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复训练对偏瘫导致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作者:何艳宇;原凡惠

    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多在病后3 周内发生,患者常因肩痛影响整个康复过程.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中的一些疗法,Bobath 疗法和Rood 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张力,抑制不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使肩关节半脱位得到预防和治疗.

  • 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杨睿;邓海权;汤毅勇;黎清悦;侯景义;陈仲;张琮达

    目的 评估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入组患者需经止痛药物及功能康复锻炼治疗6周以上,无明显改善但未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拍摄X线片排除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骨关节炎,并根据体查选择性拍摄MR排除肩袖损伤.满足以上基本条件且无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可以自主选择进入降钙素组或对照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锻炼、口服塞来昔布及单次肩关节注射治疗,降钙素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 3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活动度,并定期评估Constant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使用独立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临床数值差异.结果 降钙素组有39人、对照组有37人完成试验.在治疗后的第1个月,降钙素组的VAS评分(2.9 ±0.7)明显低于对照组(4.5 ±1 .0)(t =-8.120,P <0.01).到治疗的第2个月,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后伸内旋的活动度在降钙素组分别为(121.7 ±18.5)°,(105 .8 ±9 .6)°,(30.6 ±7.7)°, (11 .6 ±3.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04 .9 ±19.0)°,(91 .5 ±9 .2)°,(21.5 ±6.4)°,(13.9 ±2 .8)°;4个方向活动范围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屈上举F=38.855,外展F=41.204,体侧外旋F=55 .341,后伸内旋F=7.963,均为P <0 .05).治疗后,降钙素组的Constant评分及ASES评分已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F=55.161,ASES评分F=70 .576,均为P <0 .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可以更快地缓解冻结肩患者疼痛及更好地恢复患肩关节功能.

  • 超声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江友泉;吴成蓉;艾红;邱裕生;尹战海

    在临床上肩痛及肩部活动受限非常常见,是仅次于背痛和膝痛,发病率位列第三的运动系统痛性疾病,约占16%~26%[1-2]。而肩袖撕裂是引起肩痛主要的原因,约发生在65%~70%的患者身上[3]。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撕裂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年龄>70岁的人群,超过50%存在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但部分无明显症状[4]。因此早期诊治肩袖撕裂非常重要,否则撕裂面积将逐渐增大,疼痛逐渐加重[5]。撕裂的肩袖常伴有不可逆的脂肪变性[6],一旦肌腱发生变性,肩袖修复术后撕裂复发的可能性增加到94%[7-8]。超声检查可作为肩关节疾病早期诊断的首选工具[9]。超声检查既能对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多方位成像,又能实时动态观察各肌肉、韧带运动情况,而又无辐射危险。这使得超声检查在肩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超声检查常见的肩袖及其他组织疾病主要包括: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异常,盂肱关节、肩锁关节损伤和涉及到肩关节周围其他软组织的病变[10]。

  • 膈下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2h内肩痛的影响

    作者:倪航航;周霞;梁志宏;赵象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后膈下引流管对术后72 h内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行LC并进行分组的患者共312例,术后72 h内有右肩部疼痛118例,其中76例术后放置右膈下引流管(引流管组),42例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获得31对患者,比较匹配后2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引流管组术后12、24、72 h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46)分 vs.(2.52±1.11)分,t=-6.904,P=0.000;(1.25±0.27)分 vs.(2.64±1.38)分,t=-5.504,P=0.000;(0.33±0.07)分 vs.(0.52±0.28)分,t=-3.665,P=0.000],2组患者术后48 h右肩部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0.98±0.43)分 vs.(1.12±0.26)分,t=-1.551,P=0.126)]。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引流管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53.5±13.5)min vs.(46.4±11.6)min,t=2.221,P=0.030)];2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5.2±1.3)d vs.(5.0±2.1)d,t=0.409,P=0.684]。结论 LC术后放置右膈下引流管可明显减轻术后24 h内右肩部疼痛程度,且不会明显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安全有效。

  • 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梅

    对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术后肩痛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残余CO2对膈神经的直接刺激、气腹张力对膈肌纤维的牵拉、头低臀高位所致膈下积液刺激膈肌及膈神经.有效的处理方法有氧疗法、降低气腹压力、水排气法、膝胸卧位、放置引流管或排气管等.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肩痛
  • CO2气腹对ACTH、COR、PGE2分泌的影响及与肩部疼痛的关系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胡万宁;王兰辉;马杰;岂怀华;李景武;胡继卫;孙志国

    目的 研究不同压力下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PGE2)对肩部疼痛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气腹压力:A组10 mm Hg,B组12 mm Hg,C组14 mm Hg.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术前、术终、术后血浆ACTH及COR、PGE2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术后1、3、6、12、24、48、72、96、120 h肩部疼痛的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3组肩部疼痛VAS随气腹压力降低而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2,P<0.01).②与术前比较,术终、术后6 h 3组ACTH、COR、PGE2均有明显升高,并随气腹压力升高而升高,术终时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至术后1 d,3组ACT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组COR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3.19,P<0.01),A、B、C 3组PGE2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3.31,6.75,7.51,均P<0.01).组间比较,术终PGE2在C组明显高于A组(t=2.15,P<0.05);术后6 h,C组ACTH、COR、PGE2均明显高于A组;术后1 d,COR、PGE2C组明显高于A组(t值分别为2.94,2.08;P<0.01,P<0.05).③术后24 h肩部疼痛VAS与术后1 d PGE2呈正相关(r=0.47,P<0.01),与术后6 h COR正相关(r=0.40,P<0.01).结论 不同压力下CO2气腹LC后,都引起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反应,降低气腹压力可减轻LC手术后肩部疼痛,减少ACTH、COR、PGE2释放.

  • 不同压力CO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发病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谭文科;江建军;王兰辉;张万星;孟慧彦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将12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气腹压力设定A组10 mm Hg,B组12 mm Hg,C组14 mm Hg.观察3组术前、术后的PaO2、PaCO2、动脉血pH值以及术后1、3、6、12、24、48、72、96 h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中CO2用量C组较A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F=11.38,P<0.05).C组术前、术后的PaO2差值与A、B组术前、术后PaO2差值相比较大,且差异有显著意义(F=6.92,P<0.01).随3组气腹压力的增高,术后3、12、24、48 h肩痛发生率有增高趋势(χ2值分别为2.366,2.324,2.729,2.340,P<0.05);其VAS评分也明显上升(F=19.53,P<0.01).结论 LC术后肩痛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人工气腹张力对膈肌的牵拉有关.在10 mm Hg低压气腹下行LC,可显著降低LC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 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张鹄菲;张旭宇;林世清;冯霞

    腔镜术后患者发生肩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推测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包括:碳酸对膈神经的直接刺激;气腹所导致的膈肌损伤和后续的炎症反应.发生肩痛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手术时患者的体位、充气速度、手术时间、手术的类型、有无盆腔粘连、有无腹腔积血积液及个体因素相关.主要防治措施有充分排出腹腔内残余的CO2,膈神经区域阻滞,减少膈肌的损伤及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的全面应用等.以上各种防治方法都存在不足,并有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腔镜术后发生肩痛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机制并获得简单可靠的治疗.

  • 氧气置换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原因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振显;曹月敏;常迎彬;谭文科;江建军;张万星;王兰辉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方法将90例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在LC手术结束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在LC结束后吸尽气腹后残余的CO 2.C组在LC结束后吸尽残余CO2,再用O2进行3次置换.观察3组术前、术后的PO2、 PCO2以及肩痛的发生率和程度. 结果 C组术前、术后的PO2差值与A、B 2组术前、术后PO2差值相比较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A组有13例(13/30,43.33%)、B组有8例(8/30,26.67%)、C组有21例(21/ 30,70%)发生了肩痛(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B 组与C组比较,P<0.01).C组肩痛程度比A、B 2组严重. 结论 LC术后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不是残余CO2对膈肌的直接刺激,而可能是人工气腹张力对膈肌纤维的牵拉造成的.

  • 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针刺封闭治疗

    作者:姜春岩;耿向苏;王满宜;荣国威;Evan L.Flatow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闭合针刺封闭疗法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 方法对17例应用针刺封闭疗法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3个月.治疗时采用18或16号粗针头对钙化灶进行反复穿刺,针刺封闭后第4、6、8周以及随后每隔4周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相同体位的X线片投照,应用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结果. 结果 17例中15例在1~3次针刺封闭注射后钙化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9.4周(4~20周).治疗前ASES评分平均为47.7(34~59),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90°(70°~100°),外旋15°(0°~30°),内旋L3~4(L1~臀部);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44.6(34~54);UCLA评分平均为11.6(8~15);SST问卷这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3.4个(2~5个).经针刺封闭治疗后ASES评分平均为87.1(72~91),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143.5°(120°~160°),外旋40°(30°~50°),内旋T8~T9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7.8(64~94);UCLA评分平均为29.5(19~33);SST问卷这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1个(6~12个).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1,前屈上举、外旋及内旋:P<0.01,Constant-Murley:P<0.01,UCLA:P<0.01, SST:P<0.01). 结论闭合针刺封闭疗法是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经针刺封闭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地缓解,不需手术介入治疗.治疗前应注意与长期肩袖病变导致的退行性钙化进行鉴别,并根据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部位的钙化性肌腱炎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 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在21%~72%,通常在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肩痛患者的肱二头肌和因上肌肌腱存在压痛,不仅在静止时,而且在被动活动时也存在疼痛,多在肩关节外旋、外展时疼痛明显.

    关键词: 卒中 肩痛 综述文献
  • 卒中后肩痛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王青青;李铁山;阎文静;王琳;高正玉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 肩痛组惠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l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惠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惠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 0);肩痛组惠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 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 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的比较

    作者:谢斌;干汝起;王宁华

    目的 比较电疗术与周围关节松动术对卒中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卒中后肩痛患者40例,卒中病程1~3个月,分为2组:电疗组(n=20)和手法组(n=20).在治疗前和一个疗程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对2组患者患肩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后,电疗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而手法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 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患者全身伴随症状的初步研究

    作者:姜婷;李健;张震康

    目的调查与颞下颌关节(TMJ)区疼痛伴随出现的全身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TMJ区疼痛患者51例及TMJ区无疼痛的对照者 31 人,调查其 TMJ 症状及全身伴随症状.治疗半年后对TMJ区疼痛患者进行复查.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卡方检验对TMJ区疼痛与全身症状的相关性及伴随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 TMJ 疼痛有相关性的症状包括头痛、背痛、手麻抖、肩颈痛、失眠、目眩、听力下降、眼痛和易疲劳(P<0.05).患者组部分症状(头痛、肩颈痛、眼痛、耳鸣、目眩、眼下抽搐、易疲劳、手脚发凉、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消化不良)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后与TMJ区疼痛伴随改善的症状有头痛、肩颈痛和易疲劳 (P<0.05).结论头部、肩颈等口腔颌面邻近器官的症状是TMJ区疼痛的主要伴随症状,与TMJ症状的改善有伴随关系.

  • 作者:

    关键词:
  • 脑卒中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柳慧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1天后其肩痛症状的缓解率.结果 20例肩痛患者经过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达90%.结论 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进而形成一种偏瘫肩的管理方式,可减轻其发病后肩痛的程度.

  • 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肩关节磁共振诊断特点

    作者:谢惠敏;左秀芹;王硕;王宁;王璐;李圣杰;张立宁;贾子善

    目的 利用肩关节磁共振成像分析脑卒中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患者的肩关节结构异常改变,探讨HSP患者肩关节疼痛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或病房2013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患者35例.对患肩行磁共振扫描,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和磁共振结果.结果 脑卒中偏瘫肩痛主要发生于BrunnstromⅡ级、Ⅲ级患者中.MRI结果显示,35例中肌肉损伤34例、肩关节周围滑囊炎32例、关节腔积液29例、退行性改变21例、盂唇损伤16例、肱二头肌肌腱-盂唇复合体损伤12例、韧带损伤9例、骨髓水肿6例、滑膜炎6例、软骨损伤3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1例.HSP患者中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22例、喙突下滑囊炎30例、肩胛下滑囊炎8例.其中,肩胛下滑囊积液常发生于上肢运动功能较好(BrunnstromⅢ级以上)的患者中.29例HSP患者存在冈上肌肌腱损伤,20例HSP患者存在肩胛下肌肌腱损伤.结论 肩关节周围滑囊炎、冈上肌肌腱损伤、肩胛下肌肌腱损伤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可能原因;肩胛下滑囊炎可能是上肢运动功能较好的HSP患者肩痛的原因之一.

  • PNF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哲安;杨勤;欧阳亚涛;唐丹;赵艳玲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选择性地使用PNF运动模式和特殊技术,观察组单纯使用PNF治疗.三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8周后用目测类比法、Fugle-Meyer法(FAM)、Barthel Index评分法评价肩部疼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意义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针对偏瘫患者肩痛问题,单纯使用PNF治疗,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肩痛,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Bobath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 脑卒中偏瘫肩痛病人的超声图像表现分析

    作者:石伟林;王丽丽;齐伟;庞琳;郭利;张笑宇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肩痛病人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随机选择该院物理诊断科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检查患者62例,根据患者病情状态将其分为肩痛组30例与无肩痛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设备进行检查。结果肩痛组冈上肌病变、SA-SD病变分别为56.67%、40.00%,显著高于无肩痛组的18.75%、9.36%(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相关组织损伤;临床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尽早实施治疗措施及修改康复计划,以此避免损伤加重。

  • 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临床观察

    作者:刘裕民

    目的:探讨多向刺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穴位采用多向刺并配合肩关节活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向刺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关键词: 肩痛 针刺 多向刺 卒中
577 条记录 6/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