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当归饮子外洗治疗血虚风燥湿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卢志坚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外洗治疗血虚风燥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5例地氯雷他定,1片/次,1次/d.治疗组35例当归饮子(白芍10g,荷首乌、当归各15g,白蒺藜、川芎各20g,防风、荆芥各10g,黄芪15g,徐长卿、夜交藤各10g,丹参15g,鸡血藤20g,甘草6g),第一煎加水500mL,煎取200mL;第二煎加水400mL煎取200mL,二次药汁混合分二次口服,第三煎加水600mL煎取400mL待温度下降至45℃左右则将药水外洗患处15min.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饮子外洗治疗血虚风燥湿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

    作者:张建敏

    皮肤瘙痒症是以瘙痒为主要临床症状,以秋冬季节居多,常因反复搔抓出现搔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损害的皮肤病,呈阵发性加重,常影响睡眠而导致情绪烦躁不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精神压力和痛苦.属于中医"风瘙痒"、"血风痒"范畴.其病理机制多属血虚风燥.西医主要口服镇静剂和抗组胺药等,疗效不理想.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主要采用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的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皮肤瘙痒症患者10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头屑去无踪,烦恼不回头

    作者:钱小米

    中医认为,造成头皮屑的病因病机也有很多种,其中血虚风燥、皮毛失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发乃血之余,血旺发有养,血亏发失容”.可见,气血充足者,不但面色红润,神采好,连头发也跟着光亮润泽,不会有太多的皮屑.生活中,那些面黄肌瘦的女生,头发干枯发黄不说,头皮屑明显比别人多.

  • 汗法治疗毛发红糠疹

    作者:杨岚;王晓莲

    毛发红糠疹又称毛发糠疹,是一慢性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病房从1985年5月至今,收治毛发红糠疹患者共25例,其中13例患者经中医辨证,采用以汗法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浅论肝、脾二脏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重要性

    作者:李牧;曹魏

    结合病例,探讨了肝、脾二脏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重要性,指出脾胃湿热浸淫肌肤;肝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是儿童湿疹发病的中医病理基础,从而提出儿童湿疹病的治疗思路及有效方剂.

  • 中医治疗银屑病之管窥

    作者:任顺通

    银屑病的病机定位为“血分有热”,其发病由多种原因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致.根据其发痛早晚、邪正盛衰,临床可分为“血热风燥”及“血虚风燥”.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前贤经验,现将两型的病机特点,主要症状,辨证论治阐述如下,冀对同道有所脾益,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 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丽

    目的:观察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为1∶1的比例把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氯雷他定10mg,1次/日,治疗组给予同时给予补血消风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疗程为30天,观察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的评分法和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进行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对照组愈显率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 针罐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验案一例

    作者:孙颖;徐立

    神经性皮炎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及其他物理刺激因素等于有关.该病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顽癣",多由情志不遂、郁久化火、复感风邪,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而成;或与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有关.笔者应用毫针刺法结合走罐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性皮炎一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1岁,于2010年7月16日就诊.

  •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60例

    作者:马卉;黄敏;李建红;郭杨;钟牧晴;苏兆铎;张晓林;李凌;彭静;段行武

    目的 观察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自拟和血除湿汤)和西药组(西替利嗪),1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中药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4水平均明显升高,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IL-4水平均下降,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IL-4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中药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4水平、促进IFN-γ分泌以使Th1/Th2细胞分化趋于平衡有关.

  • 李元文教授治疗手角化湿疹临床用药经验

    作者:冯蕙裳;李雪;任雪雯;姜晓媛;吴迪;胡博;蔡玲玲

    李元文教授认为手角化湿疹以肝血不足、脾虚蕴湿为本、血虚风燥、经络阻滞为标,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益气补血及祛风止痒为法,治疗时提倡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思想,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 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过敏原检测与光疗联合中药熏洗的疗效观察

    作者:兰东;冉立伟;贾红侠;郭艳杰;董丽

    目的 探讨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发病的过敏原影响背景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联合复方参柏洗剂熏洗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B-UVB+中药组32例予NB-UVB照射,同时联合复方参柏洗剂熏洗;NB-UVB组32例予单纯NB-UVB照射;中药组32例予单纯复方参柏洗剂熏洗.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96例患者血清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NB-UVB+中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NB-UVB组和中药组(P<0.05或P<0.01);NB-UVB+中药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该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 显示,吸入过敏原以屋尘(32/96)为高,其次为尘螨(21/96)、多价霉菌(14/96);食用过敏原以牛羊肉(27/96)为高,其后依次是蛋类(21/96)和牛奶(15/96)等.共有35例血清过敏原反应阳性,阳性率为36.5%;其中26 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者,占阳性反应者74.3%,说明多数过敏原阳性患者在病程中皮损反复时具有多种过敏原致敏背景,可能是其病程迁延、反复的原因之一.结论 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具有较明显过敏原影响背景,NB-UVB联合中药复方参柏洗剂疗效优于单独使用NB-UVB组或中药复方参柏洗剂组.

  • 十皮汤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影响

    作者:薛素琴;谭金华

    目的:探讨十皮汤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基础治疗用氯雷他定,10 mg,po,qd;治疗组加用"十皮汤"外洗,对照组外搽白凡士林和糠酸莫米松乳膏,1~2次/d.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瘙痒程度;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TEWL)、皮肤油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瘙痒、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降低SCORAD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TEWL、皮肤油脂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皮汤对特应性性皮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 背部奇痒案

    作者:安金格;孟宪璞

    牛某,女,5岁.初诊日期:1999年11月6日.其母代诉:患儿后背奇痒,夜晚加重,难以入睡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奇痒难忍,白天轻,夜间加重,入睡前尤甚,必须有他人用力搔抓半小时以上,严重时甚至要用指甲掐压至出血,方能缓解症状入睡.曾到多家省级医院就诊,对其病因不明,也无明确诊断,给予中西药物口服、外涂,疗效不明显,近期加重,奇痒难忍,故来我科求诊.查:神清语利,面色倦怠,两侧肩胛区及内侧缘皮肤上抓痕甲痕累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辨证为血虚风燥,治以养血祛风止痒.

  • 耳穴辨证贴压治疗皮肤瘙痒症

    作者:关淑芳

    治疗方法:取耳穴肺、大肠、风溪、肾上腺、神门、内分泌、枕为主穴,配以相应部位耳穴.血虚风燥加心、脾;肝胆湿热加肝、胆.

  • "面赤"各方证辨析

    作者:欧阳卫权

    面赤,即面部红斑.多见于现代医学面部过敏性皮炎、敏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此种"面赤",若仅因其皮损干燥、脱屑而简单地辨证为血虚风燥,治以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往往疗效欠佳.笔者临床辨证选用以下数方治疗,效果显著.现就各方证特点作一辨析.

  • 莶草治疗斑秃

    作者:邓中伟

    据《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和《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运用鲜莶草捣汁外敷治疗斑秃20余例,效果颇佳,现举例如下。 唐某某,男,26岁,1997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健,起于2年前突然出现局灶性圆形、椭圆形的脱发斑,局部无瘙痒感,且逐渐漫延扩大。后求治于某医院,予养血生发胶囊及胱氨酸片等口服,未见明显好转,尔后辗转反复2年余。查脱发处头皮平滑光亮,无脱屑,局部可见轻度浮肿,头皮下毛囊依稀可及,舌质淡红,边有紫点,脉沉弦。证属血瘀气滞,经络阻塞,精血不能上注荣发,宜理气活血通络养发,用鲜莶草500g捣汁加医用酒精50%,用小块纱布浸液湿敷,外覆塑料薄膜,每日2次,每次1~1.5小时。1周后患处头皮渐生新发,且发根较粗,拔之不易,后渐生如常发。随访3年,未见异常。 斑秃属血虚风燥者居多,然对于病程较长或较大面积的脱发,由血瘀引起者也屡见不鲜。正如《医林改错》言:“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为脱落。”又说“无病脱发,亦是血瘀”。

  •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五法

    作者:吴沛田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医认为因正气不足,风湿热毒浸淫,或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毒滞留,瘀血内阻,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发.

  • 火针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拥军;于泽宇;毕雁婷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以火针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火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对比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289.500,Z=-2.4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火针联合湿润烧伤膏具有疏风止痒、养血润燥的功效,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干燥与瘙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红敏;闵仲生;谭城

    目的 探索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干燥与瘙痒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病例,记录患者皮损的干燥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瘙痒程度,用修正SCORAD评分(把SCORAD评分中与瘙痒有关的条目去除)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皮损干燥程度、病情严重程度与瘙痒的相关性.结果 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程度与皮损干燥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均相关,其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程度与皮肤干燥正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常规使用保湿剂,以缓解皮肤干燥,减轻患者瘙痒.

  • 基于治未病理论辩治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颖纯

    目的 探讨基于治未病理论对血虚风燥型湿疹辩证论治的临床疗效及皮损组织中核因子(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于本院皮肤科治疗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100例.其中本研究纳入研究病例数6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未病观察组34例;对照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观察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治未病理念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改善情况、临床生化血清学及皮损组织检测指标的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症状改善更明显.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生化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NF-κB、HSP70水平较治疗前组内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AS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治未病理论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疗效影响显著.通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T淋巴细胞及NF-κB、HSP70水平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等达到既病防变的治疗目的.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