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录因子 Sp1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IP3 R1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王育蓉;李艳艳;卢仁隆;孙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上调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s ) IP3R1表达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肝肾综合征( HRS)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TNF-α刺激HMCs后,IP3R1 mRNA、IP3R1蛋白及Sp1蛋白表达的情况,重组质粒PGL3-IP3R1 promoter瞬时转染HMCs,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NF-α对IP3R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应用Sp1和DNA结合抑制剂光辉霉素( Mithramycin A )及Sp1-siRNA质粒瞬时转染预处理HMCs后,检测IP3R1蛋白表达的变化。此外,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对Sp1的活化及IP3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α作用HMCs后,IP3R1 mRNA、IP3R1蛋白和Sp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TNF-α显著增强IP3R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Mithramycin A呈剂量依赖性阻断TNF-α诱导IP3R1蛋白表达上调,Sp1-siRNA预处理HMCs后,IP3R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TNFR1抗体+TNF-α组和TNFR2抗体+TNF-α组,IP3R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TNFR1抗体+TNF-α组S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TNFR2抗体+TNF-α组,Sp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TNF-α能上调人系膜细胞IP3R1的表达,TNF-α可能通过TNFR1/Sp1上调IP3R1的表达。

  • 泛素特异肽酶22基因通过Myc调控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作者:吕磊;章传华;袁敬东;汪良;蒋国松;曾甫清

    目的 研究非对称小干扰RNA(asymmetric structure of interfering RNA,aiRNA)沉默泛素特异肽酶22(ubiquitin specficpeptidase 22,USP22)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们设计并合成USP22 aiRNA及阴性对照aiRNA(NC-aiRNA) USP22 aiRNA序列结构包括长度分别为15 bp和21 bp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将此aiRNA命名为USP22 aiRNA(15/21),利用脂质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实验分3组:对照组、NC-aiRNA组和USP22 aiRNA(15/21)组转染后48 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EJ细胞的增殖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Myc启动子活性 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析沉默USP22基因后转录因子Sp1与Myc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USP22 aiRNA(15/21) 48 h后EJ细胞中的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87.4±5.2)%和(91.2±7.3)%、(69.2±4.3)%和(61.0±6.6)%、(78.5±4.1)和(67.4± 5.5)%、(81.0±5.5)%和(78.3±4.0)%(P<0.05).MTT结果显示,USP22aiRNA(15/21)组EJ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在24、48、72和96h4个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活性分别为(85.4±5.7)%、(71.3±8.4)%、(52.5±6.7)%和(45.8±6.4)%(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USP22 aiRNA(15/21)组Myc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调(65.5±4.2)%(P<0.05).ChIP结果进一步显示,沉默USP22抑制了转录因子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USP22 aiRNA(15/21)组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能力相比对照组下调了(48.0±3.2)%(P<0.05).结论 USP22 aiRNA(15/21)可能通过抑制Myc基因启动子与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下调Myc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

  • HE4、S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於永爱;金仙玉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 (HE4)和转录因子Sp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卵巢癌和2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E4、Sp1的表达.结果 HE4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0.00%)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在各种病理类型卵巢癌中均表达,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率高(9259%),其次为子宫内膜样癌(71.43%);HE4在中低分化卵巢癌阳性表达率(85.71%)高于高分化者(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卵巢癌FIGO分级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Sp1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250%)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1在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内膜样癌中均有表达,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p1在晚期卵巢癌中表达阳性率(57.14%)高于早期卵巢癌(2632%),中低分化组中阳性率(4857%)高于高分化组(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转移情况无关.HE4及Sp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6,P<0.05).结论 HE4、Sp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E4及Sp1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 转录因子Sp1对肿瘤转移的调控

    作者:闫隆鑫;刘波;任海军

    肿瘤细胞转移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大部分肿瘤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存在肿瘤转移,常规治疗死亡率极高.而一旦诊断为肿瘤,由于不能确定其是否转移,往往会接受过度治疗.因此,有关肿瘤细胞转移活性检测是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良性肿瘤发展为转移性肿瘤至少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①肿瘤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减少,肿瘤间黏附能力下降.②原细胞间基质分解,并在肿瘤细胞诱导下重建适宜肿瘤生长的基质.③肿瘤细胞变形并生长出伪足,通过血管、淋巴管迁移到特定的侵入点.④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在新区域生成血管,成为肿瘤组织[1].肿瘤细胞内转录调控因子往往存在异常表达,并参与调节肿瘤细胞转移相关蛋白,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信号调控作用.

  • 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理伟;李琦;华召来;周翡;Keping Xie;Daoyan Wei;James Yao;Jaffer Ajani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1在86例胃癌组织、53例淋巴结转移灶和5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Sp1活性.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Sp1蛋白主要在黏液颈细胞胞核内表达,在胃小凹和腺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同时,SP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胃癌邻近组织、胃癌间质细胞和腺体细胞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Sp1阴性表达、弱表达和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47个月和8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p1表达、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转录因子S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俊;计骏;袁菲;陈军;燕敏;于颖彦;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朱正纲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原发灶及4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特性并研究该因子表达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阳性率仅为12.5%(5/40),且均表达于正常胃腺的颈部,在成熟细胞较多的胃腺体底部未见有表达.与之相反,Sp1在胃癌组织中则有较高表达率,为53.8%(35/65).肿瘤组织中Sp1蛋白呈无表达、弱表达及强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00 d、1560 d及1026 d,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Sp1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1,P=0.026),而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Lauren分型无明显相关(P=0.306,P=0.667).结论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Sp1蛋白表达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Sp1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并可能通过除淋巴结转移以外的其他机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发展.

  • 转录因子Sp1对肺癌细胞LKB1-VEGF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臧远胜;周平坤;丁新民;梁璇;隋建丽;白贝;李强;徐勤枝

    目的:通过构建LKB1基因获得性肺癌细胞模型,了解转录因子Sp1对LK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巢式PCR(nPCR)方法扩增LKB1基因编码区,构建LKB1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印迹检测LKB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siRNA技术干扰Sp1的表达;RT-PCR联合ELISA方法检测VEGF的变化;SEAP检测系统检测Sp1的转录活性.结果:成功构建LKB1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模型;LKB1蛋白下调VEGF表达和Sp1转录活性;siRNA介导的Sp1沉默伴随VEGF表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参与LKB1基因对VEGF的表达调控.

  • SP1调控PIWIL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研究

    作者:叶丽萍;顾彬彬;方从诚;朱敏;毛鑫礼;王超

    目的 克隆转录因子SP1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1,并研究其对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RT-PCR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总RNA中钓取SP1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NDA3.1(+),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重组表达载体的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效应.分别将活性高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即核心启动子区域)、活性低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与SP1重组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测定不同启动子活性区的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同时应用光辉霉素A下调SP1的表达来进一步验证SP1对PIWIL1活性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SP1表达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重组SP1表达载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过表达SP1可明显提高PIWIL1不同活性区的启动子的活性(P<0.05).结论 外源性S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并对PIWIL1的转录活性起着上调的作用,提示SP1可能是PIWIL1转录活性的正调控元件之一.

  • Sp1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梁欢;崔宝红;王影;梁影;彭士云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Sp1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Sp1多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8%(2/25),Survivin无阳性表达.结肠癌组织中Sp1和Survivin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5%(27/60)和53.3%(32/60).Sp1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呈显著相关(P<0.01).Sp1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方式、TNM分期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Survivin与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Sp1、Survivin和Dukes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p1和Survivin对于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并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 转录因子Sp1和存活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史晓宇;张敬;孟玮;赵峻峰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p1和存活素(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Sp1和Survivin在7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p1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和78.57%,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Sp1和Survivin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 转录因子Sp1和Survivin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的辅助性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史晓宇;孟玮;张敬;贾倩;聂双发;赵峻峰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72例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89%(46/72)和66.67%(48/72),与在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过表达与结肠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在结肠癌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结论 MMP-11和转录因子Sp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浸润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潘奇;王鲁;孙惠川;李涛;张巨波;钱永兵;周俭;樊嘉;汤钊猷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的结合活性;采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应用VEGF全长启动子及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分析发现VEGF启动子上-88~-61区域是VEGF转录的主要的调控区域;用点突变体报告基因技术发现此区域上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突变后VEGF表达明显下调;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实Sp1可特异性结合于VEGF启动子上;Sp1特异性siRNA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后发现VEGF的表达也随之明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特异性结合是VEGF转录调控重要的机制,并进一步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深入分析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的表达将有利于探讨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机理.

  • 人卵巢癌相关候选基因HE4(WFDC2)的转录调控主要由Sp1与位于-71和-48的Egr-1位点结合所介导

    作者:赵莹珺;杨剑峰;朱景德

    目的阐明HE4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细节.方法1.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评估HE4基因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2.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基础,对HE4基因的上游顺序构建了3'、5'缺失突变和一系列连接体扫描突变;3.通过瞬时转染/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这些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进行启动子活性的分析;4.针对蛋白和关键顺式区域的结合的特异性和能力,开展泳动滞后和抗体介导的超迁移分析.结果通过对(-1860/+29)的HE4基因上游片段及其剪切体的分析,将HE4基因小启动子确定为-107/+15的DNA片段.通过对连接体扫描突变体的分析,将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在W45(-71/-48)片段,生物信息学提示该区存在两个Egr-1位点.通过用已知的反式作用因子与报告基因质粒分别进行共转染,提示Sp1是为有效的反式作用因子,而不是Egr-1.通过泳动滞后和抗体介导的超迁移实验,证实Sp1确实是参与作用的转录因子.结论HE4基因的转录活性主要是由转录因子Sp1与位于(-71/-48)区域的两个Egr-1位点结合所介导的.

  • 转录因子S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泉宁;袁平;范跃祖;张景涛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Sp1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因子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5/60),伴有门静脉侵犯和神经侵犯患者Sp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门静脉侵犯和神经侵犯患者,而Sp1的阳性表达和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否伴有十二指肠侵犯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Sp1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Sp1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Sp1阴性组患者生存期长于Sp1阳性组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p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呈过度表达和活化,Sp1对胰腺导管腺癌侵犯门静脉和胰周神经具有提示作用,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 光辉霉素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马西强;刘庆彤;谢江柳;王永翔;王洋;陈永华;师水生

    目的 观察光辉霉素A(MIT)对人低分化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作用,以及对转录因子Sp1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MIT作用于胃癌BGC823细胞,以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细胞划痕法观察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定量测定细胞内Sp1和Hp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MIT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不同浓度(0、0.15、0.30、0.60 μmol/L)的MIT作用于胃癌BGC823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2.100 ±0.985)、(13.533 ±0.777)、(21.533 ±0.874)、(27.500±0.964)%,即MIT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P <0.05);MIT对胃癌BGC823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性;胃癌BGC823细胞Sp1和Hpa mRNA表达量随MIT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结论 MIT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影响可能通过抑制Sp1、Hpa的表达而实现.

  • mi RN A-145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

    作者:王丹

    目的:研究miRNA-145(miR-145)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p1基因3′-UTR区与miR-145的结合位点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进行验证;转染miRNA-145拟似物和阻遏物到A54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miR-145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p1蛋白含量;同时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24,48和72 h 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结果表明,成功预测了miR-145与人Sp1基因3′-UTR区的结合位点。与单独转染组比较,miR-145拟似物和miR-145阻遏物与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可以明显抑制或增强荧光素酶活性(P<0.05)。转染miR-145拟似物和阻遏物能明显抑制或者促进A549细胞内Sp1蛋白的表达(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48 h,与转染对照组比较,拟似物组细胞内miR-145含量明显上升,而阻遏组细胞内miR-145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阴性对照转染组和转染对照组miR-145相对含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72 h后,拟似物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而阻遏组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miR-145通过抑制Sp1基因表达,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

  • 褪黑素受体MT1和转录因子Sp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曾建;陈丽萍;陈淼;陈艳;许豪勤;狄荣科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T1与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MT1和Sp1在90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T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和2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半定量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乳腺癌组织中MT1、Sp1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MT1的表达与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结论:MT1、Sp1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临床进展、预后推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转录因子Sp1与肝纤维化发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浩;周宇

    转录因子Sp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Sp1可以通过调控多种致纤维化因子或抗纤维化因子的基因转录,从而影响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Sp1还明显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本文对S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Sp1对HL-60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调控

    作者:周继红;章尧

    目的:探讨Sp1转录因子在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hTERT启动子区(-116~-88 bp)是否存在Sp1结合位点.RT-PCR检测经普卡霉素处理的细胞hTERT mRNA表达.结果:hTERT启动子序列(-116~-88 bp)与核蛋白作用,出现DNA-核蛋白结合条带,普卡霉素抑制Sp1与此序列结合.普卡霉素浓度依赖性下调 hTERT mRNA表达,200 nmol/L组和100 nmol/L组均明显低于50 nmol/L组、25 nmol/L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Sp1与hTERT启动子区(-116~-88 bp)结合,转录激活hTERT表达.

  • Mithramycin A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表达OPN及Sp1的影响

    作者:黄旭;唐港槐;杨长培;杨发端;张文众

    目的 了解Sp1特异性抑制剂Mithramycin A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表达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建系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为研究对象,在含有Mithramycin A的培养皿中孵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OPN在干扰前后的变化.结果 Mithramycin A作用于细胞株SW620后,OPN及Sp1表达下调.结论 大肠癌细胞株SW620表达OPN与转录因子Sp1相关.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