆菌阳性。随访6个月,其中36例(81.8%)患者痊愈,5例(11.4%)患者复发,3例(6.8%)患者失访。结论 GM 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以单侧乳房疼痛性肿块为主,局部皮肤红肿,脓肿型 GM 患者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帮助医生选择佳抗生素治疗,同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并配合类固醇激素治疗。

  • 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治疗分析

    作者:褚丽东

    目的 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我院于2008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终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女性患者15例,现对这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结果 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治,并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使用强的松进行抗炎处理.在本组资料中,经过手术治疗,并且持续治疗1周半后,15例患者的病情基本都得到缓解,其中有10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后无复发情况,而剩余5例患者有1例复发,使用激素治疗后缓解,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后没有复发.结论 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并将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该病的复发几率.

  • 1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何静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病率不是很高的疾病,因此在临床上研究和报道不是很多,第一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是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报道[1].从芽肿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主要症状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以从芽肿为病理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此病临床报道较少,临床资料也较少,为充实临床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06年3月~ 2010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明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该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价值探讨

    作者:吴光华;廖春旭;陈昌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误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例,超声检查误诊为乳腺脂肪坏死的患者1例,超声检查符合率83.33%.形态规则的肿块8例,形态不规则的肿块22例;肿块边界清楚的患者6例,肿块边界不清的患者24例;肿块表现为低回声者13例,等回声者2例,高回声者1例,囊实混合性回声者14例;后方回声有衰减者2例,后方回声无衰减者28例;0级的患者4例,Ⅰ级的患者16例,Ⅱ级的患者8例,Ⅲ级的患者2例.结论 充分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分型,结合BIRADS分类,认真区别其他乳腺疾病,可以提高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检出率.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分析

    作者:郭荣荣;范彦芳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ts,GM)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乳汁对局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为可触及乳房内不清楚的肿块,质韧,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分析了33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

  • 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理诊断与鉴别

    作者:马丽琴;李丽;石峥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非细菌性炎症,又称导管扩张症、肉芽肿性乳腺炎、粉刺样乳腺炎等.据报道其发病率一般占女性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就我科室2000年3月~11月间所收的4例此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与讨论.

  • 温阳散结方联合强的松及针吸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韦富中;陈少勇;杨路加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方联合强的松及针吸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形成脓液者予针吸抽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温阳散结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2%)略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给予温阳散结方联合强的松及针吸抽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用药安全性高.

  • 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及处理分析

    作者:张珊珊;钟晓丹

    目的:研究探讨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与不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导管周围乳腺炎2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病理诊断显示的特征,比较二者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治疗和处理,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经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导管周围乳腺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主要表现出乳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的特点,而肉芽肿性乳腺炎则多表现病变多以小叶为中心,叶内合并多种炎细胞浸润的特征。两种不同类型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或者药物加手术治疗的方式,均痊愈,且无一例实施乳房全切。结论:对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要以病理诊断为鉴别依据,并根据患者的分期给予合适的处理方法。

  • 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9例

    作者:胡可可;刘义武

    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自身免疫反应性乳腺疾病.本病易误诊、复发,愈合时间长.我院自2008-2012年间共收治9例GM患者,经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已婚育龄女性,年龄25~ 35岁,均有哺乳史,哺乳期后2年内发病3例,哺乳期后2年后发病6例.9例中5例以乳腺包块伴红肿疼痛就诊,1例以乳腺包块红肿疼痛伴有双下肢疼痛性结节性红斑就诊,3例以无痛性乳腺包块就诊.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超杰;孔成

    乳腺慢性炎症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炎性疾病,又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且病因不明,从而导致目前对该病的检出率低,治愈率低。目前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个免疫相关性疾病,有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类细胞因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其血浆含量不同,并有一定规律。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NK细胞,干扰素-γ, CD4+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及趋化因子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现代研究

    作者:崔玉荣;孙贻安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瘤样病变,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关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没有一种定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临床表现亦缺乏特异性症状,一般均以肿块而就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所以本病的诊断尤其重要:超声诊断的资料较多,但无明显的特异性;影像报道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尚无致死性报道,目前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临床医师对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忽视了该病的诊断,易误诊,故将此病的现代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 林毅教授首创提脓祛腐综合疗法巧治肉芽肿性乳腺炎——典型病案、理论渊源及操作规范

    作者:关若丹;司徒红林;林毅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中反复脓肿形成、持续伤口感染等,常使患者不得不反复接受手术直至乳房切除方可治愈.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甚至留下终身遗憾.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创伤小的、能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非常迫切.该文介绍了林毅教授运用首创的“提脓祛腐”综合疗法成功治愈肉芽肿性乳腺炎(成脓期)的典型案例,详细阐述其理论渊源及操作规范.提出“提脓祛腐”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成脓期)疗效显著且具有治疗周期短、不易复发、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的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朱耀华;范培芝;张超杰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GLM)又称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病理诊断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其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亦无统一疗效评价指标.通过CNKI、Pubmed等国内外搜索引擎查询文献,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发现目前治疗GLM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其疗效亦存在差异;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结核治疗、单纯中医中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以往认为,GLM发病率低下,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其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GLM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治愈率与首诊首治密切相关.采取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病灶扩大切除术联合Ⅰ期乳房成型术是降低手术复发率和减少乳房外形损伤的关键,而手术时机为重要.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肖蔷;张超杰

    非哺乳期乳腺炎也被称为慢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内或乳管内残留炎性结节或肿块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乳腺迁延性炎症.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且须与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相鉴别.B超、钼靶、MRI等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但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目前,该病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包括中西医结合在内的综合治疗.一旦发现乳腺炎性改变,就应考虑到炎性疾病可能,并及早获得病理学的诊断.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

    作者:李淑霞

    目的 :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理特征和综合治疗方法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于患者的综合治疗,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 :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可见,其肿块无包膜,同时多数质地较硬,其边界不清晰,切面颜色主要以灰黄、灰白,灰红为主.患者治疗持续时间为7.25±0.55天,治疗成功率为100.0%.随访1年复发率为2.5%,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应该着重考虑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对患者准确判断从而引导治疗,基础干预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作者:刘瀚郅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60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治疗方式.结果:对甲组和乙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方式治疗.实践证明,甲组中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3.2%,乙组中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为8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效果.

  •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诊治体会

    作者:魏欣

    肉芽肿性乳腺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外报道较少.1972年Kessler和WOolloch对本病首先发现并命名,国内曹月敏首先报道6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及间接激素的摄入不断增加,不断有新病例报道,本病在逐年增加.我院自1991年至2011年间共收治本病15例,其中1998年前收治7例,1998年至今收治8例,均经手术切除、充分切开引流、抗生素的应用配合少量皮质醇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86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