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妇维生素D缺乏对母体及子代的影响

    作者:张名旭;李磊

    维生素D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母体、胎儿、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预防和治疗孕妇体内维生素D缺乏,监测和补充维生素D十分必要.本文对孕妇维生素D缺乏与补充作一综述,以更好地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变化

    作者:王爱霞;詹志伟;李全民;赵保明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男性T2DM患者87例为病例组,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90名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 ①T2DM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9.88±3.74) ng/mL,正常对照组为(12.38±3.51)ng/mL,T2DM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将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T2DM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体重指数(r=0.230)和血钙(r=0.257)正相关,与肌酐负相关(r=-0.245);③T2DM组空腹血糖(FB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08±3.52) vs (4.55±0.46) 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6±0.28) vs (1.40±0.55)mmol/L,P<0.05).余临床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体重指数、血钙正相关,与肌酐负相关,及时补充维生素D应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众多治疗手段之一.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亚楠;李时乐;韦美玉;倪燕萍;徐延敏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国际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患者15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 ACS组81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入选对象进行血清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测定。结果 ACS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225.78±38.48)ng/L vs.(325.00±42.74)ng/L,(339.69±35.30)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19.75±31.53)ng/L vs.(231.97±44.04)ng/L, 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25-OH-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 ACS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563.36±48.18) ng/L vs.(341.39±46.23) ng/L,(330.03±48.06)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98.88±29.34)ng/L vs.(526.95±34.56)ng/L,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MMP-9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25-OH-D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呈降低趋势,其变化可能与参与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在AC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两种质谱方法比较

    作者:程雅婷;董衡;梁晓翠;赵蓓蓓

    目的:对两种质谱方法ESI-LC-MS/MS和APCI-LC-MS/MS测定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进行比较。方法建立了两种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的测定方法,通过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参数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分别测定了50例实际血清样本。结果两种方法的定量限均满足测定要求;线性范围均为2.1~158.0 ng/ml(25羟基维生素D3)、2.1~152.0 ng/ml(25羟基维生素D2);实际样本加标回收率均在85%~115%;精密度,ESI方法优于APCI法;实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的t检验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清洗维护频率比较显示,APCI-LC-MS/MS方法复杂很多。结论两种方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相互替代,但为减少仪器日常清洗及维护频率,获得更稳定的检测结果,建议选择ESI-LC-MS/MS法。

  •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现况调查

    作者:徐新娟;胡广梅;韩璐;陈玉岚;李海侠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及民族差异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喀什、阜康、乌鲁木齐地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18例(汉族1332例,维吾尔族1011例,哈萨克族97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血清25(OH)D<3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30~<50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50 nmol/L为维生素D充足.结果 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水平存在差异,哈萨克族血清25(OH)D高于汉族,汉族血清25(OH)D高于维吾尔族[(38.05±20.02)比(35.63±18.37)比(25.45±18.67)nmol/L,均P<0.05].3318例高血压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占50.45%,不足占31.80%,充足仅为17.75%.男性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性[(35.68±18.50)比(30.80±20.58)nmol/L,P<0.05].青年(<45岁)、中年(45~<65岁)和老年(≥65岁)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OR=0.912,95% CI 0.855~0.973).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缺乏普遍存在,且存在民族差异性,25(OH)D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

  • 新疆维吾尔族成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作者:张明琛;徐新娟;刘海明;雷红;李海霞;茅江峰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维生素D水平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现况调查.共纳入945名维吾尔族成人,其中男性581名,女性364名.调查对象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血脂、血糖的检测.分别按照年龄、体质量指数、25(OH)D营养状态、是否患有高血压及血压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差异;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维吾尔族成人25(OH)D水平[P50(P25,P75)]为10.4(6.5,15.2)μg/L;其中91.2% 25(OH)D缺乏,5.8% 25(OH)D不足,3.0%25(OH)D充足.男性25(OH)D水平高于女性(H=11.77,P<0.01).按照年龄分为30~<40、40~<50、50~<60、≥60岁4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收缩压(H=50.13,P<0.01)、舒张压(H=24.45,P<0.01)及高血压患病率(x2 =98.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 (OH)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之间的收缩压(H=11.7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8.72,P<0.01)、餐后2h血糖(H=11.00,P<0.01)及三酰甘油(H=3.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非高血压人群分别按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为正常值组和正常高值组,收缩压正常高值组25(OH)D缺乏检出率高于正常值组(94.5%比90.0%,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年龄(B=-0.005,P=0.004)、女性(B=-0.353,P<0.001)、收缩压(B=-0.004,P=0.001)和餐后2h血糖(B=-0.041,P=0.007)相关.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成人>95%存在25(OH)D缺乏/不足;25(OH)D水平与女性、年龄、收缩压和餐后2h血糖呈负相关.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血浆肾素活性、血压及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作者:贾瑶;孙宁玲;高竞生;刘秀荣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压、动脉弹性的关系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RA)在此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531例的血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浆25(OH)D浓度及PRA,按血浆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25(OH)D缺乏组[25(OH)D≤20 μg/L,n=184]、25(OH)D不足组(20~<30 μg/L,n=306)和25(OH)D充足组[25(OH)D≥30 μg/L,n=41],比较3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25(OH)D和收缩压、脉压、baPWV、PRA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R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25(OH)D缺乏者占34.7%,不足者占57.6%,25(OH)D充足者占7.7%;女性25(OH)D均值低于男性[(21.93±4.95)比(22.82±4.81)μg/L,P<0.05].女性矿下工作者中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矿上工作者(2.8%比12.5%).高血压患者血浆25(OH)D水平与收缩压、脉压及baPWV无明显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浆25(OH)D水平与PRA呈负相关(r=-0.27,P<0.01).此种相关性在青年中更明显(r=-0.30,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25(OH)D和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与PRA密切相关(P<0.01).结论 开滦煤矿高血压患者中25(OH)D缺乏及不足现象十分普遍,矿下工作者中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矿上工作者;25(OH)D水平与PRA呈负相关,此种相关性在青年中更明显.

  • 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作者:吴佳佳;王炜;祝捷;吴玉洁;陈超;邢学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肌少症与性别、年龄、25羟基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 DM患者132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对人体组织成分进行测定,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内25OHD水平。根据Baumgartner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肌少症发生率,再分别比较两组男女性别发病情况。根据年龄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年龄段肌少症发生率;根据25 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 ng/mL )、缺乏组(≥10且<20 ng/mL )、不足组(≥20且<30 ng/mL )、充足组(≥30 ng/mL),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生率。根据糖尿病病程将T2DM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病情况。结果(1) T2DM组肌少症发生率(24.2%)高于对照组(11.7%);(2)两组男性肌少症发生率均大于女性( T2 DM组:32.8%vs.15.4%;对照组:23.1%vs.2.9%, P均<0.05);(3)80岁以上年龄段组肌少症发生率高( T2 DM组:50.0%,对照组:42.9%),且肌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大于肌量正常者( P<0.05);(4)25OHD严重缺乏组肌少症患病人数多(T2DM组:41.7%,对照组:30.0%),且肌少症患者的25 OHD水平较肌量正常者低( P<0.05);(5)糖尿病患者中,病程20年以上患肌少症(61.1%)多,肌少症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肌量正常者长(P<0.05)。结论2型糖尿病、老龄化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低25OHD水平可能与肌少症发生有关。

  • 黑龙江省17080例未成年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的关系

    作者:赵彦欣;李龙;孙国威;陈非;李杨;张林月

    目的 分析0~14岁未成年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年龄、季节变化,为临床维生素D药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分析2017年07月~2018年06月黑龙江地区0~14岁未成年人血清样本170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个年龄组,4个季节组,统计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 17080例样本,25(OH)VtiD水平3~14岁有性别差异,男性较女性水平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夏季正常比例高,13~36个月龄,秋季;37个月~6岁,夏季;7~10岁,夏、秋季;11~14岁四季,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龙江地区未成年人VitD整体水平较低,随着年龄增加VitD体内含量呈下降趋势,冬季水平偏低,应当依据不同年龄及季节变化补充VitD.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病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磊;高照猛;徐建;于春艳;张旗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病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早期RA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OH)D浓度,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RA患者骨密度,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RA患者甲襞微循环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1.92)与(4.70±1.54),t=3.174,P=0.018];②甲襞微循环积分分别与RA患者DAS28积分、ESR、CRP、抗CCP抗体滴度相关(r =0.515、0.579、0.422、0.473,P均<0.05)同时,甲襞微循环积分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线性回归分析提示RA患者血清甲襞微循环积分增高是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β=0.376,P=0.013);④VEGF水平随25(OH)D减低表现出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襞微循环积分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593,P<0.001);⑤34例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均给予2周的阿法骨化醇补充治疗,血清25(OH)D水平从(14.0±3.4)ng/mL增加到(18.0±4.2)ng/mL,同时甲襞微循环评分由(6.68±2.06)下降到(4.62±1.69).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P<0.001和t=14.742,P<0.001);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襞微循环、年龄和DAS28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32、1.257和1.506;P分别为0.003、0.015、0.047),而25(OH)D是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65,95%CI 0.44 ~0.96,P=0.032).结论 早期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增高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维生素D不足的RA患者,补充维生素D或许有助于微循环功能的改善.

  • 不同紫外线辐射剂量率对大鼠血清25-(OH)D水平及皮肤效应的影响

    作者:吴梅;张巍

    目的 探讨在紫外线总暴露剂量相同情况下,多次小剂量暴露与集中大剂量暴露对生长期大鼠血清25-(OH)D和皮肤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用90只21 d断乳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MED组(27只)、1/3MED组(27只)、1/5MED组(27只)及避光组(9只)4组.饲以维生素D缺乏饲料.1/5MED组大鼠连续照射15 d,每日照射剂量为1/5MED;1/3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9d,每天照射剂量为1/3MED;1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3d,每天照射量为1MED;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均为3MED.避光组接受白炽灯照射,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为0 mj/cm2.实验期为15 d,测定各组血清25-(OH)D水平,观察皮肤改变情况.结果 4组大鼠血清25-(OH)D浓度差异明显(F=20.695,P<0.001).其中1/5MED组的血清25-(OH)D浓度为(151.97±73.52) nmol/L,高于1/3MED组的(136.21±71.39) 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1/5MED、1/3MED组均显著高于1MED组(54.50±20.52) nmol/L和避光组(15.63±0.8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MED组高于避光组(P<0.001).1/5MED组在照射5次后背部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红斑、无水肿;1/3 MED组在照射3次后开始出现中度红斑,轻度水肿;1MED组大鼠在照射1次后开始出现重度红斑,中度水肿;而对照组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红斑,水肿.结论 紫外线暴露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多次小剂量暴露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

  • 新疆乌鲁木齐汉族、维族骨量减少女性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作者:冯建军;任江林;钟惠琴;杨晨;袁宏

    目的 通过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量减少女性之间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维吾尔族骨量减少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500例,其中汉族306例(61.2%),维族194例(38.8%),对比分析两组体重指数、血清电解质、部分骨生化标记物以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血清Ca、P、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维吾尔族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各年龄阶段VitD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转换水平较高和VitD缺乏在维吾尔族女性骨量减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阿仑膦酸钠对汉族、维吾尔族骨质疏松患者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作者:任江林;钟惠琴;袁宏;冯建军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132例,其中汉族90例(68.2%),维族42例(31.8%),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骨代谢指标以及25-(OH) D水平.结果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血清Ca、P、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25-(OH) D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明显降低,汉族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 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汉族和维吾尔族间,阿仑膦酸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不同种族无明显差异.

  • 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范吉星;李宁;龚晓峰;伊辰;贺良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以及饮酒史,测定血清25(OH)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extension propeptide of type-Ⅰ 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 collagen,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25(OH)D在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折组患者年龄、血清P1NP、OC、CTX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PTH、P1NP、OC和CTX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差异显著的参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清25(OH)D、CTX与PTH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和CTX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9、0.802和0.666,对预测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 高龄、维生素D缺乏以及血清CTX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警惕髋部骨折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早产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骨密度相关性探讨

    作者:金宏娟;刘哓燕;谢彬艳;吴小颖;黄英;庄德义

    目的 探讨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期间适宜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合理的维生素D(VitD)补充剂量.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住院符合条件的早产儿,生后1周在建立肠内喂养的条件下补充VitD 900 IU/d,以生后4周血清25(OH)D浓度不同分组,A组38例≥25 ng/ml,B组24例15~25 ng/ml,在纠正胎龄40周时检测骨密度值.另外选取4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胎龄40周时检测骨密度,与试验组比较.结果 A组38例早产儿生后4周、8周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29.23±3.08)ng/ml、(35.13±4.67)ng/ml,纠正胎龄40周时13.2%(5/38)骨密度值偏低.B组24例早产儿生后4周、8周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20.12±3.95)ng/ml、(22.36±4.82)ng/ml,纠正胎龄40周时75.0%(18/24)骨密度值低.对照组12.5%(5/40)骨密度值偏低,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5,P<0.001).结论 早产儿应在确保钙、磷合理供给的基础上,及时补充VitD 900 IU/d或以上,使其25(OH)D血清浓度维持在约29.23 ng/ml,并每4周复查血清25(OH)D浓度.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文海昭;高华英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177例为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就诊时以疼痛为主诉患者,共135例,对照组就诊时以非疼痛为主诉,而为定期复查开药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入组时行膝关节负重正位X线,采用Kellgren和Lawrence方法对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行空腹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应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为(14.893±7.570)ng/ml,对照组为(19.870±8.460) 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5,P<0.01).通过负重正位X线,实验组患者按照Kellgren和Lawrence标准分级,1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为(11.103±2.765)ng/ml,2级患者为(15.074±7.952)ng/ml,3级为(15.176±5.351)ng/ml,4级为(15.908±6.789)ng/ml,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886,P=0.321).实验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值水平与疼痛之间呈负相关(r=0.801,P<0.05).结论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本实验样本量小,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外周血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焕焕;艾明;江双红;梁雄姿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DR)患者与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 将114名病人分成3组,非糖尿病组33,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3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 DR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在DR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降低,它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 内蒙古高氟地区血清维生素D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忆敬;卢颖;田恒文;张淑英;管秀静;李聪龙

    目的:探讨内蒙古高氟地区血清维生素D 含量和2 型糖尿病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防治2 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均选择本地居住10 年以上居民,其中2 型糖尿病75 例,对患者的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25(OH)D3]含量、血清钙磷、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 肽、血脂谱、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选取51 例健康人的血清25(OH)D3含量作为对照.结果:2 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87±2.83)、(14.38±14.01)nmol/L,两者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和国家低标准(50 nmol/L);血清25(OH)D3水平和HbA1c、BMI 和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r=-0.240、-0.231、-0.392,均P<0.05);血清25(OH)D3水平和HOMAβc 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内蒙古高氟地区维生素D 水平较其他地区和国家明显降低;维生素D 水平和2 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给予本地区居民补充维生素D,一方面可以减少高氟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延缓2 型糖尿病的病情.

  •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关系

    作者:郑晚来;樊梁军;杨展玲;罗伟俊

    目的 分析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0例,根据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ng/ml为缺乏)分为缺乏组121例与非缺乏组109例,比较两组BPV及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 缺乏组24小时收缩压(SBP)、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小时舒张压(DBP)、24hDBPV、dDBP、dDBPV、nDBP、nDBPV、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明显高于非缺乏组.结论 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及昼夜节律变化大.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25羟基维生素D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再研究

    作者:区大刚;张栋武;解绪红;陈惠敏;罗家怡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及25羟基维生素D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对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关联性,为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预后评价提供敏感参考指标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所有患者血清25(OH)D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依据检测结果将患者血清25(OH)D含量<30μg/L者117例作为研究A组,将25(OH)D含量≥30μg/L者63例作为研究B组;其间定期监测各组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系数用以显示血压控制情况,3年内持续跟进患者;采用自动免疫芯片技术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并计算其比值;同时与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女性80例(对照组)的前述相应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的25(OH)D含量分别为(20.1±8.9)、(50.1±11.5)、(94.3±23.4)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别为(275.0±38.5)、(280.0±40.1)、(145.0±30.4)ng/mL,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分别为14.7%、15.1%、5.8%;舒张压变异系数分别为7.4%、7.2%、7.0%,研究A组与B组的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变异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和B组的CD4、CD8均较对照组异常表达,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5(OH)D呈低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较健康女性显著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之CD4、CD8及其比值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异常表达.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