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无复流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作者:施佳;金惠根;欧少君;刘宗军;汪蔚青;杨伟;王东毅;汪志华;沈峻;于宏梅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相关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 连续入选32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2级,39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289例),收集各项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特征,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328例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1.9%.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复流组表现为高龄、糖尿病比例高、入院时血糖水平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长(P值均<0.05),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表现为长病变和PCI术前TIMI血流0/1级发生率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PCI术前TIMI血流0/1级和长病变(>11.67 mm)、入院时血糖水平>9.95 mmol/L、延迟再灌注(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6 h)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一些临床特征(高龄、糖尿病比例高、入院血糖水平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长)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长病变和PCI前TIMI血流0/1级)有助于预测急诊PCI后无复流的发生,术前应给予这类患者更为积极的预防措施.

  •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的预后影响观察

    作者:刘静;陈群;龚俊荣;陆永怡;王健康;吕克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并将两者同时释放入血循环,发挥生物效应[1].在血浆中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分子与BNP分子以1∶1的比例存在于血循环中, NT-proBNP比BNP更稳定,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的浓度了解BNP的浓度[2].近来研究显示,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时血BNP水平明显升高,NT-proBNP比BNP升高更加显著[3-4].本研究通过随访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NT-proBNP在二组之间差异,并研究其与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在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 机械血栓抽吸护理流程化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月;王英;高霞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介入器械不断改进,介入思路扩展,手术技术更新以及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问世,JETSTENT[1]研究指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PCI)采用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ART)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中获益,给机械抽吸导管应用前景带来曙光,证实了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的可行性.

  • Selvester QRS积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瘢痕负荷评估及中期随访的临床价值

    作者:龚觉晓;沈竹阳;季佳文;秦鹏;王新东;高昕;阎芹;陈晓栋

    目的 探讨Selvester QRS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肌瘢痕负荷的评估及中期随访的临床价值,并研究其急性期和随访期积分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55例,将完成随访的48例设为总研究组、前壁心梗组和下壁心梗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其临床资料,记录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Selvester QRS积分评估.结果 前壁心梗组的Selvester QRS积分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呈逐步下降趋势,而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壁心梗组的积分在各个随访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梗组的积分变化幅度与罪犯血管开通时间相关(r=0.849,P=0.006).结论 Selvester QRS积分可有效评估急性STEMI急诊PCI后的心肌瘢痕负荷.对急性前壁心梗的积分评估建议在术后3个月进行,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则无明确的评估时间要求.

  • 南通地区不同等级医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

    作者:龚伟;潘闽

    目的:比较南通地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地区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同期因急性STEMI行PPCI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比较即刻造影成功率、院内手术成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在即刻血管造影成功率(96.3%vs 94.4%)、院内手术成功率(94.8%vs 92.0%)和住院死亡率(2.22%vs 3.7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0.316、0.426).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院前延误时间[(6.53±10.00)h vs(7.30±5.50)h]、手术时间[(75.97±27.89)min vs(54.98±19.34)min]及门球时间[(72.02±7.87)min vs(67.87±7.3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00、0.000).结论:与三级医院相比,南通地区二级医院急性STEMI患者行PPCI治疗安全有效,同时二级医院在院前时间延误上尚具有优势.

  • 急诊PCI术中心室颤动的早期识别与抢救配合

    作者:张彩英;张彩芹;孙宁;郭莹;朱中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心室颤动(室颤)的早期识别和抢救配合方法.方法 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均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颤8例,立即施行胸外按压、电除颤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抢救措施.结果 8例患者均抢救成功,PCI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早期识别异常心电图和动脉压力曲线以及时发现室颤,快速准确地使用除颤仪,有效配合抢救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急诊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作者:盖晓波;罗助荣;林毅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初次AMI分为2组,直接PCI组(A组)35例及静脉溶栓成功组(B组)30例.比较分析住院及随访期间上述两种方法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①住院期间A组和B组平均住院天数(d)、出血(%)、再发不稳定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住院期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和)(%)等指标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②随访期间A组左室扩大(%)、室壁瘤形成(%)、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再狭窄(%)等发生率低于B组(P<0.05)、存活率(%)及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急诊直接PCI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心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赵玉勤;何家富;李彬;吴校林;朱锐;刘文卫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 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李必龙;朱春甲;汪坤;周杰;严凌;艾阳;黄多新;叶露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3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术中以1.75 mg/(kg· h)持续静脉点滴,术后以0.2 mg/(kg· h)持续静脉点滴4~20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 h)持续静脉滴注24~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落百分比(91.3%和93.7%),TIMI 3级血流比例(95.9%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0%和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临床出血率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 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蓉;孙静;刘涛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1 2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行急诊PCI术后HP阳性患者4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未行PCI术HP阳性患者3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的使用情况、相关病史(消化性溃疡、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记录血脂、血肌酐值.分析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65岁)、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升高、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服用PPI药物史是PCI术后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65岁)、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升高、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急诊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感染HP的危险因素,服用PPI药物史是急诊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感染HP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琦;李虎;欧东波;谢中培;刘迎雪;刘玉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 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 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伟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虽然经溶栓和PCI后,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率与生存率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的通畅并不意味着组织水平再灌注的完全恢复,微循环仍然阻塞,心肌得不到有效的血流供应,出现这种现象的病人被认为是心梗再灌注障碍的高危人群组[2].

  • 曲美他嗪口服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徐海霞;陆齐;黄荫浩;顾周山;陈子微

    目的 探讨口服曲美他嗪(TMZ)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32例行急诊PCI的AMI合并DM患者,其中口服TMZ者68例(TMZ组),未口服者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变严重程度(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数、置入支架数、心肌肌钙蛋白I高峰值、肌酸激酶MB高峰值)、术后心功能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数、置入支架数、肌钙蛋白高峰值、肌酸激酶MB高峰值比较P均>0.05.TMZ组较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低(P均<0.05).TMZ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TMZ口服可改善合并DM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

  • 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用于糖尿病伴STEMI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刘洋;刘恒亮;耿国英;韩文杰;吴雷;毛磊;王浩坤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5例行急诊PCI的女性糖尿病伴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植入支架情况,治疗前后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 PG)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植入支架情况以及治疗前TIMI、TMPG比较,P均>0.05.替罗非班组PCI后TIMI3级63例(94.03%)、TMPG 3级62例(92.54%),对照组分别为45例(69.12%)、42例(61.76%),两组比较P均<0.01.替罗非班组住院时间为(7.9±2.1)d,对照组为(11.2±3.7)d,两组比较P<0.01.替罗非班组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中、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或<0.01.两组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 急诊PCI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能改善女性糖尿病伴STEMI患者的血流灌注和心肌灌注,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 胰岛素抵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

    作者:郑志昌;王雷;王国栋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的患者,以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STR)为指标评估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判定患者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结果 入选64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以ST段回落(STR)为观察指标,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受损(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TIMI血流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受损.

  • 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栓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鞠蕾;王宾;陈华;易梅珍;李娇庆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确诊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差异.结果:用药后0.5、24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氯毗格雷组(P<0.05).用药24 h后替格瑞洛组的cTnI(0.015±0.003) ng/ml、CK-MB(13.20±2.26) U/L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的cTnI (0.022±0.005) ng/ml、CK-MB(14.48±2.47) U/L(P<0.05).术后6个月复查,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替格瑞洛组LVEF%、LVEDD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氯毗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内,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88%)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21.95%)(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中行急诊PCI中应用具有更加显著聚集抗血小板的效果,同时安全性更高.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沈鑫;郭自同;李国庆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的病历资料,分为心衰组(94例)和非心衰组(14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入院临床特征、急诊PCI相关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PCI后心衰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入院血压、B型钠尿肽、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0,95%CI:1.010~3.316,P=0.046)、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9~5.822,P=0.022)是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438,95%CI:0.228~0.841,P=0.013)、应用IABP(OR=0.399,95%CI:0.189~0.845,P=0.016)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短期发生心衰,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后短期心衰的发生.

  • 丹红注射液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崔英华;王林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PCI术后的A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丹红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分别测定血清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1)丹红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0d后两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血清SOD水平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丹红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减少SOD的消耗量,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急诊PCI术后AMI患者预后.

  • 6S管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清;陆宁愿;罗艳;王靖煜;贺吉秋

    目的 探讨6S管理对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登记表对照指导"和"安慰指导"两种方式进行术前准备,观察组在以上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实施6S管理.结果 观察组在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时间、到达介入导管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制定好急诊PCI术前准备流程和环节的基础上,运用6S管理,能有效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时间.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作者:陈晨阳;黄亿源;周胜华;方臻飞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x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h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h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h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74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