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虹膜夹持型前房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26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健华;张敏;梁金才

    10多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矫治近视眼方面取得较大成功.但很多超高度近视眼由于受到角膜厚度安全极限的限制和面临术后视觉质量的困扰,而受到很大限制.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进.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为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特别是-16.00D以上的近视提供了新的手段.

  • 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红;彭家民;陈经纬;胡桂华

    传统医学认为,由于轴性高度近视的眼轴长,巩膜壁薄弹性下降,常伴玻璃体变性、液化、混浊、后脱离及视网膜变性等病变.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轴性超高度近视的治疗首选配戴光学镜片矫正,但往往不能达到脱盲的目的.2000年以来,随着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开展,我们对超高度近视8例14眼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基本脱盲.

  •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老年性超高度近视3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凤华;李海祥;祁艳芳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年青近视眼患者可施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而对50岁以上尤其是近视度数超过-12.00DS的老年近视患者不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症.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慧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眼压、前房深度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情况均明显优于术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前眼压、前房深度与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具有安全性。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 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国府;赵霞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患者64例 128眼,随机分为SMILE组与FS-LASIK组各32例 64 眼,分别给予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下SMILE治疗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观察术前,术后1d,1wk,1、3、6mo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计算有效性指数及安全性指数等.结果:安全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10±0.10和1.08±0.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08±0.12和1.06±0.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的等效球镜SMILE组为0.09±0.36D,FS-LASIK组为0.36±0.46D,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D 者SMILE组有58眼(90.1%),FS-LASIK组有49 眼(76.6%);在±1.0D 者SMILE组有64 眼(100%), FS-LASIK组有60眼(93.8%).结论:采用SMILE 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视力和屈光度能更早稳定下来.

  • 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

    作者:陈春明;钟红;吴平波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罗栋强;王华;段国平;何书喜;陈蛟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 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 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168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威视公司生产VISX-S4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超高度近视眼168例(336眼)按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为-10.00D~-13.00D 118例(236眼),B组-13.25D~17.00D50例(100眼),术后随访6mo以上,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75%达到1.0,98.3%达到或超过术前预矫视力.结论: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高效可预测性强的方法,随屈光度的增高,矫正效果愈差,回退率愈高,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确保手术疗效.

  •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

    作者:李艳秋;王松田;张学玲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58眼)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45 眼(76%),术后6月视力≥0.5者46眼(79%),≥1.0者11眼(19%),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进行性近视眼底病变.术中后囊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眼,后囊混浊6眼,随访中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较,更适合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及超高度近视.

  • 分期PRK治疗超高度近视

    作者:肖俊华;吴慧莺;陆莹;叶道祥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行PRK的手术方法.方法将一期手术较重的创伤愈合反应分割为两期较轻的创伤愈合反应,据此指导思想设立分期PRK方案用于治疗超高度近视,并与常规PRK方案对照组进行疗效安全性对比分析.结果-12D以上超高度近视132例184眼分为两组:常规PRK组113眼,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时残留屈光度在±ID范围内眼数分别占50.0%、33.3%、20.0%,术后Ⅱ级以上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率分别占8.7%、2.6%、3.3%;分期PRK组71眼,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时残留屈光发在±1D范围内眼数分别占77.4%、70.8%、68.8%,术后Ⅱ级以上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率分别占16%、0、0.结论分期PRK手术方案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常规方案更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 PRK 超高度近视 角膜
  •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作者:吴志勇;姚宜;刘欣怡;闵云花;陈志义;韩丽荣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佳矫正视力(LogMAR) 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 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 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患者术后6 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
      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

    作者:陈小娟;李艳艳;陈俊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7%),经治疗后均消退;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
      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佳效果。

  • 超高度近视LASEK术中应用MMC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蒋宏苏;伍卫华;王微微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LASEK联合MMC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82例364眼,等效球镜-9.0~-10.25D,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术中MMC应用时间为10s,Ⅱ组MMC应用时间为25s,Ⅲ组为40s,Ⅳ组为55s。术后随访6mo,观察各组术眼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指标包括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残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发生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变异系数。
      结果:术后随访6mo,Ⅱ组、Ⅲ组、Ⅳ组患者UCVA≥0.8者分别为94.0%、92.3%、93.8%,明显好于Ⅰ组(7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610,P=0.000);Ⅱ组、Ⅲ组、Ⅳ组患者残留屈光度位于±0.5D 以内者分别为95.2%、93.3%、92.7%,明显高于Ⅰ组(78.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1)。术后6mo时Ⅰ组haze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50.110,P=0.000);各组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1.611,P>0.05);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071.3±284.4个/mm2(Ⅰ组)、3105.6±337.8个/mm2(Ⅱ组)、2986.3±304.1个/mm2(Ⅲ组)、3088.7±372.5个/mm2(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分别为24.72±6.52(Ⅰ组)、22.93±6.74(Ⅱ组)、24.38±6.63(Ⅲ组)、23.14±7.22(Ⅳ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0.2 g/L MMC作用25 s的应用时间能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又能减少MMC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应用

    作者:陈毕峰;叶应嘉;徐曼;张立;张成成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1例9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3~6mo,并记录术后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9.33±1.95mm.术前裸眼视力均<0.05.术后裸眼视力≥0.3共60眼(61%);佳矫正视力≥0.5为48眼(49%);术中1眼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20例患者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6眼,5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术后无眼压升高者.结论: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盐酸卡替洛尔眼液预防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宏苏;伍卫华

    目的:探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在预防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屈光回退中的作用.方法:超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者68例13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第1d开始用1g/L氟米龙、1g/L玻璃酸钠和1g/L普拉洛芬滴眼液3次/d,1wk后试验组停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并且加用20g/L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停用1g/L玻璃酸钠以外的其他滴眼液,术后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裸眼视力≥1.0者、屈光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wk;1,3,6mo试验组眼压按时间点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应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能预防屈光回退,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的效果,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改变

    作者:许莉;刘建巨;张红;谢芳;宋甄;施展;刘平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眼轴≥27mm,屈光度>-10.00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7例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3mo的黄斑区OCT检查,对比观察手术眼黄斑区OCT图象的变化.结果: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1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分别是:133±24μm和173±32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1),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38±30μm,与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与术前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r=-0.56).术后OCT检查还发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1例,视网膜牵拉1例,黄斑区出血1例,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1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及术后1mo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是:147±5μm和149±5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6),术后3mo黄斑区中心凹神经纤维层的厚度150±5μm,与术前及术后1mo的视网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和t=1.316).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mo大部分发生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且视网膜厚度的增加与视力呈负相关.部分患者出现黄斑区的全层裂孔,视网膜牵拉,黄斑区出血,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撕裂.3mo左右,大部分患者黄斑区水肿消退,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 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的改变

    作者:赵金荣;Shao-Zhen Zhao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31例54眼,术前屈光度介于-10.00~17.00D之间,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d,1wk;1,3及6mo的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其轴向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平均视力较术前增加,球镜度数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至术后6mo尚未达到稳定,术后散光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术后散光的轴向可发生一定的变化.结论:认真分析术前资料,科学的设计切削参数,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3例

    作者:牟章兵;朱晋;李旭松

    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相比较,其术后稳定性大大提高,但是对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来说,屈光回退的发生率依然相当高[1,2].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治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作者:郑幼平;吴小桃;黎绮雯;钟敬祥;王桂芳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于2010-07/2013-07开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患者18例32眼,屈光度-10.5~19.0D,散光-0.5~4.5DC,术后1d,1wk,1mo,3mo及1a密切观察术后眼压、屈光改变、视力及角膜内皮、前房深度、虹膜、拱高、晶状体情况,随访1a。
      结果:术前裸眼视力0.01~0.05,佳矫正视力0.4~1.0,术后裸眼视力0.5~1.2,1mo 时平均拱高547±222μm (95%CI 442~672),1a 时平均拱高528±268μm (95%CI 354~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1眼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3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虹膜少许脱色素,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效果好,屈光度稳定,可预测性强,安全性高。

126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