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电图QT间期与抗精神病药及代谢等的关系

    作者:魏立和;朱凤艳;吉中孚

    目的:观察心电图QT间期与抗精神病药及代谢等的关系.方法:对390例应用抗精神病药至少6个月住院患者的代谢参数作评估,测量他们的校正QT间期(QTc).结果:25例(6.4%)出现QTc间期延长.联用与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的QTc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884).服氯氮平患者的QTc间期较其他药物明显延长.结论:QT间期延长并不多见,与三酰甘油相关,与其他代谢参数无显著相关.

  • 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影响

    作者:陈智敏;温乃义;侯成业

    本研究对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单一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未曾接受或停用抗精神药1个月以上、单用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心电图基线QTc及血钾、镁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共筛查10544例患者,按入组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终132例纳入研究,其中利培酮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46.3±14.0)岁;病程(14.6±14.0)年;首发年龄(15.4±8.0)岁。齐拉西酮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2.4±13.0)岁;病程(44.2±13.0)年;首发年龄(23.3±6.0)岁。阿立哌唑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6.51±13.0)岁,病程(10.53±12.0)年;首发年龄(22.24±7.0)岁。各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奎硫平对心电图QT间期影响研究

    作者:刘明艳

    研究奎硫平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重大躯体疾病.共80例,分为两组.奎硫平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23±7)岁;病程1.1~8.2年.氯氮平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45岁,平均(24±8)岁;病程1.3~8.5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作者:陈彩霞;李述庭;甘卫华;朱永生;于宝生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测定,并与22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暂停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新生儿呼吸暂停组和正常组的仰卧位、俯卧位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组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复极化的延长;但是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改变体位后,室性复极化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新生儿呼吸暂停改变体位增加发生猝死的原因是不能用姿势改变导致室性复极化改变来解释的.

  • 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比较

    作者:陈龙;王玲玲;徐斌;余黎;韩冰;王芳;李晓冬;周淑媛;施铮;朱荃

    目的 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 结果 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更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间期及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结论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c是由于其更显著延长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

  • 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插管对冠心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作者:刘喆;高项羽

    目的 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插管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均分为两组:A组行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B组行常规气管插管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30 s(T3)、2 min(T4)和5min(T)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QTc间期.结果 A组T3时的QTc间期较T0明显延长[(385.1±19.8) ms vs.(374.7±16.7) ms](P<0.05).B组T3、T4和T5时的QTc间期均较T0延长[(414.9±19.5) ms,(406.9±18.1) ms和(401.1±17.7) ms vs.(375.2±18.4) ms](P<0.05).A组患者插管期HR和MAP较为平稳,但B组波动较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有助于减弱气管插管时HR和MAP波动,减轻气管插管诱发的QTc间期延长.

  • T2DM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与心室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作者:陈杰;王昆;杨昱;吴阳;张丹毓;刘超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与心室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从社区10050例40~79岁人群中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者9214例;其中,T2DM前期2444例,已诊断T2DM 1399例,新诊断T2DM 850例,非T2DM 4521例.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和QT间期离散度(QTd),并检测血清GGT等相关指标.结果QTc和QTd偏高者的血清GGT水平高于QTc和QTd正常者(P<0.01).校正年龄、T2DM病程和代谢指标等后,T2DM前期和新诊断T2DM患者中血清GGT>49U/L者QTc延长和QTd增加的发生风险较血清GGT<15U/L者更高[T2DM前期者,OR=1.96,95%CI(1.23~2.47)和OR=1.34,95%CI(1.07~1.94);新诊断T2DM者,OR=2.01,95%CI(1.39~2.51)和OR=1.53,95%CI(1.03~1.99)].非T2DM人群中未观察到QTc延长和QTd增加与GGT水平存在关联.结论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升高和心室复极异常存在密切关联.

  •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疗效观察及对QT间期的影响

    作者:夏冉冉;徐剑;孙缙红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的血管炎[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2]。过敏性紫癜病变主要累及皮肤、肾脏、胃肠消化道、黏膜、关节等部位,从而使毛细血管脆性和渗透性增加,导致出血症状,且可有血管性神经性水肿、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3-4]。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分析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提供指导。

  • 咪唑斯汀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作者:宋颖劼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易致心律失常[1,2],咪唑斯汀是一种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为探讨其是否导致心律失常,我们观察40例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QT离散度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肖肖

    目的:通过监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常规心电图,探讨UC患者长QT离散度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经临床、内镜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55例,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心电图和血清生化功能指标,并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9%的UC患者存在长QTcd(P<0.05),且UC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P<0.05)。相比正常QTcd患者,长QTcd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更高(7.00±1.46)vs(9.45±1.51)(P<0.05),HOMA-IR值亦更高(2.21±0.64)vs(3.66±0.60)(P<0.05)。同时吸烟与QTcd延长存在相关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或更易发生长QTcd,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 心肌缺血患者心肌复极储备功能研究

    作者:康茹冰;王红宇

    目的 探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复极储备变化. 方法 对6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6例可疑阳性和67例阴性患者的测试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平板运动试验前、运动中心率90次/min、120次/min、快心率以及运动结束后恢复期1min、3min的RR间期和QT间期,并用计算QTc值,作组间比较. 结果 运动中快心率时的RR间期、QTc间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T间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其它5个观测时间点的QT间期和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R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率增快时,心肌缺血患者QTc间期延长,反映其复极储备功能减弱.

  • 老年心肌缺血者QTc和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应显星

    目的探讨QTc、QTc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和6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d,并与8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0.05),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心肌梗死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cd较稳定性心绞痛长(P<0.05).结论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明显延长,对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价值.

  • 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时对QT离散度影响

    作者:孙勇;何红;鲁端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治疗心房纤颤中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测量了48例用胺碘酮转复和维持治疗房颤患者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并与21例阵发房颤和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房颤动组与健康对照组QT间期和QT离散度无差异(QT:405±44vs397+30ms.QTc:448±47vs424 ±26ms,QTD 29±17vs27±16ms,QTcD:28±19vs26±18ms,P>0.05),但与前两对照组比,胺碘酮明显延长QT期间并使QTD增大(QT:465±53vs405±44 or 397±30ms,Q Tc:449±54vs448±47 or 424±26ms,QTD:47±20vs29±19 or 27±16ms,QTcD:49±21vs28 ±19 or 26±18ms,P<0.01).结论:胺碘酮不仅延长心肌复极,且使复极离散.

  • 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刘峰;林祖近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对6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PTCA)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前后的24小时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PTCA及CABG后QT和QTc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管重建术后能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QTd,可能反映了部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复苏",改善预后.

  • QT间期及TpTe间期与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作者:盛柳芳;俞盛辉;蔡敏敏;余青青;严柯;石磊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及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72例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PB>30次/h)设为VPB组,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者64例设为VT+VF组,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者(VPB<5次/h)6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选60例正常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TpTe间期及校正的TpTe间期(TpTec).结果 4组QT、Q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pTe和TpTec间期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均P<0.05).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QT和QTc间期无显著相关性,与TpTe间期和TpTec间期呈正相关(r≥0.6834,P<0.05).结论 TpTe和TpTec间期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参数.

  • 地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作者:葛雯;刘诚;陈骏萍;单闯;王靖

    目的观察地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25例),分别于诱导前、用药后1min、插管前、插管后1min和5min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P-R、QRS、QT间期,并计算出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及QT离散度.同时记录血压、心率变化. 结果 Q-T:两组用药后无显著变化,插管前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Q-Tc:两组用药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Q-Td、Q-Tcd、P-R和QRS间期:组内及组间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结论地氟醚和异丙酚均使Q-Tc间期显著延长.

  • RonT型室早诱发QT间期正常的多形性室速1例

    作者:诸帆

    通过本院收录1例RonT型室早诱发QT间期正常的多形性室速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的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案例,探讨此罕见室速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及常见治疗方案.

  • 正常人心电复极储备功能研究

    作者:康茹冰;王红宇

    目的 研究反映心电复极指标QT间期在正常人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住院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3例,测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起始心率;运动中90次/分、120次/分、快心率;运动结束后恢复期1分钟、3分钟的心率及QT间期并用BaZett's校正计算后计算出QTc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结果 在正常人随着活动平板运动速度的增快,心室率增快,RR间期逐渐缩短,QT间期也随之缩短,随着运动结束后恢复期,心室率减慢,RR间期逐渐延长,QT间期也随之延长,各个运动期QTc值均值均在452ms以下.结论 正常人QT间期随着心室率增加而减小,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良好.

  • EASI与标准12导心电图监测QT及QTd的研究

    作者:邓颖;吴瑛;张亚荣;张澍

    目的 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评价EASI 12-导联心电监测系统对QT间期及QTd监测的有效性.方法 同时记录EASI 12-导联心电图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比较两种心电图各导联的QT间期并计算QTd.结果 共采集了216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EASI 12-导联心电图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两种心电图各导联的QT间期具有很好的的相关性(r=0.630~0.843,p<0.05);各导联QT间期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ASI 12-导联心电图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QTd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SI 12-导联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在QT间期及QTd测量上具有一致性,为临床QT及QTd的持续监测提供了依据.

  • QT间期变化频率依赖性的研究

    作者:康甲顺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间期变化的本质和内在机理.方法 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SVT者80例,对比观察因SVT终止发作、RR间期突然跳跃延长时QT间期及其中包含的QRS、JT间期各自不同的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RR间期的突然跳跃式延长,QT间期由0.356±0.029增至0.423±0.043s(p<0.001),JT间期由0.264±0.033s增至0.332±0.042s (p<0.001),同时伴有T波的增高增宽(高度由0.272±0.119mV增至0.377±0.146mV,时限由0.211±0.043ms增至0.277±0.062ms,p<0.01).整个过程中QRS波群时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JT间期是导致QT间期变化的实质所在,鉴于这一变化对心室储血量具有被动依存特征,而且在时间上又与心室收缩同步共存,提示应当从整体心脏的“机械-电反馈”原理对心电图上的ST段、T波变化从根源上做出相应解释.

247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