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庆宁;叶健烽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于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并维持36 h,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TIMI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LVEF相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较高,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其中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减少),同时LVEF较高和NYHAⅠ级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并发症较多见(P<0.05),但主要为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均无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试验组无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降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 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榜;杨枫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AMI患者50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0例AMI患者中47例PCI均获成功,死亡3例,成功率为94.0%.结论 急诊PCI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AMI患者的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欧阳先国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术后强化治疗3个月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观察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并于术前5 min,术后即刻,24 h,1个月检测血清hsCRP水平.术后开始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波立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强化治疗.3个月后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22例患者PCI均成功,成功率100%.术后即刻、24 h血清hsCRP水平高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无差异性,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即可恢复,可能在短期内触发了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导致了hsCRP水平升高.术后经3个月的强化治疗后,使得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减轻,导致了hsCRP水平降低,说明PCI术后强化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作者:李晓彤;马勇波;徐日新;徐冰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为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14例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临床资料,将24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 ≥2次,需紧急治疗者归入电风暴组,其余纳入对照组.结果 电风暴发生9例,发生率7.9%.电风暴组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105.8±16.3)U/L、高于对照组(90.4±1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肌钙蛋白Ⅰ(TNI)值及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TIMI0级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值、TNI值、IRA为右冠状动脉、无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在护理过程中重视这些高危风险,配合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减少负性效应中的应用

    作者:邓少娟;陈恩妮;陈科玉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方法 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n=56)和循证护理(n=46),比较2组发生术后负性效应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腰痛、迷走反射、低血压、尿潴留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发生腹胀、出血和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无再流或慢血流的护理

    作者:安辰鸿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使闭寨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迅速再通,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AMI有效的方法.然而,AMI在冠脉成功再通后可出现无再流(no-reflow phenomenon)或慢血流现象(slow-reflow phenomenon),并伴发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剧烈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血管崩溃而死亡[1].我院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25例AMI直接行PCI发生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改进多巴胺输液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行急诊PCI患者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海荣;吕烨辉;王树伟;孙雪梅;王建军;刘英;赵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多巴胺采取改进输液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96例,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多巴胺输液管理,干预组实行改进多巴胺输液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脱管及血压波动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脱管发生例数分别为2,0例,均低于对照组(8,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1,5.27;P <0.05);更换多巴胺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多巴胺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60±8.51)比(96.56±11.17)mm Hg;(62.21±5.26)比(55.10±7.03)mm Hg;t值分别为7.12,5.25;P <0.05];更换多巴胺前后干预组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应用多巴胺期间改进多巴胺输液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夏文君;滑红英

    目的 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住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50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既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是一种医师愿意采用,患者乐于接受的止血方法.

  • 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舒适护理

    作者:金岚;张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减少老年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不适及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1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中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黄永丽;李雪红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96例择期PCI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CI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有61.46%、87.08%存在睡眠问题,PSQI总分分别是(9.82±4.51)和(12.11±3.99),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术前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焦虑、噪音、病房陌生感、经济负担、病床不适;术后主要影响因素有体位不适、腰背酸痛、噪音、夜间查房及治疗护理、排尿困难等.结论 PCI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以术后为甚,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 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的影响

    作者:金海君;魏芳;宋冬梅;文淑峰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 两种桡动脉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比较

    作者:文国英

    目的 探讨桡动脉压迫带(TR Band)在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TR Band组42例和绷带组44例,TR Band组采用TR Band止血,绷带组采用绷带止血.比较两种止血方式的病人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R Band组病人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绷带组(P<0.01).结论 TR Band用于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 8例心肺复苏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胡宇翔;马欣;宋书梅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病理表现,80%心脏猝死患者都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

  • 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作者:孙绪兰;王传霞;吕宜凤;张文娟;李春梅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方法 100例PCI术后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2组舒适度及出血、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2组病人舒适度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点出血、血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适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不增加术后出血、血肿的发生率.

  • 经上肢两种路径行冠脉介入性检查与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

    作者:李榕彬;梅俊辉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 老年女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早期监测特点

    作者:李帼英;朱秀勤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并发延迟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 分析199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例老年PCI术后出现延迟心脏压塞患者相关资料.结果 2例PCI术后出现延迟性心脏压塞的患者均为老年女性,提示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重点监测对象,术后6h内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者应及时做床旁心脏超声检查,以排查和鉴定是否存在迟发心脏压塞.2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和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易患者,应注意其术后的早期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 急诊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晓彤;马勇波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前瞻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3例,评估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将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 n=71),无再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梗死前心绞痛、大量吸烟、情绪波动、CK-MB峰值、白细胞数增高、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应用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再灌注心律失常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两组患者梗死者心绞痛、吸烟>20支/d、情绪冲动、CK-MB峰值、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中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OR>1,P<0.05);观察组中男性、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低于对照组(OR<1,P<0.05)。结论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梗死前心绞痛,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在急诊PCI过程中要重视高危风险因素,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积极护理施救,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重构及逆转

    作者:齐清华;张连仲;高传玉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左心室构型变化的价值.方法 将57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C组).应用RT3DE对CAD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LVEDV)、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达到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等参数,并将测值分别比较.结果 B组手术前各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参数与A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前后各参数与A组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比较(P<0.01),术后比较(P<0.05);B、C组各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构,PCI治疗可使此类重构逆转,RT3DE为CAD患者PCI治疗术前后左心室构型变化的准确评价方法.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大型城市医院的经验

    作者:Linda Worrall-Carter;Andrew MacIsaac;Elizabeth Scruth;Muhammad Aziz Rahman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方法:对墨尔本一家大型城市医院2009-2012年住院的2096例ACS患者数据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3岁,其中624例(30%)为女性.一半病例被诊断为NSTEMI,23%的病例为STEMI,25%的病例为UA.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诊断为STEMI的比例较低,吸烟率较低;在严重共存病或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未观察到性别差异.诊断为STEMI的病例中,女性患者接受血管成形术支架的比例比男性患者低39%(调整OR=0.61,95%可信区间为0.39~0.96);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比男性患者低66%(调整OR=0.34,95%可信区间为0.13~0.93).诊断为NSTEMI的病例中,女性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比男性患者低44%(调整OR=0.56,95%可信区间为0.37~0.83).35~49岁的年轻病例中,女性患者接受血管成形术支架的比例低于男性患者;50岁以上的年长病例中,女性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低于男性患者.结论:坚持以指南为基础的治疗,将有助于确保知识从指南到临床实践的转换.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调查临床表现,根据性别对AC S进行无创性检查和医学干预,也许可以更深入地解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辅以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近远期结果分析

    作者:郭丽君;郭静萱;毛节明;陈凤荣;李伟联;张福春;牛杰;李海燕;陈明哲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 29例病人35支血管,AHA/ACC病变分型:A型4处、B型15处、C型16 处。16处接受De novo支架植入,14处因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夹层或治疗结果 不理想接受支架植入,3处为支架再狭窄重复PTCA,另2处单纯接受PTCA。冠状动脉内低能量 红激光照射在介入治疗成功后进行,激光波长650 nm,每个部位照射功率10 mW,照射时间1 min,连续照射3次,每次间隔1 min。随访2年。结果 参照血管直径为3.15 mm±0.56 mm,平均病变长度21.52 mm±18.25 mm,支架或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7 mm±0.29 mm和26.81 mm±11.34 mm,激光球囊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1 mm±0.24 mm和25.43 mm±5.60 mm。技术成功率 100%,激光照射后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的(86.49±11.01)%降至(13.11±7.89)%(P<0.0001),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由术前的0.42 mm±0.39 mm 增加到2.56 mm±0.47 mm(P<0.0001)。1例病人因植入支 架后侧枝闭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成功率96.6%。随访期内7例病人有心绞痛复发(24. 1%)。11例13支行血管造影检查,4支(30.8%)发生了再狭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2 例接受了靶病变重复PTCA。2例因其他病变进展,1例接受PTCA,1例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术后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加低能量红激光照射是安全的,它的远期临床效果是 可以接受的,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证实低能量红激光照射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的再狭窄率。

813 条记录 2/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