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作者:雷林革;何如祥;程鹏;张建磊;祁多宝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11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28.6岁;车祸伤4例,压砸伤3例,机器绞伤4例。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5 cm。11例均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采取急症或亚急诊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6~96 h,平均31.8 h。切取面积2.5 cm×4.5 cm~4.0 cm×9.0 cm。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较小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即便植皮,瘢痕较小且隐蔽。结论: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半比目鱼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张军华;王世勇

    目的:探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50岁,平均为34岁;伤后时间2~6周,平均3.5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年,平均为2.8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下肢功能按LEM标准评定,优6例,良5例,尚可1例。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当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 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应用

    作者:厉孟;蓝旭;甄平;刘兴炎;高秋明;宋明甲

    目的:探讨3种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皮瓣坏死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应用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蒂部减张皮瓣改善逆行皮神经营养皮瓣转移后的血运,三角形瓣10例,圆形瓣8例,椭圆形瓣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面积为5.0 cm×2.0 cm~8.0 cm×5.0 cm;足部、踝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6例,面积6.0 cm×4.0 cm~13.0 cm×7.0 cm;均伴有肌腱及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采用足背皮神经营养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均为逆行转移。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外观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2年,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平整美观,恢复痛温觉。结论:蒂部减张皮瓣能改善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运,促进其成活,并改善修复创面外观。

  • 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闵继康;杨文龙;李战春;徐旭纯;梅劲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至2009年1月临床应用带小腿内、后、前外、后外侧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邻近转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共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7~78岁.其中应用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23例,带腓动脉终末穿支小腿前外侧筋膜蒂皮辩9例,带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22例,带腘外侧动脉小腿后外侧筋膜蒂皮瓣8例.结果:除2例术后皮辩远端表皮坏死结痂,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行Ⅱ期植皮,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1个月~3年,皮瓣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小腿部单个穿支血管供血面积有限,应用带穿支血管营养血管链的筋膜蒂度瓣可扩大小腿皮瓣的裁取面积,保证皮瓣的血供及回流.

  • 四种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苏会玲;赵建勇;王华柱;于从海

    目的:介绍4种近位转移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48指手指屈曲挛缩病例,瘢痕彻底松解后根据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掌背动脉皮支岛状皮瓣等的适应症及手术特点分别加以应用,并介绍了蒂部动脉伴行静脉的切取和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熏洗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除两例掌背皮瓣远端出现水泡外,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12个月,38例手指位于伸直位,10指PIP关节被动伸直-30.,所有手指屈曲功能基本正常.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结论:近位岛状皮瓣转移是理想的修复方法,熟练应用几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小的岛状皮瓣,术后2周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对于解决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术中皮肤缺损问题很有帮助.

  • 逆行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难治性(足母)趾远端创面

    作者:王众;李秉胜;李强;郭松华;王北岳;贾永鹏

    目的:探讨一种能修复难治性足趾远端创面的新术式.方法:采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逆行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切取皮瓣面积大为7cm×5cm,小为5cm×4cm.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1个月,皮瓣恢复部分感觉,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逆行足背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修复(足母)趾创面的可取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晖;王金平;薛宏斌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胭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 桡动脉掌浅支血流桥接皮瓣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曹广超;吴尧;石荣剑;寿奎水

    目的 探讨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血流桥接皮瓣应用于复杂性断指再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11例复杂性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41岁,平均29.5岁.患指均血运障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2.5 cm~3.0 cm×6.0 cm,指动脉缺损长度1.0~3.5 cm.患者均采用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桥接进行断指再植,观察患者患指成活情况,术后1年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 本组11例,1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桡动脉掌浅支的浅支血管缺如,改行静脉皮瓣完成手术.10例患者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无明显瘢痕,腕部功能正常.术后1年患指功能优8例,良1例,差1例,劣0例.结论 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血流桥接皮瓣的血管蒂与指动脉口径匹配,适宜用于复杂性断指再植.

  • 应用尺动脉远端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目的:探讨以尺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0年5月—2013年5月,采用以尺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11例手指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3岁;机器挤压伤7例,撕脱伤3例,电锯伤1例;指脱套伤创面4例,相邻两指创面2例,一指两处创面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 h ~8 d;创面范围2.0 cm ×5.5 cm ~6.0 cm ×9.0 cm,均伴有深部指骨、肌腱等外露。术后随访检测手指总主动活动度、静态两点辨别觉和患者自我评价等评价手指运动、感觉功能。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愈合;其余10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3.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感觉恢复,供区瘢痕不明显,总主动活动度 TAM 130°~265°(健侧255°~270°),静态两点辨别觉2-PD 6.0~10.5 mm(健侧3.5~7.0 mm)。 TAM 评价优4例,良5例,可2例;2-PD 评价优1例,中10例;患者自我评价好9例,中2例。结论尺动脉远端穿支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具有功能、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的优点,对指脱套伤、一指两处创面、相邻两指创面等复杂创面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修复方案。

  • 小腿及足部皮瓣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燕青;黄仕光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及足部皮瓣对局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23例,其中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19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4例.结果: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1例,带蒂皮瓣边缘出现坏死2例,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a,1例小腿皮瓣修复足部负重区缺损者局部再次发生破溃,余22例无溃疡形成,外观满意,下肢负重步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及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在修复上好选择邻近带蒂皮瓣移植,而足底负重区的软组织缺损,以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好.

    关键词: 小腿 外科皮瓣 修复
  • 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越林;齐向阳;丁明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缺损13例,其中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 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8个月,转移皮瓣外形、色泽及功能满意,指腹两点辨别觉10~12 mm,指间活动范围为-15°~82°.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 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辉铭;王斌;柴益民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的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6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3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筋膜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切取快捷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选择.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董亮;张文龙;孙文弢;王建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分别对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研究、皮瓣设计、临床分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可分为鱼际皮支与腕横纹皮支,走行恒定,血供可靠;两个皮支直径均与手指动脉直径相近,有利于与指动脉相吻合.临床上可在鱼际部与腕横纹部分别设计切取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各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对于合并神经、血管的复合损伤,还可切取Flow-through皮瓣或携带神经、肌腱的嵌合皮瓣,完成一期创面覆盖与功能重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优点颇多,但对于皮瓣的切取面积范围及具体神经支配情况尚未有统一意见.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切取方式多,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临床值得推广,但现有报道中对于皮瓣切取面积及神经支配情况未有详细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穿支皮瓣在下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下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Cochrane数据库于198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创面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经筛选有264篇文献入选。对皮瓣的安全性、解剖学基础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目前应用于下肢创面修复的穿支皮瓣主要有股前外侧皮瓣、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臀动脉穿支皮瓣以及小腿穿支皮瓣等。不同皮瓣各有其特点,临床应根据其特点和创面修复要求选择合适的穿支皮瓣。结论穿支皮瓣损伤小,供区并发症低,血运丰富可靠,具有与肌皮瓣同样的抗感染能力,是下肢创面修复的新技术,也是今后皮瓣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 高位旋转点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作者:胡长青;郭淑芹;连勇;陆芳;张欣;白晓亮;刘智伟;蒋美超;王杰;杨朔;张红新

    目的:探讨高位旋转点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跟骨骨折术后出现钢板及跟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腓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旋转点选择外踝上7~9 cm处的腓动脉外踝上第2穿支,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及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皮瓣均成活。全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1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耐磨,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感染发生。其中12例皮瓣经过二期修整后外形美观,满足穿鞋等要求,感觉恢复达S2级;3例行腓肠外侧皮神经移位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达S3级,但无明确的两点分辨觉。结论高位旋转点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可用于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其手术方式安全、可靠,皮瓣修薄后外形美观,适合穿鞋袜等日常要求,可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

  •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苑博;梁海东;童致虹;佟长贵;刘学晖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 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作者:于俊;高顺红;于志亮;张文龙;张云鹏;胡宏宇;张净宇

    目的 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皮瓣切取大面积18 cm×8 cm,小10 cm×6 cm.结果 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腘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 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皮瓣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峰;李小河;李世元;宋飞;耿磊;符来想;韩伟;董志远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骨科收治的21例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39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为膝周、小腿中上段前外后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8 cm~20 cm×12 cm.21例患者先予创面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再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皮瓣温度、颜色及张力情况.术后定期随访,创面完全愈合后6周,参照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评价标准评价皮瓣感觉.小腿骨折者临床骨折愈合后3个月,参照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2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在术后2周均一期愈合.21例患者获随访4~10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无软组织感染、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有弹性,皮瓣感觉S2~S3级,两点辨别觉7~12 mm(平均9.7 mm).供区愈合良好,未见股四头肌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例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0个月,平均8.2个月.患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05°~130°,平均110°;伸直-5°~0°,平均-2°.术后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差2例.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充足,为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中前部背侧软组织缺损

    作者:于志亮;张净宇;高顺红;张云鹏;张文龙;胡宏宇;于俊

    目的 探讨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中前部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收治足中前部背侧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2~56岁;左足4例,右足7例;重物碾压伤5例,绞伤3例,车祸伤3例.11例患者创面均伴有肌腱、 骨、 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0 cm~15.0 cm×9.0 cm;均择期手术采用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外形满意,皮色好,耐磨,两点辨别觉8~12 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末次随访时,伤肢可负重行走,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结论 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充足,同受区颜色与质地接近,感觉恢复满意,可有效修复足中前部背侧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龙;赵刚;高顺红;于志亮;张云鹏;张净宇;胡宏宇;董慧双;于俊

    目的:通过对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解剖学观察,总结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走行、吻合规律,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4年5月,对10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察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期以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供血的指背皮瓣分别修复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指端皮肤缺损共49例58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示指指端缺损21指,中指皮肤缺损12指,环指皮肤缺损16指,小指皮肤缺损9指;合并骨折10例12指,合并肌腱断裂或缺损12例16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例7指。同指修复31例36指,邻指修复18例22指;皮瓣切取面积10 mm ×8 mm ~22 mm ×18 mm。结果显微解剖观察显示,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指固有动脉中节远端背侧支位于中节指骨颈部,即终末背侧支位置恒定。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供血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9例58指,皮瓣均成活,其中47例55指获6~29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平均达 S3+,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4 mm。供区无并发症。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血管发出位置恒定,以终末背侧支供血切取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4020 条记录 5/201 页 « 12345678...2002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