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背部弹性纤维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吴重重;韩宇;汪洋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结缔组织瘤样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过程和组织学特点,笔者遇到1例,分析如下.

  • 斜方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樊东升

    目的 探讨斜方肌肌电图在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ALS患者、80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AKS组和颈椎病组同时进行胸锁乳突肌、第一骨间肌、腹直肌、胫前肌肌电图检测,比较3组肌电图的差异.颈椎病组中4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比较.结果 ALS组中,病程≤8个月的患者斜方肌肌电图自发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病程>8个月者[分别为21/30(70%)和28/70(40%),X~2=7.56,P=0.004];斜方肌肌电图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组[波幅(1086.9±152.6)μV,时限(17.2±6.5)ms,多相波23.6%±3.4%]与对照组[波幅(606.7±82.7)μV,时限(1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0.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 Cobb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2例报告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王光彬;王洪波;唐军;杨贞振;史浩;于台飞;陈立光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22和13岁.临床症状为下肢无力,查体见皮肤血管瘤、下肢肌力下降.均行MRI、CT、DS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结果 MRI显示2例椎体多发血管瘤,T1WI呈高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像(STIR)呈低信号;相应节段椎管及肌肉内见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有流空现象;增强扫描椎管内病灶呈明显强化.CT平扫仅显示椎体血管瘤,表现为局部骨小梁增粗,呈网眼状,冠、矢状面重建可见栅栏征.DSA示肋间动脉、肋下动脉增粗、紊乱,周围静脉提前显影并增粗迂曲,多个椎体内可见紊乱血管团.结论 MRI能明确显示Cobb综合征椎体、椎管、脊髓、肌肉等组织的病变及其范围,结合皮肤表现对该病有诊断价值.

  • 刺络拔罐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

    作者:常燕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背部连接覆盖肌肉的组织发生炎症,引起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取效甚微.2001-05~2003-05,笔者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筋膜炎 拔罐 放血
  • 针刺与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48例

    作者:张和英

    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酸胀沉重,困痛,肌肉僵硬板紧,有压痛,其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2005-01-2007-04,笔者采用针刺与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48例,现报告如下.

  • 蠲痹柔筋汤联合垫枕调曲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占国;张江平;张立辰

    目的 观察蠲痹柔筋汤联合垫枕调曲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颈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应用蠲痹柔筋汤联合垫枕调曲法治疗,对照组56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4.6%,对照组8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蠲痹柔筋汤联合垫枕调曲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背根神经节Nav1.8磷酸化在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王汉兵;王焱林;杨承祥;欧伟明;刘洪珍;闫哲

    目的 本研究采用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探讨背根神经节(DRG)Nav1.8磷酸化在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组)及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组(R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R组大鼠在X光机介导下行右侧L3,4椎旁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分别于射频热凝前、射频热凝后1、2周时,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右侧后爪对机械性刺激缩足反应的阈值(PWT);射频热凝后2周,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DRG细胞Nav1.8蛋白和苏氨酸磷酸化Nav1.8蛋白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神经超微病理结构.结果 与C组比较,射频热凝前D组和R组PWT降低(P<0.01).射频热凝后1~2周,R组较D组PWT升高,但仍较C组降低(P<0.05).C组髓鞘排列均匀,轴突内可见形态正常的线粒体;D组脱髓鞘明显,髓鞘板层排列紊乱、断裂、肿胀;R组脱髓鞘程度明显减轻,髓鞘板层局部排列紊乱、空泡形成.与C组比较,D组和R组Nav1.8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苏氨酸磷酸化Nav1.8蛋白表达增高(P<0.01);R组苏氨酸磷酸化Nav1.8蛋白表达低于D组(P<0.05).结论 DRG细胞Nav1.8的磷酸化可能是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之一.

  • 腰方肌前路阻滞对腹部和背部各区域的阻滞效果

    作者:卢泱;王权光;施克俭;金周晟;周日永;郑海燕;徐旭仲

    目的 评价腰方肌前路阻滞对腹部和背部各区域的阻滞效果.方法 健康志愿者12名,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 30 kg/m2,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前路阻滞,阻滞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采用冷温法测试腹部和背部各区域(以体表标志线将右侧躯体划分为15个区域)阻滞情况,记录注药后30 min时各区域阻滞阳性情况.结果 ≤5%阳性率区域为0;>5% ~ 20%阳性率区域为1区、13区;>20% ~ 50%阳性率区域为2区、3区、4区;>50% ~70%阳性率区域为6区、7区、10区;>70%~<95%阳性率区域为5区、14区、15区;≥95%阳性率区域为8区、9区、11区、12区.结论 腰方肌前路阻滞对阻滞侧前腹壁中下部区域阻滞有效.

  • 腋中线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部和背部各区域的阻滞效果

    作者:马剑锋;潘一帆;杨建平;谢作楷;李军

    目的 评价腋中线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部和背部各区域的阻滞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年龄18~ 64岁,性别不限,BMI 20~27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手术时间<1h.超声引导下行腋中线入路左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局麻药为0.25%左旋布比卡因0.5 ml/kg.采用冷温法和针刺法测试腹部和背部各区域(以体表标志线将左侧躯体划分为19个区域)的阻滞情况,记录给药后20 min时各区域阻滞阳性情况.结果 ≤5%阳性率区域为11区域、14区域、17区域、18区域;>5% ~ 20%阳性率区域为8区域、15区域、19区域;>20% ~50%阳性率区域为12区域、13区域、16区域;>50% ~70%阳性率区域为1区域、4区域;>70% ~ <95%阳性率区域为7区域、9区域、10区域;≥95%阳性率区域为2区域、3区域、5区域、6区域.结论 腋中线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对阻滞侧前腹壁中下部区域阻滞有效,而对其腋中线与腋后线上部和腰背部的区域阻滞无效.

  • 背部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贾志芳;吕振海;张江华

    [病例]女,42岁.因左肩胛下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2年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肩胛下有一肿物,如核桃大小,无痛,肿物缓慢增大,左肩活动不受限,无左上肢放射痛.查体:左肩胛下方可见一隆起性肿物,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约5 cm×4 cm大小,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活动性差,无压痛.局麻下手术,见肿物位于肩胛骨下角深面与胸廓肋骨之间,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粘连组织.病理结果:背部弹力纤维瘤.

  • 腰背部扭伤

    作者:王文格

    [编者按] 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综合的、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全科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所以文中的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仅以此引导全科医生的诊疗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关键词: 扭伤
  • 背部弹力纤维瘤1例报告

    作者:王鹏;李晋福;余睿芳;庞亚妮;张宝林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结缔组织瘤样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过程和组织学特点,由Jarvi和Saxen于1961年首先报道4例[1].现将我科收治1例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2岁.主因发现背部皮肤肿物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背部包块,抬胳膊时肿物明显,无疼痛感,未予诊治.4个月前自觉肿物明显增大,活动肩部时有轻微酸痛感.既往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诊断
  • 胶原蛋白水解酶对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急性损伤的实验

    作者:李鹤平;庄文权;杨建勇;陈伟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急性损伤的影响,以期探讨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并进一步论证经皮椎间盘胶原蛋白水解酶化学髓核溶解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2-07/09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SD健康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9只;胶原酶急性实验组9只、急性假手术组10只.急性实验组和急性假手术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 mg/kg)麻醉后,分离并辨认大鼠背根神经节,实验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 mL(4 mL含1200 U),急性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mL.于注药后1 h行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的电镜检测.结果: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细胞、节内神经纤维检测结果:急性实验组背根神经节观测细胞种类、细胞数量、细胞大体形态、胞膜情况、节内神经纤维情况(有髓神经纤维有无肿胀,脱髓鞘,髓鞘松解等改变)、血管等情况与正常组、急性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和差别.急性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与正常组和急性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和差别:①核仁部分偏向一侧.②线粒体大量肿胀,部分嵴断裂、空泡形成.各组均未见节细胞成群细胞坏死、细胞膜早期破裂、凋亡小体形成等节细胞凋亡相关表现和节细胞坏死相关表现.结论:临床应用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浓度的胶原酶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是有损伤的.掌握胶原酶的用量和浓度,使胶原酶作用于精确合适的部位,才能提高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

  • 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

    作者:张栩;王晓琼;李春香

    背肌筋膜炎多由感受风寒 ,潮湿以及急慢性损伤所引起.临床表现为背部弥漫性疼痛 ,多以肩胛间区为主 ,疼痛剧烈,严重时颈部和双上肢活动受限.通过对走罐与针刺疗法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表明:走罐疗法优于针刺疗法.

    关键词: 拨罐 筋膜炎
  • 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

    作者:吴仲敏;凌树才;朱晞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和SP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法研究大鼠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来源.结果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FG逆标阳性细胞位于大鼠第六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和第一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阳性细胞大中小不等,大多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SP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大多为中小型,呈深红色.FG/SP双标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占FG逆标阳性细胞总数的三分之一.结论 SP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源自于L6-DRG和S1-DRG.

  • 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

    作者: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何义杰;陈英茂;朱剑峰;侯亚彬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全身显像时部分患者颈部及胸椎两旁肌肉局限性代谢增高的显像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者1 600例.受检者禁食4h后,按体重5.55MBq/kg静脉注18F-FDG,坐位松弛状态下休息50min后,用Siemens ECAT EXACTHR+PET仪进行采集.结果1 600例受检者中,共有9例10次显示双侧颈根部及双侧锁骨上区对称性放射性浓聚,同时均伴有胸椎两侧对称性点状浓聚.1例5 d后行镇静剂介入显像,颈锁部及胸椎旁高代谢灶基本消失.结论肌肉紧张可使少数患者颈部及胸椎两旁肌肉局限性18 F-FDG摄取增高,认识其显像特征有利于避免误诊.

  • 金钱白花蛇的经验鉴别

    作者:豆久锋;黄小华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1].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因此常有伪品和混淆品出现,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对其真伪的鉴别,目前已从传统的性状鉴别发展到鳞片、显微、理化、生物技术等方面进行鉴别,其中尤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应用[2,3],为蛇类品种的鉴别提供了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尽管上述先进的方法优点很多,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 新生儿背部肩胛间测温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济民

    目的:探讨新生儿背温测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测量新生儿的背温、腋温,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生儿背温、腋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背温测量可准确反映新生儿的真实体温,且操作安全、简便,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体温
  • 背部肌肉内包虫病1例

    作者:仲雷;李智刚;杨维良

    患者女,28岁.因左背部肿物4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背部肿块,伴有隐痛,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来我院就诊.无牧区居住史,但家中养犬.

  • 扬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9例临床研究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倒).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筋膜炎 扬刺 拔罐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