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

    作者:俞敬波;章军;王文全;黄璐琦;冯学锋;程明;格小光;杨连菊;杨京玉

    对中药赤芍的不同产地野生品及栽培品中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及苯甲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儿茶素、苯甲酸),272 nm(没食子酸、芍药苷),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赤芍野生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00835%~0.143%,0.024 2%~0.675%,2.23% ~ 8.03%,0.0332% ~0.152%.赤芍栽培品以上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626% ~0.0523%,0.114% ~0.516%,1.57%~4.18%,0.0325%~0.115%.黑龙江大庆和吉林梨树县产赤芍栽培品的芍药苷、儿茶素含量与野生品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建议以芍药苷及儿茶素共同做为评判赤芍道地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适宜进行赤芍栽培的地域.

  • 宁夏回药伏毛铁棒锤栽培品与野生品生药学比较

    作者:付雪艳;高晓娟;董琳;马学琴;樊艳茹;张丽

    目的:对宁夏回药伏毛铁棒锤栽培品与3个地区野生品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生药比较,为其质量控制及大面积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栽培品与3个产地野生品伏毛铁棒锤的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生药学角度看,宁夏六盘山、黑刺沟、西吉月亮山等地区都适合伏毛铁棒锤的栽堵.

  • 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作者:付桂芳;冯学锋;格小光;李化;杨京玉;吴学良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空;栽培黄芩一般较细,色泽较浅,外皮紧贴,有细纵纹,质地较重.显微组织区别:野生黄芩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呈切向排列,1~2年生栽培黄芩的导管呈径向排列;栽培黄芩的韧皮纤维和石细胞都较野生品大,经t检验,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韧皮纤维直径、石细胞的长径和短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 基于微量元素的野生与栽培红芪鉴别

    作者:强正泽;李成义;李硕;王明伟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红芪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探讨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优尺度度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野生与栽培红芪中Cu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e,Ca,K,Zn,Ni,Na,Mg,Mn,Cr,Li,Co含量均具显著性差异性;Mg,K,Fe,Ca,Cu,Ni含量野生品高于栽培品,Zn,Na,Mn,Cr,Li,Co含量栽培品高于野生品;红芪样品生长类型与Fe,Ca,K,Ni,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Zn元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Na,Mn,Cr,Li,Co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8批红芪样品分为野生品与栽培品两类;Fe,Li,Co与野生、栽培生长类型存在Fisher线性关系.结论:红芪野生与栽培生长类型与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有一定可行性.

  • 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作者:冯学锋;付桂芳;格小光;杨京玉;薛辉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 利用1H-NMR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

    作者:刘文静;刘瑶;宋青青;颜昱;赵云芳;屠鹏飞;李军;宋月林

    管花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为著名补益类中药.为了缓解管花肉苁蓉的资源问题并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大力推广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利用1 H-NMR技术能够全面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的优点,深入地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以期为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使用的科学性提供直接证据.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提取后,平行采集1H-NMR图谱;通过直观比较,发现2组图谱间相似度较高;通过与对照品及数据库(如HMDB,BMRB等)比对,从典型图谱中初步鉴定了28个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学手段比较野生品和栽培品的1H-NMR图谱,发现两组样品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表明,从化学成分组成而言,管花肉苁蓉的野生品与栽培品相似度高,一定程度上证明栽培品可以替代野生品使用.同时,1H-NMR技术能够反映中药提取物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学成分组,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基于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冬虫夏草野生与人工繁育品比较研究

    作者:昝珂;黄莉莉;过立农;刘杰;郑健;马双成;钱正明;李文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冬虫夏草野生及人工繁育品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4种主要核苷的含量.以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等4种成分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4.6 mm×250 mm,5μm);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0% B;5 ~ 15 min,0 ~ 10%B,15 ~ 30 min,10% ~20%B;30~33 min,20% ~50%B;33 ~ 35 min,50% ~0% B;35 ~40 min,0%B),流速0.6 mL · 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建立冬虫夏草野生品和人工繁育品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4种主要核苷的含量.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之间特征图谱和4种主要核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能够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贵州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比较

    作者:张丽艳;杨玉琴;高言明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要含有卵磷脂、蒽醌衍生物、二苯乙烯苷等有效成分.具益精髓、长筋力、壮气驻颜、黑发延年之功[1],为常用中药.由于用量较大,使野生资源越加缺乏,因此要加快何首乌人工栽培品的研究,使之在品质上与野生品相当,早日替代野生品,这对保护资源和带领药农致富有着重要意义.

  • 金钗石斛组培品与野生品的形态组织学比较

    作者:任凌燕;范俊安;王昌华;张艳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石斛属植物,是我国常用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显著的养阴益精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石斛具有增强人体免疫,疏通血管,抗癌,抗衰老及治疗白内障等作用[1].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长期的过度采集,加上其生长繁殖极为缓慢,石斛的野生资源日趋稀少,现已濒于绝灭[2].

  • HPLC测定新疆柴胡属4种植物中柴胡皂苷a,c,d的含量

    作者:杨志业;刘书芬;晁志;潘胜利

    柴胡是我国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正品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1],其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挥发油、木脂素及多糖类等,因而相关产品也在不断地开发、投产和扩大生产,致使柴胡药材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中国的药用柴胡绝大多数为野生品,所以扩大柴胡的野生资源和变野生为家种已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近年来,关于测定柴胡皂苷的报道很多,但极少涉及新疆地区的品种,为此本课题组特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查当地柴胡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除了已知的3种柴胡属植物外,还鉴定出了1个新种,喀纳斯柴胡B.kanasii S.L.Pan et Zh Chao sp.nov.本研究运用HPLC同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种柴胡属植物的柴胡皂苷a,c,d(简记为ssa,ssc,ssd)进行了含量测定,为其日后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 内蒙古武川县大青山地区蒙古黄芪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靖;杨华;朱雪梅;赵中振;陈虎彪

    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表面颜色较深,呈深褐色,皮孔多;栽培品的根型属于直根型,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呈黄白色至浅棕褐色,皮孔少.显微组织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木栓层由6~14层木栓细胞组成,近木栓层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年轮状不明显;栽培品木栓层由4-9层木栓细胞组成,石细胞不可见,木质部导管大小相间呈年轮状.质量评价方面:野生品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均要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结论:武川县大青山地区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在性状、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野生品的异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要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作者通过对武川县大青山地区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的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合理保护野生蒙古黄芪资源,加强黄芪栽培技术,开展黄芪的野生抚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不同产地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

    作者:侍桂芳;冯学锋;格小光;何希荣;吴志刚;杨京玉;王金娥;李晓明;袁媛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 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对比

    作者:赵常英

    目的:对比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的差异.方法:从六个省区分别选取防风样品,对其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可以通过对比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以及外观差异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 二种中草药栽培品与野生品的性状鉴别

    作者:魏磊;张改兰

    近年来,由于合成药带来的药害、以及中药、天然药物等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的显著成效,使得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常用中药材的野生资源的供应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而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中药材的栽培品,栽培品在生长的过程中,药农为防止虫害,提高产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常使用一些化学药品,如农药、化肥,而这些化学药品可能会使中药材的性状发生一些变化.在传统观念中,认为野生的中药材质量较好,所以笔者对秦艽,丹参的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从性状鉴别上作一比较.

  • 中药天麻的鉴定及药理作用分析

    作者:高云

    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天麻栽培量也逐渐增多,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伪品天麻,对药物的药效影响的同时还带来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文章从野生和栽种天麻角度分析,天麻主要性状,并就目前常见伪品:大丽菊、紫茉莉等提出真伪鉴别方法,并对天麻在抗血栓、抗惊厥、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 白头翁野生品栽培品质量分析

    作者:孙凯云;李学斌;胡斌

    目的:比较白头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分别对样品进行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的检查。结果野生品与栽培品都是合格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野生品的质量要优于栽培品。

  • 锦灯笼野生品与栽培品中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的研究

    作者:孙凯云;李学斌;胡斌

    目的:比较锦灯笼野生品与栽培品的质量。方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结果:野生品与栽培品都是合格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栽培的质量要优于野生品。

  •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肖炳坤;刘耀明;冯淑香;黄荣清;骆传环;董俊兴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为我国特有的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叶,主要分布于江西德兴大茅山区、婺源怀玉山区及安徽徽州山区齐云山一带,为山坡、路旁、溪边、疏林中的野生品,具有解表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1].当地民间称之为香风茶(安徽)、毛山茶(江西婺源),习惯用叶泡茶饮以防治感冒.

  • 广金钱草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比较

    作者:王其新;林振洪;林海青

    比较广金线草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果两者无明显差异.

  • 蒲公英叶花根中的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布

    作者:张涛

    蒲公英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来源于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1],过去多为野生品,具叶、花、根药用部位;近几年来部分省区种植蒲公英,一年采割3~4次,栽培品性状有较大变化,除了植株较大外,多数只有叶,极少有花和根.两者在其质量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区别,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蒲公英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等[2].蒲公英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尤其是咖啡酸和绿原酸含量较高,也是抗菌的主要成分[3].故本研究比较了绿原酸、咖啡酸在蒲公英中根、叶、花中的含量分布,来考察以叶替代全草是否合理,为市场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