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与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移植效果的比较

    作者:郑书全;葛良鹏;魏泓

    目的 比较巴马香猪与人无细胞真皮植入大鼠后的相容性、血管化和收缩率等移植效果,为猪无细胞真皮替代人无细胞真皮用于深度创伤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机械去表皮法制备巴马香猪与人无细胞真皮经辐照处理后移植于Wistar大鼠全厚皮肤缺损创面进行初步的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进入生长、血管化、新生皮肤和创面收缩率比较.结果 移植1个月后,移植两种无细胞真皮的的创面均完全愈合,组织学检测表明: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与人无细胞真皮相比炎症的发生时间较长,血管化速度和细胞迁入生长缓慢,而愈合后创面收缩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的生物相容性和血管化等移植效果不及人无细胞真皮,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在于二者蛋白质的差异.

  • 巴马香猪、人和大鼠洛伐他汀体外代谢的比较

    作者:刘宇;曾本华;魏泓

    目的 体外研究巴马香猪、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洛伐他汀代谢的酶动力学差异,并用人体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3A(CYP3A)酶特异性抑制剂酮康唑(KCZ)进行抑制,观察抑制活性反应的差异,评估巴马香猪作为人体CYP3A酶代谢药物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巴马香猪、人和大鼠的肝微粒体,构建肝微粒体与洛伐他汀的反应体系以及抑制剂抑制反应体系,利用RP-HPLC测定洛伐他汀代谢的变化,并对其相应活性值进行比较.结果 巴马香猪肝微粒体代谢洛伐他汀的酶动力学变化比大鼠更为与人体相似.人体CYP3A特异性抑制剂均可以显著抑制三者的代谢,但是巴马香猪代谢速率下降程度与人体接近. 结论 巴马香猪与大鼠相比,更适用于作为人CYP3A酶代谢的相关药物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 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陈俊颖;魏泓

    目的 制备来源于巴马香猪皮肤的无细胞真皮,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异种无细胞真皮应用于烧伤及创伤修复临床形成积累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研究两种不同的酶(0.1%dispaseⅡ和0.25%胰蛋白酶)处理去表皮,结合去污剂0.5%Triton X-100处理不同时间制作无细胞真皮的方法,随后对不同方法制作的无细胞真皮进行常规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胰蛋白酶法去除表皮彻底,且基底膜保留完整,dispaseⅡ也能完整地去除表皮,但对基底膜有破坏;0.5%Triton X-100室温下振荡处理24h能完全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及皮肤附属器且对皮肤胶原结构没有破坏;在所用试剂中加入0.02%的NaN3能够起到完全抑菌的作用;制作的无细胞真皮无细胞毒性.结论 无细胞真皮内已经完全没有细胞成分及皮肤附属器,抗原性显著降低,无细胞无毒性,可替代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伤修复的真皮支架.

  • 人与巴马香猪皮肤的比较生物学研究

    作者:陈俊颖;胡俊西;魏泓

    目的比较巴马香猪皮肤局部解剖结构和人体皮肤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为巴马香猪皮肤应用于创伤修复和药物渗透形成基础.方法通过对巴马香猪和人体皮肤进行大体、光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比较研究巴马香猪与人体的皮肤结构特性异同.结果巴马香猪皮肤分层、各层厚度、真皮和表皮连接方式、真皮和表皮中细胞分布、胞外基质的排列结构均与人类皮肤相似;巴马香猪皮肤中多种抗原与人类抗血清具有交叉反应,且分布与人类皮肤接近.结论巴马香猪皮肤与人体皮肤结构特性非常相似,适宜作为创伤修复、药物渗透的动物模型以及用于制作创伤修复材料.

  • 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选育研究

    作者:王爱德

    广西大学王爱德等从1987年至今历经17年,以广西巴马香猪作为原始材料,采用闭锁纯繁近交方式,选育出16世代适于实验用的、优异小型猪封闭群品系--广西巴马小型猪.

  • 巴马香猪多次灌胃洛伐他汀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岑彦艳;魏泓;曾本华;黄亚琴

    目的 探讨巴马香猪多次灌胃洛伐他汀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 5头雄性巴马香猪,连续7 d清晨空腹灌胃洛伐他汀2.4 ms/(kg·d),采用RP-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后,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巴马香猪连续灌胃洛伐他汀2.4 mg/(kg·d),给药第4,5,6天的谷浓度低于检测下限.第1天和第7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3.02±0.24),(2.87±0.26)h;Cmax分别为(11.04±0.67),(12.95±0.87)ng/ml;T1/2α分别为(2.79±0.15),(2.13±0.21)h;T1/2β分别为(2.93±0.27),(3.45±0.75)h;AUC分别为(94.57±14.23),(109.53±13.29)ng·h/ml;CL/F分别为(0.025±0.007),(0.022±0.005)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巴马香猪多次灌胃洛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特点不改变,连续给药无蓄积,与洛伐他汀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相近,提示巴马香猪可作为洛伐他汀药代研究的良好模型,同时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动物品种.

  • 两种饲料对巴马香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陈玉龙;宋玉东;唐欢;周晓杨;张志学;袁静;魏泓;王槐志

    目的 研究正常混合饲料和玉米面对巴马香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PCR-DGGE技术研究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16S DNA测序技术研究其差异性.结果 食用同种饲料的巴马香猪DGGE谱带相似性较高,同时存在个体差异;2种饲料食养的巴马香猪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而均匀度差异有极显著性;16S DNA测序显示,混合饲料组和玉米面组的特异性菌种分别为Coproccus eutactus、Clostridium bartlettii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Streptococcus infantaius subsp.结论 不同饲料可导致巴马香猪肠道菌群产生差异.

  • 四氯化碳一过性处理对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宋玉东;陈玉龙;唐欢;周晓杨;刘炜;唐艺宸;张朝斌;袁静;魏泓;王槐志

    目的 探讨四氯化碳(CCl_4)一过性处理对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估CCl_4诱导处理的肝损伤动物模型能否用于肠道微生态研究.方法 选取3头雄性巴马香猪,一次性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0.25 ml[0.25 ml/(kg·bw)]40% CCl_4橄榄油溶液.于注射12 h之后的第1、2、3、4、7和10天连续采集粪便,以注射CCl_4溶液之前所采集粪便样作对照.分别提取粪样总DNA,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CCl_4一过性处理后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PCR-DGGE法分析表明,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组成在注射CCl_4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群组成在注射CCl_4前后相似度在65%以上.结论 CCl_4一过性处理后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CCl_4处理诱导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 急性肝衰竭模型猪微环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郭瑞红;潘小平;侯晓丽;张悦;江夏薇;汪恬甜;刘寿荣

    目的 探究急性肝衰竭(ALF)猪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生物学活性,为ALF-ADMSCs是否具有潜在的自体移植潜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获取急性肝衰竭猪来源的ADMSCs和正常猪来源的ADMSCs(Nor-ADMSCs),进行原代分离和培养.观察第1代与第5代ALF-ADMSCs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ALF-ADMSCs增殖能力,检测和分析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肝细胞的能力,以及分析ALF-ADMSCs和Nor-ADMSCs中肝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ALF-ADMSCs和Nor-ADMSCs,第1代与第5代ALF-ADMSCs细胞形态均与Nor-ADMSCs相似.ALF-ADMSCs和Nor-ADMSCs均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105和CD90,不表达或低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CD14.ALF-ADMSCs与Nor-ADMS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r-ADMSCs相比较,ALF-AD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肝样细胞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ALF-ADMSCs中表达量比Nor-ADMSCs高(12.48±0.59)倍.结论 ALF-ADMSCs具有正常的干细胞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没有因ALF微环境而改变,且其高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或可作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理想细胞源.

  • 复合麻醉对巴马香猪建立MR腮腺检查模型的应用分析

    作者:郭阳;方向军;陈志华;张卫

    目的:探讨氯胺酮(ketamine ,KET)、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midazolam ,MZ)分别对实验用巴马香猪腮腺M R检查模型麻醉,评价该实验期间麻醉效果。方法巴马香猪8头(雄雌不限),体重4~5kg ,月龄2~3个月,随机平均分组1、组2两组。麻醉前12h内禁食,6h内禁水。组1、组2均臀大肌肌肉注射氯胺酮15mg/kg ,开放耳缘静脉,另组2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mg/kg。组1、组2分别行西门子1.5T M R扫描。结果实验中组2四头巴马香猪M R图像均较组1四头巴马香猪MR图像清晰度高,组1、组2均无麻醉死亡,实验结束后,放养于猪圈内至今仍全部存活。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效果好,麻醉方法可行性强,用药合理,实验顺利完成。

  • 低频强噪声急性暴露对巴马香猪耳蜗毛细胞损伤的观察

    作者:陈超;吴玮;王刚;屈昌北;韩浩伦;李保卫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低频强声持续暴露30 min后巴马香猪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及死亡方式.方法 将13只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50 Hz实验组(5只)和70 Hz实验组(5只),后两组分别暴露于频率和声强分别为50 Hz、167~170 dB SPL及70 Hz、164 dB SPL的低频强声中30分钟,于暴露前、暴露后即刻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取耳蜗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耳蜗基底膜铺片荧光染色,观察内耳形态学改变.结果 实验前巴马香猪ABR反应阈为20~50 dB SPL,50 Hz组平均为33.5±9.4dBSPL,70 Hz组平均为34.0±4.6 dB SPL,3 000 Hz以上DPOAE均可引出;噪声暴露后两实验组巴马香猪ABR及DPOAE均未引出.对照组耳蜗HE染色未见异常,50 Hz、70 Hz实验组Cort器细胞排列紊乱,螺旋韧带剥脱;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两实验组外毛细胞排列紊乱、不规则,部分外毛细胞缺失,且70 Hz实验组外毛细胞缺失较50 Hz组严重;各组耳蜗TUNEL Caspase-3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低频强声持续暴露30 min可引起巴马香猪耳蜗外毛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且70 Hz实验组较50 Hz实验组损伤严重,其毛细胞死亡方式为坏死.

  • 低频强声对巴马香猪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

    作者:徐海艳;吴玮;王刚;韩浩伦;李保卫;王鸿南;刘旭

    目的 了解高强度低频率噪声(低频强声)对巴马香猪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8只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2只)及实验组(6只),均于实验前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后,将实验组再分为噪声暴露后即刻、36小时及84小时组,每组2只;实验各组动物暴露于50Hz、142 dB SPL的低频噪声中5 min,再于暴露后即刻、36小时、84小时分别行ABR检测,然后分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动物耳蜗毛细胞表面结构的形态变化.对照组不给予噪声暴露,其他步骤同实验组.结果 8只(16耳)巴马香猪低频强声暴露前ABR反应阈值为91.25±10.72 dB SPL;实验组低频强声暴露后即刻、36 h及84 h所有动物双耳ABR均未能引出.实验组噪声暴露后即刻扫描电镜下可见内外毛细胞气球样变,外毛细胞静纤毛融合及散在性缺失;噪声暴露后36 h可见内外毛细胞轻度气球样变、静纤毛散乱;噪声暴露后84 h可见耳蜗底回内外毛细胞缺失,中回及顶回内外毛细胞静纤毛缺失,且以第三排外毛细胞静纤毛缺失重;噪声暴露后听毛细胞表面结构损伤以基底回和中回为主,顶回损伤较轻.结论 50 Hz、142 dB SPL噪声暴露后巴马香猪双耳ABR反应阈值较暴露前明显升高;扫描电镜下可见内、外毛细胞静纤毛融合、散乱及缺失等改变.

  • 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虹;林英忠;林丽萍;陆红梅;秦丹丹;刘斐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影响.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巴马香猪MSCs.用球囊扩张封堵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模1个月后,经冠状动脉前降支植入体外扩增培养的自体MSCs至急性心肌梗死区,观察其对心肌梗死区的影响.结果 梯度离心法分离结合贴壁筛选法体外扩增培养的巴马香猪MSCs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71阳性率为95%,CD34的阳性率为0.0%.传代培养4代后,细胞开始衰老.经冠脉病变血管球囊导管法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后4周,MSCs组梗死区可见BrdU阳性植入的MSCs,对照组梗死区未见BrdU表达阳性细胞;MSCs组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显著改善(P<0.05),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新生血管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横纹结构.结论 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导管法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希望的新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在巴马香猪腮腺磁共振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作者:李强;张卫;谢积胜

    目的:比较氯胺酮联合地西泮与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巴马香猪腮腺磁共振( MR )检查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为乳猪MR检查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0只巴马香猪乳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西泮组、咪达唑仑组各5只。MR检查前地西泮组、咪达唑仑组均采用盐酸氯胺酮臀大肌肌肉注射;地西泮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地西泮1.5 mg/kg;咪达唑仑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 mg/kg。麻醉完成后予行腮腺MR检查,MR检查过程中追加地西泮或咪达唑仑麻醉。结果咪达唑仑组均麻醉合格,地西泮组均麻醉不合格,咪达唑仑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地西泮组(P<0.05);两组麻醉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地西泮组(P<0.05)。两组均无麻醉死亡。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较氯胺酮联合地西泮麻醉效果好,其麻醉作用时间长,可以作为巴马香猪乳猪腮腺MR检查的麻醉方法。

  • 不同限饲水平下巴马香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作者:李亮;刘宇;商海涛;魏泓

    目的 测定不同限饲水平下巴马香猪重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限饲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36头断奶巴马香猪根据不同限饲水平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80%日粮组和50%日粮组,每组112头,在60日龄和90日龄前腔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对重要的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7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不同限饲水平下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液生化指标中ALT、TP、UREA和CREA指标值随着限饲水平的上升而上升;而TCHOL和GLU指标值随着限饲水平的上升而下降(P<0.05).血液生理指标中RBC、HGB、HCT、MCH和MCHC指标含量随着限饲水平的上升而上升;而PLT、MCV、RDW-SD和RDW-CV指标含量随着限饲水平的上升而下降(P<0.05).结论 巴马香猪在3个限饲水平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按80%日粮限饲的巴马香猪更能获得稳定标准的巴马香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巴马香猪腹腔皮下种植子宫内膜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研究

    作者:马玉霞;王琳;孔燕;梁志清

    目的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雌性巴马香猪6头,从子宫后壁选取内膜组织,种植于腹腔和皮下,观察异位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皮下和腹腔种植的部分内膜组织形成异位病灶,呈包块或小囊泡状.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表明动物建模成功.结论 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

  • 巴马香猪CD74分子蛋白表达与免疫活性分析

    作者:董林;王艳萍;王金良;吕素芳;莫玲;沈志强

    目的 体外表达巴马香猪CD74蛋白,制备抗CD74抗体,进行蛋白免疫活性分析,为进一步阐明CD74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RT-PCR扩增CD74基因,定向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2b多克隆位点,转化BL21(DM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提取与纯化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CD74抗体,ELISA方法测定制备的CD74抗体效价及免疫反应性;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分析CD74蛋白免疫活性.结果 RT-PCR扩增出约645 bp的CD74目的基因,编码215位氨基酸,具有典型的Ⅱ型跨膜糖蛋白分子结构和类似其他CD74分子功能结构域;构建pET-22b-CD74转化BL21感受细胞,经IPTG诱导的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获得有效表达,SDS-PAGE检测到Mr约37 800的目的蛋白条带;经His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度达90%以上目的CD74蛋白;以纯化的CD74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用ELISA测定制备的CD74抗体效价可达1:5 12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CD74蛋白与CD74抗体有强显色反应;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制备的CD74抗体与体内天然表达CD74分子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其荧光信号主要存在内膜系统,证实巴马香猪CD74具有类似其他物种CD74分子定向锚钉细胞内膜系统功能特性.结论 本试验进行了巴马香猪CD74蛋白表达及蛋白免疫活性分析,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活性的CD74抗体,为进一步开展猪CD74免疫功能研究及基于CD74靶向性新型疫苗设计奠定基础.

  • 他克莫司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作者:汪宏;王维;张建华;岳山岚;杨俊毅;翁星;吴蕾;包旭

    目的 研究他克莫司软膏对离体巴马香猪皮的透皮吸收情况,并比较他克莫司软膏的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透皮渗透量和渗透速率.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用反相HPLC法定量测定接受室溶液中他克莫司浓度及皮内滞留药物.结果 他克莫司经离体巴马香猪皮的透过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内,他克莫司软膏的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经离体巴马香猪皮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2.87±1.31、21.61±2.26μg·cm-2,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0.7669、0.7149 μg·cm-2·h-1.结论 在透皮吸收研究中,他克莫司软膏的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渗透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野战方舱内行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行性的对比分析

    作者:孙鹏飞;谢雁春;项良碧;李卓;赵阳阳;于海龙

    目的 探讨在野战方舱内行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行性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16头巴马香猪,体重24~34kg,平均28.9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8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研制的新型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对A、B两组分别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巴马香猪的体重、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肢体活动和感染情况,并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79.75±7.46)min vs.(96.88±7.94)min]和术中失血量[(5.26±1.63)mL vs.(34.63±8.48)mL]上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成功植入96枚椎弓根螺钉.所有巴马香猪麻醉苏醒后均可正常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未出现感染.结论 在野战方舱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具有可行性,且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