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1/PD-L1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继刚;刘旭光;雷枭;牛彩琴;周海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过度活化是其免疫反应的重要始动环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仍采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作为T细胞活化的关键负性共刺激分子,在RA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故综述近年来关于PD-1/PD-L1信号通路在RA病理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甘草酸二铵对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淋巴瘤单核细胞PD-1表达的影响

    作者:倪磊;储真真;许亚梅;姚志强;郭健

    目的 初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G)对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淋巴瘤(HCV-NHL)患者单核细胞PD-1表达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从健康人、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健康人、单纯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CD14+ PD-1+细胞占CD14+总单核细胞的比例;HCV-NHL患者PBMC加入DG和阳性对照HCV核心抗原干预后较HCV-NHL空白对照CD14+ PD-1+细胞占CD14+总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单纯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CD14+ PD-1+/CD14+均明显升高,并且HCV-NHL患者较单纯HCV感染者升高明显,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NHL+ HCV核心抗原组CD14+ PD-1+/CD14+比例较HCV-NHL空白对照明显增加,而HCV-NHL+DG组CD14+ PD-1+/CD14+比例较HCV-NHL+ HCV核心抗原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V-NHL患者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激活增加,且程度重于单纯HCV感染,DG可以降低HCV-NHL患者单核细胞PD-1+的高表达.

  • 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PD-1、PD-L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刘茜;陆江阳;王晓虹;曲冰杰;李韶然;康佳蕊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中负性共刺激分子(PD-1、PD-L1)和CD86、MHC-Ⅱ的表达情况,探讨DC在脓毒症末期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1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h、12h、24h、48h、5-7d、10-12d组和对照组,前6组实验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法复制脓毒症-MODS模型(每组20只),对照组(10只)不做处理.观察各组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使用BD IMag~(TM)树突细胞富集磁珠分离出脾脏DC,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DC中PD-1、PD-L1、MHC-Ⅱ分子(I-Ab)及CD86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24h、48h组和10-12d组实验小鼠脾脏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脾脏DC中PD-L1的表达在病程早期(6h)即明显升高(78.4%±34.5%,P<0.05),而后迅速下降,至24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5d后再度升高,持续至病程终末的MODS期(10-12d)达到高峰(81.7%±31.8%,P<0.01).PD-1在脾脏DC中表达量较低,但具有与PD-L1相同的变化趋势.MHC-Ⅱ分子(I-Ab)与CD86在致伤早期(6h)明显升高,24h开始下降,至10-12d时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病程早期脾脏以活化DC增生为主,而在MODS期主要为耐受性DC.耐受性DC中共刺激分子及MHC-Ⅱ分子表达下降,而负性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上调,并可通过PD-L1和PD-1分子抑制T细胞的功能,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抑制形成和MODS的发生.

  • PD-1及其配体在心脏、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洪英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它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及分化,抑制T细胞增殖,发挥对效应T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多种免疫过程,并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就PD-1/PD-L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PD-1、TIM-3和TREM-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王凤鸣;张兴;蓝蕾;吉俊敏;唐宏兵;姚杏娟;姜雁;钱瑾;许晓国;李琼;姚萍;黎俊宏;沈月平

    目的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TREM-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100名社区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66个PD-1、TIM-3和TREM-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和遗传模块分析,探讨两组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24个SNP被剔除[哈温平衡卡方检验P值(HWE-P)<0.001或者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剩余42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1基因的5个 SNP 位点(rs41435650、rs28539662、rs13023138、rs75565781、rs36084323)构成的单体型TACGC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其中位点rs28539662与 rs75565781(r2=0.871)及 rs36084323位点(r2=0.864)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rs75565781与 rs36084323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强(r2=0.966).结论 PD-1、TIM-3和TREM-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作者:曹赫;周建娅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范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肺癌的标准治疗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双药化疗,但是当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后,治疗选择很有限.于是近几年人们将关注转向了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PD-1、CTLA-4等节点抑制剂,目前获得的研究数据也支持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本文回顾肿瘤疫苗及CTLA-4、PD-1等节点抑制药物,评估目前免疫药物在各期临床试验所取得的成果,探讨预测免疫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今后免疫治疗研究的问题及方向.

  • PD-1/PD-L 1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家义;张蓉;韩一平;武宁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和 B细胞表面,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共抑制分子。当 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death-ligand 1/2, PD-L1/2)结合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使肿瘤逃避免疫破坏。阻断 PD-1/PD-L1通路,则可能减弱其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大量研究证明PD-1/PD-L1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将对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 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作者:胡晓蕾;赵志钢;骆方军;朱涛辉

    目的:检测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阳性率,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 AS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AS 患者35例,根据 Bath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BASDAI >4)21例和稳定组(BASDAI≤4)14例,另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分析 AS 患者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 CD4+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 <0.05);稳定组和活动组 CD8+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AS 患者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与 CD4+ T 淋巴细胞百分比、CD4+/ CD8+呈负相关(P <0.05),与 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 <0.05),与 C 反应蛋白(CRP)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05)。AS 患者外周血CD8+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与 CD4+ T 淋巴细胞百分比、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CD4+/ CD8+、BASDAI、ESR、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 >0.05)。结论浙江省丽水市 AS 患者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 PD-1表达增加, CD4+ T 淋巴细胞 PD-1阳性率在 AS 活动期明显增加,与疾病的炎性反应指标相关,可能在 AS 的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 百草枯中毒后外周血CD4+T细胞PD-1/PD-L1信号通路的表达

    作者:付国强;王伯良;魏妮;黄潭;周丹

    目的 研究百草枯中毒后外周血CD4+T细胞PD-1/PD-L1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06~2018-06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急性期患者30例(口服20%百草枯溶液10-30 ml),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以中毒后24,72,120 h为观察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PD-1、PD-L1阳性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ɑ和IL-10浓度.结果 中毒组CD4+T细胞PD-1阳性率在中毒后24,72 h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PD-L1阳性率在各观察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在各观察点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ɑ及IL-10水平在中毒后24 h(P<0.05)、72 h(P<0.05)明显升高,但中毒后12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PD-L1信号通路明显激活,抑制CD4+T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后免疫反应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PD-1/PD-L信号通路在慢性HBV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陶丽琳;赖欣;韦嘉

    慢性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HB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疾病的进展.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是近年来发现的属于B7/CD28家族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在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增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PD-1及其配体的表达存在差异.PD-1及其配体在不同的免疫细胞上的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的免疫耐受,终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通过不同途径阻断PD-1/PD-L通路可以使耗竭的T淋巴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提示可能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

  • 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靶向阻断负性免疫调节分子

    作者:郑芳;李慧玉

    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靶向抗肿瘤作用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免疫豁免”效应,削弱免疫治疗的疗效.大量研究表明,在T细胞活化中,一些关键性负性免疫调节分子是肿瘤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因此,靶向阻断这些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作者:赵宁;任红亮;潘娜;申学杰;吴占波;董一楠;魏枫;张新伟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2例NSCLC初治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PD-1和CD3+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x2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D-L1表达在临床因素中分布差异性,用Person检验和Spearman检验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型、CD3+T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P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灶与淋巴结PD-L1表达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百分比中位值1.5%(0~93.2%),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 =0.003),与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02),与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径、病理类型、CEA水平分布无显著相关(P >0.05);PD-L1表达水平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D-L1表达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亦无显著相关(P >0.05);4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原发灶肿瘤细胞PD-L1表达在TNM分期分布上有差异,与CD3+T细胞数量、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EGFR基因突变情况无相关性;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之间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亦没有相关性.

  • 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文超;汪宇;施乐华;殷正丰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机体适应性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PD-1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T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并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杀伤活性.目前,已有多种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就PD-1/PD-L1的分子结构、表达特点、上调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免疫逃逸、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展望

    作者:王正;王明达;李镇利;杨田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肝癌大国,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发生在中国.生物免疫治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某些实体恶性肿瘤中发挥了显著的疗效,而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也已取得了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肝癌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过继性免疫治疗、间接免疫性治疗、间接非免疫性治疗.尽管肝癌免疫治疗有望终彻底消灭肝癌,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难题和挑战,如肝脏所特有的免疫抑制状态以及缺乏较理想的抗原靶标等.因此,要将生物免疫治疗真正应用到肝癌的临床实践中,依然任重而道远.

  • 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T细胞B7-H1/PD-1信号的表达及其作用

    作者:昭日格图;张梅华;贺艳霞;缪羽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B7同系物1(B7-H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在阻断B7-H1/PD-1信号通道后对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与OL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300例OLP患者(OLP组)和3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网纹-萎缩-糜烂(RAE)计分系统评估OLP患者的疾病状态.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IL-10和可溶性PD-1(sPD-1)水平.贴壁法去除单核细胞后,将OLP患者的淋巴细胞与健康成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抗B7-H1单克隆抗体(anti-B7-H1mAb)及抗PD-1单克隆抗体(anti-PD-1 mAb)阻断B7-H1/PD-1信号通道,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OLP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B7-H1及PD-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OLP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B7-H1的表达水平与RAE计分呈正相关性(r=0.510,P<0.01),而PD-1的表达与RAE计分系统无相关性(r =0.041,P>0.05).OLP组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OLP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PD-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anti-B7-H1 mAb及anti-PD-1 mAb阻断B7-H1/PD-1信号通路后,T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阻断前OLP组(P<0.05),IFN-γ和IL-2的分泌较阻断前OLP组也显著增加(P均<0.05,P<0.01),表明B7-H1/PD-1信号途径可抑制OLP T细胞的增殖及IFN-γ和IL-2的分泌.结论 OLP患者外周血T细胞B7-H1/PD-1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负性调控OLP患者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影响OLP的发生发展,OLP外周血T细胞上B7-H1的表达水平可用来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辉;薛群;陈永井;蒋觉安;方琪;张学光;董万利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负性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配体(PD-L1)的表达,探讨其与MG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67例M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和PD-L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可溶性PD-L1 (sPD-L1)的水平.结果 MG组外周血中CD4+PD-1+T细胞数多于对照组;MG组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PD-L1表达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在MG组并发胸腺瘤的高于未并发胸腺瘤的患者;CD14+单核细胞上PD-L1的表达在MG组并发胸腺瘤的也高于无胸腺瘤的患者.MG组患者血清中sPD-L1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sPD-L1的浓度与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等无相关性.结论 PD1/PD-L1信号途径参与了MG的病理过程.

  • PD-L2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及其与PD-1结合的三维结构分析

    作者:程开;陈旭东;吕开绩;金劲激;叶晓鲜;张丽芳;朱冠保

    目的:对人源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2(PD-L2)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及其与PD-1结合的三维结构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服务器上的在线分析系统预测人类PD-L2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Hopp&Woods亲水性、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以及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预测结果被用以对PD-L2的优势B细胞表位区段进行多方面分析.运用抗原指数分析,预测PD-L2的B细胞表位.使用BLAST分析人源PD-L2与小鼠PD-L2的同源性,将人源PD-L2的B表位与小鼠PD-L2的序列进行匹配.将与人源PD-L2表位匹配的序列在小鼠PD-1与小鼠PD-L2的结合模型上定位,对其立体结构进行模拟,进一步直观地分析B细胞表位与蛋白结合位点的关系.结果:PD-L2的全长氨基酸序列共含有2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1 kDa的可溶性蛋白;经综合分析,其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为氨基酸序列N端的60~72、93~97、133~139、164~171区段.模拟立体结构分析显示表位60~72区段"QKVENDTSPHRER"位于PD-1与PD-L2的结合区域内.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PD-L2的优势B细胞表位中,60~72、93~97、133~139、164~171区段为PD-L2的B细胞表位,其中表位60~72区段"QKVENDTSPHRER"位于PD-1与PD-L2的结合区域内.可为PD-L2抗体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晓蕾;丁文杰;赵志钢

    目的 观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279)表达的变化、探讨PD-1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的阳性率,对比分析RA患者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间PD-1表达的差异,分析PD-1阳性率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病情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PD-1阳性率为(32.90±12.1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2.32±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期RA患者的PD-1阳性率为(27.49±6.79)%,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中,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RF呈正相关(r=0.525,P<0.01),与ESR呈正相关(r=0.328,P<0.05),与CRP无明显相关性(r=0.232,P>0.05).结论 病情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增加,可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王平;陈小良;刘真义;翁国武

    目的: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Toll样受体-4(TLR-4)为检测指标,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拉米夫定治疗,试验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外周血PD-1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均表现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L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ALT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D-1表达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脏细胞表面TLR-4表达均较高;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肝细胞表面TLR-4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拉米夫相比,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程序性死亡因子1免疫调控节点调控放疗耐受非小细胞肺癌对自然杀伤细胞的肿瘤免疫逃逸

    作者:沈明敬;徐中华;徐卫华;蒋堪秋;陈勇兵;徐忠恒

    目的 观察放疗耐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逃逸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免疫的现象并探讨机制.方法 累积放疗A549细胞在0、4、8、12 Gy时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 ±0.078、1.440 ±0.112、1.760 ±0.152、2.050 ±0.166;H157为1.000±0.055、1.370±0.094、1.530±0.132、1.890±0.146.直至诱导放疗耐受细胞株后并验证放疗耐受性.人外周血分离NK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各组免疫毒力指数.Western blot检测NK细胞分别与两组细胞共培养后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量.后,使用PD-L1、PD-1中和抗体分别作用两组细胞观察NK细胞免疫毒力指数变化.结果 放疗耐受A549、H157中高表达.A549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1.000±0.078,放疗耐受A549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4.150±0.292(t=-18.052,P=0.001).H157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1.000±0.055,放疗耐受H157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5.070 ±0.387(t=-18.034,P=0.001).不同比例下NK细胞对放疗耐受A549、H157的免疫毒力均弱于A549、H157.放疗耐受NSCLC与NK细胞共培养后诱导NK细胞PD-1表达升高.PD-L1、PD-1中和抗体作用放疗耐受A549、H157后可以增强免疫毒力,但对A549、H157无效.结论 放疗耐受NSCLC通过自身高表达PD-L1及诱导NK细胞PD-1表达增加逃逸NK细胞的肿瘤免疫.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