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未病理论治疗240例高血压患者伴发症状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嫄;林艳

    目的:研究治未病理论治疗高血压患者伴发症状的疗效.方法: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采用原有降压药物治疗+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对照组120例仅维持原有降压药物治疗.记录入组时及治疗8周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量表积分.结果:中医症状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1%,对照组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伴发症状疗效更好.

  •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个人健康知识库构建思路

    作者:肖晓霞;晏峻峰;梁昊;刘东波;曹泽标;刘青萍;周小青

    “治未病”在中医里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侧重于对个人健康的治理.文章从通过分析个人健康信息的来源,从个人健康知识表达的角度,讨论了症状的属性、症状与症状、症状与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健康知识库的结构、构建过程和构建方法.通过构建个人健康知识库,可以促进个人健康信息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为个人健康信息共享从语义层提供统一的规范化表达.与此同时,可以加速中医症状和证的规范化,更可为中医个性化医疗提供决策支持.

  • 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社区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嫄;林艳

    目的 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社区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120例在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对照组120例仅维持原有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记录患者血压,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9.9%,对照组总有效率3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收缩压下降(11.07±2.02)mmHg,对照组收缩压下降(5.39±1.7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下降(9.32±2.85)mmHg,对照组舒张压下降(4.58±1.9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引入中医"治未病"理论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 “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崔华

    目的 探讨“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降压治疗及“治未病”理论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总有效率及总满意率分别为95.56%、98.89%,对照组则分别为78.89%、81.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基于治未病理论辩治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颖纯

    目的 探讨基于治未病理论对血虚风燥型湿疹辩证论治的临床疗效及皮损组织中核因子(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于本院皮肤科治疗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100例.其中本研究纳入研究病例数6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未病观察组34例;对照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观察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治未病理念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改善情况、临床生化血清学及皮损组织检测指标的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症状改善更明显.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生化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NF-κB、HSP70水平较治疗前组内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AS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治未病理论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疗效影响显著.通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T淋巴细胞及NF-κB、HSP70水平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等达到既病防变的治疗目的.

  •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冠心病患者108例体会

    作者:沈林亚;孙微娜;孙荣娟;俞琦

    目的 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10-06-2013-06期间收住的冠心病患者108例,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系统进行护理,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护理满意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综合评定.结果 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护理满意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冠心病患者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维护患者健康,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浅谈螺旋CT低剂量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浩

    目的: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积极地倡导“治未病”,《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我科运用这一理念配合治未病中心积极为广大群众采用对身体损害较小,早期诊断阳性率高而费用相对较低的CT体检。方法:对82例自感胸部不适群众或胸部常规体检后仍需进一步CT检查的群众行低剂量(50mAs)CT扫描。结果:低剂量检查方法对胸部常见病变图像质量较好,纵隔窗图像噪声略增大,但不影响影像诊断,且降低患者的辐射量。结论: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不但能满足临床和影像医师诊断需要,早期诊断阳性率高而费用较低,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保护受检者,同时降低设备的耗损。

  • 刘明教授谈“治未病理论”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玉冬;刘明;孙洪福

    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理论”含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临床过程中刘明教授深刻领会“治未病理论”含义,将其贯穿于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能指导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防治,降低疾病发生率、防止并发症出现、防止疾病复发,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脂肪肝患者防治中的效果

    作者:黄波铃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脂肪肝患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高血脂、肥胖、高血糖以及高血压等检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脂肪肝患者防治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浅议治未病理论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李毅;戚淑娟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中医预防医学的中药内容.脑血管病现是我国常见病和高发病,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本文试将中医的治未病的理论应用在现代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探讨治未病理论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意外伤害学生心身调治中的运用

    作者:胡洁;周旭文

    [目的]探析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方法在意外伤害学生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降低意外伤害对学生的影响提供新策略,为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开拓新领域.[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论述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意外伤害学生采用心身抚慰、情绪调节、非药物疗法等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在意外伤害学生心身调治过程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构筑三道防线:"未病先防",及时进行就诊告知与心理减压,提升伤者认知评价;"已病防变",运用五行学说等方式,改善调节伤者情绪;"已变防渐",采用针刺、药枕等非药物疗法,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结论]科学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促进意外伤害学生的心身调治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肺康复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作者:胡健;李泽庚;童佳兵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核心与现代医学提出的预防思想如出一辙.近年来中医肺康复越来越火热,其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现今慢阻肺治疗难以完全治愈的情况下,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中医肺康复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具针对性,同时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 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郑春雷;陈艳伟

    在疾病的预防、诊疗过程中,现代人总结并运用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中医学延续几千年,治未病理论得到了逐步完善.作者将治未病理论概括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提出了疾病与机体存在的5种生理病理状态:未生、伏而未发、发而未盛、盛而未传、愈而未复.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裴兰英;牛乐;申杰

    中医预防医学从个体出发,提出了“存正气”的具体做法,如精神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现代预防医学着眼于人群,从“去邪气”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如保护环境、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等。疾病的预防既要通过去除外在的有害因素以加强身体的健康,又要做到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以抵抗外来有害因素的侵袭,终起到预防疾病目的。

  • 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家丽

    目的 了解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省兴义市供电局社区和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社区30%的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自行设计“治未病”理论知识认知及需求、健康习惯、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各调查1次.了解本研究对象的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前后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研究设计为无对照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以《中医“治未病”科普宣传手册》为指导,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285例干预对象进行的治未病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的宣传、培训.结果 通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对象人群对治未病的理论知识、健康知识、养生技术,有意识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行为等相关数据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治未病知识、方法和技术推广到社区居民中,使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以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霞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护理领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6例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4.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8,P=0.006).结论: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领域中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露芬;杨妮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治未病”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观察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卓晟珺(综述);付伟(审校)

    “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是上个世纪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终结论[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的关注。笔者对“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治未病理论在IBS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冯翠连;罗荣华;蔡玉明;黎惠芬;刘志文;陈春玲

    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3±1.2)次,每年住院(14.5±2.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年住院(5.3±2.7)次,每年住院(28.6±4.8)天.结论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IBS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 以治未病思想指导萎缩性胃炎护理对患者依从性和癌变风险的影响

    作者:王晓欢;黄勇刚;李鑫

    目的:观察以治未病思想指导萎缩性胃炎护理对患者依从性和癌变风险的影响,分析治未病思想对萎缩性胃炎防治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1月治未病科确诊的萎缩性胃炎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治未病组(以治未病思想指导患者护理方案)和常规组(基础护理方法)各79例,干预3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依从性行为、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方面和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远期预后效果和癌变率.结果:治未病指导组依从性评分(93.34±5.64)分、依从率(92.41%)、ESCA评分(136.46±7.01)分、总有效率(93.67%)显著优于常规组,复发率(8.86%)和癌变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萎缩性胃炎护理能够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既病防变、降低癌变风险的作用.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