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gA肾病患者血浆抗糖抗体的测定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李湛;解新芳;张雪;师素芳;刘立军;陈沛;隋桂丽;吕继成;张宏

    目的 建立并改良血浆IgG型及IgA1型抗糖抗体检测方法 体系,评价其在IgA肾病(IgAN)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层随机法抽取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IgAN规律随访队列患者中的17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铰链区O糖半乳糖缺失IgA1 (Gd-IgA1)及针对血浆Gd-IgA1的特异性抗糖抗体(IgG型、IgA1型)水平.线性相关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抗糖抗体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抗糖抗体诊断IgAN的价值.结果 IgAN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中均可检测到可识别包含铰链区Fab段(Fab-HR)抗原的IgG型和IgA1型自身抗体,凝集素抑制试验显示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表位为IgA1铰链区半乳糖缺失而暴露的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残基.IgAN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浆IgG型抗糖抗体含量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校正血浆IgG浓度后,IgAN组患者IgG型标准化抗糖抗体浓度(ln[IgG抗糖抗体/Ig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0.58±0.31比0.37±0.11,P<0.01).IgAN患者血浆标准化抗糖抗体浓度与肾活检时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183,P < 0.05),且在校正基线临床和病理因素后仍与24 h尿蛋白量显著相关(β=0.713,95%CI 0.323~1.102,P < 0.01).标准化IgG型抗糖抗体诊断Ig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95% CI 0.682~ 0.845,P< 0.05),其截断值为0.396,诊断IgAN的敏感度为0.729,特异度为0.700.IgAN患者IgA1型抗糖抗体绝对值及标准化浓度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IgAN患者和健康人体内均存在特异识别Gd-IgA1的抗糖抗体,部分IgAN患者血浆抗糖抗体浓度显著升高.推断抗糖抗体可能参与部分IgAN的发生和发展.

  • IgA肾病患者室间隔厚度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韵瑜;胡豪飞;何永成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与肾功能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的IVST将患者分为IVST正常(<11 mm)组和IVST增厚(≥11 mm)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临床生化指标、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等项目上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 min-1·(1.73 m2)-1的影响因素及IVST对肾脏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IVST正常组相比,IVST增厚组的男性占比、年龄、收缩压、Hb、Scr、血BUN、血尿酸、24 h尿蛋白量、随机尿蛋白/肌酐、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C3、血C4水平等增高,肾组织病理检查系膜增殖、肾小管萎缩程度较重,e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CKD分期、Lee病理分级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VST与eGFR呈负相关,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ST、Lee病理分级、血C3、血尿酸、Hb水平是e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室间隔增厚组患者肾脏预后较差.结论 室间隔增厚的IgA肾病患者肾脏预后较差.

  • WISP-1在IgA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钟翔;彭婷;涂月菊;李贵森;王莉

    目的 初步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与肾组织中Wnt1诱导分泌蛋白1(Wnt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肾活检明确诊断有肾间质纤维化的局灶增生型IgA肾病53例,以16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为阴性对照组,14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肾组织和血清中WISP-1水平,同时测定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患者肾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血清WIS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的特点,明确其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ISP-1在MC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肾脏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而在有肾间质纤维化的局灶增生型IgAN患者的肾组织中有大量沉积,主要表达在肾间质;且IgAN患者的血清WIS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5)和MCD患者(P=0.030).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亚组分析中,肾间质纤维化评分0~10%(F1组)和纤维化评分>25%(F3组)两组的WISP-1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MCD组(均P<0.05),而F2组(10%<纤维化≤25%)与正常对照组和MCD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SP-1在肾间质纤维化的IgAN患者血清和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一致,均高于未发生肾纤维化的正常对照和MCD患者,且IgAN患者血清WISP-1的表达在纤维化评分较低组明显升高.血清和肾脏组织中WISP-1的表达与IgAN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有关,WISP-1可能作为一个早期的驱动因子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糖皮质激素治疗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振杰;李航;蔡建芳;文煜冰;李超;邹佩美;张鑫;李明喜;陈丽萌;李雪梅;李学旺

    目的 探讨表现为大量蛋白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及长期预后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肾病综合征(肾综)组和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肾病(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糖皮质激素反应性及长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56例IgAN患者(肾病者86例,肾综者70例).表现为肾综的IgAN患者IgM沉积更为明显.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蛋白尿缓解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后蛋白尿缓解组的长期预后优于无缓解组(P<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节段硬化比例与蛋白尿缓解程度呈负相关(β值=-0.33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基线肾小球皮质密度(HR=0.45,P=0.02)、eGFR(HR=0.95,P=0.001)是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表现为肾综的IgAN患者IgM沉积更为明显,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蛋白尿缓解患者的肾脏预后更佳.肾小球皮质密度及eGFR是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 IgA肾病患者微血管损伤和修复与中介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雷俊峰;周芸;董红霖;赵晓瑜;罗琰琨;李荣山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球微血管损伤情况及中介素(intermedin,IMD)与血管损伤和修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首诊为IgAN患者肾组织80例及正常肾组织1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IMD、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血管内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表达,收集其中36例IgAN患者血浆及31例健康人血浆,ELISA法检测I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依据Lee氏分级、CKD分期分组,分析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1)不同Lee氏分级、CKD分期IgAN患者肾小球CD31、IMD、VE-cadher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KD早期(CKD 1~2期)、中晚期(CKD 3~4期)IgAN患者血浆IMD、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性分析:肾小球CD31表达与Lee氏分级呈负相关(r=-0.232,P<0.05);肾小球IMD表达与Lee氏分级呈负相关(r=-0.241,P<0.05),与肾小球VE-cadherin呈正相关(r=0.417,P<0.01);IgAN患者血浆VEGF与CKD分期、BUN呈正相关(r=0.458、0.409,均P< 0.05),与ALB呈负相关(r=-0.532,P<0.01).结论 IgAN患者存在微血管损伤;IgAN患者肾小球IMD与VE-e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推测IMD在IgAN进展中可能参与血管保护与新生过程,血浆中IMD、VEGF在IgAN晚期增加明显,提示IMD、VEGF可能在IgAN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肥胖与IgA肾病患者独立肾脏风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奕;田娜;周晓玲;俞敏;陈孟华

    目的 分析肥胖与IgA肾病患者独立肾脏风险因子(absolute renal risk,ARR)的关系,探讨肥胖对IgA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首次行肾活检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N-OB组,BMI< 28)和肥胖组(OB组,BMI≥2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检查指标及ARR的差异.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ARR的关系.结果 (1)临床特征:OB组94例,N-OB组580例,平均年龄(35.5±11.3)岁.与N-OB组相比,OB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平均动脉压、血尿酸、血三酰甘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OB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N-OB组患者(P<0.05),ARR积分高于N-OB组患者(P<0.01).(2)肾脏病理改变:OB组患者肾脏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及玻璃样变性病变较N-OB组严重(均P<0.01).但两组Lee氏分期、牛津分型、系膜增殖、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有无内皮细胞增生改变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尿酸、血白蛋白、eGFR、低密度脂蛋白、肾小球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血管壁增厚等因素后,BMI仍是IgA肾病患者AR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95% CI为1.03~1.14).结论 BMI与ARR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早期控制肥胖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可有助于改善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 IgA肾病患者中介素与肾间质血管丢失的关系

    作者:赵晓瑜;周芸;董红霖;雷俊峰;张彩香;李荣山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中介素(intermedin,IMD)与肾间质血管丢失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以正常肾组织作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IMD、CD31、血管内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其中37例患者比较血浆IMD、TGF-β31浓度,分析IgAN患者肾小管IMD与肾间质血管丢失的关系.结果 在IgAN疾病早期,患者肾小管间质IMD、VE-cadherin表达较正常对照增高(P<0.05).CD31表达在IgAN病理病变早期较正常对照无明显改变(P>0.05),在IgAN临床病变早期较正常对照减少(P<0.05);随着疾病进展肾小管间质IMD、CD31、VE-cadherin表达逐渐减少,CD31与VE-cadherin (r=0.517,P<0.01)、IMD与CD31 (r=0.655,P<0.01)、IMD与VE-cadherin(r=0.576,P< 0.01)均呈正相关.在IgAN疾病早期,患者血浆IMD与TGF-β1浓度较正常对照增高(均P< 0.05),两者变化呈正相关(r=0.582,P< 0.01).结论 在IgAN疾病早期,肾小管IMD表达较正常对照增高,IMD表达变化与肾间质血管丢失密切相关.同时,血浆IMD与TGF-β1浓度较正常对照增高,两者变化密切相关.

  • 伴慢性扁桃体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郭金凤;夏茜;李剑波;周倩;徐娟;余学清;杨琼琼

    目的 探讨伴慢性扁桃体炎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比较伴或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的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终点事件为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或血肌酐翻倍,分析比较伴或不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肾脏预后.结果 研究纳入981例IgAN患者,病史伴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98例(9.99%).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相比,伴慢性扁桃体炎组诱因为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更高(P< 0.001),血IgA水平更高(P=0.012),肉眼血尿发生率更高(P=0.006).肾脏病理指标方面,伴慢性扁桃体炎组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慢性扁桃体炎组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的肾脏预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慢性扁桃体炎的IgAN患者临床诱因为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肉眼血尿比例、血IgA水平更高,但其肾脏病理改变和肾脏预后无显著差异.

  • IgA肾病伴IgM沉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作者:孙旗策;俞东容;陈洪宇;朱斌;胡云琴;姜飞;吴军;王永钧

    目的 探讨伴IgM沉积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本院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1060例,并根据肾小球免疫荧光检查是否有IgM沉积分为IgM沉积组和IgM阴性组.随访至患者血肌酐翻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50%、进入终末期肾病、肾替代治疗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两组患者肾脏生存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gM沉积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060例IgA肾病患者中IgM沉积组750例,IgM阴性组310例.(1)临床指标,IgM沉积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尿酸均高于IgM阴性组(均P<0.05),其他项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IgM沉积组患者血清IgA、IgG、IgM均高于IgM阴性组(均P<0.05).(2)病理指标,IgM沉积组节段性硬化或粘连(牛津分型S1),炎细胞浸润、系膜增生等活动性病变,肾小管萎缩、肾小球节段损伤等慢性病变评分均高于IgM阴性组(均P<0.05).(3)中位随访时间89.7(61.8,113.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IgM沉积的IgA肾病患者肾脏累计生存率低于IgM阴性组(Log-rank检验x2=4.95,P=0.026).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IgM沉积为IgA肾病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97,95%CI:1.053 ~ 2.422,P=0.027);经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矫正,IgM沉积对IgA肾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HR=1.409,95%CI:0.921~ 2.156,P=0.114).结论 伴IgM沉积的IgA肾病患者尿蛋白高于IgM阴性患者,病理损伤及免疫荧光沉积程度相对较严重.IgM沉积对IgA肾病肾脏存活存在一定影响,然而IgM沉积并没有成为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IgA肾病患者妊娠:20年回顾性分析

    作者:叶文玲;史亚男;文煜斌;李航;陈丽萌;李明喜;刘俊涛;李雪梅

    目的 分析妊娠IgA肾病(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及肾脏预后,探讨肾脏病理改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影响IgAN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因素.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系统数据库,纳入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20年间原发性IgAN且有20周以上妊娠的病例,详细记录患者住院资料及门诊随诊信息,评估IgAN患者妊娠的结局和肾脏预后.按肾脏病理分级分为Lee氏Ⅳ级以下组和Ⅳ、Ⅴ级组比较两组IgAN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以妊娠结局将IgAN患者分为胎儿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及以胎儿存活与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胎儿存活的因素.结果 62例患者共64次妊娠,平均年龄为(30.31±4.05)岁,胎儿存活率为87.5%,妊娠平均孕周为(35.41±5.10)周(范围在20~40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17.2%),存活胎儿中早产14例(24.1%).妊娠期间18例(28.1%)血肌酐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上升中位数为38.5 μmol/L,72.2%的患者于产后6个月内恢复至妊娠前水平.Lee氏Ⅳ和Ⅴ级患者胎儿死亡率(38.1%比0.0%,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46.2%比11.1%,P<0.05)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33.3%比11.1%,P<0.05)均高于Lee氏Ⅳ级以下的患者.胎儿死亡组IgAN患者妊娠前血肌酐、尿蛋白量、肾性高血压比例及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均明显高于胎儿存活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所有入组患者中妊娠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 min-1 ·(1.73 m2)-1(OR=76.978,95%CI:3.327~1780.939,P=0.007)与肾性高血压(OR=14.464,95%CI:1.245~168.053,P=0.033)是胎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产妇是胎儿生存的保护因素(OR=0.063,95%CI:0.005~ 0.876,P=0.040).结论 IgAN患者妊娠的胎儿存活及肾脏预后与妊娠前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GFR降低及肾性高血压是胎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50例增生硬化性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激素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马明明;管保章;罗丽花;胡波;董向楠;尹良红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增生硬化性IgA肾病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分为缓解组、复发组和无效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8±10.4)岁.临床上均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并伴有不同程度肾衰竭,其中伴高血压者32例(64.0%),伴镜下血尿者15例(30.0%).肾活检病理检查示肾小球球性硬化发生率为17.0%~ 47.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0占50%,T132%,T2 18%.与缓解组及复发组相比,无效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高(P<0.05),血Hb水平较低(P<0.01),血白蛋白水平较低,肾功能损伤程度较重(P<0.01),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较严重;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较低.足量或半量激素诱导治疗有效率为74%,随访时间6~ 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3个月,复发率32%.随访结束时有13例(26%)患者进入尿毒症期.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增生硬化性IgA肾病可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激素治疗疗效与患者发病时有无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程度及肾脏病理改变严重程度相关.

  • 分泌型IgA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补体激活的关系

    作者:张军军;梁艳;权松霞;余桂珍;刘章锁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分泌型IgA(SIgA)的沉积与其临床、病理及补体激活的关系.方法 收集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免疫比浊及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的激活,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肾组织中SIgA的沉积及补体的激活,分析SIgA的沉积与患者临床、病理及补体激活的关系.结果 201例患者中,59例患者肾脏有SIgA的沉积.与无沉积的患者相比,SIgA沉积的患者肉眼血尿及黏膜感染发生率高(P< 0.05),血清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牛津评分的T评分均较低(P<0.05);对其中107例患者进行补体检测发现,伴或不伴SIgA沉积的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补体激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旁路途径激活的患者相比,肾组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激活的患者eGFR较低(P< 0.01),血肌酐、肾小球硬化比例、牛津评分的S评分以及肾小管间质的损伤程度均较高(P<0.05).结论 SIgA沉积的IgAN患者与黏膜免疫关系更密切;与无SIgA沉积的患者相比,SIgA沉积患者部分临床及病理特点不同但补体激活情况相似,而MBL途径激活的患者肾脏损伤更重.

  • 新月体IgA肾病与新月体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蔡青青;解新芳;李晓萍;杨仪赫;师素芳;刘立军;陈育青;吕继成;张宏

    目的 探讨新月体IgA肾病(新月体IgAN)与新月体过敏性紫癜肾炎(新月体HSPN)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活检确诊(新月体形成率≥50%)为新月体IgAN和新月体HSPN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终末期肾脏病(ESRD)和全因死亡.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其预后预测模型.结果 研究共纳入149例患者,包括127例新月体IgAN和22例新月体HSPN,平均年龄36岁,男性为主(61.7%),发病时24 h尿蛋白量为4.4(2.8,6.9)g,血肌酐294(152,615) μmol/L.新月体IgAN和HSPN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上新月体IgAN患者硬化小球比例和新月体比例与HSPN患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3%比7.7%,63.6%比69.9%,均P>0.05).共有113例患者(75.8%)进入随访队列,包括97例新月体IgAN和16例新月体HSPN,两组患者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以及血浆置换的应用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7).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6~189个月),共有62例(54.9%)达到ESRD或死亡,两组患者的预后在校正基线肾功能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6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是血肌酐水平(HR=1.002,95%CI:1.001~1.003,P<0.001)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水平>50%(HR=2.986,95%CI:1.046~ 8.530,P=0.041).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以血肌酐为因变量的预后模型:P=exp(-3.166+0.655×Scr)/[1+exp(-3.166+0.655×Scr)],该预后模型为独特“S”型曲线;当血肌酐≥570μmol/L时患者进入不可逆阶段,很难脱离透析;而加入血浆置换治疗后,不可逆点从570 μmol/L升至725 μmol/L,提示血浆置换有改善预后的治疗作用.结论 新月体IgAN和新月体HSPN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预后上相似,血肌酐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影响预后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基于血肌酐的预后预测模型,并发现肾功能不可逆点.

  • 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龚建光;金娟;赵黎;李一乔;邹文利;李一文;何强

    目的:探讨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8例IgA肾病患者,其中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23例(IgAN?ATIL组),与另外125例IgA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占IgA肾病的15.5%;与对照组比较,IgAN?ATIL组发病年龄较大(P=0.007);有抗生素、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药物使用史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01);血清白蛋白(P=0.018)、eGFR(P=0.013)较低,肌酐(P=0.009)、尿素氮(P=0.003)、24 h尿蛋白量(P=0.01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AGL)(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07)较高;Lee分级等级较高,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以中度为主,而对照组以轻度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用药史、尿NGAL是IgA肾病小管间质活动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较一般IgA肾病患者有更重的临床表现以及小管间质慢性病变,临床上应尽早干预;年龄、用药史(抗生素、利尿剂、NSAIDs等)、尿NGAL是IgA肾病小管间质活动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 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闵璐琳;张敏芳;车霞静;牟姗;曹励欧;王琴;戴慧莉;方炜;顾乐怡;朱铭力;王玲;俞赞喆;周文彦;戚超君;钱家麒;倪兆慧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与足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人群18~65周岁,纳入标准 eGFR≥30 ml·min?1·(1.73 m2)-1且24 h尿蛋白量>0.5 g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经计算机随机进入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LEF组)和单用激素组(激素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进入ESRD或透析治疗;(2)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50%;次要终点为蛋白尿缓解。结果完成随访的患者共90例,LEF组40例,激素组50例,基线24 h尿蛋白量LEF组和激素组分别为2.00(1.10,2.88)g和1.87(1.13,3.08)g,两组患者尿蛋白在治疗6个月[分别为0.30(0.11,0.93)g,0.30(0.14,1.33) g]和12个月[分别为0.30(0.09,0.82)g,0.32(0.14,0.66)g]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激素组治疗后eGFR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80.39±28.56)、6个月(87.12±28.70)、12个月(88.20±30.26)ml·min-1·(1.73 m2)-1,P<0.05],LEF组e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87.63±27.35)、6个月(86.91±32.45)、12个月(90.06±30.00)ml·min-1·(1.73 m2)-1,P>0.05],但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LEF组9/40例,激素组1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9个月发现两组肾脏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血肌酐及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是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对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与足量激素相当,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不同性别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邓卫;周倩;刘文婷;艾珍;陈崴;余学清;谭晓军;杨琼琼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分析肾活检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 纳入原发性IgAN患者1512例,男女比为1∶1.16,肾活检时患者中位年龄为32(26,39)岁.与女性IgAN患者比较,男性IgAN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功能较差、蛋白尿较严重,患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比例较高;病理改变表现为肾脏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而女性IgAN患者肉眼血尿较常见,镜下血尿程度较严重.结论 不同性别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差异,男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改变较女性严重.

  • 血清白蛋白对IgA肾病患者肾脏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袁燕红;王琴;张敏芳;曹励欧;车霞静;田磊;戚超君;邵兴华;倪兆慧

    目的 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肾脏预后的影响,探讨经免疫抑制治疗获得缓解的IgAN患者长期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来自上海仁济医院肾脏内科IgAN患者随访登记资料,分析2005年至2010年期间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的IgAN,且经治疗获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632例.随访时间3年,观察患者肾脏生存情况.结果 632例IgAN患者中369例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入选本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eGFR下降值≥5 ml·min-1·(1.73 m2)-1·年-1,或Scr较基线值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位随访时间为49.0(38.0~ 65.8)个月,至随访终点有61例患者肾脏病进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访平均血清肌酐(TA-Scr)、随访平均血清白蛋白(TA-Alb)和随访1年eGFR变化率是影响治疗后缓解IgAN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A-Alb是影响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TA-Alb每降低1g/L,肾脏病进展危险度升高17%.结论 TA-Scr、TA-Alb和随访1年eGFR变化率与治疗后缓解的IgAN患者长期预后独立相关.监测患者平均Alb水平对预测肾脏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骨化三醇对局灶增生性IgA肾病患者CD4+记忆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于春洋;罗静;李荣山;王利华;郭珲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对局灶增生性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记忆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Lee Ⅲ级)20例(IgAN组)及健康志愿者2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IgAN组再分为尿蛋白量<1g/24h和尿蛋白量≥1g/24 h两亚组.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血清1,25(OH)2D3水平;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1,25(OH)2D3、地塞米松(DEX)或者2种药物联合处理PBMCs,细胞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人叉头框蛋白P3 (human forkhead box P3,Foxp3)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N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N组患者PBMCs分泌IFN-y、IL-17A水平及IFN-γ/IL-4、IL-17A/Foxp3比值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尿蛋白量<1 g/24h亚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PBMCs分泌IFN-γ、IL-17A水平及IL-17A/Foxp3比值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均P<0.05).1,25(OH)2D3处理后,PBMCs分泌IFN-γ、IL-17A、IFN-γ/IL-4、IL-17 A/Foxp3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均P< 0.05);1,25 (OH)2D3+DEX联合刺激PBMCs后,上述IFN-y、IL-17A、IFN-γ/IL-4、IL-17A/Foxp3、Foxp3变化更加显著,且IL-4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并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相关;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可能存在CD4+记忆性T细胞功能紊乱,1,25(OH)2D3具有纠正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CD4+记忆性T细胞功能紊乱的作用.

  • 补体C3系膜区沉积与低C3血症在IgA肾病中的意义

    作者:章晓炎;谢静远;王伟铭;王朝晖;潘晓霞;沈平雁;徐静;郝旭;周琼秀

    目的 对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补体活化在IgAN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记录患者基线一般情况、临床指标、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根据免疫荧光下补体C3在系膜区沉积情况,分为阴性、弱阳性、强阳性3组,血C3降低组的定义为血清C3< 85 mg/dl.结果 本研究纳入528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肾组织C3沉积阴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组患者分别为119例(22.5%)、164例(31.1%)和245例(46.4%);血C3降低组患者93例(21.7%),血C3正常组335例(78.3%);系膜区C3沉积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209,P<0.01);不同肾组织C3沉积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肾组织C3沉积加重,患者基线血肌酐、尿酸、血IgA水平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体质量指数(BMI)降低(P<0.05),C3沉积较多的患者肾组织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和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更为严重(P< 0.05).与血C3正常组比较,血C3降低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eGFR水平较低,而血肌酐水平较高(P<0.05).随访期间,共有54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血C3降低组ESRD发生率为23.7%,正常组为8.4%,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C3降低组肾脏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C3正常组[(145.0±22.5)个月比(150.8±17.0)个月,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和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eGFR、白蛋白、尿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后,血清C3降低(HR=0.97,95%CI 0.96,0.99,P<0.01)为患者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A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补体系统活化,补体活化与患者基础肾功能及临床预后相关,血清C3下降为患者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补体活化可能参与IgAN的进程.

  • 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意义初探

    作者:施潇潇;夏鹏;文煜冰;蒋兰萍;李航;李雪梅;李学旺;陈丽萌

    目的 观察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IgAN-M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肾脏小动脉和微动脉病变,探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缺失和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765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共34例(1.9%)临床病理确诊为IgAN-MHT,收集临床资料,半定量分析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病变,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价PTC(CD34+)缺失、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CD68+)浸润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gAN-MHT多见于青年男性,除血压显著升高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和蛋白尿;小动脉和微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病变共存现象,但二者与肾功能没有显著相关性;肾间质有显著巨噬细胞浸润,与肾功能显著相关,PTC缺失表现亦突出,PTC面积比例与肾功能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IgAN-MHT患者肾脏微动脉和小动脉病变与肾功能相关性差,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和PTC缺失表现突出并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631 条记录 24/32 页 « 12...21222324252627...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