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英吉

    目的:分析比较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替吉奥单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5.81%,对照组有效率为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采取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替吉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探讨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昂冰

    目的 探讨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8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6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421,P<0.05).结论 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疗法与常规疗法对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疗法的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值得推广.

  • 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梁葳;黄壮荣;章海波;陈凯

    目的 研究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7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依托泊苷+奈达铂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奈达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77.1%,对照组患者为5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对照组患者为4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周期、疾病进展时间、1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相较于依托泊苷,其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雪茹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评价治疗2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无变化10例,进展6例,总缓解率54.3%;多数患者临床有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明显,存在毒副反应,但可耐受,可作为临床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 不同剂量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永臣;刘军;杨曦;韩文杰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伊立替康联合顺铂(DDP)方案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伊立替康组(40例)和高剂量伊立替康组(40例),分别接受低剂量伊立替康和高剂量伊立替康方案化疗。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客观反应率(response rate, RR)和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伊立替康组RR 52.5%,中位PFS为6.2个月;高剂量伊立替康组RR 60.0%,中位PFS为5.5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腹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伊立替康与高剂量伊立替康二线治疗SCLC 客观疗效及PFS 相当,但骨髓抑制及腹泻明显低于高剂量组。

  • 恩度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疗效分析

    作者:李春青;牛思强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6例对铂类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采用恩度+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至少完成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为36.1%(31/8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迟发性腹泻、心脏毒性,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结论恩度联合伊立替康应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疗效值得肯定,可以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伊立替康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文霞;文继平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11例大肠癌患者应用双周方案化疗,采集患者血样进行药动学参数分析.结果 5例患者用二室模型拟合得到的AIC和SC值均小于三室模型拟合的结果;2例患者结果恰好相反,更适用于三室模型;其余4例患者无论采用二室还是三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所得的AIC和SC值非常接近.结论 CPT-11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既可以用二室模型也可以用三室模型描述;CPT-11的体内代谢过程并未因联合用药而发生改变.

  • 基因多态性影响伊立替康疗效及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HU Yan-ling;史爱欣;FU De-xing;胡欣;ZHANG Jun-ren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或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其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伊立替康的体内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众多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如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 3A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ATP-依赖性转运蛋白,且存在药酶多态性现象,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文中主要综述近年来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酶和膜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其疗效及毒性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 盐酸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

    作者:刘加葳;凌云华;陆益;吴洪斌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选择性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本品及其体内代谢物SN-38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产生细胞毒作用.CPT-11于1998年获FDA批准用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二线治疗;于2000年3月获FDA批准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本品单药有效率在18%左右,联合5-FU和CF的有效率约为50%.CPT-11主要不良反应有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等,现就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预防处理方法进行概述.

  • 25例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肠癌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作者:张晓光;张侠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收集2011~ 12月至2012~ 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消化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2%,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56%,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12%,迟发型腹泻总发生率为40%,较严重的Ⅲ度发生率为4%,无严重的Ⅳ度腹泻,占腹泻总发生率的10%.急性胆碱能发生率为16%.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结论 伊立体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发生腹泻的时间大约在用药后4~6天.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戒烟戒酒的宣传,继而达到用药安全性.

  •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作者:张怡;李中东

    伊立替康是拓扑异构酶Ⅰ的特异性抑制剂.迟发性腹泻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是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可预测、可逆转、可控制、无蓄积的,只要及时准确处理均可控制.本文详述了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处理.

  • 1例伊立替康联合化学治疗致严重不良反应后的药学监护

    作者:沈正林;袁明清

    目的 探讨对化疗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化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并进行药学干预、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对症和对因治疗后,患者安全度过化疗期.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伊立替康联用氧化苦参碱对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雯静;刘晓东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用氧化苦参碱治疗卵巢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卵巢癌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伊立替康联合氧化苦参碱)、对照组40例(伊立替康单药治疗)。28天一疗程,2周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腹泻、骨髓抑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联用伊立替康治疗卵巢癌可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沙利度胺预防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的效果

    作者:甘琴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本院就诊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3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化疗前给予沙利度胺,对照组37例患者常规预防性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泻程度、腹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3~4级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沙利度胺能有效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发生,可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安全有效.

  • 伊立替康与顺铂对U-87MG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高超;张浩;靳峰

    目的:通过顺铂及伊立替康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 U-87MG 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研究其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U-87MG细胞系进行培养、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使用10种不同浓度的顺铂、伊立替康进行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CTG 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顺铂与伊立替康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生长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除100μg/ml浓度组外,各比较之间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顺铂与伊立替康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 U-87MG 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性,伊立替康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优于顺铂。

  • 1例伊立替康所致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

    作者:蒋婷;袁明勇;郑玲利

    1例59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升结肠腺癌术后化疗后(pT3N0M0ⅡA期);右肺转移癌;骨继发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控制,给予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IROX,具体为奥沙利铂(120 mg,d1)+伊立替康(160 mg,d2,d9).第9天行伊立替康化疗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停止放疗并给予止泻、补液、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分析总结了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的原因及可能导致腹泻加重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医师一起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终好转出院.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毒性和疗效的关系

    作者:张勇;苏丹;张婷婷;毛志远;白莉

    目的:探讨UGT1A1*28/*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02例,对其进行UGT1A1*28/*6基因检测,随访记录患者行伊立替康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不同UGT1A1*28/*6基因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联合UGT1A1*28和*6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逐渐升高,三者有显著差异且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4.3%、17.4%、57.1%,P=0.005,趋势检验P =0.002)。UGT1A1*28基因型对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显著影响,但UGT1A1*6基因突变者较野生型者RR、DCR均明显降低(P=0.023,P=0.032)。联合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RR、DCR均有显著差异(P=0.002,P=0.008),且DCR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95.7%、73.9%、42.9%,趋势检验P=0.001)。结论:在预测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时,联合检测UGT1A1*28/*6两位点基因较单独检测一个位点更有价值。

  • 伊立替康相关腹泻及粒细胞缺乏致死亡

    作者:曹凯;司继刚;孙敏

    1例62岁结肠癌男性患者,接受伊立替康80 mg静脉滴注d1、d8化疗。化疗后反复腹泻11 d,化疗第13天腹泻加重伴发热,急诊入院。查血常规示:WBC 0.34×109·L-1,NEUT 5.94%,L 85.34%,RBC 3.84×1012·L-1,Hb 114.0 g·L-1, PLT 33×109·L-1。BUN 13.71 mmol·L-1,Scr 291μmol·L-1。给予头孢匹罗抗感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免疫调节,止泻、护肾、补液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出现感染性休克,给予抗休克等治疗。第3天出现深度昏迷,血压难以维持。终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 伊立替康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研究

    作者:徐艳娇;向道春;高萍;李喜平;张程亮;刘东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I-11)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伊立替康(20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伊立替康和代谢产物SN-38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伊立替康的AUC0-24h、AUC0-∞和ρmax显著增加(P<0.05),SN-38的AUC0-24h、AUC0-∞和ρmax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免疫性肝损伤状态下,伊立替康的水解代谢受到显著抑制,药动学发生明显改变,该作用可能与LPS抑制羧酸酯酶2(CES2)的活性相关.

  • LC-MS/MS测定大鼠全血纳米粒中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SN-38的浓度

    作者:党宏万;杨付英;张文萍;陈和莉;王欣瑜;冯小亮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LC-MS/MS)测定大鼠全血中伊立替康(CPT-11)及其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液液法提取大鼠全血中药物,以地西泮为内标;使用Shim-pack XR-ODS(2.0 mm × 100 mm,2.2μm)色谱柱,以5 mmol·L-1甲酸铵缓冲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梯度流速恒定为:0.3 mL· min-1,柱温为35℃,选样量10μL,总分析时间为4.2 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7-乙基t0-羟基喜树碱线性范围分别为1~2000和0.5~100ng·mL-1;全血中伊立替康及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LLOQ分别为1和0.5 ng · mL-1.伊立替康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质控样品的批内RSD小于9.43%和11.39%,批间RSD小于9.73%和11.79%,提取回收率分别在73.7%~ 117.4%和61.7%~75.5%内.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干扰少,可应用于大鼠全血中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

939 条记录 8/47 页 « 12...567891011...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