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5 黄芪对Aβ25~35诱发性神经突起萎缩的抑制作用:不同的基原植物及炮制方法的影响

    作者:

  • 藏医学药用伞形科植物药材的品种、基原与标准整理

    作者:钟卫津;曹岚;钟卫红;梁健;钟国跃

    目的:通过整理藏医学中多种以伞形科植物为基原的药材的品种、标准,为来自该科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有关藏医药文献、药材标准等的查阅和统计,以药材“藏文名”作为药材品种划分的依据,即将各专著文献中记载的“藏文名”相同的药材归为一类,对藏医学药用伞形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藏医学药材品种中,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的有25种,其基原涉及27属75种(含变种)植物.其中,《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未记载的物种有33种,珍稀濒危物种8种;作为藏药特有药材的基原植物33种(占44%);与中药及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有42种;在中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有收载的药用植物25种(约占33.3%).在这些藏药材品种中,多数品种存在着“名称不规范”、“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品种还存在着基原交叉,即“同一物种的同一部位作为功效不同的药材使用”的情况.结论:上述问题有待于结合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药效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比较评价等研究来解决,开展上述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对规范临床用药、促进藏药材生产和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丰富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 黄芩ITS2条形码数据库构建及其种子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建立

    作者:刘金欣;魏妙洁;李耿;程硕涵;赵春颖;阿里穆斯;石林春

    目的:通过构建黄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条形码数据库,建立黄芩种子DNA条形码鉴定新方法,保障黄芩种子基原准确.方法:收集黄芩对照药材、基原植物、生药材、公共数据库及其常见代用品的ITS2序列,构建黄芩DNA条形码数据库;收集62份市售黄芩种子样品,每份种子获取3~4条ITS2序列,基于BLAST方法、遗传距离法和邻接(NJ)系统发育树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共获得101条黄芩及其代用品的ITS2序列.黄芩的种内序列变异小于种间序列变异,黄芩、甘肃黄芩和粘毛黄芩在NJ系统发育树上分别聚为独立的支,可相互区分.共获得195条黄芩种子的ITS2序列,DNA条形码鉴定结果表明193条为黄芩序列,2条为真菌序列.结论:黄芩ITS2条形码数据库稳定可靠,可满足黄芩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的需求.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芩种子的物种鉴定.

  •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知母种子基原鉴定

    作者:石林春;金钺;赵春颖;王秋玲;谢利德;刘金欣

    目的:建立基于中药材DNA条形码技术的知母种子基原鉴定方法,保障知母种子基原的真实性.方法:收集知母的30份基原植物样品和9份生药材样品,获取其参考DNA条形码序列,采用克隆测序方法验证参考序列的准确性.收集51份待检测知母种子样品,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基于BLAST法、遗传距离法和邻接(NJ)系统发育树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对于基原植物和生药材样品,由于基因组内存在异质性,核糖体DNA第2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无法稳定获得,但可成功获得psbA-trnH序列.知母序列分为6个单倍型,有3个变异位点,2处插入/缺失,种内变异大值0.003 5,种间变异小值0.1,在NJ系统发育树上聚为独立的支.共获得153条知母种子的psbA-trnH序列,经BLAST法、遗传距离法和NJ系统发育树法鉴定均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结论:psbA-trnH是知母种子鉴定的适合条形码序列,可用于知母种子的真实性鉴定.所收集51份知母种子样品的基原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项下规定,未发现伪品.

  • 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Ⅳ.白芷的基原植物、栽培历史以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演化的讨论

    作者:王年鹤;黄璐琦;杨滨;马场きみ江;谷口雅彦;袁昌齐;秦慧贞;舒璞

    目的: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探讨其栽培历史变化以及有关近缘野生植物的演化.方法:对已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进行讨论.结果:各项研究结果与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均较为一致.结论:①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应是台湾白芷.②建议将雾灵当归处理为兴安白芷的变种,定名为A. dahurica var. porphyrocaulis.③对川(杭)白芷和祁(禹)白芷不应作分类学上的区分.同时,还对中药白芷的使用栽培历史和白芷的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演化关系作出了推断.

  • 忍冬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作者:向增旭;高山林

    金银花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清热、解毒、抗菌等功效[1].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是中药材金银花的基原植物,以干燥花蕾入药.忍冬属药用植物种类很多[2],已有关于北京忍冬[3]、灰毡毛忍冬[4.5]、金花忍冬[6]组织培养方面的报道.

  • 金线莲种苗繁育及栽培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邵清松;叶申怡;周爱存;王红珍;张爱莲;徐建伟

    实地考察福建、浙江、江西、台湾、广西、云南等金线莲生产种植基地,查阅相关文献,对金线莲基原植物及主要栽培类型、种苗繁育技术、栽培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报道.种苗繁育方式主要包括种子无菌培养、离体快繁、人工种子以及生物反应器扩繁,栽培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栽培、林下仿野生栽培、盆栽等模式.后结合自身研究对金线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金线莲产业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 关于《中国药典》一部规范引证基原植物学名命名人的建议

    作者:秦民坚;田梅

    2010年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其中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为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中国药典》不仅提供中药材拉丁名,还提供了基原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name).该文简述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有关植物学名命名人的缩写规则.作者根据《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以及国际权威植物名录数据库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基原植物学名的命名人引证不规范现象,并提出修正建议,旨在引起中药研究者的重视,维护药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 常用傣药“傣百解”的基原考证

    作者:李海涛;康利平;郭宝林;张忠廉;管燕红;庞旭;彭朝忠;马百平;张丽霞

    目的:对常用傣族药“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进行分类学考证.方法:采用文献查证、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傣百解历史学名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系误定,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傣百解”与苦绳从分布区、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成分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与《Flora of China》中记载的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特征相符.结论:“傣百解”原植物为萝藦科通光散M.tenacissima,《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通光散的描述及插图有误,《Flora of China》中M.tenacissima的插图也有错误.

  • 夏枯草基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考证

    作者:郭巧生;陈宇航

    目的: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学文献,澄清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枯草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记载的混乱,为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古本草文献,对夏枯草植物学性状描述及其文献附图进行考证,并结合地理分布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用药品种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形状描述及文献附图中,与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 ciliate,金疮小草A.decumbens及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存在一定混乱.结论:古代正品夏枯草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唇形科夏枯草属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山菠菜(长冠夏枯草)P.asiatica,而硬毛夏枯草P.hispida至明代起即被视作云南地方习用药材,并沿用至今;夏枯草食用历史早可追溯至明代(16世纪末)或以前.

  • 黄精本草考证与启迪

    作者:刘京晶;斯金平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传承了“女萎”的主治功效,“黄精”传承了“女萎”“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等主补功效,其后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记载.“黄精”基原植物的沿革与变迁进一步表明,明清以前本草中“玉竹”(女萎、葳蕤)中包含“黄精”,其中唐初以前主要根据根状茎结节状形态与个体大小区分“黄精”、“玉竹”,形态的鉴别具有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大小鉴别显然不科学;唐代至清初强调叶对生者为正精,将年幼的黄精与滇黄精、叶互生的多花黄精等误认为“玉竹”,追根溯源“黄精”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女萎”……,“黄精”的古方开发应一并注重“玉竹”方.历代本草记载“黄精”药用部位除根茎外,叶、花、果实和幼苗均可作食药用,但近代未见开发利用;“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唐诗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种植方法;“黄精”的采收加工从“二月采根,阴干”(《名医别录》)发展至“九蒸九曝”(《食疗本草》)、“今通八月采”(《本草图经》),但“黄精”栽培品种、资源培育与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直至现代仍无重大突破.《本草图经》首次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但江苏茅山、河南嵩山并非现代的“黄精”主产区,“黄精”产区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基于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的维吾尔药材沙枣基原鉴定

    作者:王果平;樊丛照;朱军;李晓瑾

    该研究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沙枣的基原是否为胡颓子属3种沙枣.随机选择不同产地3种沙枣的叶片、花、果实,通过形态学比较外观差异;使用DNA条形码ITS2序列对新疆3种17份沙枣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17份样品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NJ树法及ML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胡颓子属3种沙枣叶片、花、果实均无明显区别特征,肉眼不易区分;沙枣、尖果沙枣、东方沙枣ITS2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220 ~223 bp,平均GC质量分数为61.9%,单倍型数分别为4,3,3,NJ树及ML树均不能将三者区分.因此,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新疆胡颓子属3种沙枣可能为同一起源,均可作为维吾尔药材沙枣的基原植物,但需进一步结合其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等因素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

  • 藤茶的本草资源学研究概况

    作者:冉京燕;方建国;谢雪佳;熊微;王文清

    运用中药本草考证的思路方法,对藤茶的名称、品种来源、传统功效等进行考证,对藤茶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植物学比较研究,为其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古代本草中多以藤茶为正名,但对其基原植物未有记载,其功效主治等与现代应用基本一致.作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药茶两用植物,藤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仅见有地方标准收载,品种来源还有待统一.

  • 藏药藏锦鸡儿的基原植物与代用品考证

    作者:张怡;贺春荣;杨学东;郭丽娜;王伟平

    藏锦鸡儿作为藏药始见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后被《晶珠本草》和许多汉、藏医药著作收录.不同文献记载的藏锦鸡儿名称、基原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考证相关的文献记载,对藏锦鸡儿的名称、基原植物及其代用品、药用部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相关植物的形态、名称、资源分布及传统用药等进行了总结.现有文献分析表明,虽然在不同文献中藏锦鸡儿涉及10余种豆科植物,但产于青藏高原的鬼箭锦鸡儿与多数经典文献的描述一致,其红色木部心材作为藏锦鸡儿正品使用.昌都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基原植物使用,而锦鸡儿属中的其他5种植物以及苏木等常用作藏锦鸡儿的代用品.

  • “蒂达”龙胆科基原植物(口山)酮类成分及其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泉;夏从龙

    “蒂达”是藏药中一类治疗肝胆疾病药物的总称,龙胆科獐牙菜属、花锚属等为其主要基原植物,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口山)酮类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舒张血管、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多种活性,但其品种繁多、基原复杂,传统鉴别具有局限性.本文浅析蒂达品种及资源分布,并综述10年来“蒂达”龙胆科基原植物(口山)酮类成分及其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三妙丸方诸药基原考

    作者:吴娟;王德群;谢晋;欧咏;张群林;孙备

    目的 对《医学正传》三妙丸中诸药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为临床正确选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三妙丸的使用沿革,研究三妙丸及其加味方的使用历史.结果 三妙丸中牛膝原载为川牛膝,其原植物或为川牛膝Cyathulaoficinalis Kuan.然清代、民国时期多用怀牛膝组方,其原植物为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现今临床川牛膝、怀牛膝皆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妙丸中用怀牛膝.方中苍术原载为苍术,原植物为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现今多使用其栽培品以及北苍术A.chinensis (DC.) Koidz..方中黄柏即为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供应不足时亦可用关黄柏P.amurense Rupr.代替.结论 三妙丸方中3味药的基原植物分别为川牛膝、茅苍术和川黄柏.

  • 藏红花的基原、现状及其资源保护

    作者:熊波;黄雯雯;陈敏;郭树鹏

    藏红花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极强的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众多,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等功效.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利用中药资源认识不足,致使诸多药材种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药用动物、植物种群衰退,甚至面临灭绝,优良种质资源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藏红花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其数量逐年减少.了解藏红花的药用来源、资源状况等信息将有利于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为解决藏红花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藏红花基地建设,离体快速繁殖,开发具有相似药用价值的代用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藏红花的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方法.

  • 基于NCBI序列数据发掘用于鉴定中国药典基原植物的基因芯片探针研究

    作者:张玉金;张建永;聂绪强;姚晓东;匡菊香;杨建文

    目的:基于NCBI数据库中相关药用植物DNA片段,分析得到用于鉴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所涉及基原植物的DNA探针.方法:首先,从中国药典中整理得到各基原植物的拉丁学名;其次从NCBI数据库中分别下载各基原植物的ITS、matK、rbcL、sb K-psbI、trn H-psbA片段;下载片段通过Array Designer 4.2分析出探针;后,采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对各探针在其来源种中进行通用性分析,在其来源种外进行保守性分析,以此确定该探针的特异性.结果:从2010年版中国药典整理得到586个基原植物的拉丁学名,配合5个基因片段为检索条件,从NCBI中共搜索下载7 613条序列,总共分析得到315 436个探针.通过通用性、保守性分析后,得到特异性探针13 814个,理论上可检测鉴定基原植物376种.因NCBI数据库中缺少相关基因片段或其序列缺少特异性,尚有210种中国药典涉及的基原植物未能分析得到对应探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药用植物鉴定芯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支撑,其探针发掘方法可被广泛借鉴,研究结果同时也指明了后一阶段需重点测序的基原植物种类.

  • 滇鸡血藤药材基原植物的探讨

    作者:高石曼;郭豪杰;齐耀东;李西文;张本刚;刘海涛;肖培根

    滇鸡血藤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的药材品种,为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味子的干燥藤茎.但有些报道认为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为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同时《Flora of China》中明确将内南五味子归并为异型南五味子,因此,关于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需要进一步明确.该文从用药历史、分布范围、功能主治、形态结构、性状与显微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为确定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的亲缘关系,辨析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合理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滇鸡血藤 基原植物
  • 国产血竭研究概况

    作者:陆晖;滕建北;吴怀恩

    血竭为名贵中药材,其味甘、咸、平,归心、肝经.功能行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等症.其主要基原植物是棕榈科黄藤属(Draemonorops)、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na)的多种植物.我国传统上使用进口血竭.为改变进口依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重点在西南地区进行血竭资源调查.在云南、广西发现了一些植物,其所产树脂有类似进口血竭的作用,所提取的树脂称为国产血竭,其中以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更具利用前景.此后我国对国产血竭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