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伸直型肱骨髁上斜形骨折复位固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孙华斌

    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4具小儿新鲜尸体解剖,在未离体条件下研究伸直型肱骨髁上斜形骨折的移位机理,探讨复位和固定方法,设计出回旋手法及压垫前后力点相对、尺桡侧力点相错治疗肱骨髁上斜形骨折的方法。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此方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斜形骨折24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实验研究1.1 材料与方法 采用小儿新鲜尸体4具,其中男性3具,(9岁2具,5岁1具),女性1具(2岁),在未离体情况下,将肘部皮肤剥掉,保留肌腱、肌肉及筋膜,暴露肱骨下段及肘部,做成肱骨髁上模拟骨折,从后上斜向前下,且将骨折锯成不光滑。进行骨折移位及手法对其影响的观察。1.2 结果 肱骨髁上部做成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骨折后,可见骨折近端向前下移位和向桡侧移位,尖端刺向肱二头肌及肘前筋膜,而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骨折端间可见骨膜及筋膜等软组织嵌入。顺骨折畸形方向牵引,见骨折尖端从肱二头肌及肘前筋膜退出。将骨折远端行尺桡侧及前后侧推动旋转,见骨折端嵌入的骨膜、筋膜逐渐退出。当肘关节屈曲90°时,骨折面吻合紧密,而大于90°或小于90°时,骨折面有分离。当前后对向挤压时,骨折嵌压更紧密。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时,骨折面有分离;而处于旋前位时,骨折面吻合紧密。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回旋手法能解除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前后侧对向挤压,肘关节固定于90°功能位,前臂旋前位,均能使骨折面接触更紧密。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 本组244例中,男184例,女60例;年龄1~14岁,平均8岁;右侧148例,左侧96例。X线片示:骨折均为伸直型闭合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尺偏型移位。发病原因:均为摔伤。受伤时间:长7天,短1小时。2.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位,患肢外展,一助手握住患儿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儿前臂,在半屈位持续牵引3~5分钟,术者一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拇指及食指握住骨折远端尺桡侧,行尺桡侧及前后侧推动及旋转,直至可闻及明显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用对挤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后,用一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骨折端,远端助手屈肘,再在屈伸侧对向挤压,直至摩擦音及摩擦感消失。前后纸压垫力点相对放置,尺桡侧纸压垫力点相错放置,即尺侧压垫位于骨折远端,而桡侧压垫位于骨折近端,于肘关节90°功能位、前臂旋前位行前后侧超肘超腕夹板固定。术后注意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情况。3天后复查,以后每周复查一次,3周解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

  • 儿童肘关节损伤致肘内翻畸形机制探讨

    作者:张德洲;易雪冰;钟鉴;谈伟;陈兵;陈运久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导致肘内翻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儿童骨科因肘部损伤致肘内翻畸形患儿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7~16岁,平均9.7岁.提取全部病例连续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肘关节正侧位片,观察骨折后的X线片,分析肘内翻的成因.结果:造成肘内翻的原因有:骨骺发育异常、生长不平衡所致肘内翻畸形81例(占81%),其中肱骨髁上骨折47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6例、肱骨外髁骨折11例、肱骨内髁骨折7例;骨折移位远端尺侧倾斜、旋转、尺侧骨皮质挤压塌陷等原因致肘内翻畸形19例(占19%),其中肱骨髁上骨折11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例、肱骨外髁骨折5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结论:儿童肘内翻形成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骨折后导致骨骺发育异常,内外侧骨骺生长不平衡,此为主要成因;另一种是骨折远端尺侧倾斜、骨折远端旋转、尺侧骨皮质挤压塌陷等骨折移位为次要原因.

  • "旋后牵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一文读后感

    作者:张炳然;陈育林

    "旋后牵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1]提出以牵引为主的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创见.读后有3点异议,与作者商榷.

  • 肘部创伤的治疗进展与思考

    作者:蒋协远;李庭

    近年来对肘关节损伤的重视日益增加,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治疗上也有很多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肘部损伤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以前就有很多认识和治疗经验的肱骨远端骨折、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孟氏骨折等损伤,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在损伤机制、损伤性质、损伤的共性和个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关键要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更清晰的鉴别,治疗也更具针对性.治疗方法在不断创新或改进,疗效相应得到部分改善.

  • 严重肘关节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思考

    作者:蒋协远;查晔军

    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至今仍存在困难且预后欠佳,使肘关节外科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外骨科医生对肘关节损伤的研究逐渐深入,对肘关节生理功能及肘关节损伤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了肘关节损伤的疗效.尤其在国内,近些年骨科医生对肘关节损伤的认识和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国人口基数大,肘关节损伤有数量多、病种全等特点,很多医院成立了专门的肘关节治疗组或肩肘关节外科,很多医生能够相对专业地诊治肘关节损伤或肩肘疾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进一步加强了对肘关节损伤的认识.本期以“肘关节损伤”作为重点内容,收录了多篇肘关节相关文章,现针对文中热点做一述评.

  • 肱骨远端肱骺角测量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时恩;赵正发;曾尚波;陈鲁峰

    Baumann氏在1929年提出测量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骨骺线外侧夹角(简称肱骺角),可用于判定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程度[1].但Baumann氏角对拍片的位置要求较高.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肱骺角在正位X线片上基本不受肘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如能掌握该角的正常范围,那么骨折后无论固定在屈肘或伸肘位,只要拍肱骨远端的正位片,测量该角,就可以预测出整复后有否肘内翻的可能;并在固定后数天再拍正位片复查,了解该固定稳定与否,有否再尺倾的可能,从而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两年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 尺骨喙突撕脱性骨折误漏诊2例

    作者:谭晓毅

    1病例介绍例1:男,24岁,因骑自行车摔倒,右手掌着地,感右肘部疼痛,伸屈活动受限入院.入院拍肘关节正侧位片,于正位片上查见外上髁处有一小碎片,侧位片上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撕脱性骨折”,于伤后3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开放复位术.手术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显露外髁后,未发现骨折.术中再次仔细阅读侧位片,发现尺骨喙突尖部分似缺损一点,怀疑喙突有撕脱性骨折,将手术切口向内下延长,显露尺骨喙突发现局部缺损一小块,于肌肉组织内寻得该碎片后,予以切除,手术结束.

  •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韧带损伤的X线影像学特点研究

    作者:吴云强;吕杨训;崔伟;柳维;周贤挺;杨雷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旋前或旋后固定后肘内翻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卢敏;陈益;陈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法复位后旋前或旋后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诊骨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经筛选排除后共64例.按手法复位后固定位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前位石膏固定,B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后位石膏固定.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5)岁;B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2.6)岁.比较两组组间及组内的肘内翻发生率及提携角减小角度.结果:A组出现13例肘内翻,B组出现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765).A组提携角减小角度(8±4)°,B组提携角减小角度(9±5)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564).A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60,P=0.013;t=-2.409,P=0.035);B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20,P=0.024;t=-2.250,P=0.041).两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和旋后位固定肘内翻发生率和提携角减小角度均无明显差异.而尺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后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

  • 中医综合疗法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林光锚;刘良乐;叶丽洁;李琪;刘美芬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肘关节三联征经内固定术后的患者32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1.0±7.1)岁;采用以往程序法行康复治疗.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7.6)岁;按照中医综合治疗法行康复治疗,术后0~2周早期行被动训练,术后3~4周中期从助力被动训练向主动功能锻炼过渡,术后5~12周后期主动训练,各阶段以中药内服、外用以及推拿理疗配合应用.采用Mayo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终末期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骨折移位和异位骨化等现象.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t=12.78,P=0.00);治疗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8.719,P=0.003).对照组中,7例需返院行粘连松解术,而治疗组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6,P=0.032).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分阶段不同疗法组合,可以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秀武;樊健;袁锋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9例;年龄17~84岁,平均(54.9±10.2)岁;左侧18例,右侧16例.按Bryan-Morrey分型联合McKee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10例,Ⅳ型9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5~96个月,平均(35.1±7.2)个月.肘关节平均屈(132.1±11.2)°,伸(4.6±1.9)°;Mayo评分73~94分,平均85.9±6.3,优13例,良15例,可6例.Bryan-Morrey Ⅰ、Ⅱ、Ⅲ和Ⅳ型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6±3.7、85.8±4.6、81.8±5.8和87.5±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满意,该截骨方法可以维持术后骨折复位,提高肘关节功能.

  • 不同方式固定尺骨鹰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一衡;陈广军;周飞亚;李士;宋永焕;高伟阳;李志杰;陈星隆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空心拉力螺钉及解剖型钢板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2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张力带固定组35例(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2~49岁,平均(43.6±8.7)岁;骨折按Colton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ⅡB型19例,ⅡC型8例,ⅡD型0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组20例(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7~50岁,平均(41.5±9.3)岁;骨折按Colton分型,Ⅰ型4例,ⅡA型4例,ⅡB型12例,ⅡC型0例,ⅡD型0例.解剖型钢板固定组27例(C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0~55岁,平均(38.2±6.2)岁;骨折按Colton分型,Ⅰ型0例,ⅡA型0例,ⅡB型4例,ⅡC型13例,ⅡD型10例.比较各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评价3组肘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C组较A、B组骨折愈合时间长.术后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A、B组优于C组;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A、B组疗效优于C组.解剖型钢板固定组2例发生创口感染,6例有明显的局部异物感,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异位骨化.张力带固定组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组无创口感染,发生内固定松动失效分别为3例和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分别为2例,皮肤滑囊形成及针尾外露破溃分别为6例和1例.结论: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尺骨鹰嘴骨折的固定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骨折类型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 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止点断裂的临床特征

    作者:马江涛;毛玉江;俞敏;俞高峰;竺丛庆;张孟超

    目的:观察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止点断裂的临床特征.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止点断裂19例,男7例,年龄15~41岁,平均24.1岁;女12例,年龄16~73岁,平均51.4岁.左侧8例,右侧11例.行走跌伤17例,高处坠落伤2例.单纯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止点断裂13例,合并其他肘部损伤6例.合并桡骨头骨折5例,肱骨小头骨折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所有病例在肘关节侧位X线片上显示“骨片征”,合并伤有相应表现.均予手术治疗:“8”字钢丝固定15例,“8”字钢丝加克氏针固定1例,钢丝环扎固定1例,不吸收线缝合2例.合并伤予相应处理.除2例合并伤较重患者术后石膏固定4周,其余病例未行外固定.术后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9例术后均获随访,1例术后1年死于其他疾病,其余18例随访时间14~91个月,平均47.9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优16例,良2例.结论:肱三头肌腱尺骨鹰嘴止点断裂临床上并不少见,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和30以下男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合并有其他肘部损伤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 经肘前方入路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Regan-Morrey 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连霄;曾云记

    目的:探讨经肘前方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Regan-Morrey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肘前方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Regan-Morrey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12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43岁;左侧4例,右侧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运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12例均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术后检查肘关节均稳定.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6周,无异位骨化、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在后一次随访中,肘关节屈曲(127.0±5.6)°(120°~135°),伸直(4.2±4.5)°(0°~10°),前臂旋转活动度旋前(86.0±6.1)°(75°~90°),旋后(87.0±6.9)°(80°~10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6分,平均88分,优2例,良10例.结论:肘关节前方入路可以清晰显露Regan-Morrey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

  • 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许桦;沈立锋;俞华军;张晓文;郭峭峰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7例,其中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例.7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予钢板或Herbert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根据骨折类型予缝线或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并修复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3周后拆除石膏改用肘关节可活动铰链支具辅助锻炼.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较满意,肘关节稳定,无疼痛.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骨量低下,术中难以稳定内固定,经辅助外固定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手术清理联合活动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阎亮;赵建磊;王上增;冯丽娜

    目的:评价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清理联合活动外固定架对创伤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合并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结合活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HO合并肘关节僵硬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4~60岁,平均37.7岁;手术松解距受伤时间7~18个月,平均9.3个月.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角度,并进行Mayo评分.结果:1例术后3周出现外固定架针孔慢性感染,给予去除外固定架,余所有患者伤口Ⅰ期甲级愈合.26例均获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4个月.1例术后8个月出现2次HO.术后2年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及Mayo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结合活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创伤后HO合并肘关节僵硬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

    作者:唐浩琛;向明;陈杭;胡晓川;杨国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纳入的2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行肘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4~54岁,平均35.7岁.术后配合镇痛及理疗康复锻炼,使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7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肘关节平均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61.5±30.1)°改善为术后(102.5±20.1)°,平均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4.8±12.1)°,改善为术后(16.3±16.1)°,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34.2±21.0)°改善为术后(84.9±9.2)°.根据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平均(60.5±13.4)分,术后平均(88.7±6.3)分,术后评分提高;其中优10例,良13例,一般4例,差0例.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视野清晰等优点,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术方式.

  • 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作者:杜俊锋;朱仰义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术中前内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对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外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在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切开,显露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桡骨小头,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桡骨小头,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曲(134.0±8.8)°,平均伸直受限(6.4±2.3)°.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42.4±5.9,屈伸活动17.6±2.6,关节稳定性9.7±1.2,日常生活功能22.1±2.5,总分91.8±7.9;优13例,良4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症状,异位骨化1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关节不稳、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疗效可靠,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利于内固定植入,带线锚钉修复韧带可使关节获得充分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季滢瑶;郑立程;黄忠胜;李科伦;赵政;郑钜晗;陈志豪;倪建光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istal humeral plate,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男3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1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按照Mayo时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肘关节平均屈伸78°(10°~131°),屈曲113°(65°~134°),伸直25°(0~75°).MEPS评分平均(92.2±9.6)分(65~100分),其中疼痛(42.5±15.8)分(30~45分),关节活动范围(19.2±1.9)分(15~20分),稳定性(9.2±1.9)分(5~10分),日常功能(21.4±2.9)分(15~25分).本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廖家新;王建伟;张爱国;蔡建平;严松鹤;朱国华

    目的:通过对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寻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60例肱骨髁上骨折.方法1:通过冠突窝桡侧缘固定,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5.4±0.5)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GartlandⅡ型13例石artlandⅢ型7例.方法2:通过冠突窝尺侧缘固定,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6.1±0.4)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Gartland Ⅱ型11例,GartlandⅢ型9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方法3:通过冠突窝中间固定,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铃3~14岁,平均(7.4±0.6)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桡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Gartland Ⅱ型7例,GartlandⅢ型13例.术后1年时,在X线片测量Carrying角及Baumann角,并现测此时的时关节伸屈情况.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校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情况:方法1为(14.04±3.25)°,方法2为(13.14±2.34)°,方法3为(9.25±2.56)°.Carrying角改变值:方法1为(7.64±1.78)°,方法2为(7.38±1.68)°,方法3为(5.27±1.13)°.Baumann角改变值:方法1为(28.55±3.23)°,方法2为(27.55±2.23)°,方法3为(21.45±1.73)°,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方法1优11例,良4例,差5例;方法2优12例,良3例,差5例;方法3优11例,良6例,差3例.方法3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也不同,通过冠突窝中间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1766 条记录 6/89 页 « 12345678...88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