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谷智明;戴宜武;张振海

    目的:对比研究三维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 AN)(尤其是直径<3 mm 的微小 AN)的价值,以及3D-CTA 与3D-DSA 不同技术之间的对颅内 AN 检出率的一致性分析。方法共有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23例,男性38例,平均年龄51岁;所有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或临床表现提示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行3D-DSA和3D-CTA。以3D-DSA为“金标准”,评估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不同技术间的一致性。结果3D-DSA在53例患者中共检出61个AN病灶,其余8例未发现AN。3D-CTA检出AN 52个,准确性为92.9%~95.6%(均值93.8%),灵敏度为92.9%~93.9%(均值93.2%),特异性为82.9%~100.0%(均值91.2%);对于AN病灶直径<3 mm,3D-CT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值分别为85.5%和94.0%。对AN的检出,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不同技术之间一致性均为优-良(K=0.786~0.859,均值K=0.789);对于AN瘤体大径的测量,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D-64层螺旋CTA对AN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3D-DSA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AN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两者联合可提高AN的检出率,为介入治疗AN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波

    脑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和分级是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可以从血管增生和微出血两个角度观察,侵袭性肿瘤有无血管增生迅速、多发微量出血的倾向。SWI可用以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影及合并微出血的情况,有助于肿瘤良恶性鉴别及肿瘤的分级。通过对61例脑肿瘤病人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图像比较,初步探讨SWI技术在显示静脉结构、血液降解产物、瘤周水肿等方面检出率的差别。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3D-DSA与3D-256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对比研究

    作者:张政;童玉云;王家平;顾亚律;李迎春;曹毅;姜华;杨青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旋转三维成像(3D-DSA)与三维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3D-CTA),探索其对颅内动脉瘤(AN)(尤其是直径<3mm的微小AN)的探测能力有无进一步的提高,以及3D-CTA与3D-DSA不同技术之间的对颅内AN检出率的一致性分析.方法 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AN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怀疑为AN 56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9岁.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盲法独立判读CTA图像,由1名神经介入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医师共同判读3D-DSA图像.以3D-DSA为“金标准”,评估3D-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不同技术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3D-DSA在56例患者中的47例共检出59个AN病灶,其余9例未发现AN.3D-CTA检出AN 54个,灵敏度为93.20% ~ 94.90%(均值94.05%),特异度为81.8%~100.0%(均值90.9%);对于AN病灶直径<3 mm,3D-CT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值分别为86.4%和95.0%.对AN的检出,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不同技术之间一致性均为优(分别为K=0.847,均值K=0.802);对于AN瘤体大径的测量,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256层螺旋CTA对直径<3 mm的微小AN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判读者之间及与3D-DSA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AN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两者联合可提高AN的检出率,为介入治疗AN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超声诊断体会

    作者:李发兵;杨欲晓;王义霞;杨宏亮;吴朋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激素分泌功能,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学发展,其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本研究通过8例患者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声像图分析并与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比较,探讨超声诊断的价值.

  • 头颅SPECT与MRI影像的计算机融合处理

    作者:丁里;杜丽红

    [编者按] 图像融合术(fused image technology,FIT)是影像学技术的又一项完善和进步,它不是一般的图像处理,而是影像学科内部的相互完善和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全新的功能——解剖影像。在1999年第46届美国核医学年会总结中,H.N. Wagner专门提到了FIT。他多次强调,21世纪的影像学是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的融合,不再存在单一的解剖影像或功能影像。简而言之,图像融合是2幅不同的影像,例如CT、MRI图像与SPECT、PET图像在断层面、位置与大小相匹配,相重叠,相融合。近来有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本文作者在没有图像传输的情况下,探索用PC机及图像扫描仪把SPECT脑血流影像与MRI脑断层影像融合,并进行临床应用,为FIT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CRT显示器矩阵大小的限制,利用此法的图像比较模糊。值得指出的是,精确的图像融合需要采集时体外定位标记,采集后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融合时进行矩阵大小匹配、图像空间对位以及CT、MRI、PET、SPECT图像传输等问题,这需要特殊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发表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此技术的注意。 (陈盛祖) 头颅SPECT影像的结构显示不如头颅CT、MRI清楚,相互比较时用肉眼不易准确确定病灶在SPECT图像上的位置及范围。我们采用计算机与扫描仪,对2种不同性质的神经影像进行了融合叠加处理,现介绍如下。

  • EDTA作为抗原修复液用于脑石蜡片NMDA-R2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作者:郑翔;彭谨;马玉琼;章为

    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1].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B);这与NMD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