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刘永春;丛培臣

    柴胡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伞形科(Umbelliferae)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chinese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中药正品的原植物,其同属20余种植物的根也常入药.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实经,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等.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多种生理生物活性.现将近期对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北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沃源;姚琳;孙世伟

    本文对近些年来北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一综述.文中综述了北柴胡所含有的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等化学成分,为对北柴胡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野生北柴胡根与根茎中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作者:李文斌;刘长利;安立成;薛文峰;赵香妍;陈炎

    目的 对比野生北柴胡根与根茎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进一步明确柴胡药用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地考察北京百花山与灵山的北柴胡野生资源,采挖地下部分,区分根与根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及总皂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皂苷a、c、d的含量,利用SAS 8.2软件对根与根茎中各化学成分进行配对t检验与主成分分析,并以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野生北柴胡根与根茎中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根中总皂苷与柴胡皂苷a、c、d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含量,其中根茎中柴胡皂苷a+d含量未达到药典规定标准;主成分分析提取三个特征值:综合型(Z1)、黄酮型(Z2)、皂苷型(Z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7.90%,特征向量构建主成分线性关系为:Y=0.6638Z1+0.1851Z2+0.1301Z3,根与根茎主成分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2),且根中平均值高于根茎.结论 野生北柴胡根茎中皂苷类成分远低于根,根茎不能药用,只有根才可药用.

  • 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三个关键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作者:董乐萌;刘玉军;魏建和

    本文以北柴胡幼嫩根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etase,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PPI)和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cDNA片断,大小分别为470bp、532bp、466bp,分别编码157、177、155个氨基酸多肽.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登陆号分别为:HMGR(EU400217)、IPPI(EU400218)、FPS(EU400219).NCBI在线blast结果表明,推断的北柴胡HMGR、IPPI和FP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杜仲、三岛柴胡和雷公藤的一致性高,分别为93%、99%、97%.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进行特征性保守域分析,结果显示,推断的HMGR氨基酸序列存在两个NADPH结合基序,FPS存在三个特征性保守序列:DDIMD、GQMID和KL.构建的植物IPPI的分子进化树表明,北柴胡IPPI基因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和三岛柴胡)亲缘关系近,与单子叶植物(玉米和水稻)亲缘关系较远.本文首次分离报道了北柴胡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三个关键酶基因(HMGR、IPPI和FPS)cDNA的克隆,新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为进一步克隆全序列和了解调控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 北柴胡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

    作者:魏建和;陈士林;魏淑秋;曹海禄;李先恩;杨成民

    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区划,并与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以探索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的现代方法.结果发现以北京延庆为基点,以水热距为距离和分级指标,得出了北柴胡全国的783个适宜产地,主要分布在纬度27.5~54.2°,经度75.17~134.17°之间,其中1级适宜产地的分布范围为纬度35.22~44.47°,经度102.33~124.05°之间,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内蒙的中南部及辽宁的西南部,该结果与我国北柴胡的自然分布产区非常相似.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结合柴胡资源调查资料,可以较好地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分级区划.

  • 北柴胡不同炮制品疏肝利胆药效作用初探

    作者:赵晶丽;高红梅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疏肝利胆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生用、醋炙、酒炙、蜜炙及阳性对照组,采用40% CC1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同时ig北柴胡不同炮制品(均为5 g·kg-1)进行干预,连续8周.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并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采用胆总管插管术,观察北柴胡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北柴胡醋炙组ALT,AST,ALP,TBiL含量降低为显著(P<0.01);蜜炙组次之(P<0.05);生用组和酒炙组对ALT,AST,ALP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醋炙组TP,Alb,A/G含量升高为显著(P<0.01或P<0.05);蜜炙组能使TP,Alb含量升高(P<0.01或P<0.05);生用组和酒炙组仅能使TP含量升高(P<0.05).北柴胡醋炙组胆汁流出量增加为显著(P<0.05).结论:北柴胡醋炙品疏肝利胆作用强,蜜炙品次之,酒炙品与生柴胡作用相当.

    关键词: 北柴胡 炮制 疏肝 利胆
  • 不同采收期北柴胡超临界提取物的GC-MS分析

    作者:雷雪;王启帅;杨云;李晓坤

    目的:以河南嵩县地区北柴胡为对象,研究北柴胡超临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动态积累规律.方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萃取得到北柴胡超临界提取物,并运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北柴胡超临界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果:从北柴胡超临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9个峰,并鉴定了36个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其占提取物总量的74.32%~90.45%.提取物中脂肪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45.10%~80.95%;醛类在1.61%~5.65%;酮类在0.65%~1.28%;酯类在4.80%~8.12%.结论:北柴胡中脂肪酸类、醛类、酮类及酯类成分的相对比重均随着采收期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脂肪酸类在12月份相对含量达到高,其他3种在5月份所占比重大.此分析为北柴胡药材的种植及采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北柴胡中砷的含量

    作者:崔兰冲;沈晓君;蔡广知;贡济宇

    目的:建立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分离测定不同形态砷的方法.方法: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对砷进行测定.色谱及光谱条件如下,阴离子分离柱PRP-X100(4.1mm×250 mm,10μm),流动相15mmoL·L-1(NH4)2HPO4(pH6.0),流速1 mL· min-1,柱温25℃.As空心阴极灯,灯电流/辅阴极灯电流:100/46 mA.结果:砷含量在0.002 ~0.01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5%(n=6),RSD 1.5%.结论: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是分离测试不同形态砷的有效方法.

  • 不同药用部位及制备工艺对柴胡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作者:姜国志;郝鹏彬;王文鹏;冯玉康;李龙龙;孙胜斌

    目的:研究北柴胡不同药用部位及制备工艺对柴胡注射液质量的影响,为该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北柴胡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草采用蒸馏、加盐蒸馏、加酸蒸馏和加酸加盐蒸馏工艺进行制备,按法定质量标准(WS3-B-3297-98-2011)对其检测分析.结果:北柴胡不同药用部位对特征图谱判定的结果影响不大,但不同色谱峰之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制备工艺对特征图谱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他检测项目均符合法定标准要求.结论:采用正常工艺制备的样品均未检测出糠醛,非正常工艺的样品>80%含有糠醛,而不同药用部位对柴胡注射液的质量影响比较小,说明目前的法定质量标准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需对不同药用部位生产的柴胡注射液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 北京地区野生北柴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赵香妍;刘长利;薛文峰;张夏楠;罗容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野生北柴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其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叶绿体DNA psbA-trnH序列对北京地区4个居群的野生北柴胡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北京地区野生北柴胡种质资源包括6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88±0.08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23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476,种群间基因流(Nm)为0.45.结论:北京地区野生北柴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地区柴胡遗传多样性较低,急需加强柴胡属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与质量评价.

  • 栽培与野生北柴胡质量比较分析

    作者:谷瑞红;杜鹃;纪晓芳;刘建华

    目的 以河北承德地区栽培的北柴胡和北京昌平地区野生的北柴胡为样本,探讨北柴胡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差异以及北柴胡适宜的采收期.方法 主要以柴胡皂苷a、d的含量以及北柴胡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方法.结果 所有样品醇溶性浸出物及柴胡皂苷a、d总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醇溶性浸出物在春季野生北柴胡中含量高,与栽培品差异不大.柴胡皂苷a及柴胡皂苷d在春季栽培北柴胡中均含量高.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春季采收品均高于秋季采收品.结论 野生北柴胡与栽培北柴胡柴胡皂苷a、d含量差异较大,栽培品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以及药典要求,可替代野生北柴胡使用.建议在春季对北柴胡进行采收.

  • 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磊;杨锡;张夙萍

    目的通过对定西市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比较研究,为柴胡的栽培和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定西市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农药残留量因产地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符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关键词: 北柴胡 农药 残留量
  • 43例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胡勤策;季静岳;胡明灿

    柴胡注射液是由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rnchinse DC的干燥根经水蒸气蒸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感等多种发热症,是一疗效较好的解表退热药.但本品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为引起重视,笔者将收集的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共43例,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 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对北柴胡和三岛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魏建和;李昆同;程惠珍;徐昭玺;丁万隆;褚庆龙

    目的:了解影响柴胡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柴胡种子浸泡、挑破或去除种皮后,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结果:柴胡不同级别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生产上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参差不齐,果Ⅰ~果Ⅲ期种子基本没有发芽力,果Ⅳ~Ⅶ期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柴胡种皮对种子水分和气体吸收没有障碍,但去除种皮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而去皮后浸泡48 h不能进一步提高发芽率.结论: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内含有的发芽抑制物是影响柴胡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 3种柴胡种质花器外观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关系研究

    作者:杨成民;崔璐莹;魏建和;曹海禄;李梅君

    我国柴胡主要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三岛柴胡B.falcatum原产日本,已引入我国种植多年.近年柴胡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家种生产中栽培类型混杂、产量低、品质不稳等问题突出.

  • 定西市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的质量研究

    作者:赵磊;吴福祥;刘本亮;陶兰萍;张夙萍

    柴胡为我国、日本、韩国等国常用大宗药材,我国现行药典收载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目前,北柴胡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家种生产[1].自1998年以来,定西市各地开始人工栽培,截止2003年,全市栽培北柴胡1.5万hm2,提供商品19 200 t,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又一个经济来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栽培柴胡产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为了掌握和评价其品质,寻找佳种植区域,笔者对定西市7县区中13个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中的醇浸出物、总皂苷、挥发油、总灰分进行了测定.

  • 正交设计优化柴胡滴丸的工艺

    作者:李亚琴

    中药柴胡系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干燥根,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的功能,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腹痛等症,其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及挥发油.柴胡滴丸系选用上等北柴胡,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本研究探讨其佳滴制工艺.

  • Topsis法综合比较不同采收期青川产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

    作者:姚入宇;陈兴福;艾莉;王菲;陈强;杨兴旺

    为探究不同采收期青川产北柴胡种子的综合质量差异,优化该种子生产技术,作者分析了不同采收期青川产北柴胡种子的产量、外观、千粒重、吸水性能、萌发指数、采后胚发育情况和香豆素相对含量,并用Topsis法对其种子产量、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进行综合评比.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青川产北柴胡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明显,采收期越晚单株种子产量越高,瘪粒率越低,幼苗质量越好,而萌发抑制物香豆素的含量保持上升,萌发率也有所下降,3个采收期种子的综合质量排序为黑熟期>褐熟期>黄熟期.由此可知,青川产北柴胡种子的采收期越靠后,产量和综合质量越高,生产上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后种子的采收期.

  • 北柴胡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BcUGT6的表达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作者:陶韵文;徐洁森;孙晶;魏建和;刘娟;隋春

    该研究测定了北柴胡中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和BcUGT6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及MeJA处理后不定根中的转录水平.BcUGT3在根、叶、花和果中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茎中的转录水平.BcUGT6在叶中转录水平高,在花中低.以未处理的为对照,BcUGT6在MeJA处理后2h,8h,24h,2d,4d的北柴胡不定根中,转录水平均提高近2倍,表明BcUGT6的转录受MeJA影响较小.BcUGT3转录水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4d时,达7倍左右.利用载体pET-28a(+),进行了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IPTG诱导后,宿主菌表达出了目的蛋白,并获得了纯化蛋白.为后续开展这2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激素处理、光照、温度对北柴胡出苗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志飞;陈兴福;徐进;孟杰;蒋涛;张玉;杨兴旺

    “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播种在以大田耕层土作为育苗床的塑料盆中,并在温度15,20,25,15 ~25℃,光照8,12h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恒温温度(15℃)与较高恒温温度(25℃)均不利于北柴胡出苗,但对增强幼苗根系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变温(15~25℃)较恒温显著促进北柴胡出苗;光照时间12 h时,能够提高北柴胡出苗速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根系活力,但不能提高北柴胡出苗率;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水杨酸等对柴胡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柴胡种子的萌发及出苗.赤霉素能促进北柴胡出苗及幼苗根系活力的提高;水杨酸能够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光照、温度与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出苗均有显著影响,且三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气温在20℃上下5℃波动,光照每天在8h左右,并采用赤霉素10×10-6进行激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北柴胡出苗率.

12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