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皮针刺治疗对脑瘫患儿癫痫样放电的影响

    作者:李素云;刘振寰;招文健;金炳旭;李诺;罗冠君

    目的:探讨头皮针刺治疗对脑瘫患儿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存在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脑瘫或合并癫痫患儿随机分为针康组(99例)和常规康复组(85例).研究期间两组患儿均维持原抗癫痫用药方案,常规康复组予常规运动训练、推拿等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5次为一疗程,休息20 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针康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头皮针刺治疗,以神庭、本神、四神针为主穴,配穴取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颞三针等,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5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情况.结果:治疗后针康组好转27例,无变化47例,加重25例;常规康复组好转11例,无变化46例,加重2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瘫合并癫痫患儿,针康组好转8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常规康复组无变化4例、加重7例,针康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脑瘫合并癫痫样放电患儿,针康组好转1 9例、无变化43例、加重21例,常规康复组好转11例、无变化42例、加重2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并不会增加脑瘫合并癫痫或癫痫样放电患儿癫痫发作或脑电图异常加重风险,并且对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患儿,头皮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 经颅重复针刺激疗法对卒中后失眠患者血清食欲素A水平的影响

    作者:侯志涛;孙忠人;孙申田

    目的:比较经颅重复针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rTAS)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rTAS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30例.rTAS组采用经颅重刺激手法治疗,穴取百会、宁神、情感区、完骨、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足三里、太冲,百会及情感区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200~300 r/min,持续2~3 min,每15分钟捻转1次;电针连接百会、宁神,双侧完骨,同侧三阴交、照海,频率为10 Hz,强度为0.5~1 mA,每天1次,每次40 min.药物组口服地西泮治疗,每天2.5 mg,睡前服用.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天1次,睡前服用.每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A)水平,并比较各组疗效,观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r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90.0% (27/30)和20.0%(6/30),rTAS组、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 0.01).治疗后,rTAS组和药物组患者血清orexin 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0.01),rTAS组和药物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清orexin A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rTAS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随访比较,r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6.7%(26/30)和16.7%(5/30),rTAS组、药物组和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 0.01).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地西泮疗效相当,降低血清orexin 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基于“脑肾相济”干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徐玉欣;罗华送;孙栋;王睿;蔡健

    目的:观察“脑肾相济”理论下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症状、潜在症状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谷维素和维生素B1口服,合理休息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脑肾相济”理论下针刺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休息2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SPHERE)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NF-γ)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SPHERE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P< 0.01),观察组血清IL-6、INF-γ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均P< 0.01);治疗后观察组FS-14评分、SPHERE评分、PSQI评分及血清IL-6、INF-γ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下的针刺疗法能缓解CFS患者的疲劳症状及潜在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IL-6、INF-γ含量有关.

  • 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作者:张华军;刘婷婷;张瑜;姜倩;苏玮;何红莹;徐海东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与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辨证属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加逐瘀通络血痹汤组(中医组,48例)和西洛他唑组(西药组,48例).两组均行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100 mg;中医组取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关元、血海为主穴,配以阳陵泉、委中穴,于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关元穴行温针灸,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同时配合自行配制的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每日1剂,每日两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疼痛、肤色异常)评分、踝肱指数(ABI)变化及血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疼痛、肤色异常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 0.05),且中医组上述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西药组(均P< 0.05).两组患者双侧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0.05),且中医组均高于西药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TG、TC、LDL-C、HDL-C、ALT、AST、Scr及BUN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过程中无针灸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后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西药组为91.7%(44/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复发及加重病例发生率为8.7%(4/46),西药组为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ASO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 磁极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秀玲

    失眠症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的一种病症,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笔者采用磁极针治疗与普通毫针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穴位注射联合梅花针治疗小儿植物状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唐英;尚清;周立华

    目的:观察在基础治疗上配合穴位注射联合梅花针与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植物状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48例植物状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导平治疗仪及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及梅花针叩刺,将醒脑静注射液、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两两分为一组,共6组,每组连续使用10天,分别注射于百会、涌泉、风府、哑门等穴,每穴0.5mL,每天1次,联合梅花针叩刺背部督脉及夹脊穴;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点滴.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2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20天、40天、60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植物状态评分和平均痊愈时间.结果:治疗20天、40天、60天后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58.3%(14/24)、70.8%(17/24)、79.2%(19/24),对照组分别为20.8%(5/24)、45.8%(11/24)、58.3%(14/24),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20天、40天、60天后各时间点植物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3.34±2.41 vs 2.64±1.56,6.20±1.46 vs 4.34±1.64,11.26±2.63 vs8.75±2.18,均P<0.05);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5.67±16.2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34±4.57)天(P<0.05).结论:基础治疗配合穴位注射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小儿植物状态疗效可靠.

  • 电针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张华军;徐海东;刘婷婷;李培法

    目的:观察电针合雷火灸疗法与单纯电针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雷火灸组(针灸组,40例)和电针组(40例).电针组针刺取穴以阿是穴、内膝眼、足三里、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梁丘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25 min,每日1次.针灸组针刺取穴及电针方法与电针组相同,并在电针后采用雷火灸以悬灸方式灸阿是穴、犊鼻、梁丘,每日针灸1次,每次20 min.两组均10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指标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 (38/40),高于电针组的82.5%(33/40,P<0.05);两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评分、VAS评分、血清CRP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针灸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及血清CRP及ESR水平均明显低于电针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级及优良率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针灸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电针组87.5%(35/40) vs 72.5 %(29/40),P<0.05];随访6个月,针灸组复发率低于电针组[26.7 %(4/15) vs 100.0%(9/9),P<0.05].结论:电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纯电针相比,电针联合雷火灸在疗效持久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 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血浆5-HT及NE的影响

    作者:唐雷;马朝阳;游菲;丁琳

    目的: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穴、肾俞穴进行刺激,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 mg;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两组均每晚睡前服用,连服15天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并比较各组疗效.结果:安慰剂组剔除1例,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低频电刺激组和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浆5-HT、NE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频电刺激组和药物组患者血浆5-HT含量较治疗前均增高(均P<0.05),NE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疗效相当,升高血浆5-HT含量、降低血浆NE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张颜;陈纯涛;黄蜀;周建伟

    目的:比较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与单纯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火针联合NBUVB照射局部,火针点刺阿是穴(皮损局部)及足三里;对照组单用NB-UVB照射局部,治疗1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9.2%(38/48),优于对照组的48.9%(22/45,P<0.05).结论:火针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较单纯运用NB-UVB疗效显著.

  • 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何彩娣;郎伯旭;金灵青;李冰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ADHD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加头针治疗,头针取顶中线、顶旁1线、百会、四神聪等.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智力测验FIQ值、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IH评分、脑电图的θ波/β波比值、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的综合反应控制力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的评定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FIQ值、FRCQ与FAQ评分均增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增高更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CIH评分、θ波/β波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优于对照组的83.3%(40/48,P<0.01).结论: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可快速改善ADHD患者的核心症状,从根本上改变患儿脑电波波形且疗效显著而巩固.

  •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作者:唐雷;游菲;马朝阳

    目的: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安慰剂组剔除1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肾俞穴进行刺激,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 mg,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为每晚睡前服用,连续口服15天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1),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较安慰剂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1);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疗效相当.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茅敏;饶萍;牟欣;郭兰;张灵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与单纯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针刺内关、水沟、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三阴交、太冲,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予高压氧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常规脑电图(EEG)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EEG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EG异常程度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能明显改善DEACMP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电图异常,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 艾灸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英;马彩云;尚清;刘冬芝

    目的:比较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与西药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于关元、肾俞、足三里穴行温和灸;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10 mL.两组均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90天.分别于治疗30天、60天、90天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发育商的变化,并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患儿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0、60、90天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发育商(P<0.01,P<0.05);在CD3+、CD4+、CD4+/CD8+及IgG、IgA、发育商方面,治疗30天后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均P<0.05),治疗60天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90天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CD8+、IgM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115)低于对照组的23.5%(27/115,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患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可改善脑瘫患儿的免疫功能,疗效优于西药匹多莫德.

  • 浅针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干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黄燕熙;郑樱

    目的:比较浅针疗法与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干预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浅针组和药物组,每组48例(浅针组脱落1例,药物组脱落2例).两组均口服统一剂量的帕利哌酮片,浅针组取百会、山根穴、额中线为主穴,根据辨证辅以配穴,施以浅针手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右旋佐匹克隆片治疗,于每晚睡前1次(3 mg).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状况,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及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PSQI量表中,浅针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较药物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药物组入睡时间较浅针组下降更显著(P<0.05);在PANSS中,浅针组的病理因子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而药物组的阳性因子改善优于浅针组(P<0.05);两组PSQI及PANSS总分及其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末,浅针组愈显率为63.9%(30/47),总有效率为95.8%(45/47);药物组愈显率为58.7%(27/46),总有效率为91.3%(42/4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针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P<0.05).结论:浅针法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疗效确切,与右旋佐匹克隆相当,改善日间功能障碍与病理因子作用明显,同时无创伤,无疼痛,安全性明显优于药物右旋佐匹克隆.

  •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唐英;尚清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与胞磷胆碱钠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选穴百会、大椎、风府,每穴0.5 mL,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7天、14天、21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行为神经测定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14天、21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6/32)、68.8%(22/32)、78.1%(25/32),对照组分别为69.0%(20/29)、72.4%(21/29)、82.8%(24/29),在7天时间点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7天、14天、21天行为神经测定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在7天时间点,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在14天、21天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5/35)vs 31.4%(11/35),P<0.05],且程度较轻.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周时总体疗效不如胞磷胆碱钠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但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逐步提高,且不良反应少.

  • 隔姜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卢继东;吴松;梁凤霞;刘建民;杨书侠;望庐山;周焕娇;王华

    目的:比较隔姜灸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与单纯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隔姜灸联合激素治疗,灸法穴位选取局部阿是穴、足三里、关元、气海,采用隔姜灸,每穴灸6壮,隔日1次,每周3次;配合口服甲泼尼龙片24mg/d,2周后为16mg/d,4周后减量为8 mg/d,6周后减量为4mg/d.对照组单纯口服甲泼尼龙片,剂量、用法、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均观察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发热、甲状腺疼痛、肿大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疼痛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3.07±0.78)天vs (3.62±0.92)天,P<0.05).治疗后两组T3、T4、ESR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TSH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3、T4、TSH、ESR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指标仍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治愈患者总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2/41) vs 22.5%(9/40),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无复发,对照组有3例复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且不良反应少,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

  • 针灸康复综合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建伟;张安仁;邱玲;黄蜀;王文春;呼永和;张昭;谢慧君;赵菁菁

    目的:探索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8例)和康复组(35例).针刺康复组给予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康复组给予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方案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智能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②在改善程度上,治疗2个月后针刺康复组的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11±4.08)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为(75.45±13.95)分,较康复组[(17.05±3.84)分、(66.06±12.75)分]改善更显著(均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针刺康复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的继续改善程度较康复组亦显著(P<0.01,P<0.05).结论:以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西医康复方案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 温针联合耳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脂质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凯悦;刘志诚;徐斌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耳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并设立健康组52例进行对比.对照组穴取太白、冲阳、阴陵泉、足三里等,予温针疗法,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增加耳穴针刺,穴取脾、胃、肺、肾等,2~3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体质量、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自主神经功能指数(Y)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优于对照组的87.3%(48/55,P<0.01).在改善各项肥胖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FLP、FPG、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1),而HDL、ISI、Homa-β、Y值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1).治疗后,除Homa-β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温针联合耳针或单纯温针具有减肥和降脂的作用,且温针联合耳针法优于单纯温针法.疗效机制可能与良性调整血糖、脂质代谢、脂肪-胰岛内分泌轴、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 刺血加艾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艳;俞红五;潘喻珍;杨佳;吴炳坤;胡雪;曹云燕

    目的:观察刺血加艾灸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刺血加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刺血加艾灸组采用刺血配合艾灸治疗,选取有红、肿、痛关节的痛点进行刺血放血,3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并于红、肿、痛关节处艾灸,每日1次,每次15~20 min,共治疗10天;西药组口服布洛芬0.3g,每日2次,共治疗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酸(uric acid,UA)、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关节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干预措施均能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UA、hs-CRP、ESR及关节症状体征总积分(均P<0.05);与西药组相比,刺血加艾灸组在治疗后UA、ESR及关节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刺血加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5.0%(17/20),优于西药组的75.0%(15/20,P<0.05).结论:刺血加艾灸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症状,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

  • 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褚慧玲;胡丙成

    目的:比较齐刺颈夹脊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3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选取颈夹脊穴C1~C7,以及百会、强间、脑空、风池、风府、天柱等头部腧穴.两组头部腧穴均采用常规针刺,齐刺组予颈夹脊穴齐刺,常规针刺组予颈夹脊穴直刺25~40mm,每天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齐刺组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刺组愈显率为75.8%(25/33)、总有效率为93.9%(31/33),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的57.6%(19/33,P<0.01)、84.8%(28/33,P<0.05).结论: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791 条记录 3/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