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pofix在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罗卓荆;雷伟;孙宏慧;吴起宁;宋宗让

    寰枢椎失稳并颈髓不全损伤在临床处理中较为棘手[1],自1998年8月~2003年6月应用Apofix椎板夹治疗高颈段失稳87例,其中31例合并颈髓不全损伤,效果良好.

  •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宝成;蔡贤华;黄卫兵;康辉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或延髓,引起颈部疼痛,四肢乏力、感觉麻木等神经症状。对其发生机制、分型的了解,有助于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王文军;李磊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1].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而选用合适的植骨方式是提高融合率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枕颈部还是寰枢椎植骨融合都存在诸于选取和制作植骨块不规范、植骨床不合格、附加内外固定器械稳定性不足和导致假关节形成等问题,尽管文献报道的植骨融合率都比较高[1].

  • 不同类型寰枢椎失稳的治疗

    作者:赵亚伟;杨卫山;王琳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方法问题.方法:对两例不同类型的寰枢椎失稳的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病人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对于寰枢椎失稳的病例,术前认真细致的影像学检查与分析,根据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是能否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的关键.

  • 自行防旋转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作者:杨敏;马向阳;杨进城;陈树金;邹小宝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失稳和或脱位的主要术式,但是常规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中的连接棒是圆柱形,为增强复位功能,连接棒预弯的曲度一般较大,在拧螺母固定时连接棒容易发生旋转,需要额外的辅助器械把持和固定连接棒的方向,但辅助器械存在手术术野遮挡,且当辅助器械把持不稳时可能造成脊髓的过度骚扰和意外损伤.自行防旋转寰枢椎钉棒系统是一种既保持了常规钉棒系统的优点,又具有自行防旋转的功能,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常规钉棒系统之间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云图.结果与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其中常规及新型钉棒系统模型分别包含198330个节点和964747个单元,246788个节点和996069个单元.两种内固定系统均无明显应力集中现象,且主要应力分布区域基本一致,主要集中螺钉-骨质界面、螺钉-连接棒界面,其中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主要应力分布区域的应力均值高于常规钉棒系统,但2种钉棒内固定系统连接棒的大应力值均小于钛合金棒的屈服强度(795-827 MPa)和极限强度(860-896 MPa).提示新型自行防旋转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连接棒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新型连接棒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脊柱内固定装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侧块螺钉技术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健;彭剑;胡伟文

    目的:评价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寰枢椎失稳11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侧块螺钉组(59例)和椎弓根螺钉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3.8±8.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愈合。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侧块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椎弓根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对术者要求较高,而侧块螺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之优点,但存在潜在的出血和神经根刺激的风险。两种方法均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手段。

  • 寰枢椎失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康瑞芳;王列红

    目的 探讨寰枢椎失稳患者的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104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失稳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104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中,无脊髓损伤患者:91.3%(95例)患者生活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结论 对寰枢椎失稳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康复锻炼等方面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寰枢椎失稳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张伶;王仁法;王承缘;夏黎明;李勇刚;张景峰;邹明丽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寰枢椎失稳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寰枢椎失稳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骨性结构的改变包括骨性畸形11例,枢椎骨折12例,肿瘤所致寰枢椎椎体破坏3例.软组织改变包括横韧带断裂7例,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3例,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间组织嵌入3例.颈髓的改变包括硬脊膜和颈段脊髓受压12例,脊髓信号改变10例.结论 MRI对寰枢椎失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清晰显示骨性结构异常、韧带断裂情况及颈段脊髓损伤,因而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意义.

  • 个体化管理教育对寰枢椎失稳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冯宝盈

    目的:探讨促进颈寰枢椎失稳伴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寰枢椎失稳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个体化管理教育及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存质量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教育可促进寰枢椎失稳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毅琳;卢荫竹

    目的:探讨23例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病人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配合完成23例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病人进行后入路椎弓根钉板或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23例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结论:颈椎后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要确保此类手术的成功,要求手术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熟练的操作技能,充分的心理和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 Magerl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振宇;周文钰;顾洪生;闫洪印;田长庆;余铮;陈杨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易造成寰枢椎失稳,并可导致高位颈髓慢性压迫,逐渐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以恢复寰枢椎稳定性.C1-2经关节螺钉技术(Magerl技术)由于其显著的生物力学优势及更好的术后骨性融合率而成为治疗的首选.我科自2003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Magerl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失稳患者13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 寰枢椎失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列红;冯宝盈

    目的 探讨寰枢椎失稳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26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并将其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其住院时间缩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寰枢椎失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

    作者:项良碧;刘军;于海龙;陈语;谢雁春

    目的 探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 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寰枢椎间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破坏的病例发生,术后颈枕区疼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并发症有术中静脉丛大出血2例,颈枕部疼痛和麻木加重3例,脑脊液漏2例,椎动脉挤压闭塞造成颅脑一过性缺血症状1例. 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手段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甚至杜绝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

    作者:许正伟;郝定均;贺宝荣;郭华;刘团江;王晓东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对48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9~56岁,平均45.1岁.本组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结果:本组48例患者共置入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96枚,寰枢椎复位满意,术中无脊髓损伤.术中出血250~900ml,平均370ml,手术时间110~280min,平均155min.术中3例出现椎动脉损伤,3例出现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术后均获得随访,9~64个月,平均46.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JOA评分由术前的7.1±2.8,改善至术后的13.3±2.1,P<0.05.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为寰枢椎不稳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 寰枢椎失稳后路两种内固定术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陈语;项良碧;于海龙;刘军

    目的 比较寰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与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患者,共纳入研究91例.分为两组:寰椎侧块螺钉组48例(采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寰椎椎弓根螺钉组43例(采用寰椎椎弓根-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分析比较两组置钉的准确率、内固定破坏率、骨性愈合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枕区疼痛改善情况(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等.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4 ~ 60个月,平均40.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寰枢椎间均骨性愈合,除2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造成损伤外,余内固定位置均准确,未见内固定破坏.尽管寰椎侧块组有2例因静脉丛出血较多,达1 000ml左右,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侧块螺钉组的手术时间要明显少于椎弓根螺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和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手段.(2)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勿需扩大显露范围,从而少见神经血管损伤,但对术者要求较高;而侧块螺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之优点,但存在潜在的出血和神经根刺激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