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特点

    作者:孙毅;张剑;梁延春;贺婧斐;唐颖;刘莹;韩雅玲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相关数据,探讨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AMI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5年4月~2016年6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后行CPET检查的AMI患者344例,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243例(CR组,70.6%),未完全血运重建组101例(IR组,29.4%).全部受试者均使用瑞士Schiller CS-200心肺运动试验系统进行测试,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R组与IR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终止运动心肺试验的主要原因均为疲劳乏力,其他终止原因依次为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达到次极量目标心率、血压过度增高、胸痛及呼吸困难,终止原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等不良事件.无论CR组还是IR组,无氧阈时摄氧量(AT时VO2)、峰值摄氧量(峰值VO2)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用力肺活量(FVC%)轻度下降.CR组峰值VO2和FVC均高于IR组(P<0.05).结论 AMI接受PCI术后患者心肺运动耐力减低主要表现为峰值VO2和AT时VO2明显下降,FVC%轻度下降;早期行心肺运动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CR可改善AMI患者的峰值VO2和FVC.

  •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李燕燕;史铁英;周艳丽;刘启贵

    目的 了解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AMI患者200例,按照是否接受PCI术分为PCI组100例和非PCI组10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PCI组AMI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总分(34.80±19.89)分,非PCI组为(45.54±2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非PCI组AMI患者焦虑(6.20±3.29)分,抑郁(6.02±3.44)分,均高于PCI组患者[(5.03±3.14),(4.83±3.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2,2.506;P <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学应对方式在屈服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非PCI组面对维度得分相对较高,PCI组患者面对和回避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8,P<0.01);非PCI组AMI患者在屈服、回避、面对维度得分与常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以改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减少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状况;AMI患者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面对疾病,但是行PCI术后的AMI患者比非PCI术患者较少地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

  • 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预测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崇屹;姜红;李留东

    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规律,得出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 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伍裕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 2014年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明确诊断为AMI急性期且具有PCI适用征的8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90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中医综合治疗组TMP 2~3级患者37例,TMP 0~1级患者4例,对照组分别为29、13例,中医综合治疗组TMP 2~3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90 d,对照组LVESV、SV、LVE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而LVEDV与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122.47±38.45)、(66.07±20.20)、(75.01 ±18.12)mL,(52.84±6.07)%]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LVESV、SV、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45±17.31)、(67.03±15.49)mL,(48.2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PCI治疗前后中医疾病机制变化,在PCI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以更明显地改善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缩小心肌梗死灶,改善心功能.

  • 养心汤对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

    作者:杜建平

    目的:观察养心汤对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实施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养心汤。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的气虚血瘀积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气虚血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一年随访结果

    作者:刘国英;胡硕强;肖月;王文斌;梁峰;胡大一;吴明营;李田昌;汤楚中;王吉云;卢长林

    目的:本文观察火鸟支架(Firebird Stent,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年临床随访结果,并与心扉支架(Cypher select stent)对比.方法:症状发作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需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分别置入火鸟支架或Cypher支架的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连续入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常规进行.支架置入后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一年.对完全血管重建患者进行住院期间、6个月及一年临床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等),以及支架血柃.与心扉支架对比,观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期间入选155例患者.其中完全血管重建107例,火鸟完全重建组48例.Cypher完全重建组59例.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所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6个月、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支架血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根据住院期间、6个月及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可取得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需扩大样本数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 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巫天明

    近十余年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已作为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在临床被广泛应用.PCI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介入有关的并发症的数量也在增加.并发症不但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非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选择恰当的动脉人路关系密切.

  • 夏橘化瘀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金子安;李杰;陈阳

    目的 探讨夏橘化瘀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潍坊市中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PCI并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CI前及PCI后3 d、12个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脱落4例.PCI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PCI后3 d两组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SA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夏橘化瘀胶囊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后心绞痛发生率、支架内再狭发生窄率及血清GDF-15、hs-CRP、SAA水平,且安全性高.

  • 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利彬;张海滨;郭金成;高国旺;张立新;张学坤;甘舜进

    目的 观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3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FirebirdTM支架,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左主干狭窄36例中,左主干开口狭窄16例,体部狭窄7例,末端分叉病变13例.置入FirebirdTM支架均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6~9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FirebirdTM支架对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患者近期疗效明显,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董睿智;贾永平;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赵太生;程守全;许峥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经SYNTAX评分选择后,对19例中危、低危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以及12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发生,随访3个月~18个月,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11%,平均9.4%.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心绞痛发作,但经冠脉造影检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病人心室重塑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彦红;巩书文;周荣;李俊男;秦卫伟;阎丰;杨志明;刘瑜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室重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rhBNP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冠心病治疗;rhBNP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术后1h内应用rhBNP 1.5 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继以0.007 5 μg/(kg·min)持续泵入72h.术前及术后4h、8h、12h、16h、24 h、48h、72h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术前、术后24h、48 h、72h检测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1周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18个月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发生率.结果 rhBNP组cTnI高峰在PCI术后16h出现,低于对照组(P =0.018);NT proBNP在术后24 h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32);PRA和AngⅡ在术后48h、ALD在术后72 h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NE和E在术后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周内MACE和18个月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rhBNP可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病人神经内分泌激活,减少急性期MACE的发生率,减轻心室重塑,改善预后.

  • 山西省首例TAVR联合PCI治疗病例报告

    作者:李彦红;杨志明;闫丰;李俊男;秦卫伟;边云飞;高奋;巩书文;赫崇平;郜玉珍;黄爱玲;闫慧霞;李保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加,一旦出现症状,预后很差.若不及时干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年[1].以往重度AS的治疗需心外科开胸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创伤和风险大,一些高危患者失去手术机会.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作为一种微创的高端技术逐步开展,手术创伤小,为一些高危、极高危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治疗选择.2002年Cribier等[2]实施首例人体TAVR,之后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我国首例人体TAVR于2010年10月3日由葛均波等[3]实施,目前我国多省市的多家医院相继开展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我省于2017年12月3日在我院开展首例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技术,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 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影响的等效性比较:1798例总结

    作者:杨玉恒;孙中华;米杰;钟明惠;张健;王勇德;陈涛;田刚;臧希文;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背景:有研究显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应用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国内尚缺少二者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大规模、大样本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等剂量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
      方法:前瞻性入选179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n=1104)及进口氯吡格雷组(n=694),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对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联合终点事件及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两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出血和大出血事件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国产氯吡格雷组血红蛋白较进口氯吡格雷组下降明显(P<0.05)。表明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 PCI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延军;杨爽;李学奇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术后冠状动脉再闭塞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PCI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证明PCI术后出现的冠状动脉再闭塞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

  • 低分子肝素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所致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治疗作用

    作者:方征;李方;胡燕燕;田庆印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选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A组(29例)和B组(27例),均服用PCI围术期常规药物,A组于PCI术后即刻加用LMWH注射液0.4~0.6 ml,2次/d,皮下注射,连用14 d.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 h、7 d、14d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较术前显著增高(A组P<0.05,B组P<0.01),B组增高更明显(P<0.05);A组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LMWH可减轻PCI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 PCl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34+单个核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洪道沐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D34+单个核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40例PCI治疗的AMI患者、40例非PCI治疗的AMI患者及20例无心脏病的对照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动态监测。内皮功能采用动脉流量介导舒张(FMD)指标评价。结果 AMI患者(PCI组和非PCI组)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在AMI后第2~3天开始升高,在第3天后持续升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第30天CD34+单个核细胞百分率仍高于第2天。在第90天时,已基本回降至第2天水平。在第120天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CI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PCI组的CD34+单个核细胞数量在PCI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 P<0.05),术后第2天开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AMI发病1周时,PCI组和非PCI组的FD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9、8.51, P均<0.05)。结论 PCI能促进AMI后CD34+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能改善AM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自我效能干预对首次PCI术患者出院后健康增进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秋琼;罗秀娟;蹇祥玉;黎燕兴;陈小娜;段月华;严俊儒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首次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后健康增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PCI术治疗及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复诊和电话回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性自我效能干预.随访1年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比较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自我效能评分、HPLP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首次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出院后建立健康增进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估

    作者:袁正强;李芝峰;曾力群;刘霞洪;徐敏;李杰;张文辉;刘丹;聂鹏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147例182处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180只支架,植入成功率98.9%,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PCI对CH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因素临床评价

    作者:齐大屯;高传玉;宋昆鹏;马林业;刘洪智

    目的:分析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计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痛患者(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作者:陈仁山;程康林;肖惠珍;张敏州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3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在术前、术后 3 d及术后 3 月观察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及 LVEDV,LVESV,SV,LVEF 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CI 治疗前患者胸痛、胸闷、烦躁、心悸等标实证候积分显著升高,同时 LVEDV,LVESV升高,SV,LVEF 降低;PCI 术后 3 d患者上述标实证积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但气短、乏力、纳呆、面色、自汗等本虚证积分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V,LVESV,SV,LVEF 亦较术前无变化;PCI 术后 3个月各项证候积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本虚证候积分与 PCI 术后 3 d比也有明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 LVESV,SV,LVEF 等指标与术前及术后 3 d比较亦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PCI 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证候的传变有明显的影响,术前以标实证候为著,术后随标实证候的改善,本虚证候更加突出.在中医辨治上要考虑到这种传变规律,掌握好"通"和"补"的时机和度.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