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铁和锌对染铅大鼠股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赖建强;周静;荫士安;赵显峰

    目的以大鼠为模型,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铁(10、50和250mg/kg)和锌(10、40和200mg/kg)水平对低剂量铅(0和200mg/kg)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断乳一周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被分成11组,每组10只.其中10组饲以不同铁、锌和铅水平的饲料,另设1组为未染铅正常对照,饲以基础正常饲料,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股骨生长发育有关指标.结果研究发现,铅污染抑制大鼠骨骼的生长发育,能降低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补充铁锌后能改善大鼠股骨的重量和长度,增加股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同时会增加骨铅含量.提示需要进一步研究铅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机制.

  • 多种钙剂不同钙含量对大鼠钙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何丽;薛安娜;付萍;杨正雄;王淑琴

    以断乳Wistar大鼠为模型,饲以用多种钙剂配制的不同钙含量的饲料,第4周做3天钙代谢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粪便中的钙含量, 计算表观吸收率.12周时处死大鼠,剥出股骨,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仪测定股骨中点和干骺端骨密度.结果显示,钙摄入水平不同时表观吸收率可有很大差别,9种补钙产品在饲料钙水平相同时,吸收率除活性钙、奶粉和麦片组外,其余与同剂量碳酸钙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各样品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两点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的大鼠股骨中点和股骨干骺端骨密度与同剂量碳酸钙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

  • 大豆异黄酮摄人显著抑制女性骨丢失: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马德福;秦立强;刘宝花;王培玉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大豆异黄酮摄入对骨丢失影响.方法 搜索MEDLINE、中国期刊网等中外数据库,收集了考察大豆异黄酮摄入与尿脱氧吡啶酚(Dpyr)、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脊椎骨骨密度(SBMD)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研究,978个研究对象.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组尿Dpyr的浓度显著降低,其效应值为-2.08 nmol/mmol(95%CI:-3.82~0.34);血清BAP的浓度显著升高了1.48μg/L(95%CI:0.22,2.75),大豆异黄酮摄入组SBMD显著增加了20.6mg/cm~2(95% CI:4.5~36.6).当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大于90mg/d或持续时间6个月时,对SBMD的影响效应值分别为28.5 mg/cm~2(95% CI:8.4~48.6)和27 mg/cm~2(95% CI:8.3~45.8).结论 大豆异黄酮干预能显著地抑制骨吸收和刺激骨形成,从而改善骨质量,防止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

  • 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与钙、维生素D3联合预防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王芊;张岩;高璐;薛延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与钙、维生素D3联合应用预防卵巢切除小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63只平均体重29g CD-1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Sham组、卵巢切除(OVX)组、OVX给药组分为碳酸钙、维生素D3联合染料木黄酮的高剂量组( GH 67mg/kg)、中剂量组(GM 33.5mg/kg)、低剂量组( GL 16.75mg/kg)3组以及单纯染料木黄酮组、雌激素组(E2).给药6用,测定小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GH、GM、GL组对卵巢切除小鼠的子宫有刺激生长作用,其中GL组作用小.GM组明显增加卵巢切除小鼠的BMD、BMC和股骨长度、股骨宽度,GL组明显增加卵巢切除小鼠的BMD(P <0.01).GL组对卵巢切除小鼠的股骨大载荷和大应力升高显著(P<0.01).GL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明显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显著降低(P<0.01).结论 低剂量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与钙、维生素D3联合应用对卵巢切除小鼠的刺激子宫生长作用小.低剂量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与钙、维生素D3联合应用增加BMD,改善骨生物力学参数,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降低了染料木黄酮的用量,并且较雌激素安全.

  • 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作者:鲍加荣;杨继文;李树峰;赵崴;张清兰;严云勤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喂以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淫羊藿苷,观察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股骨大载荷、抗弯刚度等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总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以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作对照.结果淫羊藿苷可提高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大载荷和抗弯刚度,降低血清TRACP和BALP的活性,其作用与剂量有关.结论H-Ica淫羊藿苷能增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可有效抑制卵巢切除大鼠的骨量丢失,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 硒锌水平对染铅大鼠股骨中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赖建强;周静;荫士安

    目的 以大鼠为模型,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亚硒酸钠(Se 0.1、0.5和1.0mg/kg)、乳酸锌(Zn 10、50和200mg/kg)对醋酸铅(Pb 0、200mg/kg)所致骨骼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断乳一周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被分成10组,每组10只.其中10组添加了不同铁、锌和铅水平的饲料,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股骨生长发育有关指标,结果 染铅抑制大鼠骨骼的生长发育,降低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补充硒锌后能改善大鼠股骨的重量和长度,增加股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同时降低骨铅含量.结论 需要进一步研究铅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机制.

    关键词: 骨密度
  • 酶解骨粉对大鼠钙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马丹丹;朱文丽;梁学军;龙珠;王娜;张葳芮;韩红云

    目的 观察酶解牛骨粉、超微酶解牛骨粉、酶解鱼骨粉的补钙效果.方法 90只SPF级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酶解牛骨粉、超微酶解牛骨粉、酶解鱼骨粉、碳酸钙低、高剂量组以及低钙对照组,喂养13周.于试验第3周末做代谢试验,测量钙吸收率和骨密度.结果 酶解骨粉钙表观吸收率34.0%~67.93%,均明显低于低钙对照组(87.1%);碳酸钙高剂量组钙表观吸收率高于相应剂量试验组(P<0.05),其他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酶解骨粉各组大鼠股骨中点、远心端和近心端骨密度均明显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酶解牛骨粉、超微酶解牛骨粉和酶解鱼骨粉组一点或两点骨密度高于相应剂量碳酸钙组(P<0.05).结论 酶解牛骨粉、超微酶解牛骨粉、酶解鱼骨粉均可有效改善大鼠的骨密度,其中超微酶解牛骨粉和酶解鱼骨粉增加大鼠骨密度效果好于碳酸钙,但钙表观吸收率却较碳酸钙低.

  • 牛初乳蛋白对大鼠股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杜明;王聪;张兰威

    目的 探讨牛初乳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和喂食牛初乳蛋白的去卵巢低、中、高剂量共5组,其中3个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牛初乳蛋白0.20、1.00和2.00g/kg bw连续灌胃12周.检测体重、股骨长度、股骨重量,股骨近心端、中段和远心端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喂食牛初乳蛋白的各剂量组骨密度、股骨重,骨长、股骨重,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每天给予0.20mg/kg bw牛初乳蛋白能显著增加去势大鼠股骨近心端、中段和远心端的骨密度.

  • 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应蓉;顾涛;周吉;庄丽英;周营;戈少红;蔡杏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159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48)、骨量减少组(n=58)、骨质疏松组(n=53).比较三组患者的血钙、血磷、25-OH-D3、PTH、BGP、PICP、尿NTX等指标.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GP、PICP、尿NTX水平高于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钙、血磷、25-OH-D3、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与BGP、PICP、尿NTX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BGP、PICP、尿NTX水平能反映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密度,检测血BGP、PICP、尿NTX及骨密度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 合肥市大学新生膳食模式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王素芳;穆敏;赵艳;王晓琴;束龙;李青艳;李迎春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新生的骨密度现状,并分析膳食模式与其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14名大学新生,终收集到有效问卷1319份.检测人群的超声骨密度值.采用因子分析法判断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比较不同膳食模式组间的骨SOS修正均数.结果 (1)4种膳食模式较为有意义:“西方食物”型(摄入较多的汉堡包及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坚果类、零食、可乐、雪碧、咖啡、糖类);“动物性食物”型(摄入较多的猪肉、羊肉、牛肉、禽肉、动物肝脏、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坚果类);“钙类食物”型(摄入较多新鲜水果、鸡蛋、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坚果类);“传统中国”型(摄入较多的粮谷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猪肉).(2)高“动物性食物”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低于低“动物性食物”型(P<0.05);高“钙类食物”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高于低“钙类食物”型(P<0.05);高“传统中国”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高于低“传统中国”型膳食模式(P<0.05).结论 合肥市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和骨密度关系密切.

  • 4种常见ER联合基因型哺乳妇女断奶补钙后的骨密度变化

    作者:于波;李芳;龚洁;曾晶;周墩金;杨晓光;黄振武

    目的 观察常见ER基因联合型妇女的骨密度在断奶补钙后的自我恢复状况,以及补钙时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满月产妇中筛选雌激素受体(ER)基因代表型ppxx、Ppxx、Ppxx和PPxx各40名,每种基因型别产妇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补钙组(每日600mg钙,碳酸钙),另一组为对照组.产后3个月时,使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定仪测量母亲腰椎和左髋基线骨密度,并通过3d、24h的膳食调查计算其平均每日钙摄入量,随即补钙(补钙组)或给予安慰荆(对照组),1年后再次测定相同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所有产妇,无论补钙与否,1年后腰椎和左髋的骨密度都增加或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ppxx型产妇补钙后左髋骨密度增加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其余型别产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妇哺乳时间是髋部骨密度增加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尽管武汉地区产妇的钙日撮入量较少,产后3个月起的1年内其腰椎和左髋骨密度仍明显增加;补钙至少对某些ER等位基因代表型产妇有益.

  • 农村妇女前臂骨密度值的年龄分布及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洪秀梅;吕红霞;杨建华;李志平;张文兵;韩可为;王滨燕

    为描述农村妇女前臂近端及远端骨密度的年龄分布及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用问卷收集1432位15岁及以上农村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饮食情况等资料,运用末梢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pDEXA)测量前臂近端及远端骨密度.结果前臂远端骨密度在25岁前、前臂近端骨密度在30岁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两者均在30~35岁达到峰值.前者自40岁、后者自45岁骨密度值出现显著性降低,骨量年丢失率均在50岁左右明显增加,在55~60岁达到骨丢失高峰.在该人群中,年龄仅对前臂近端骨密度有影响;绝经年限是影响45~60岁人群两种骨密度减低的主要原因,但对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体重是60岁前女性骨密度的共同促进因素;身高对骨密度的正性作用仅对30岁年龄组的前臂近端有影响;此外,生育次数、饮茶史、受教育程度对某些年龄段前臂远端骨密度有影响;而产次、服避孕药史、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对某些年龄段前臂近端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未发现吸烟、饮酒对骨密度有影响.提示在不同的年龄段及骨部位,骨密度的环境危险因素有所不同.预防低骨密度要因研究对象的年龄、生活条件及体力活动进行调整,以监测松质骨骨密度为主.

  • 中老年女性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骨密度关系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臻;赖建强;谷秀芳;巩建厂;朱染枫;刘海滨;颜世义;严秀丽;王茵

    目的 研究中老年女性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情况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招募250位45 ~ 66岁之间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基本体检、血样采集、膳食调查和BMD检测.血清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β-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和25-(OH)D3)]和其他血尿指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BMD高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膳食视黄醇当量(RE)摄入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人群平均RE的摄入量为455.8μg(n=169),达到RNI的65.1%.正常BMD组的血清视黄醇和血清β-c水平都略高于低BM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正常BMD组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低BMD组53.0μg,而粪胡萝卜素高于低BMD组107.6μg.在摄入的RE中,正常BMD组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RE比例高于低BMD组.BMD和膳食视黄醇当量水平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在数值上有微弱的负相关趋势(P=0.203,r=-0.140).正常BMD组和低BMD组之间年龄、骨矿物质含量、体质指数(BMI)和BSAP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和BMD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01,r=-0.380),绝经年龄(P<0.05,r =0.244),BMI(P<0.001,r=0.394),体重(P <0.001,r =0.434).基本情况、血清指标和膳食摄入情况与BMD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绝经年数和BSAP进入回归方程(R2=0.552,F=24.661,P<0.001),与BMD显著性相关.结论 (1)人群视黄醇当量摄入量未达到RN1,膳食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不是很普遍(32.5%).(2)人群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偏低,钙摄入量不到AI的50%.(3)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高的血清视黄醇水平可能有利于维持BMD.(4)RE摄入水平过高,可能与BMD降低有关,特别是股骨BMD.

  • 女性人群骨密度分布描述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

    作者:孙静;洪秀梅;徐希平

    目的通过了解农村地区成年女性人群骨矿物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对骨密度的独立作用,建立骨密度的预测模型.方法根据统一的问卷收集了3008对农村女性双生子的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资料,利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外周双能X光吸收骨密度仪(pDXA)测定腰椎、髋部及前臂近端桡骨骨密度.采用SAS 6.12软件包及SPLU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的结局变量为腰椎、股骨颈、股骨三角区、大转子、手臂骨及全身骨6个部位的骨密度.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在年龄上的分布趋势类似,但它们达到骨峰值的年龄及骨丢失上存在着区剐:以小梁骨为主要成份的骨密度达骨峰值年龄较早,并先出现骨丢失,骨丢失率较高;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在整个年龄段中对骨密度的独立作用不呈线性关系;将人群分成3个年龄段,建立年龄、绝经年限、身高及体重对各部位的预测模型,经检验,这些预测模型所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结论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利用一些易测量的指标来预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中国农村地区女性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提供了简便的手段.

  • 鲑鱼降钙素对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作者:王彦鹏;王婷;魏兵

    目的 探究鲑鱼降钙素对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医的62例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2例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31例患者应用钙尔奇D片+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应用钙尔奇D片治疗,研究对比两组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的超声波振幅衰减、超声传播速度以及骨硬度指数测量结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超声波振幅衰减、超声传播速度、骨硬度指数测量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鲑鱼降钙素治疗,能显著增加骨密度,治疗效果更显著.

  • 肌力和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汪媛;金永堂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骼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加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探索其致病因素,寻求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就近年来肌力和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营养教育与膳食干预对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赵春燕;周瑞华;田永芝;唐咏梅;宁鸿珍;刘海燕

    目的 探讨营养教育与膳食干预对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并自愿参与调查的90例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骨质疏松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营养教育与膳食干预,包括集体授课、面对面营养健康咨询及指导、发放宣传手册、膳食调查及指导等内容,干预期6个月,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膳食结构、粗粮、奶类、豆类及海产品的食用频率、各营养素摄入量等营养状况及骨密度的改变.结果 (1)干预后,谷类、蔬菜、水果、蛋类、奶类、豆类的摄入量符合推荐摄入量的患者比例,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肉类和油脂类的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两组患者食用粗粮、奶类、豆类及海产品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锌、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教育与膳食干预能够促进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膳食的合理摄入,改善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增加骨密度,从而提高常规治疗效果.

  • 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钟微;李静静;黄振武;杨晓光;苏宜香;陈裕明

    目的 检验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PA)总量及不同强度PA与骨密度(BMD)和骨盐含量(BMC)的关联.方法 从广州市社区招募315名50 ~ 70岁停经妇女.通过面对面访问调查其日常PA情况及一般情况和膳食情况等相关协变量.采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检测全身、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总股骨、股骨颈、大粗隆、股骨干和Wards区)的BMD和BMC.结果 以PA能量代谢当量(MET值)进行三等分位法分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各部位BMD和BMC随PA总量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PA总量低、中、高水平组全身BMD的均值(SE)分别为(1.045±0.008),(1.043±0.008),(1.068±0.008) g/cm2,高PA组显著高于低和中PA组(P=0.049和0.028).其他部位BMD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高PA组总股骨、股骨颈、股骨干和Wards区的BMC显著高于低PA组(p=0.004~0.042).不同强度PA对BMD影响不同,低强度PA越少、中等强度PA越多以及适量的高强度PA均增加BMD.结论 较高的PA水平,尤其是增加中等强度和适量的高强度PA更有利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健康.

  • 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灿楠;刘德成;庄明;贺珍;丛宁

    为探讨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间的相互关系,给初断乳Wistar大鼠喂饲3周缺钙饲料后,按体重随机分为缺钙组、钙适宜组和高钙组,进行12周喂养,并于实验第5周进行3天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补钙可明显增加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股骨的重量(P<0.05),加大补钙剂量,补钙效果未见增加.相关分析发现摄入钙与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吸收率、存留率呈负相关.量效研究发现,大鼠钙摄入量(X)与吸收率(Y)间的关系呈双曲线函数形式,所得回归方程为:Y=e6.8.68×X-0.8821+20,(F=47.3154,P<0.0001).实验结果显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与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的骨矿物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 综合治疗法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力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均升高;观察组上述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鲑鱼降钙素、促钙吸收剂等综合方式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7794 条记录 3/390 页 « 12345678...3893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