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脑室注射神经肽Y对EAE豚鼠发病的研究

    作者:李晓红;胡先武;余秋琼;李作孝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神经肽Y(NPY)对EAE豚鼠发病潜伏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研究NPY对EAE发病的作用.方法 将20只豚鼠随机分为EAE对照组,NPY干预组.观察两组豚鼠发病潜伏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死亡率及病理改变.结果 NPY干预组发病后潜伏期明显比EAE对照组延长(P<0.001),发病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P<0.001),死亡率降低(P<0.05),且病理改变程度较轻.结论 NPY干预组豚鼠发病轻、潜伏期延长、神经功能障碍较轻、死亡卒低、病理上炎性细胞浸润及白质脱髓鞘改变较轻,说明了侧脑室注射NPY对EAE的发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上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 CD2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乙铭;李光宗;詹成

    本文通过临床试验研究了CD2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脑脊髓炎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 OPCs移植对EAE大鼠脊髓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形态及MBP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萌;袁;张海燕;姚宏波;王月静;孙丽慧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移植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鼠脊髓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做抗原单点皮下注射造模,造模后1周治疗组由尾静脉注入OPCs悬液,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测量大鼠体重的改变,将各组大鼠心脏灌注处死,取脊髓制成切片,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结果造模后1周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体重均下降。移植后,治疗组大鼠体重下降有所缓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运动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BP免疫组化阳性的髓鞘数量增多。结论OPCs移植可促进脱髓鞘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髓鞘的修复。

  • 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练高建;杨神书;何理平;尹倩梅;谭翔文;吴端生;苏泽红

    目的 为更好地研究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病机理、开发具有良好效果的MS治疗药物,建立起能高度模拟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发生发展的小鼠模型则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已广泛应用的标准化C57 BL/6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成功地构建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EAE).此模型为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理及开发相关临床治疗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小鼠模型.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20只,分为2组.EAE组10只,皮下注射混匀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MOG53-58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悬浊液,同时分别在day0和day2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0.2μg/只;正常对照组10只,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小鼠病理变化.结果 从抗原免疫后第10天开始EAE组小鼠陆续发生EAE临床症状且发病率达到100%,而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发生任何EAE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显示,EAE组小鼠脊髓及脑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脱髓鞘严重.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的EAE小鼠模型病程稳定且发病率高,可用于MS机制研究及MS防治药物的筛选.

  • Lewis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百日咳疫苗的影响

    作者:朱振国;郑荣远;李剑敏;韩钊

    目的 建立可靠的Lewis大鼠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Lewis大鼠脚垫皮下注射豚鼠全脊髓匀浆(spinal cords homogenate of guinea pigs, GPSCH)和含有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 BCG) 10mg/ml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诱导EAE,从临床症状评分、光镜、电镜下病理学改变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Lewis大鼠EAE的发病率为9/10,潜伏期为12.6±1.01天.百日咳疫苗(bordetella pertussis vaccine, BPV)可提高EAE的发病率,缩短EAE的潜伏期(P<0.05),加重其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P<0.05).结论 GPSCH和CFA免疫Lewis大鼠建立的EAE是成功可靠的;BPV对EAE有显著的促发作用,可诱导形成超急性EAE.

  •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

    作者:皇甫蓓蓓;仝兆锋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是各组织细胞中普通存在的一条信号通路,通过激酶级联反应调节细胞内微丝骨架的聚合状态,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就该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CNS炎性脱髓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尔娜;梁军利;唐玉兰

    树突状细胞(DC)是初始T细胞的惟一启动者,主要通过三类信号调整效应T细胞的分化.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DC对促进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S中枢神经系统中致病性DC的特点,各型MS外周DC的异常变化,以及DC在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 骨桥蛋白与多发性硬化

    作者:张伶姝;李作孝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多效性的结合蛋白,可作为致炎因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OPN在不同临床类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有所不同,OPN在损伤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研究中同样发现,OPN是发病关键因子之一.OPN在MS及其EA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OPN作为一种免疫应答的诱导物,影响Th1/Th2平衡,调节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研究OPN的作用将有助干MS发病机制的探索,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作者:袁正洲;李作孝;李经伦;杨波;林洋;黎兰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C57BL/6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小剂量LEF防治组及EAE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构建EAE模型。从造模前3 d开始起EAE对照组及大、小剂量LEF防治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LEF 8 mg/(kg·d)、2 mg/(kg·d)灌胃,连续10 d。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 IFN-γ)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结果与EAE对照组相比,LEF各防治组小鼠临床症状较轻,且外周血中IL-4、IL-4/INF-γ值增高(P<0.01),INF-γ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且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降低更明显。结论 LEF对EAE具有防治作用,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防治作用可能与调节Th1/Th2比例平衡,Th0分化向Th1漂移有关。

  • 钙蛋白酶与中枢神经脱髓鞘变化

    作者:杨学志;郑荣远

    脱髓鞘性疾病,是一类以髓鞘脱失或变薄而轴索保存相对完好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局灶性的炎性反应和斑块状髓鞘脱失,易复发和引起伤残,是一组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先前的研究表明酸性和中性蛋白酶参与髓鞘的降解,近年来发现一Ca2+激活的中性蛋白酶-钙蛋白酶(calpain)亦参与髓鞘的降解,现就此蛋白酶综述如下.

  • 树突状细胞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作者:王晓彤;于国平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激发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与维持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作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树突状细胞(DC),兼有抗原传递以及初级致敏T细胞的作用,可以破坏自身忽略并诱发进展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不同类型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Th1/Th2细胞的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免疫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向耐受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分化.而促进向耐受源性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应用到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是多发性硬化(MS)的经典动物模型,是由T细胞和(或)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文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的分类,分化和成熟过程,以及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关系,从多方面阐述了它在EAE中的作用机制、功能特点和相关因素,并展望了它在MS等免疫性疾病中的治疗前景.

  •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联合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应用

    作者:王芳;陆菁菁;金征宇;徐雁;关鸿志;蔡炯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剂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检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病变的敏感性及其增强病灶的磁化传递率(MTR)的变化.方法 11只EAE组大鼠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行常规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T1磁化传递、三维T1非磁化传递、钆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增强T1加权像及USPIO增强T2加权像扫描.计算USPIO及钆增强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EAE组大鼠第1次出现USPIO异常强化的区域及前一次扫描相应区域的MTR.大鼠脑组织行HE及髓鞘染色.结果 钆对比剂增强扫描未发现EAE大鼠脑内异常对比增强灶,USPIO增强扫描显示11只大鼠脑内均有异常沉积.EAE组大鼠USPIO异常强化区的MTR值与出现强化前同一区域的MTR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SPIO强化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脱髓鞘改变,对照组大鼠MR平扫及增强扫描无阳性显示.结论 USPIO增强MR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高.与USPIO增强扫描相结合,磁化传递成像能够提示EAE病变的性质.

  • 氨基葡萄糖对EAE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春云;孟健;张文雁;孙永胜;马存根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氨基葡萄糖(G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功能及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完全抗原和减毒百日咳杆菌原液免疫大鼠后随机分为3组:①EAE组(n=40):腹腔注射4.5(ml/kg·d)磷酸盐缓冲溶液.②GS 治疗1组(n=40):腹腔注射90mg/(kg·d)GS溶液.③GS治疗2组(n=40):腹腔注射180mg/(kg·d)GS溶液.各组分别于免疫后 6、8、10、12、14、16、18 d 检测大鼠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白蛋白(ALB)含量,其 CSF 与血清 ALB 比值(QA)作为评价BBB功能及动态变化的指标.结果 EAE组QA值在免疫后6d开始升高,免疫后10d达大值,早于临床症状出现.GS治疗组QA值在免疫后6d仅有少量升高,在免疫后14d达高峰,与EAE组相比QA值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治疗2组QA值与GS治疗1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 GS可降低EAE大鼠QA值水平,对EAE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EAE大鼠SFO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檀国军;赵晓云;朱一飞;曹翠丽;李学平;杨天祝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时,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穹隆下器(SFO)中的变化,为证明SFO是感受外周信息物质的早期位点之一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完全福氏佐剂豚鼠脊髓匀浆(CFA-GPSCH)诱导大鼠EAE 1 d、7 d、14 d、21 d时SFO部位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脑仅有少量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组大鼠诱导EAE后,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其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诱导后1 d,SFO部位即出现HO-1 mRNA和蛋白表达,而其他脑区变化不明显;7 d时进一步增多;14 d时,HO-1蛋白表达至高峰.HO-1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与EAE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EAE病情重、体重减轻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21 d时脑组织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HO-1特异性抑制剂Snpp9后,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说明脑组织HO-1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结论:在EAE发病早期,SFO即已经感受到外界的氧化应激变化,SFO可能是外周免疫信息物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的重要而早期的通道之一;其次,应用HO-1抑制剂可能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武慧丽;熊杰;马铁柱;高扬;林嘉友;马存根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在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免疫后第4、7、9天外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免疫后第9天脑、脊髓中才出现树突状细胞浸润.免疫后第15天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均达高峰,第23天其数量减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多发性硬化、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与细胞粘附分子

    作者:武慧丽;马存根;林嘉友

    细胞粘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大分子糖蛋白.

  • 他汀类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雅菲;郭力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其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免疫调节药物诸如β-干扰素β1a型和β1b型(IFN-β1a,1b),格拉默等已被应用于MS的治疗.然而这些药物疗效的局限性、本身的不良反应以及应用的不方便性都促使人们不断在寻求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方便的治疗手段.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初期血脑屏障的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瑞春;董梅;郭力;李春岩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初期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取发病初期未出现临床症状的EAE大鼠,取脊髓组织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伊文思兰在BBB中的通透性,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1gG)的沉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分布,探讨发病初期BBB的变化.结果:CM观察发现,未发病的EAE大鼠沿脊膜下有桔红色荧光分布,同样,EAE大鼠脊髓切片可见有IgG渗出,表现为神经纤维网和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呈棕褐色染色,MMP-9,-2在脊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BBB在EAE发病初期已经受损,MMPs是BBB破坏的重要因素,有降解血管基底膜的作用,可促使炎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 EAE大鼠外周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陈慧芳;吕佩源;陈竞清;林嘉友

    目的: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动态检测EAE病程不同阶段大鼠外周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脾和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很低,组间及组内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外周免疫器官在EAE凋亡中不起主要作用.

  • 口服髓鞘素对EAE的防治作用

    作者:吕佩源;李中秋;陈慧芳;林嘉友

    目的:研究口服髓鞘素对EAE的防治作用.方法:在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灌服髓鞘索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口服组发病延迟,症状及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髓鞘素可诱导免疫耐受,对EA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47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