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番荔枝品种非洲骄傲引种试验

    作者:刘世彪

    番荔枝(Annona spp)原产于热带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是著名的热带水果[1],在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省区有引种栽培。国内的商业种类主要有普通番荔枝、山刺番荔枝和杂交番荔枝。杂交番荔枝(阿蒂莫耶,A.Hybrid或A.atcmoya Hort)是普通番荔枝与秘鲁番荔枝的杂交后代,具有许多品种,非洲骄傲(Ahican Pride)是其中优秀的无性系之一。该品种由黄昌贤教授于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广东,随后国内相继从澳大处亚和我国的台湾引入该品种,现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栽培类型。我所1988年4月从华南农业大学引入该品种,至今已繁殖和销售苗木1万余株,根据10余年来的观察评比,综合国内其他种植区的表现,认为非洲骄傲是番荔枝中好的一个品种。

  • 江苏产菊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孙玲

    目的:分析江苏地产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和黄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从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17,167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73,64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7.36%,62.75%.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2-蒈烯、顺式罗勒烯、松油烯、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姜烯、金合欢烯、石竹烯氧化物和桧脑;其中桧脑含量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2.64%,10.87%,为2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中具特征的成分;其次是反式石竹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45%,4.38%.结论:杭菊花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都有明显区别,结果为江苏地产杭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作者:王桃银;郭巧生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花粉形态特征,以便为药用菊花的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优质品种的建立和规范化种植(G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药用菊花12个栽培类型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椭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萌发沟,外壁表面具刺状雕纹,但不同栽培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这为优质品种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巧生;钱大玮;何先元;刘丽;鞠建明;朱玲英;段金廒;蔡玉新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成分为检测指标,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因栽培类型或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丽;郭巧生;安琼;朱峰;何先元;徐文斌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比较研究,为药用白菊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效色谱仪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但均符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 杭菊花挥发性成分的表征分析

    作者:郭巧生;王亚君;杨秀伟;徐文斌

    目的:分析5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早小洋菊、迟小洋菊、大洋菊、异种大白菊和小汤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早小洋菊、迟小洋菊、大洋菊、异种大白菊和小汤黄挥发油中分别检出179,167,209,211和270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了54,56,60,55和65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40%,64.14%,65.19%,53.55%和62.89%.结论:5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1,3,3-三甲基环己-1-烯-4-甲醛、冰片、α-姜黄烯、α-甜没药萜醇、顺式石竹烯、桧脑、安息香酸苄酯、β,β-二甲基苯丙酸甲酯、2,4-癸二烯醛和二十一烷;其中桧脑含量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1.96%,10.51%,10.95%,13.28%和10.77%,为5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中具特征的成分;其次是β,β-二甲基苯丙酸甲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51%,1.86%,2.52%,4.89%和2.51%.杭菊花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各有区别,结果为杭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 药用白菊花新品种选育研究

    作者:郭巧生;何先元;刘丽;徐文斌;胡建国;蔡玉新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性状观测和产量比较,以期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产量和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在植物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株头状花序(即花头)的数量是构成白菊花产量的主要因素(r=0.925);产量以"红心菊"和"小白菊"显著高于"大白菊"和"长瓣菊".

  • 安徽产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表征分析

    作者:王亚君;郭巧生;杨秀伟;徐文斌;陶海燕

    目的:分析6种栽培类型安徽产菊花(早贡菊、晚贡菊、黄药菊、滁菊、小毫菊和大毫菊)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栽培类型菊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早贡菊、晚贡菊、黄药菊、滁菊、小毫菊和大毫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47,226,246,182,216和122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了75,54,78,50,53和43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5.67%,82.80%,81.38%,73.22%,71.51%和72.87%.结论:除滁菊外,其他5种菊花中单萜含量较倍半萜高;早贡菊和晚贡菊在挥发油成分上没有差异,醋酸马鞭草醇酯为两者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2.10%和37.85%;1R-樟脑是黄药菊的主要成分,其次是甜没药醇氧化物A,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8.70%和12.58%;β-芹子烯和龙脑是滁菊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7.85%和12.84%;桉叶素是小毫菊的绝对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21.33%;大毫菊中马鞭草烯氧化产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5.32%,菊油环酮占挥发油总量的8.26%.从整体来看,安徽产6种栽培类型菊花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樟脑烯、龙脑、龙脑醋酯、R-樟脑、左旋-4-萜品醇、α-松油醇、桉叶素、顺式一石竹烯、氧化石竹烯、杜松脑、β-倍半水芹烯、α-姜黄烯和β-金合欢烯等.这些结果为安徽产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 杭菊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比较研究

    作者:汪涛;郭巧生;沈学根;梁迎暖;王桃银;周建松

    目的:通过对杭菊不同栽培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杭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挥发油含量作为测定指标,对9个不同栽培类型的杭菊进行考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不同栽培类型的杭菊各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绿原酸质量分数金菊2号高,为6.66‰,远高于药典规定的2‰标准;总黄酮质量分数异种大白菊高,为9.49%;挥发油异种大白菊高,为3.30 mL·kg-1.

  • 玄参3种栽培类型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作者:陈大霞;李隆云;彭锐;吴叶宽;蔡应繁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玄参3种栽培类型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92个单株进行SRAP分析.运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20个SRAP引物共扩增出227条带,其中有119条呈多态性.②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52.42%,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281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7 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sp)=0.252 6.在栽培类型水平上,PPB=21.44%,N_e=1.121 6,H=0.072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pop)=0.108 3.③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栽培类型间遗传分化系数(0.562 5)与shannon's栽培类型分化系数(0.571 3)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栽培类型间.④栽培类型间基因流为0.388 9,说明栽培类型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⑤两两栽培类型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Ⅰ)的范围为0.808 2~0.913 3.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且栽培类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栽培类型内的遗传差异.

  • 杭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作者:谢作成;郭巧生;邵清松;沈学根

    花粉是植物携带遗传信息的雄性生殖细胞集合体,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性状更稳定,形态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 水分胁迫对药用白菊花抗干旱生理及药材内在品质的影响

    作者:杨云富;郭巧生;张守栋;王庆亚

    药用白菊花为菊科菊属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i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常用大宗药材.有关药用菊花化学成分、栽培类型间品质差异和遗传育种等都已有较多报道[1-2],但关于栽培条件对其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3],土壤水分状况对菊花生理及药材内在品质的影响仍未见报道.

  • 不同栽培居群菘蓝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郭庆海;王康才;唐晓清;汤兴利;李淑艳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越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大宗中药材板蓝根、大青叶的基源植物.菘蓝多为栽培类型,还没有发现野生类型,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地域间隔大,彼此间交配机会少,形成了一些地方繁育居群(local breeding population),在进化过程中遗传发生漂变,不同栽培居群菘蓝的遗传组成产生变异.

  • 3种柴胡种质花器外观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关系研究

    作者:杨成民;崔璐莹;魏建和;曹海禄;李梅君

    我国柴胡主要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三岛柴胡B.falcatum原产日本,已引入我国种植多年.近年柴胡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家种生产中栽培类型混杂、产量低、品质不稳等问题突出.

  • 金线莲种苗繁育及栽培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邵清松;叶申怡;周爱存;王红珍;张爱莲;徐建伟

    实地考察福建、浙江、江西、台湾、广西、云南等金线莲生产种植基地,查阅相关文献,对金线莲基原植物及主要栽培类型、种苗繁育技术、栽培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报道.种苗繁育方式主要包括种子无菌培养、离体快繁、人工种子以及生物反应器扩繁,栽培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栽培、林下仿野生栽培、盆栽等模式.后结合自身研究对金线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金线莲产业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 菘蓝不同栽培类型植物性状与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罗春红;王康才;李同根;刘倩倩;邹立思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菘蓝种质资源进行植物性状比较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菘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栽培,随机区组法,对不同产地引进的菘蓝叶、根、角果、种子等器官的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并测定其根中有效成分R,S-告依春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菘蓝在叶、根、角果、种子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59%,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8.68%.结论:根据菘蓝的植物性状可将其分为白菜叶型、甘蓝叶型、芥菜叶型,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

  • 贵州太子参生物量与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肖承鸿;周涛;江维克;艾强;廖明武;熊厚溪;陈传艺

    目的 分析贵州施秉太子参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繁殖方式和不同生长时间生物量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施秉太子参品种选育、药材合理采收提供指导.方法 以3个栽培类型、2种繁殖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定期记录植株生物量的动态变化,HPLC测定块根太子参环肽B含量.结果 随着生长时间的变化,无性繁殖的栽培样本XZ-1、XZ-2、XZ-3分别在7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上旬达到高地下生物量(9.86g/株、3.61g/株和10.40g/株),太子参环肽B含量仅XZ-1在7月上旬达到药典规定(0.021 3%).在采收期,XZ-1和XZ-3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XZ-2,而XZ-1和XZ-2的太子参环肽B含量显著高于XZ-3.同一栽培类型有性繁殖XZ-1Y的生物量显著低于无性繁殖XZ-1,但太子参环肽B含量则显著高于XZ-1.结论 综合考虑生物量和太子参环肽B含量,太子参XZ-1的品质较好,属于值得推广的栽培类型,也适宜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对象,其佳采收期应为植株倒苗后10 d左右.

  • 七种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及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作者:盛蒂;郭亚勤;王旭东;刘德辉

    目的通过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射阳县7个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的比较,为菊花良种的扩繁和菊花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红心白菊、长瓣白菊、湖白菊等7个不同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种植基地7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单株头状花序(即花头数)数量是影响菊花产量的首要因素,产量以红心白菊高,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均以长瓣白菊高.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菊花生产以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为首选,其次为湖白菊和黄菊花.

  • 高良姜种植基地不同栽培类型的品种调查和形态比较研究

    作者:詹若挺;黄海波;潘超美;徐鸿华;陈蔚文

    目的 为高良姜规范化种植(GAP)的优良种质筛选和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比较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基地的不同栽培类型的品种,并采用形态解剖学、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本实验地区高良姜规范化种植(GAP)基地有蜂窝姜、牛姜两种高良姜栽培类型,它们的植物形态、内部显微构造无明显差异,但植株、叶片大小、根茎粗细、花粉粒的表面纹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药材形态和产量差异较大.结论 蜂窝姜、牛姜两种高良姜栽培类型在植物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育种时应加以区别;对两者在生物学特征、抗病虫害能力、药材质量、药效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

    作者:陈月华;梁利香;尹健;陈利军;胡孔峰;杨海霞

    目的 测定并比较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用分析纯甲醇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8 nm.结果 21个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品计在0.15%~0.63%之间,其中安徽省歙县的晚贡菊含量高(0.63%),安徽省亳州市阴干的小亳菊含量低(0.15%).平均回收率(n=6)为100.4%,变异系数(RSD)为2.0%.结论 药用菊花中绿原酸含量因栽培类型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差异.安徽省歙县的贡菊含量高;硫熏的小亳菊高于阴干的小亳菊.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