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PET/CT在寻找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

    作者:赵铭;王娟;田蓉蓉;靳宏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CUP患者行PET/CT检查拟寻找原发灶,根据转移灶部位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例)、肝转移组(9例)、骨转移组(12例)及恶性胸腹水组(7例),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CUP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结果 18F-FDG PET/CT寻找CUP原发灶的灵敏度为63.9% (23/36),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骨转移组及恶性胸腹水组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7.5% (7/8)、55.6% (5/9)、58.3%(7/12)、57.1% (4/7).18F-FDG PET/CT对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的确诊率[87.5%(7/8)]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57.1%( 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CUP患者原发灶灵敏度较高,尤其适用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CUP患者.

  • 不明原发灶骨转移癌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达;胡劲博;刘玉杰;何韶辉;龚海熠;张浩;肖建如

    Objective Bone metastasis from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 BMCUP )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among cancers of unknown primary ( CUP ), which is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cancers, and the anatomical site of origin remains occult aft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related laboratory tests. Due to its insidious onset, non-specific symptoms, high risk of involving multiple organs as well as poor prognosis, early diagnosis is rather difficult.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brief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aim at presenting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BMCUP. Methods By using key words such as bone metastases,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immunohistochemistry,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we searched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and CNKI. Results Lung cancer was the main causative occult primary for bone metastases and had a poor prognosis with an average survival of 3 months. Diagnostic approaches to identify the primary sites included clinical evaluation, detailed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current diagnosis was to identify the primary sites of BMCUP and make a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prognosis. Clinical protocols focused on direc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ubtypes with good prognosis, as well as long-term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subtypes with poor prognosi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omics, molecular diagnosis may b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BMCUP. Conclusions Compared to treatment for bone metastases of known origin, standard treatment for BMCUP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n the era of tailor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is situation present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 siRNA沉默HCCR-2基因抑制卵巢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晶;梁建明;刘安琪;陈文捷;何勉

    目的:探讨siRNA抑制人宫颈癌基因2(HCCR-2)表达对卵巢癌肝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HCCR-2-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及空载体对照质粒感染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HO-8910PM,建立小干扰(SI)组和空白对照(NC)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CCR-2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卵巢癌肝转移模型裸鼠观察癌细胞转移能力。两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SI组细胞HCCR-2蛋白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16±0.02,较NC组的0.86±0.05明显减少(t=-8.06,P<0.05)。SI组的穿膜细胞数为(58±3)个,较NC组的(262±19)个明显减少(t=-37.77,P<0.05)。SI组的肝转移癌发生率2/6,较NC组的6/6明显降低(P<0.05);SI组成瘤数量为(1.3±0.2)个,较NC组的(9.4±0.8)个明显减少(t=-10.25,P<0.05)。结论 siRNA沉默抑制HCCR-2基因表达可降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肝转移能力。

  • 隐匿性乳腺癌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丰丽;林秋生;魏丽娟;赵晶;刘俊田

    目的 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2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的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者(77.8%、64.8%、38.9%比90.7%、86.7%、86.7%,P=0.015).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组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未发现原发灶组(60.0%、40.0%、40.0%比92.0%、83.6%、79.2%,P=0.023).有复发转移组总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转移组(63.5%、28.6%、19.0%比97.1%、97.1%、97.1%,P=0.000).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 全容积成像联合真空辅助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病变诊疗应用的研究

    作者:陈政;董永忠;隋志清;丁孝娥;郑红艳;张春梅

    探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联合乳腺真空辅助活检在隐匿性乳腺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01-2012-12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对87例105个乳腺隐匿性病灶在ABVS引导下进行乳腺真空辅助活检微创旋切术,通过病理检查和随访,评价乳腺形态、边界、微小钙化和纵横比等4个方面ABVS 影像特征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以及联合乳腺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隐匿性病变中的诊疗价值.结果:105个病灶中根据有无发现低回声结节分为两组.一组通过ABVS诊断为低回声结节乳腺病灶91个,其中BI-RADS分级Ⅱ级38个,包括普通增生病变14个,乳腺纤维瘤15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重度非典型增生5个,原位癌1个;BI-RADS 分级Ⅲ级53个,包括普通增生病变4个,乳腺纤维瘤28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个,重度非典型增生8个,原位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2个.另一组14例ABVS检查仅结构紊乱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年龄≥40岁,有6个月以上乳腺疼痛病史,14个病灶均为BI-RADS分级工级,其中普通增生11个,重度非典型增生2个,原位癌1个.术后血肿发生率为8.0%(7/87),痊愈率为97.7%(85/87),病灶残留发生率为2.3%(2/87).结论:ABVS能够及时发现乳腺隐匿性病变,结合真空辅助活检微创能够尽早进行乳腺隐匿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两者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没有X射线钼靶检查手段的基层医院.

  • 隐匿性乳腺癌诊治的争议和展望

    作者:郭美琴;宋伟

    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准确的定义、诊断与治疗目前均存在争议.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寻其诊断随着医学科技进步所发生的变化,提出思考和展望,希望成立一个国际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登记网,以便于纵向研究和制定全球治疗标准.

  • 隐匿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张俊杰;杨晓棠;杜笑松;张建新;侯丽娜;牛金亮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原发癌灶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依据2013年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内病灶进行分析,研究隐匿性乳腺癌患者MRI增强后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4例患者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4例,其中18例在乳腺病理切片中可见原发癌灶.MRI检出原发癌灶17例,其中肿块型病变6例,直径0.6~1.2 cm(平均0.9 cm);非肿块样强化病变11例,其中线样分布4例,段样分布3例,局灶性分布3例,区域性分布1例.TIC类型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2例.34例隐匿性乳腺癌中,有完整免疫组化结果23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11例(47.8%),孕激素受体(PR)阳性10例(43.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7例(30.4%),Ki?67高表达(>14%)20例(87.0%).Luminal A型1例(4.3%),Luminal B型10例(43.5%),三阴性乳腺癌7例(30.4%),HER?2过表达5例(21.7%).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灶MRI常表现为体积较小的肿块型病变及局灶性分布、线样分布或段样分布的非肿块样强化病变,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Ki?67指数较高,其分子亚型构成以Luminal B型为多见.

  • 窄带成像内镜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倪晓光;程荣荣;赖少清;张蕾;贺舜;张月明;王贵齐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隐匿性原发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常规检查(CT、MRI及内镜)未发现原发灶,使用NBI内镜进行鼻咽喉部检查,观察NBI内镜对原发灶的检出能力.结果 在53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中,NBI内镜对隐匿性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7.2%(25/53),明显优于影像学检查和普通内镜检查(0,P<0.001).检查的原发灶均具有病变小且浅表的特点,在NBI内镜下,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具有典型的特点,鼻咽部浅表癌病变表面可见细树枝状或扭曲线条状的新生血管,口咽、下咽和喉部浅表癌黏膜表面的血管形态表现出排列紧密的棕色斑点.结论 NBI内镜通过判断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形态来发现病灶,能明显提高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隐匿性原发灶的检出能力.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寻找未知原发灶肿瘤原发灶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娟;赵铭

    目的 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在寻找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 PET-CT扫描的CUP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57±16)岁.依据转移癌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8例)及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0例),计算并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各组原发灶的灵敏度.结果 18F-FDG PET-CT寻找CUP患者原发病灶的灵敏度为66.7%(32/48),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CUP患者的灵敏度为78.6%(22/28),非颈部淋巴结转移CUP患者的灵敏度为50.0%(10/20);18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CUP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 0.05).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CUP患者原发灶灵敏度较高,尤其适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UP患者.

  • 免疫组织化学在胸腔积液细胞块腺癌细胞原发灶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晓娟;李秀娟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用于判断胸腔积液细胞块中腺癌细胞原发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运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送检的108例患者的胸腔积液,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拟诊为腺癌.通过离心收集沉渣细胞后制作石蜡块,选择其中94例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TCT拟诊为腺癌的94例中,免疫组织化学仍诊断为腺癌共92例,其中肺来源70例,乳腺2例,卵巢6例,消化道8例,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来源不明5例;另2例分别重新诊断为增生间皮细胞和间皮肿瘤.结论 将胸腔积液制作细胞块,联合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能提高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出率,进行肿瘤细胞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现肿瘤原发灶.

  • 寻找颈部转移癌不明原发灶的方法

    作者:裘轶辉;金杰;刘慧茹;宋大川;谢书华;肖汉琼;董晶

    颈部转移癌存在着一部分无法通过常规方法发现原发病灶的转移癌,即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寻找出颈部转移癌的原发灶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寻找颈部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方法也越来越多,寻找出颈部转移癌的原发灶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试对寻找颈部转移癌不明原发灶的传统及新方法做一综述。

  •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作者:楼建林;郭良;赵坚强;王升晔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from an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25例SCCU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策略和随访结果.125例患者中共97例次接受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72例次接受放疗,51例次接受化疗.46例患者行Ⅰ~V区颈淋巴清扫,43例行Ⅱ~V区清扫,3例行Ⅱ~Ⅵ区清扫,1例行Ⅰ~Ⅵ区清扫,4例行Ⅰ~Ⅲ区清扫.放射治疗中行扩大野照射36例,双侧颈部照射15例,单侧颈部照射21例.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影响颈部复发或未控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6.2%,5年无瘤生存率60.0%,中位生存期为70个月.Cox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有N分级、淋巴结包膜外侵、双侧颈淋巴转移和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25例(20.0%)患者出现颈部复发或未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分级是影响颈部复发或未控的主要因素.本组中27例(21.6%)患者在治疗3 ~ 96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后出现原发灶,其中扩大野放疗的36例中有4例(11.1%)出现原发灶.结论 N分级、淋巴结包膜外侵和颈淋巴清扫手术是影响SCCUP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N分级是影响颈部复发或未控的独立危险因素.颈淋巴清扫手术对颈部淋巴结控制率较高,并且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原发于头颈以外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巍;倪道凤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颈以外的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规律,以期对此类疾病进一步认识,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9年1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466例发生颈淋巴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之中的77例原发灶位于头颈以外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分析其发病特点,并按照颈淋巴结LEVEL分区探讨颈淋巴转移区域的特点.结果 77例原发于头颈以外的恶性肿瘤病例,原发部位包括肺、胃、食管、乳腺、结肠、纵隔、卵巢、子宫、胰腺、肝脏、肠系膜、肾上腺、直肠.81.8%(63/77)的患者发生LEVEL Ⅴ区颈淋巴转移,其中50例为左侧LEVEL Ⅴ区转移;11.7%(9/77)发生LEVEL Ⅳ区转移;5.2%(4/77)发生LEVEL Ⅲ区转移;1.3%(1/77)发生LEVEL Ⅰ区转移.原发灶位于头颈部以外的病例占各区域全部病例的比例分别为LEVEL Ⅰ区2.1%,LEVEL Ⅲ区3.7%,LEVEL Ⅳ区14.3%,LEVEL Ⅴ区70.8%.发生颈淋巴转移的头颈外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腺癌占51.9%,中分化腺癌占15.6%,低分化鳞癌占11.7%,中分化鳞癌占10.4%,其他组织学类型占10.4%.结论 头颈部以外的多个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见颈淋巴转移,其中以肺癌为常见,胃、食管、乳腺也是常见的原发灶.头颈部以外的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转移的区域集中在LEVEL Ⅴ区,尤其是左侧LEVEL Ⅴ区.且发生于LEVEL Ⅴ区的肿瘤转移病例,原发肿瘤位于头颈部以外的情况多于头颈部肿瘤.发生颈淋巴转移的头颈外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

  • 应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的初步研究

    作者:顾太富;肖新兰;尹建华;赵海

    目的 探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寻找转移瘤患者原发灶的可行性和灵敏度.方法 前瞻性分析34例以转移瘤症状就诊,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或MRI发现不明原发灶的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DWI扫描,分别测量可疑原发灶和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原发灶和转移瘤的ADC值.探讨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 通过对34例转移瘤患者全身DWI扫描,发现可疑原发灶24例,其中23例被证实为原发恶性肿瘤,1例可疑原发灶穿刺为良性病变;10例经全身DWI扫描未发现明确原发灶,其中2例经活检明确原发灶,8例经随访6~12个月仍未明确原发灶.确诊的14例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4±0.18)×10-3和(1.16±0.27)×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7.6%(23/34),灵敏度为92.0%(23/25).结论 全身DWI对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的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寻找原发灶的筛查方法.

  • 18F-FDG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洋洋;丁重阳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寻找脑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18F-FDGPET-CT检查寻找原发病灶的脑转移瘤患者的病史资料,并与活组织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F-FDG PET-CT对脑转移瘤原发灶的检出率为79.2%,灵敏度为97.9%,特异性为86.9%,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为90.9%,准确率为95.8%.结论:mF-FDG PET-CT在寻找脑转移瘤原发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 18氟-2-脱氧-D-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对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决策的影响

    作者:吴志坚;张永学;魏昊;贾清

    目的 探讨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已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肿瘤原发灶患者.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组织病理、细胞学结果和/或临床随访对PET/CT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4例患者中,FDG PET/CT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0例,其中位于肺部9例,结肠3例,直肠2例,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20例可疑原发灶中,17例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为真阳性,其中位于肺部8例,结肠2例,直肠、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另3例假阳性分别位于肺、结肠及直肠各1例.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检出率为50.0%(17/34),假阳性率为8.8%(3/34).50.0%(17/34)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因发现原发灶和/或新的转移灶而改变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病例的处理决策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常规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发灶的病例,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有重要意义.

  •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春利;李毅红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原发灶,准确率100%.原发性肺癌13例,占76%,其中有2例在第二次行PET/CT检查时才检出原发灶;原发性肝癌2例,占12%;原发性贲门癌1例,占6%;原发性升结肠癌1例,占6%.在检查到原发灶的基础上,18F-FDG PET/CT亦发现10例合并转移者,其中合并肺转移者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者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3例,共发现病灶61处;2例肝癌患者单发脑转移灶中均有脑卒中.结论 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原发灶中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 原发灶不明腺癌致胸腹腔积液一例

    作者:顾咸庆;穆建平;许冬联

    [病例]男,38岁.主因乏力、食欲缺乏、腹部不适2月余,加重伴腹胀1个月入院.在当地医院多次查腹部B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肝胆脾及腹腔未见占位病变.给予腹腔穿刺抽液送检,腹水为渗出液,病理检查未找出癌细胞.

  • 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的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义翔;周家杰;刘涛;曾金敏;杨光华

    目的 提高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的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CUP)的认识.方法 报道荆州市中心医院1例血清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的CUP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中检索,时间截至2016-10-09,共8篇文献入选,加上本例患者,共10例血清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患者被报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男性患者中,年龄61~80岁;直肠指诊均为阴性(前列腺中等大小,质软,未扪及明显结节);血清PSA 56.3~4 222.0 μg/L;均发现骨转移灶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经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未能证实为前列腺癌,而诊断为PSA+的CUP;均采用姑息性内分泌治疗.结论 血清PSA显著升高,但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为阴性的PSA+的CUP患者临床上可考虑采取姑息性内分泌治疗策略,以期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或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癌诊断价值的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

    作者:杨忠毅;徐俊彦;胡四龙

    目的:研究<'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3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或PET/CT显像用于寻找原发灶价值的中英文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综合灵敏度(Se)、特异性(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优势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共有24篇文献纳入(PET显像14篇,PET/CT显像10篇).<'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对原发灶的正确检出率为40.86%(344/842),两者分别为37.60%(144/383)和43.57%(200/459).检出的原发灶主要位于肺、扁桃体和胃肠道.PET显像的综合Se、Sp、LR+、LR-、DO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88%(82%~92%)、80%(74%~85%)、3.55(2.14~5.88)、0.24(0.16-0.36)和24.94(11.36~54.78);PET/CT显像则分别为90%(86%~94%)、84%(79%~89%)、5.19(3.48~7.74)、0.07(0.02~0.25)和80.02(20.42~313.48).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4和0.8758,Q*值为0.8393和0.8063.易产生假阳性的部位主要为肺、扁桃体和口咽部,而假阴性则好发于乳腺、扁桃体、舌根和骨骼等.结论:<'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