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的影响

    作者:陈子畅;田耀文;马雅玲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5眼),两组患者均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7、14、30、9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自觉干眼感觉等。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明显,巩膜隧道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2.55±0.96)、(1.49±0.62)分]明显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1.18±0.72)、(0.9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试验显示,术后第1天,巩膜隧道切口组与透明角膜切口组患者SIt分别为(19.55±2.47)、(17.62±2.51)m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巩膜隧道切口组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试验显示,术后第1、7、14天,两组BUT均较术前显著缩短,巩膜隧道切口组[(4.07±0.63)、(4.62±0.86)、(6.37±0.67)s]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3.42±0.67)、(4.06±0.90)、(5.88±0.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对泪膜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干眼症状要重于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无明显影响。

  • 干眼症的病因学研究

    作者:王玉萍

    干眼症是临床常见的眼表慢性疾病,是指由于角膜前泪膜的质和量不足所造成的结膜或角膜上皮不能维持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1],是泪液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刘祖国等[2]的《干眼的诊断及治疗规范》,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不适、畏光及眼红、流泪痒感、疼痛、分泌物增多、视物模糊.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维亚;杜学利;符晓曼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眼表结构及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80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梁切除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SRI为(0.26±0.11)、(0.65±0.30)、(0.53±0.25)、(0.45±0.17)和(0.28±0.12),SAI 为(0.42±0.22)、(0.78±0.23)、(0.68±0.26)、(0.60±0.22)、(0.46±0.21),术后3个月内的SRI及SAI明显增加,术后1周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SRI及SAI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点增多,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SIt及BUT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结构和泪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干眼症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禹;刘骁

    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是极为常见的眼表疾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并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本文就干眼症的病因及治疗等相关领域做一些分析.

  • 不同厚度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照研究

    作者:方廷兵;严浩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即1.8 mm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108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54眼).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1.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于术前1d,术后2、5、10 d比较Schirmer试验、主观干燥异物感(DES)、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d、5d、10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积分及角膜荧光染色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d,但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评分、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d及观察组术后30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d及观察组术后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0 d以上各观察指标均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厚度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对患者术后泪膜与眼表稳定性影响较小,且较少引起干眼症表现,有助于术后视力尽早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作者:区淑文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于本科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5例(95眼)临床资料,均予PHCAO+IOL植入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观察术前、术后10、30、90 d各时点患者泪膜的非侵袭式破裂时间、下睑中央的泪河高度、结膜的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的染色评分、角膜缘的充血评分.结果:术后各时点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时泪河高度略低于术前,于术后3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点First-NIBUT、Average-BUT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30 d时鼻颞侧球结膜及角膜缘充血均高于术前(P<0.05),在术后9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0、30 d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集中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位置,术后9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PHCAO+IOL植入术术后可出现轻微的眼表局部炎症,对泪膜无不可逆性影响.采用Keratograph 5M可以准确、快速、简便的评价眼表、泪膜变化,便于及时给予处理及相应补充治疗措施.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

    作者:李海燕;庞国祥;许卓再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泪膜功能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眼底病变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SIt)和泪膜脂质层形态观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干眼评分.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干眼评分(3.28±1.56)高于对照组(2.31±1.50,P<0.01);BUT(6.50±4.84)s低于对照组(12.26±7.16)s(P<0.01);SIt(10.61±6.86)mm与对照组(10.92±7.05)mm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的干眼症患病率为19.8%,高于对照组8.0%(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眼底分为3组: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3组的干眼评分分别为:2.95±1.50、3.38±1.48和4.11±1.60(P<0.01);SIt分别为(10.95±6.89)mm、(11.71±7.30)mm和(7.63±5.20)mm(P>0.05);BUT分别为(7.53±5.23)s、(5.88±4.10)s和(4.47±4.17)s(P<0.05);对有眼底病变者分为已行激光治疗组和未行激光治疗组,两组的干眼评分分别为4.71±1.14和3.26±1.15(P<0.01);BUT分别为(2.93±2.06)s和(6.26±4.36)s(P<0.01);SIt分别为(7.21±6.51)mm和(11.33±6.73)mm(P<0.05);出现角膜染色的比率分别为50.0%和17.9%(P<0.05).干眼评分与眼底病变程度和是否行激光治疗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年龄、性别、胰岛素治疗、病程、血糖控制分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泪膜功能异常,其泪膜功能改变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底激光治疗有相关性.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和眼表结构的变化

    作者:陶国琴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和眼表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取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例,对比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2个月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结果 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Schirmer试验与手术后2周结果有差异(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Schirmer试验比较结果无差异(P>05).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与手术后2周结果有差异(P<0.05),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2个月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会影响泪膜,术后早期患者可能有轻微不适.

  • 白内障术后的干眼症治疗及预防

    作者:连俊英

    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眼角膜知觉的减退、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眼部不适症状,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角膜上皮、角膜水肿的情况以及伤口恢复情况,并应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通过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预防干预,提高轻中度患者干眼症的好转率.

  • 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两个特殊病例的临床分析(下颌-瞬目综合症)

    作者:钟砚

    眼睑是视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眼球、维持视觉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眼睑提供泪膜的主要成份,帮助泪膜在眼表的均匀分布,收集泪液吸入位于内眦部的泪道.眼睫毛能阻挡细小的异物,保护眼球.我院于2007年10月诊治双眼不对称患者两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泪膜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莹;马伊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观察对象,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1 d及术后1月、3月、6月分别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泪膜干涉图像检查结果,术前与健眼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与术前对照。结果:术前与健眼比较:患眼的BUT缩短(P<0.05)、SIt减少(P<0.05)、FL评分高于健眼(P<0.05)、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低于健眼(P<0.05)。患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后1个月,BUT比术前缩短(P<0.05),SIt比术前减少(P<0.05),FL评分比术前增高(P<0.05),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比术前减少(P<0.05);术后3个月,BUT及FL评分仍存在差异(P<0.05),而SIt及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4项试验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已存在泪膜功能异常,三联手术后早期会对患者泪膜功能造成影响,降低泪膜的稳定性,远期泪膜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 超声乳化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与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泪膜影响的比较

    作者:赵军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80例(80只眼)分成2组:A组为单纯患老年性白内障组42例(42只眼);B组为合并患糖尿病组38例(38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7,30,60 d观察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干眼症状在术后3,7d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3,7,30 d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术后3,7d明显增高(P均<0.05).2组术后干眼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术后恢复也缓慢.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天文;黎海平

    超声乳化手术因其切口小、操作时间短、术后愈合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白内障主流手术方式,但超声乳化术后仍有约10%[1-3]的患者出现有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和视物模糊、易疲劳等干眼症状和体征.这不仅影响手术质量,降低了术后患者满意度,还增加了患者额外的经济心理负担,因此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正越来越被眼科医生和患者关注.本文系统性回顾了近年来该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将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治疗和预防作一综述.

  • 小梁切除术以穹隆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对泪膜的影响

    作者:余业明;李艳春;姜俊;侯文婷;陈善平

    目的 探讨以穹隆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对基底结膜瓣的影响.方法 将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90例(120眼)随机分为角膜缘组42例(60眼)和穹隆组48例(60眼).角膜缘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穹隆组则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观察2组结膜异物感、畏光感,检查结膜充血及分泌物情况,术后检测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等.结果 角膜缘组术后2、4周异物感、分泌物情况优于穹隆组,术后1、2、4周畏光感、结膜充血情况亦优于穹隆组;术后1d及1、2、4周基础泪液分泌量多于穹隆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穹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青光眼的症状、体征及干眼症情况.

  • 干眼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秀君;庞润晖

    干眼(dry eye)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红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加拿大所有验光诊所各30例连续非选择病人的问卷调查表明28.7%的病人有干眼症状.日本8个眼科中心2 127例连续门诊新病人的检查结果,患干眼(泪膜和眼表都异常)有359例(17%),美国65岁以上老人,15%的病人有干眼症状,干眼病人超过5000万.我国虽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数量会更多.

  • 泪膜结构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张金英;李学勤

    泪膜是泪液从半月皱襞到外呲角,复盖于角膜及球结膜表面的、一层极薄的化学表面均衡的薄膜.

  • 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梦琪;李璇;应阿珣;宋培铎;殷玉梅;王伟杰;唐海霞

    目的 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干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749例确诊为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翼状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检查干眼的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61份,收回749份,其中12人拒绝接受进一步检查,将剩余的749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调查率98贩.4%.749人翼状胬肉的分级情况:Ⅰ级106眼(13.92%),Ⅱ级228眼(29.96%),Ⅲ级372眼(48.88%),Ⅳ53眼(6.96%),Ⅴ级2眼(0.26%).观察组BUT和SI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评分、FL干眼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减少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增加干眼的患病率,翼状胬肉和干眼两者之间有必然关系,互相影响.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干眼 泪膜
  • 性激素对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立顺;张宇新;李沛;李联祥

    眼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泪膜成分的完整和稳定.泪膜由脂质层、水液层和黏液层组成.脂质层由睑板腺和zeis腺分泌,居泪膜的外层,具有防止泪膜水分蒸发的作用.当脂质分泌减少,水液层蒸发过强引起脂质缺乏性干眼症.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分析

    作者:吉艳艳;张士玺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选取600例(6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7、30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天、7天、30天,BUT明显缩短,SIt分泌术后第一天明显增多,染色率术后1天、7天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末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及时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稳定性恢复.

  •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术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张颖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28例患者(41眼)分成两组,透明角膜缘切口组与传统切口组,每组14例。透明角膜缘切口组20眼,传统切口组21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天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结果:透明角膜缘切口组的术后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与传统切口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明角膜缘切口下白内障切除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与传统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69 条记录 5/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