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脓毒症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鸿鹏;张谦;吴明;冯立云

    目的 探讨脓毒症及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评估其对脓毒症导致ARD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脓毒症患者,采用2012 ARDS 柏林定义据是否发展为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非ARDS组61例,ARDS组62例,ARDS组按ARDS柏林定义分为3组,轻度组22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19例.所有纳入的病例诊断当天留取血标本,检测PMA水平;同时测定IL-6水平,计算PaO2/FiO2,并同步记录各组的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应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PMA、IL-6、APACHE Ⅱ、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MA、IL-6、APACHE Ⅱ对ARDS的发生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脓毒症并ARDS组与非ARDS组相比较,IL-6、APACHE II评分、PM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中各指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 PMA与IL-6(r=0.791,P<0.01)、APACHEⅡ评分(r=0.641,P<0.01)均呈明显正相关;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857,P<0.01).PMA预测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佳临界值为8.8%时的特异度为0.82,灵敏度为0.71,高于APACHEⅡ评分、IL-6的预测价值.结论 PMA在脓毒症患者中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并发ARDS后PMA升高更加显著, PMA与IL-6、APACHEI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预测ARDS的价值优于IL-6、APACHE Ⅱ评分,可以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程度及预测ARDS的辅助指标.

  •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促进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金习;董梅;任法新

    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通过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供和心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也不一定能够挽救缺血心肌组织.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指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经PCI成功再通后,由于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缺血心肌不能得到有效灌注的现象[1].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

    作者:贾安奎;刘彦轩;仲华;张国林;林志强;许光霞

    目的 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 方法 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 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 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价值

    作者:刘静雯;黄广勇;杨文波;王英丽;薛玉增

    目的 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入选连续就诊并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56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LA,将患者分为PLA高值组与低值组.根据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灌注,随访患者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1)PLA高值组与PLA低值组相比,发病至介入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升高,射血分数及ST段回落率降低(P<0.05).平均随访17.50个月,发生MACCE 36例(23.07%),PLA低值组MACCE 19例(17.8%),PLA高值组MACCE 17例(34.7%),PLA高值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PLA低值组(χ2=5.43,P<0.0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LA高值组MACCE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PLA低值组(Log-rank检验P<0.01).(3)Cox回归模型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RR:1.132,95%CI:1.002~1.280)与PLA升高(RR:1.101,95%CI:1.013~1.196)与MACCE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PLA可用于评价心肌灌注不良,并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MACCE发生有关.

  •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作者:王引明;曹勇军;刘春风;冯萍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和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C-反应蛋白(CRP)和PLA进行检测.同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PAR、sP-sel、CRP和PLA的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MA水平与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正相关(P<0.05);与SNSS评分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MA、PAR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后氯吡格雷组PMA和PAR(ADP)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但PAR(A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sel在氯吡格雷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PMA明显增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PMA水平,其中氯吡格雷作用较阿司匹林更为明显.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匡秋江;易兴阳;林静;池丽芬;池万章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ion,PLA)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就诊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瘫痪肢体肌力或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分变化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无进展脑梗死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PLA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ions,PMA)水平在进展期明显升高,而后逐渐下降(P<0.05),无进展脑梗死组PMA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和无进展脑梗死组PL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 platelet-lymphocyte aggregations,PLy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latelet-neutrophilic aggregations,PNA)水平无明显动态变化(P>0.05);P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2,P<0.05).结论 PLA不仅在脑梗死的发病中发挥作用,而且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水平

    作者:贾安奎;张国林;石金河;林志强;仲华;许光霞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急性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患者、30例中度中毒患者及30例重度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水平,并与2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组患者第1、3、7、10天及中度中毒组第1、3、7天外周血PNA、P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毒组第1、3天及中度中毒组第10天外周血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毒组第1、3、7、10天分别高于中度中毒组第1、3、7、10天和轻度中毒组第1、3天,中度中毒组第1、3天分别高于轻度中毒组第1、3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增高,并与中毒程度相一致,PLA是反映ACMP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良好指标,PLA可能在ACMP患者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促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后适应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静;任法新;孙晓健;张传焕;李留东;牟楠;董梅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Post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ost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适应(PostC)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I-JNK)组、JNK激活剂+缺血后适应(Ani+PostC)组和JNK激活剂(Ani)组6组.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基础状态、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及再灌注3 h检测PLA表达水平;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结果 (1)I/R组CK-MB、TnI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高于Sham组(P<0.05);PostC组和I-JNK组CK-MB、TnI水平和梗死面积低于I/R组(P<0.05);与PostC组相比,Ani+PostC组和Ani组CK-MB、TnI水平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PLA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MIRI不同时间点,I/R组、Ani+PostC组及Ani组PLA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在再灌注60 min和3 h,与I/R组相比,PostC组和I-JNK组PL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PostC组相比,Ani+PostC组和Ani组PL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I/R组P-JNK水平高于Sham组(P<0.05).PostC和I-JNK抑制了P-JNK的生成(P<0.05),而Ani促进P-JNK水平升高(P<0.05);与PostC组相比,Ani+PostC组和Ani组P-JNK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PostC通过抑制JNK MAPK的磷酸化而减少再灌注过程中PLA的表达,从而减轻MIRI.

  •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尹晓姝

    目的 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5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降钙素原、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分析PLA水平对身体基线指标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后分为高风险组、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分析各组患者PLA水平高低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PLA、CRP、PAgT、降钙素原、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PLA水平高于中风险组,中风险组的PLA水平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可以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观察指标,对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琳芸;李滔;王昌富;梅冰;龚道凯;胡小辉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PLT)CD62P阳性率.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hs-CRP<1.0 mg/L、1.0~3.0 mg/L、>3.0 mg/L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由临床医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NIHSS<5分为轻度梗死,NIHSS≥5分为中重度梗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类PLA及CD62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LAA组、SAO组PMA及LAA组P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A组PMA与SA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LA和PLy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PLT活化后CD62P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SAO患者PMA与CD62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9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MA、PNA、CD62P、PLA和PLyA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1)、0.652(P<0.05)、0.686(P<0.05)、0.641(P>0.05)和0.517(P>0.05).各类PLA与hs-CRP、NIHSS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类型PL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不同.PMA与PNA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中升高更显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可能不能用于鉴别LAA与SAO以及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 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贾安奎;刘彦轩;张国林;许光霞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PDR组)和3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2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外周血PNA、PMA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DR组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NPDR组,NPDR组亦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NA、PM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7、0.576,P<0.05).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PL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正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国忠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百分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病组)、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正常晚孕组)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表达百分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组PNA(60.34±13.25)%、PMA(67.92±11.22)%均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NA(49.05±15.26)%、PMA(60.31±12.81)%和正常非孕组PNA(45.27±13.69)%、PMA(47.82±13.01)%,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正常晚孕组PMA表达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晚孕组PNA表达百分率与正常非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高度活化,聚集功能明显增强,血液呈血栓前或血栓状态.检测PNA、PMA的表达百分率对其病情观察、诊断和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萍;朱雪明;刘春风;王引明

    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PLA)的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CI患者和24例对照组的PLA、血小板-中性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用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P-sel),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ACI患者PLA(4.12±1.17)%、PNA(4.09±1.27)%和PLyA(4.28±1.09)%与对照组[分别为(4.10±0.99)%、(3.98±1.12)%、(4.01±1.98)%]无显著差异,PMA治疗前(11.54±1.88)%高于治疗后(8.40±2.74)%,P<0.01;治疗后又显著高于对照组(6.69±1.74)%,P<0.01,治疗前PMA水平与PAR、sP-sel、CRP正相关(r=0.554、0.447和0.514,均P<0.05).结论 PMA是反映ACI患者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并能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在AC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莲女;周永列;程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12DM)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CD62p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DM患者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D61表达百分率即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和CD62p.结果 T2DM组、有微血管病变的DM组、无微血管病变的DM组的PMA,PNA、CD62p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有微血管病变的DM组的PMA、PNA、CD62p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DM组(P均<0.01).T2DM患者的PMA、PNA、CD62p与高血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4,0.58,0.55,P均<0.05).结论 PMA、PNA、CD62p的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

    作者:王引明;刘春风;冯萍;罗蔚锋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其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关系.方法 对4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4例年龄、性别相配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PLA、CRP和PAgT的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PAgT和CRP分别为(13.00±0.76)%、(59.46±3.07)% 和(9.39±1.28) mg/L,对照组分别为(6.55±0.29)%、(39.38±5.42)%和(2.37±0.46)mg/L,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组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PMA与CRP和PAgT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0、0.500,均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

  • 参芎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作者:张霞;曹勇军;王引明;刘春风;陶峥

    目的 观察参芎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影响.方法 将51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参芎注射液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R)、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血糖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阿司匹林组:PLA、PNA、PLyA以及CRP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MA、PAR以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参芎注射液组:PLA、PMA、PAR、CRP以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PMA和PAR下降较阿司匹林组更为明显(均P<0.05),而PNA、PLyA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血糖和Fg水平的差异均无统汁学意义.结论 参芎注射液具有协同抗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抑制PLA,特别是PMA形成的作用,此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相关性

    作者:钱珂;邱国强;谢小宝;韩文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糖尿病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34例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的PNA和P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7±8.89)%和(40.22±18.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3±4.70)%和(18.44±6.61)%(P<0.01).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的PNA、PMA比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和P<0.01);血管病变损伤区域≥3和≥2时,PNA及PMA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PLA明显升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MA的升高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标记.

  • 丹参多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黄鹤飞;沈亚云;陈爱民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粥样斑块,致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白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粒细胞在斑块不稳定、破裂、炎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是继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观察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冠心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丹参多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报道如下。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吴晓清;黄鹤飞

    笔者对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机制.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且在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80岁,平均71.22岁;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 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

    作者:谭金习;董梅;任法新

    目的:研究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共纳入83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PCI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A水平.PLA具体分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无复流定义为在没有解剖性狭窄及血管痉挛的情况下,冠脉TIMI血流分级≤2或TIMI 3级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级.结果:共计19例STEMI患者(23%)发生无复流.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术前PNA(76.5±13.3)和PMA(90.3±5.2)水平显著升高(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PNA(OR=1.179,95%CI:1.035~1.342,P=0.013)和PMA(OR=1.248,95%CI:1.040~1.498,P=0.017)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表明PNA(AUC=0.881,95%CI:0.809~0.952,P<0.001)、PMA(AUC为0.794,95%CI:0.699~0.889,P<0.001)对无复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前高水平的PNA和PMA可能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