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特发性肉芽肿性 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马存文;杨素梅;胡瑞;沈开明;郭飞;杨丽;蔡雁凌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回顾性总结分析IGM的磁共振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7例IGM患者中,病灶分布在乳晕后区9例,周围区段18例;病灶形态呈肿块样10例,非肿块样16例;病灶边缘光滑4例,模糊22例,毛刺样1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4例;病灶内小脓腔19例;TIC为流入型9例,平台型13例,流入型5例;乳头内陷13例,皮肤增厚水肿11例,淋巴结肿大25例,术前误诊为乳腺癌11例.实质部分平均ADC值(1.58±0.15)×10-3mm2/s.结论 IGM在磁共振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性,DCE联合DWI有助于IGM的临床诊断.

  • 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诊断

    作者:易美芝;李劲松;刘进才

    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集的8例经病理证实的G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变形态、信号、动态增强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就诊,多单侧发病,边界多不清晰,部分病例伴有患侧乳腺皮肤红肿及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8例在脂肪抑制T2WI及D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形态表现为肿块样分布强化(3例)和非肿块样分布强化(5例).病灶内部强化表现为均匀强化(3例)、厚壁环形强化(2例)和薄壁环形强化3例.病灶边缘清晰3例,边界欠清5例.TIC曲线中,4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其中2例病灶被误诊为乳腺癌.结论 G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乳腺MRI表现相结合有助于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辅助治疗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施加术前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术前肿块缩小率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0%,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复发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P 均<0.05)。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后,有利于缩小炎性肿块,加速切口愈合,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局部使用曲安奈德对促进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书勤;欧阳杰;梁卓虹;李爱辉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局部使用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术后伤口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病灶直径>5 cm的GL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联合炎性病灶清除术.术后常规换药31例(对照组),常规换药过程中加用曲安奈德24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时间、治愈率、复发率,观察试验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换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8±19)d比(7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22/24)比83.9%(26/31)和9.1%(2/22)比15.4%(4/26),P>0.05].试验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曲安奈德局部使用可促进GLM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

  • 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体会

    作者:陈居敏;杨昆宪;吴迪;王建军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少见,发病原因不明.局部表现酷似炎性乳癌,易漏诊、误诊,确诊依赖病理.组织病理学: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一般局限在小叶内,主要由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构成.本病的佳治疗方法目前并不明确.难以完全排外乳腺癌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既有利于明确诊断,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外治与手术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钟少文;李小连;孙杨;刘晓雁

    目的 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18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外治组(50例)和手术组(135例),又将手术组分为病灶单纯切除组(66例)和病灶扩大切除组(69例).对比分析不同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乳房外形的影响.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治愈率方面,手术组治愈率(89.1%)较中医外治组(8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的病灶单纯切除组的治愈率(83.3%)较病灶扩大切除组(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方面,中医外治组的复发率(20.0%)较手术组(2.7%)高,病灶单纯切除组复发率(6.1%)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1.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外形方面,中医外治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手术组,病灶单纯切除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外治与施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以及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扩大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应根据患者对临床疗效、乳房外形的要求,以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用药规律探析

    作者:谢宛君;林毅;钟少文;司徒红林;刘晓雁;朱华宇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林毅教授门诊诊治的GM有效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林毅教授治疗GM的常用药物,分析方剂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349首验方,药物使用频次前10的药物依次是桔梗、白术、青皮、王不留行、郁金、蒲公英、皂角刺、穿山甲、漏芦、牡蛎.四气药性多为温、平,五味药性多为苦、甘,归经前3位分别是胃、脾、肝经,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个新方.结论 可概括林毅教授治疗GM经验为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五脏相关,多元调治,肝脾至重,平衡为宗;三因制宜,辨证加减,配伍得当,药贵平和.

  •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

    作者:祝琴;李远平;张英毅;赵雪云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史特点、辅助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伤口一期愈合21例。31例肿块较大者先药物治疗后再手术,其中1例术后1+个月复发,终行皮下腺体单纯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23个月,均未复发,对患侧乳房外形较满意者占96.25%(77/80)。结论综合粗针穿刺病理活检、超声、乳腺钼靶X线检查、磁共振(MR)及针吸细胞学等检查,基本能明确是浆细胞性乳腺炎还是肉芽肿性乳腺炎,而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根本方法。

  • 浆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钟少文;李艳桃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 PCM)与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发病率较低,两者同属慢性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症状相似,鉴别诊断困难。通过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手术行病灶完整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GM及PCM的病例共138例,总结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

    作者:黄玲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对策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例记录并比较不同病变部位、乳头内陷、肿块情况、细菌培养及泌乳素水平等临床特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广谱抗生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分析两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央型为主,肿块以单个肿块为主;而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周围型为主,肿块两个以上;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均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发红、局部肤温升高;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头内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细菌培养阴性率,低于肉芽肿性乳腺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时在三联抗菌药物基础上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背阔肌肌瓣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辛颖桐

    目的 分析背阔肌肌瓣在肉芽行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住院用时为5~11 d,其中33.33%的患者美学效果为优,36.67%的患者美学效果为良,30%的患者美学效果为可,无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对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光菊

    回顾性分析新泰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15例住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15例中超声声像图为肿块型6例、管状型5例、混合型4例,术前超声诊断正确分别为3、4、3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病变内血流信号多较丰富.管状型和混合型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超声多能做出诊断,对于肿块型不典型病变的诊断,可结合超声引导下的针吸细胞学检查进行确诊.

  • 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一例

    作者:徐庭华;刘鹏熙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难愈性的乳房慢性炎性疾病,其中因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发病的病例临床上比较少见.本例患者女,23岁,未婚未育,临床表现为左乳红肿伴疼痛,既往因为精神分裂症而长期服用奥氮平,查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诊断为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经专科评估后减量奥氮平用量,应用中药金黄散外敷及手术切开引流+清疮治疗后,患者症情改善.

  • 肉芽肿性乳腺炎20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军;曹苏生;王伟;鹿存涛;李昌文;瞿国峰

    目的: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均存在生育史,有7例患者存在积乳病史,临床诊断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12例患者经钼靶片检查显示存在肿物影,7例患者经彩超检测显示病灶形态不具有规则性、回声不均匀、边缘模糊,细菌培养检查部分显示细菌培养阳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在临床上需要加强诊治力度,病情早期可以采用抗生素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序贯手速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

  • 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

    作者:黄嵘森;林鹏;陈志奎

    目的:探讨3种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的声像学特征。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年龄16~60岁)、2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年龄36~78岁)及20例乳腺慢性炎症(年龄26~64岁)患者,均为女性。回顾性分析声像学表现,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96例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典型的乳腺红肿热痛炎症反应或明确的乳腺炎既往史,3种病变的声像学特征较相似,多呈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病灶,纵横比小于0.7,病灶伴囊性成分及后方回声增强较常见,而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不典型乳腺炎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检查者应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

  •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佩芳

    乳腺炎症性疾病包括病原菌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前者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常见的链球菌,以及更为少见的结核杆菌;后者于病变组织中找不到病原菌.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近红外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作者:赵颖;方志沂

    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乳腺肉芽肿,是一种瘤样病变.本文对30例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本病患者术前所做的近红外扫描图像的特征以及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浅析楼丽华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

    作者:赵虹;杨孟妮;沃立科;楼丽华

    通过收集门诊病例、典型个案分析及随诊时楼丽华教授对加减药味的讲解,总结楼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则及用药.运用温通法配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有效率高,对乳房外观的损毁程度低,可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增奎;才晓茹;田红雨;孙海洋

    目的 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①MRI表现:MRI平扫无特异性.增强扫描病变按分布形态分为肿块样强化6例和非肿块样强化20例;按强化方式分为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伴环形强化16例.10倒患者DWI呈略高信号,16例患者呈略高信号伴内部圆形极高信号.病变实质区TIC曲线渐增型6例、平台型13例和流出型7例.②MRI诊断:本组2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3例诊断为炎性病变,3例诊断为乳腺癌.③治疗结果:2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1例治愈,5例未治愈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讨论 虽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与乳腺癌相似,但也有一定的特征性.提高对该病不同时期的认识、结合各种影像学资料并综合分析病情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误诊.

  •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芬;高毅;陈敏;陈雅玲;常才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并比较超声、X线及M R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X 线、 M RI 特征,并根据BI‐RADS进行分类。结果56例患者共58个病灶,30个(51.7%)不规则形,20个(34.5%)分叶状,8个(13.8%)圆形或椭圆形。42个(72.4%)呈低回声;14个(24.1%)呈混合性回声,内见管状弱-无回声6个(10.3%),不规则弱回声8个(13.8%);2例(3%)呈等回声。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钙化。33个(56.9%)病灶内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61~0.79。40例行X线检查,6例(15%)未发现明确病灶,2例(5%)可疑钙化灶,20(50%)例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12例(30%)表现为肿块影。36例行M RI检查,2例(5.6%)未发现明确病灶;29例(80.6%)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5例(13.9%)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不均匀强化。超声、X线和 M RI对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8%、45%、61.1%。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超声、X线和M RI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186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