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唇沟区的组织学特点

    作者:付素静;兰行简;刘纯义;高景恒

    目的对颌面整形美容外科应用鼻唇沟区修复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对4例成人新鲜尸头沿鼻唇沟全层连续切片500张,分别进行特殊染色,在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测。结果⑴鼻唇沟内侧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成分多于鼻唇沟外侧;⑵鼻唇沟内侧、底部、外侧3.0 mm以内有多种走向肌束相互交叉附着于真皮,肌束来自上唇鼻翼提肌、上唇提肌、颧小肌、无名肌;⑶面部表浅肌肉之间不但存在腱膜,还有筋膜、肌肉、腱膜、筋膜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网状结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中央腱的理论假说。

  • 睑袋成形术后轻度睑外翻的矫治

    作者:陈立;张冀满;万凡

    2002年5月以来,我院对5例睑袋整形术后出现的轻度睑外翻,采用外眦外侧局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瓣提紧的方法进行矫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咬肌前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岩;杨柠泽;王志军;谢尚生;马晓艳;聂丽丽

    目的 通过咬肌前间隙的解剖学研究,进一步完善解剖学知识,并探讨咬肌前间隙在除皱术中的应用,以避免术中损伤面神经.方法 选取12具24侧新鲜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并于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切片观察,同时对810例患者的SMAS下除皱手术进行术中观察.结果 ①咬肌浅面存在多个软组织间隙,其周边有支持韧带形成并加强,SMAS和咬肌筋膜之间有多个薄弱的纤维隔分隔间隙.②咬肌前间隙进一步可分成SMAS颈阔肌下间隙和SMAS腱膜下间隙,颈阔肌下间隙较SMAS腱膜下间隙容易辨别和分离.③间隙的松弛、扩张、滑动是下面部老化的重要原因,将之命名为层状松弛理论.结论 咬肌浅面存在2种性质的软组织间隙,间隙性质的不同易使分离平面发生错误,是增加除皱术中面神经损伤风险的重要解剖学因素.层状松弛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老化过程.面部间隙内分离提紧是治疗老化的首选方法.

  • 皮下双筋膜切口治疗颧弓M型骨折

    作者:王科;彭国光;谭玉莲;杨磊;何善志

    目的 探讨皮下双筋膜切口治疗颧弓M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颧弓M型骨折患者于中间骨折线表面顺皮纹作切口,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面分离,确认M两端骨折线位置后,在SMAS表面作2个小切口,先分离、暴露M两端骨折线后再于2个切口间的SMAS下骨面贯通,形成隧道,再暴露M中间骨折线.直视下对颧弓M型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缩短,均解剖复位,术后无神经损伤.结论 皮下双筋膜切口是治疗颧弓M型骨折较好方法,增大了手术视野,方便了医生操作.

  • 眶区SMAS提紧修复上睑下垂的体会

    作者:张宁;朱金土

    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眶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修复上睑下垂2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头部SMAS岛状瓣Ⅰ期全耳郭再造的手术设计

    作者:匡建国;王乃佐;楚建军

    目的 探讨设计多种头部SMAS岛状瓣覆盖耳支架的可行性,为SMAS岛状瓣Ⅰ期全耳郭再造的手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照CT三维测量法测算出耳支架覆盖组织瓣模板和头部SMAS的血供来源,在5例尸体标本上分别以颞浅血管顶支、颞浅血管额支和耳后血管枕支为蒂设计SMAS岛状瓣,模拟Ⅰ期全耳郭再造.结果 ①运用CT三维测量法设计的SMAS岛状瓣,可较好地覆盖耳郭支架.②设计出3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覆盖耳支架,完成Ⅰ期全耳郭再造的手术模拟.结论 ①以CT三维测量法测算出的SMAS岛状瓣能够满足覆盖耳支架的要求.②在同侧分别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和耳后血管枕支为蒂,能够设计出两种SMAS岛状瓣,为耳支架的组织覆盖方法 提供多种选择.

  •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岛状瓣一期全耳廓再造的应用解剖

    作者:匡建国;楚建军;唐胜建

    目的:深入探讨头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构筑特点,为全耳廓再造中SMAS岛状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和固定头部标本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并完成手术模拟.结果:头部SMAS可划分为5个区域;各分区均由一组以上的轴型血管营养,每组轴型血管可跨越不同区域并相互吻合,维持各区间血供相互连续;颞区和额眶区SMAS为菲薄均匀,血运丰富.依据各区SMAS轴型血管的走行特点,设计出三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模拟一期全耳廓再造.结论:头部SMAS具有多个独立连续的血供系统,可设计多种SMAS岛状瓣;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为蒂的颞区SMAS岛状瓣是一期全耳廓再造的首选方案.

  • 上睑SMAS提紧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28例

    作者:宋卫红;王清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28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动力额肌上睑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提紧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头皮冠状切口不同位置切开骨膜对面神经的影响

    作者:贾周太;马克理;刘转子;高晓琴;刘瑞敏

    目的:研究头皮冠状切口手术时,行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le aponeurotic system,SMAS)下分离,不同位置切开骨膜暴露骨折的位置,对面神经颞支、颧支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7例面中部骨折行头皮冠状切口患者分别采用,方法Ⅰ:沿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上2 cm处和颧弓上1.5 cm处,先在此切开骨膜和颞深筋膜浅层,分离暴露骨折:方法Ⅱ:沿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和颧弓处.然后再在眶上缘上2 cm和颧弓上1.5 cm切开直至暴露骨折;方法Ⅲ:同方法Ⅱ分离至眶上缘及颧弓处并直接切开骨膜,暴露骨折.术后7 d、1个月、半年随访,对比三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方法Ⅱ和方法Ⅲ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面神经颞支、颧支受损症状,方法Ⅰ术后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行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上2 cm处和颧弓上1.5 cm处.切开暴露骨折,是一种临床安全可行的方法.

  • 两种改良术式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Frey's综合征效果比较

    作者:才越;谭学新;佟爽;胡玉乾;张仁儒;刘宇

    目的 比较两种改良术式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Frey's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9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50例、B组46例,分别采用一期改良术式(全层游离SMAS筋膜)和二期改良术式(保留SMAS筋膜)行肿瘤切除,术后1年复查,对Frey's综合征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定.结果 A、B两组主观评价Frey's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0.0%、13.0%,客观评定Frey's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10.9%P均<0.05.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二期改良术式切除肿瘤可降低Frey's综合征发生率,较一期改良术式效果更佳.

  • 皮肤支持韧带标本制作法及其意义

    作者:王小标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是皮肤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周围组织的固定装置.主要有颧弓韧带、下颌骨韧带、颈阔肌和耳韧带等.在整形外科进行的除皱术中,面部支持韧带可作为术中的解剖分离标志,如切断和重建某些韧带能提高手术效果(王炜.整形外科学[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95~1101).为满足临床应用及教学需要现将面部皮肤主要支持韧带的标本制作法简介如下:

  • SMAS折叠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预防腮腺切除术后面部畸形和Frey's综合征

    作者:钟广发;陈伟良;黄利浩;黄志权;童勇;杨朝晖

    [目的]探讨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植入腮腺床预防腮腺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Frey's综合征的效果.[方法]46例腮腺良性肿瘤病者随机分成4组,(1)对照组12例,单纯行腮腺全切除术;(2)ADM组10例,腮腺全切除术后腮腺床植入ADM;(3)SAMS组11例,腮腺切除术后用SMAS折叠瓣充填腮腺床.(4)SMAS+ADM组13例,腮腺切除术后ADM植入和SMAS充填腮腺床.术后1年用问卷调查病者面部外形满意度和腮腺区味觉出汗症状,临床检查和淀粉碘试验评价面部外形和Frey's综合征.[结果]对照组、ADM组、SMAS组和SMAS+ADM组对面部外形满意率分别为33.3%(4,12),40.0%(4/10),91.9%(10/11)和100%(13/13),SMAS+ADM组和前两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Frey's综合征客观指标淀粉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0.0%(6/12),20.0%(2/10),27.3%(3/11),7.7%(1/13).SAMS+ADM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MAS折叠瓣临床上操作简单,充填腮腺床可有效预防腮腺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复合ADM植入能明显减少Frey's综合征发生率.

  • 两种保留SMAS术式对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和预防Frey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喻秀丽;杨凯;张福军;吕晓强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两种保留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术式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和对腮腺肿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125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游离保留SMAS法)39例,Ⅱ组(非游离保留SMAS法)46例,Ⅲ组(按传统手术方法未保留SMAS)40例.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碘-淀粉试验对味觉出汗综合征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2~3年对肿瘤复发情况的随访.结果:Ⅰ、Ⅱ组和Ⅲ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5.1%(2/39)、26.1%(12/46)和55.0%(22/40) (P<0.05);客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10.3%(4/39)、37.0%(17/46)和72.5%(29/40)(P<0.05).术后经2~3年的随访,3组患者共125例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保留SMAS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游离保留SMAS法疗效更佳.保留SMAS不会增加良性腮腺肿瘤的复发.

  • 面部SMAS解剖及在面部整形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乔柱

    面部整形术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自1976年Mitz和Peyronie提出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lo-aponeurotic system,SMAS)这一概念,面部整形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对SMAS进行了研究,目前众多学者对SMAS所在的层次、分布的范围等存在分歧[1].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SMAS是位于皮下脂肪组织中还是处在其深面;②SMAS是否包含腮腺咬肌筋膜;③SMAS是否和颞浅筋膜相延续;④SMAS是否终止于鼻唇沟;⑤SMAS是否和口轮匝肌及眼轮匝肌相连续.纵观近几年文献,众多学者对SMAS解剖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就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美学效果

    作者:陈巨峰;李嘉朋;李金;符志锋;劳均平;冼淡

    目的:探讨改良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收集32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采用腮腺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区域性切除和SMAS筋膜填塞(或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随访6~2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腮腺区味觉出汗症状和术区感觉恢复情况,临床检查和淀粉碘试验评价面部外形、面神经功能和Frey's综合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凹陷畸形不明显.28例面神经功能评价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为Ⅱ级;3例术侧耳垂麻木,术后3~8个月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逐渐恢复;1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应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尽可能保留了术后腮腺功能,有效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