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房小龙;薛育政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并发症多.近年来关于促炎症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1-6]).因此利用抗炎症因子治疗SAP日益受到重视.IL-11(interleukin-11,IL-11)是近来报道的一种有效的抗炎症因子~([7]),它在肠道炎症、内毒素血症及辐射导致胸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仅就目前IL-11在SA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与新的调控措施研究现状

    作者:李文锋

    骨折伴随感染可明显延迟愈合,慢性持续性炎症可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吸收,并影响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炎症反应中关键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BMP-Smad、Runx2等信号通路是控制成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改善措施,并对NF-κB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的骨形成蛋白(BMP)-Smad通路、Runx2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行综述,为终可能筛选出几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有效拮抗炎症因子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化合物打下基础.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穆克利;张蕾;曹远国;孟学兵;张勇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尽早诊断及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96例作为H A P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195名为健康组,28 d内存活的患者纳入H A P存活组,28 d内死亡的患者纳入H A P死亡组,分别在诊断入组第1、4、7天、出院或死亡当日检测IL‐6、IL‐10、TNF‐α、PCT、sTREM‐1在HAP患者血清内的水平。结果 HAP组的sTREM‐1、IL‐6、IL‐10、TNF‐α、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且 HAP死亡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生存组;在治疗过程中,存活组 HAP患者sTREM‐1、IL‐6、IL‐10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AP患者sTREM‐1、IL‐6、IL‐10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 HAP患者TNF‐α、PCT水平在治疗第1、4、7天及出院或死亡当日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HAP患者TNF‐α、PCT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REM‐1、IL‐6、IL‐10、TNF‐α、PCT水平在 HAP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治疗预后越差。

  •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悠岚;桂庆军

    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通过各种研究越来越得到认可.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作为一种主要的抗炎症因子,不仅在许多疾病中发挥着抗炎功能,它还具有抗动脉硬化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为今后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我们将介绍IL-10的生物学作用,对AS的保护机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研究

    作者:张青;李琦;毛宝龄;钱桂生;徐剑铖;陈正堂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 抗炎症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冰;刘军;肖瑜;王磊;卜延民;李晓辉;廉子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抗炎症因子(AIC)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和促炎症因子(PIC)共同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A中AIC水平降低,PIC水平升高,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加速,促进RA进一步进展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学者接受,以AIC为靶点的新一代RA生物学治疗方兴未艾。因此深入了解各种AIC在RA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IC与RA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入手,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RA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IL-1β、SAA、IL-10的影响

    作者:侯亚红;李彩霞;李荣山;乔晞;邵珊;程丽娟;高仁义;李元红;刘静;张渝;成秀芬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技术对急性肾衰竭(ARF)患者外周血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内科确诊的AR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两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血;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正常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β、SAA、IL-10水平.结果:①灌流及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SA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IL-1β、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灌流及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SA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促炎症因子IL-1β、SAA及抗炎症因子IL-10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存在炎症反应;血液灌流能清除急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中促炎症因子IL-1β、SAA,而对抗炎症因子IL-10无明显作用.

  • 脓毒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郑锦德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按Hitch推荐方法予以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4.4 ~6.1 mmol/L;常规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10.0 ~ 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d后血清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4d后,两组患者血清IL-1和IL-6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 <0.01或P<0.05),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MODS发病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MODS发病率,改善其预后,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促炎症因子IL-1和IL-6水平,提高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纠正血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比例失调密切相关.

  • S-腺苷蛋氨酸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保护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作者:李东良;江艺;蔡秋程;吕立志;谢海英

    肝移植术后早期,供肝的热、冷缺血及再灌注会损伤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易出现移植肝功能损害及胆道并发症.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不仅关系移植的成败,也关系到远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S-腺苷蛋氨酸(SAMe)具有抗自由基、抗炎症因子、改善细胞膜流动性、提高Na+-K+-ATP酶活性等多重生理作用.我院肝胆病中心自2008年1月开始对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早期应用SAMe预防和减轻术后的肝功能损害,取得满意疗效.

  • 结合珠蛋白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萍;李建红;刘建中;冯进云;崔荣;刘启文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是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的血浆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除了具有血红蛋白清除剂的作用,还作为一种血管生成因子、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因子而起作用[2].研究表明,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2].

  • 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胃炎:Meta分析

    作者:李敏;银腾达;林彬彬

    目的 评价瑞巴派特对存在和不存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并手工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1980年1月-2014年4月),纳入比较瑞巴派特对慢性胃炎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特点和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对比瑞巴派特对慢性胃炎的作用,形成15组对照,涉及1 584例患者.在临床效果方面,联合使用瑞巴派特较常规用药(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及法莫替丁)有效率高(RR=1.23,95%CI:1.06 ~ 1.41),且效果明显的比例较高(RR =1.37,95% CI:1.09 ~ 1.73).单用瑞巴派特与其他常规药物(如硫糖铝、奥美拉唑等)对比有效率相当(RR=1.04,95%CI:0.95 ~ 1.14);治疗效果明显的比例也相当(RR=1.11,95% CI:0.83 ~ 1.48).对比症状积分显示,使用瑞巴派特治疗后症状积分较低,上腹痛WMD=-0.58,95%CI:-0.77~-0.40;上腹胀WMD=-0.91,95%CI:-1.05~-0.77;反酸WMD-0.37,95%CI:-0.66~-0.08;暖气WMD=-0.29,95% CI:-0.63 ~0.06,但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14,95% CI:-0.57 ~0.85).在不良反应方面,总体副作用少,瑞巴派特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88,95% CI:0.28 ~ 2.82).结论 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常规用药(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及法莫替丁)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胃炎在症状改善和临床效果方面有优势,但单用瑞巴派特与其他常规用药(硫糖铝、奥美拉唑等)对比效果无明显差异.

  • 基于免疫调理的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兴才;韦红;郑天虹;张亚楠;卜建宏;闫国良;李越华

    目的 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及其与感染控制及28 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6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抗炎合剂,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指标、血清抗炎症因子浓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Mashll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CD4+、CD4+/CD8+、Th1/Th2上调,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增加(P<0.05),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Mashl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CD4+、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升高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减低优于对照组(P<0.05),28d死亡率统计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抗炎合剂可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对感染细菌清除率,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重评分,降低病死率.

  •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VEGF在AEW诱发的干皮症痒模型小鼠脊髓水平的表达

    作者:刘雪婷;曾丽萍;邹泽红;陶爱林

    目的 利用已建立的丙酮/二乙醚溶液和水造成小鼠干皮症模型(AEW模型),在C57 BL/6小鼠身上诱发慢性痒,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抗炎症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颈段脊髓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AEW诱发的干皮症慢性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外用丙酮/二乙醚混合液(1:1)和水7天建立C57BL/6小鼠的AEW模型,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学,定量PCR分析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2a、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炎症细胞因子IL-4、IL-11和IL-13,以及VEGF-a、VEGF-b和VEGF-c在颈部脊髓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EW模型组小鼠的自发性搔抓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促炎症因子IL-1β、IL-6、IL-12a和TNF-α mRNA在脊髓表达升高,而抗炎症因子IL-11和IL-13 mRNA在脊髓表达则显著降低,三种VEGF中,只有VEGF-a在脊髓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在干皮症慢性痒模型鼠的脊髓,促炎症因子和VEGF-a表达显著增加,抗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针对这些因子及其受体的干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